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一篇报道说中国古代高尔夫运动----捶丸 -- 简单飞翔

共:💬17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一篇报道说中国古代高尔夫运动----捶丸

  

从一篇报道说中国古代高尔夫运动----捶丸

前两天,翻看一份旧的《参考消息》(2006年3月4日版),看到了一个标题:究竟是谁发明了高尔夫球?

  话题就从这说起。先把原文录入如下: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3月1日文章]题:谁发明了高尔夫球?中国挥了挥杆(作者 帕特里克•史密斯)

  他们因发明火药、印刷术和造纸等闻名世界。

  可是高尔夫球呢?难道中国发明了高尔夫球,然后传播到西方,而几个世纪后苏格兰牧羊人才想到发明一项运动来苦中作乐?苏格兰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这不可能。

  然而,中国人有颇具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的确是他们首先发明了这项运动。香港一家博物馆计划办一个展览来展示这些证据,这个展览将在几周内开幕。

  必须见到实物才能相信。那么说话就得小心了,因为谁发明了高尔夫球这个问题与圣安德鲁斯的高尔夫球道一样,都需要慎重对待。圣安德鲁斯是苏格兰的一个小镇,它自诩是“高尔夫球的故乡”。

  在一幅明朝时期的画卷上,有一个皇室贵族挥舞着一个像高尔夫球杆的东西,击打一个像高尔夫球的东西,显然是要把球打进一个像高尔夫球穴区的草地上的一个像高尔夫球洞的洞内。这幅用矿物颜料画在丝织品上的画,使得中国“捶丸”运动的历史最早可追述到1368年。而在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球场,苏格兰人说高尔夫最早的记载是在1457年。

  将在香港展出的第二个证据是复制品,但是作为历史文物,这是一个关键。这件文物是在山西的一个水神庙里发现的元朝壁画,上面描绘的也是宫廷权贵推杆击球的场景。

  除了壁画,还有一本书可为佐证。这本公元1282年出版的《丸经》,即球戏手册,是这种颇似高尔夫的“捶丸”游戏已知的第一本指南。除了记录各种规则,《丸经》还说宋朝和金朝一些皇帝很喜欢“捶丸”,而这项运动可以追溯到12世纪初。

  ……

  然而,苏格兰人却不以为然。他们指出,在那些中国画中,看似球洞的可能是靶子------固定在地上的盘子。苏格兰人说,不能把它称为高尔夫。他们玩几个洞?规则是什么?这些都不知道。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球场托拉斯负责人迈克•伍德科克说,“我们的观点是演变为18洞格式的高尔夫运动源于我们这儿。”

  至于中国人将这种运动传播到西方的说法,苏格兰人也不接受。伍德科克说,“在中世纪晚期,很多地方出现了多种用推杆击球的运动。”

  报道的内容很简单,苏格兰人说现代高尔夫运动起源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镇,而中国人则有许多证据,说明高尔夫运动起源于中国更早的历史时期。

  对这篇报道感兴趣,不是我偏爱高尔夫球,而是因为报道中的一些东西正巧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报道内容中有一些概念不是很明确,等会我试着说明一下。

  前年,我和同事因工作关系,去了新华社专职摄影记者老M的办公室。在墙上,我们看到了四幅裱好的中国古代人物立轴。有一幅当时让我们很惊异,画上的两个男子正在打-----高尔夫球。

  画面表现和现代高尔夫运动绝对相似。

  我们在感叹画得不错的时候,也开开玩笑,“这倒不错,把现代运动放到古代进行,有创意”。

  老M笑了笑,“这是照片放大的”。

  这句话大有意味。

  “这是我拍摄的照片,我不会无聊到搞这种创意,照片中反映的内容是真实存在的”。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这幅照片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水神庙壁画!它是存在的,就在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反映的是元代一项民间体育运动----捶丸。

  我仔细地看了看照片,在云气和树石之间的平地上,两个男子身穿朱色长袍,右手各握一短柄球杆。左一人正面俯身作击球姿势,右一人侧蹲注视前方地上的洞穴,稍远处有二侍从各持一棒,棒端为圆球体,居中者伸手向左侧击球人指点球穴位置。

  我看不出这和现代高尔夫有什么区别,而照片反映的却是元代的一项娱乐活动。

  老M后来解释,当时在庙里,空间和光线都不支持拍摄一幅完好的画面。这是在一个特定的情形下,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运用了很多特殊的拍摄技巧才拍到的。拍好后,又分别于好几天的早晨、中午、晚上三个时间点,一点一点的对比,确保画面不变形,不失色。

难怪我们当时以为那是一幅画!

