西西河

主题:--请教-- 问大家一个大问题,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 donkeyking

共:💬28 🌺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教-- 问大家一个大问题,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看了陈经先生的文章之后,突然想问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货币应该如何发行呢?

这个问题其实小的时候我就想问了。

河里肯定有专家级的人物,能否出来解释一下。

我觉得最好以中国和香港两个国家地区为例,其他国家也可以。

之所以选择香港是因为香港是自由经济的标兵。他的货币发行方法值得关注。

问题如下,

第一,谁(机构)来决定货币的本年度新货币发行量,根据是什么。

第二,新货币印刷出来之后如何分配流通呢?

第三,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我放火烧了一屋子的钞票(两个可能,这些钱是我的,这些钱不是我的),谁在我的行为中受益,谁是受害者。国家会重印这些钞票吗?

谁还有其他的问题也欢迎提出

家园 货币由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央行无商业职能,管调控货币M0、M1、M2

货币由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央行无商业职能,管调控货币M0、M1、M2

在现代经济里,各个国家只有一个银行可以印钱,那就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中央银行把印出来的钱贷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把钱贷给企业或者个人收取利息。中央银行再从商业银行回笼货币,烧掉一部分现钞,又印一些新钞,维持心目中理想的现钞总数,即M0的数量。大部分贷款是用票据或者电子形势大额走账的,并没有对应的现钞,总数会大大高于M0的数量,就是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例如,支票、活期存款算M1。M2包括M1,还多出了机构存款这样的大头。

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货币的国际兑换币值,由该国的实际经济容量以及中央银行操纵M0、M1、M2决定。中央银行对挣钱没兴趣,因为钱就是它印的,对它没有意义,它的任务是让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就是调控通货膨胀、货币币值之类的。一国经济增长了,中央银行就可以把M0、M1、M2的数值放大一些,老百姓外国人却仍然觉得你的货币与原来价值一样。这种无代价多印多贷出来的,就是政府搞经济的直接成果,相当于“铸币税”,政府可以拿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中国政府最近真的是发了,中央银行印钱贷钱增长比GDP增长要快得多,却仍然没有通货膨胀,人民币还要升值。蒋介石没有多少本钱发动内战,就通过央行疯狂印M0、搞M1之类的捞钱打仗,于是恶性通货膨胀。

为了防止中央银行乱印钱,一般要求印钱的时候政府有对应的金银、合格票据、外汇、有价证券等等,作发行准备。不过这个很复杂,实际运行是个动态平衡,汇率、通货膨胀的变化怎幺调控太专业了。经常有国家调不过来,就经济危机了,其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该国的中央银行失败了,某些数据变得很坏,却没有办法阻止。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不理这一套,全国就一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印钱也是它,贷款给个人或者单位也是它。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它一家包搞,反正是计划经济,印出钞票来不是为挣钱,而是为了算账方便,不搞那么复杂。改革了,这样搞不行了。1984年,弄出“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理论上把人民银行的商业职能接过来了,人民银行专心干中央银行的事。理论上四大行应该是独立奔着利润去的,实际上仍然听命于中国政府,职能不清,乱得很,搞出坏账一堆。最近才包装得比较现代了,可以上市了,每年多少利润都可以象模象样的算出来。所以我们知道,四大行会陆续上市,但是人民银行却不会上市(也没法包装),因为它是中央银行,是政府机构。

相当多的新闻就是一些银行专业词汇扯来扯去,人们都听惯了,好象懂,但意义是什幺大多数人不明白。本贴希望读者看了以后,看这些新闻的时候容易把专业词汇对应到最原始的经济行为上去。

家园 多谢,花!总算明白了M1,M2。 请教陈大,M3是什么东西

美国停止了M3货币供应报告,这个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家园 M3是比M2更广的广义货币,是为金融创新设立的

M3是比M2更广的广义货币,是为金融创新设立的,如短期融资债券就是M3。M3包括M2,M2包括M1。理论上最广的是M4。这个体系的细节比较复杂,一级级往上加进了货币意义越来越抽象的“准货币”,我也只是业余知道个大概,细节也搞不清楚。中国政府内部应该有M3的账,但是只公布M0、M1、M2。一些国家就会公布M3。

家园 美国日本和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del

家园 那为什么香港有好几家发钞行呢

好像过去渣打和中国银行都能发行港币,是因为它没有中央银行吗

家园 香港比较特殊,没有中央银行,有三家发钞行

香港情况特殊,当初就没设中央银行。政府把货币发行交给汇丰和渣打

代理,主要是汇丰在管(80%)。后来中银香港也取得了发钞行的地位。

所以汇丰就有半官方的色彩,直接参与港府的金融管理。香港的银行体

系确实比较特殊。但原理是一样的,就是有地位特殊的“最后贷款者”

,全社会的钱追根究底都是从那里来的。地位特殊的“最后贷款者”可

以把全社会的货币计算清楚,并依此进行调控。

家园 严格来说,香港真正的发钞行是美联储

为了维护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发钞行必须按1:7.8的比例准备美元,以此向金管局申请保证书,从而换取发钞量,当然也可以用以前的保证书,用港元换回美元。所以,香港发钞行最多能做些印钞之类的技术活,央行发钞权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货币供应量决定权,是香港发钞行无法获得的,不然按照商业银行逐利的本性,疯狂印钞,就通货膨胀了。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在这个体制下,美联储实际上获得了香港的铸币税。