  老M有些得意,“日本有个二贤社(注:以复制、修复、临募几可以假乱真而著称于世),就是让他们来,也不过如此吧。”

  他深深吸了口烟,喷出两股浓浓的烟柱,“过一段时间,我的这四幅照片和其他一些作品,要到北京和香港进行专题展览……”

  后来我们和老M没有再联系,也不知上文中提到的是否就是他的作品。但猜想应当就是。他的另外三幅照片也快成了绝版,因为那是在坟墓中的壁画。当地要保护文物,都封了起来,很长时间内不可能再打开了。

  这让我对中国古代高尔夫运动-----捶丸,产生了兴趣。

  捶丸,捶者打也,丸者球也,顾名思义,就是打球。

  “捶丸”运动,源于唐初“步打戏”,兴盛于宋、金、辽、元,衰落于明,中止于清。

  “捶丸”之名,据说最早出现于《庄子》中。我未考证,不敢确信,只能“据说”。等有时间查查《庄子》,看能否找到出处。这里姑妄引用一下。

  初唐时朝,宫廷流行马球比赛,选手骑马奔驰,举杖击球,激烈异常。标准的男人运动。史有记载,唐玄宗就曾和吐蕃使者进行马球比赛,得胜而归,甚是高兴。“白头宫女在,犹坐说玄宗”,是不是也同时在谈马球、步打之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唐宫女体弱胆小,但为博皇帝欢喜,也发明“步打球”之戏,不需骑马,以跑步挥杆击球,打得最高最远者获胜。“步打球”之戏先在唐宫中流行开来。

  中唐时期,宫女们又更新花样,在草地上挖了几个“窟洞”,分成两队比赛。这已和高尔夫运动不远矣。

  “步打球”应当就是“捶丸”的前身。

  “步打球”各项规则制度到宋代发展成熟,开始称“捶丸”。并兴盛于宋、辽、金、元,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权贵,下至民间百姓,皆乐此不疲。

  2002年,泰山岱庙西城墙北段维修。8月23日,发现6块作马道的土衬石刻画。其中就有一幅画面纵长29.5厘米的捶丸图。据专家考证,这组石刻画应是宋代之物。这是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捶丸图。

  《宋史•礼志》记载,每年三月,宋太宗都要亲自主持仪式,组织朝廷官员和艺人们参加。元人所著《丸经•集序》中载:“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上行下效,难怪民间也如此流行“捶丸”之戏。元人杂剧《庆赏端阳》中也有道白:“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试武艺么?”。

  捶丸成了比试才艺高低的手段了。当时玩捶丸风气之盛,可见一斑。

  元初,窝阔台曾入侵中欧,开通欧亚之路。大批来自西域的商人、教士、俄罗斯使者云集元大都,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通。这一时期,中国的捶丸很可能就随着东西来往的马队传到了欧洲。因为此时,欧洲尚未出现高尔夫球的雏形。这种说法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此间,不能不提一本书----《丸经》。此书著于公元1282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作者为宁志斋。这是我国第一部对“捶丸”进行详细论述的专业著作。

  《丸经》全书目录有三十二章,对捶丸的发展历史,活动的场地、器具、竞赛规则以及各种不同的击法和战术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可以说除了名称不同,捶丸的整套球戏模式,几乎是高尔夫运动的翻版。

  比如捶丸的球杆就有杓棒、扑棒、单手、鹰嘴等十种,比起现代高尔夫选手的长短几种用具,捶丸用具的讲究实有过之。更别说皇帝的球杆了,动辄“盛以锦囊,击以彩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意思是以纯金打造缘边,顶上缀饰玉器,球具收藏在锦盒中。真是极尽奢华!