关键词(Tags): #铸币税
家园 恩,试着解释一下

才疏学浅,试着解释一下。

社会上的货币量由基准的货币量(也就是说印了多少票子)和货币乘数决定。

假设甲有1000元的现金,存在商业银行(比如工商银行)活期存款帐户。银行按照中央银行的要求,把其中10%(100元)交纳法定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剩下的900元可以全部贷出去,贷给乙。乙把这些钱再存入乙在工商银行的帐户,工商银行再交给中国人民银行90元,剩下的再贷出去。周而复始,理论上可以产生10000(1000/10%)元的活期存款。那么这个货币乘数就是10。

理论上,货币乘数是法定准备金的倒数。但是实际上,往往达不到。各个国家这个数字究竟是多少,应该是各国的机密之一。

什么情况下这个乘数会上升呢?一般来讲,利率低的时候,大家愿意贷款,这个乘数就会上升。反之,利率高的时候,这个乘数就会下降。

央行就是通过控制利率,来调节这个乘数。经济萧条的时候,通货紧缩,东西越来越便宜,失业上升,央行就要降低利率,鼓励大家贷款,发展经济。经济过热的时候,通货膨胀,东西越来越贵,央行就要提高利率,减少贷款,减少社会上的货币量。

另外,信用体系越发达的社会,这个乘数应该越高。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家手里都是现金的话,谁也不用活期帐户交易,政府发行多少货币,大家手里有多少货币,这个乘数就是1。

再说,基本货币量。

中国的运行规则,我不太清楚,讲讲美国的。首先,美联储是不准随便印票子的。但是美国财政经常有巨额赤子。收上来的税不够花,怎么办呢?美国就发行国债。现在假设美国的财政部发行1000亿的国债,结果会造成存贷款利率上升,(道理很简单,存款量一定,贷款量多了,自然利率就要上升)。美联储为了控制利率,就决定增加发行1000亿的货币。那么这时,社会上就会增加10000亿的美圆的货币(1000*10)。这就是所谓的债务货币化。

封闭经济体中,基础货币量增加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财政赤字。

还有的时候,经济发展了,社会上的商品增加了。这时就需要增加发行货币,否则东西就会越来越便宜,形成通货紧缩。这时新增加发行的货币,可以直接作为财政收入。举个例子,如果今年经济总量需要1000亿货币,明年经济总量按今年的价格需要1008亿。央行就要多印8000万的货币给财政部,财政部就可以用这些钱去买东西,去投资工程。财政部多了多少财政收入呢?8000万减去这些票子的印刷费。这就是所谓的铸币税。

开放的经济体中,还有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外汇节余,或者说就是外汇储备。

任何一个稍微经济独立的国家也不会允许其他国家的货币在本国境内通行。这个说起来意义很复杂,但是涉及国家经济主权。我个人理解,用金融摧毁一国经济,兵不血刃,杀伤力却不亚于核武器。所以,放弃货币主权比放弃国防还严重。军事同盟很常见,但是成功的货币同盟却很少见,欧元区是唯一比较成功的。

现在再说外汇储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赚了美圆,按照中国的外汇管理规定,必须在规定时期内换成人民币。假设甲企业挣了1000美圆,那么就要换出8000人民币。这1000美圆由外汇管理部门投资到美国,存入专门帐户,或者买美国国债。这样一来,中国境内的基础货币就多了8000人民币。这时甲企业再把这些钱存入工商银行,最终的结果是又多了80000人民币。

这时,我们又可以看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量的第二个工具(第一个是利率):短期债券。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债券,收回基础货币。或者回购短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

打个比方,调控利率类似地毯式轰炸,短期债券类似精确打击。

其实,央行还有第三个秘密武器: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这个武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旦使用有可能会造成全社会的金融动荡。调整法定准备金,基本属于核武器。

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主要手段是利率。看货币总量,不如看通货膨胀率。

关于发钞行,多数国家的央行就是发钞行,比如美联储,比如中国人民银行。但是英国体系下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些商业银行有发钞的权力。

我曾经请教过一些英国朋友。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与英国金融历史有关。英国的历史上,是各个银行,先各自发行各自的货币,后来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以后,保留了各个银行发行货币的权力,但是这些商业银行要交给英格兰银行等额的英格兰银行的货币作为储备。

比如我在的地区,至少五种英镑纸币,分别来自不同的银行。如果某个银行想增发1000万英镑的本银行货币,就必须先向英格兰银行上缴1000万英格兰银行的英镑,作为准备金。这样的做法,很烦琐,也很麻烦。不过,保留了各个银行的权利。

关于烧货币的事情,我没有遇到。不过,我所在的地区经历过一次银行的劫案。劫匪开车进入某商业银行金库,抢走了几千万英镑。后来,旧版货币作废,重新发行新版货币了事。损失的就是新货币的印刷费,如此而已。

我不是搞银行的,对货币发行的个人一些了解,未必准确。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特地登陆上来鲜花一朵,呵呵
家园 所以说,欧元出世,相当于向美国扔了100个核弹

没有欧元时,美元独大,相当于美国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欧元出世,欧元区的经济总量比美国的经济总量还要大点。如果欧元能取代一半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那么目前体外流通的美元有一半就会回流到美国,美元贬值的路是长得很。

家园 给你也来一朵,呵呵
家园 先花。。。

再回去慢慢琢磨

家园 呵呵,献一下丑:走出汇率的人民币

del

家园 中国的计委对货币的发行起什么作用呢

计划经济委员会在90年以前可是一手遮天呀,即使是今天仍然权力很大。很难想象中国的货币发行只有人民银行一个单位操作,计委在旁边不闻不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