  高尔夫运动传到国内,已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交际的手段,不复当年民间风行之盛况。

  《丸经》记载,比赛场地可以是天然山坡,也可以在平坦的草地上,但要人为设置高低不平的障碍。捶丸把击球点称为“基”,捶球时分头棒、二棒、三棒,头棒需先安基再击球,每棒以前一落球处为新的起点。……

  等等规则,这和现代高尔夫运动已相差甚小。

  明时期,捶丸还时见于民间,但主要在都市流行。万历年间周履靖重刻《丸经》,附跋于卷后,就记载“予壮游都邑间,好事者多好捶丸”。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和明画家杜堇所绘《捶丸仕女图》,也从侧面反映捶丸作为体育娱乐活动,盛行于皇族及士大夫之间。

  明宣宗打捶丸的场面之宏大,可比现代那些选手气派多了。

  明末清初,在清政府禁止人民练武的情况下,捶丸才和蹴踘(足球)、马球一样逐渐中断,随之淹没、失传。“捶丸”运动,也仅记载于文字中,绘于壁画上了。

  近年,高尔夫运动悄然兴起,球场也逐渐增多。但因为消费甚大,仍然是“贵族们”的运动,平民百姓是无福消受的。

  有些省份,为吸引外商投资,全然不顾条件具备于否,全力修建高尔夫球场,据说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听起来真让人莫名其妙。更出现某县委书记猝死高尔夫球场之事。

  我曾有机会打过两次高尔夫球,但也仅限于练习场上而矣。远远看着正式赛场上那一片绿绿的草地,顿觉心旷神怡。

只不知什么时候,“捶丸”能像宋元时期,风行于民间,成为普通百姓的娱乐项目?

关键词(Tags): #高尔夫#捶丸元宝推荐:雪个,
家园 长见识了!

打了几次高尔夫之后,实在是没有那个耐心一遍一遍的练习挥杆的动作,遂作罢。

家园 长知识

看来在玩的方面,起码在户外运动上,古人一点儿都不比现代人差...

家园 花!这个知识应该普及一下~:)
家园 刚开始玩,捏着左手拇指都疼。然后一杆挥出,球不知去向。呵呵
家园 古人有时更讲究,反正时间也多,够琢磨的。随口瞎说啊。呵呵
家园 同意。顺便再把这项运动向我们这些挣钱以铢论的人也普及一下。
家园 好好,补充一点资料

我曾经对古代的娱乐很有兴趣,收集过一些东西,可算见到同好了

马球。

马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自《简明不列颠全书》,说公元一世纪时波斯人就打马球,后来东传西藏,再传入中国日本;另一种说法认为马球的发源地就是西藏。这两种普遍说法之外,也有认为马球就是中国的国粹的。

《丸经》里说,“捶丸”这个词来自《庄子.徐无鬼》“宜僚弄丸”。不过,这只是名词借用,内容完全不一样。宜僚“捶九丸于手”,是说他可以连续抛九个弹丸在空中而不落,也就是今天杂技里见到的那种表演。

我有一张明代的《捶丸图》,回头给你贴出来。

家园 到底是太傅呀

家里什么好东西都有

家园 是不是那张明代仕女捶丸图?

多谢指点捶丸出处。

原来雪个也是同好,确实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可考。期待太傅的捶丸图和其他古代运动考证。

那个老M好像有意要把那张水神庙的捶丸图和另外一张奸商图再洗一份给我们,想不起什么原因了,这事没有成,有些遗憾。当时见到那四张图时,古意瞬时扑面而来。

马球之说,我未细考。单凭脑中印像,好像源于军中,士兵们骑马击打敌人头颅为乐,后演变成马球。唐代甚为流行,这是无疑的。之前记载好像不多还是没有?想不起来了。

家园 梁思成、林徽因等人于1934年考察过广胜寺水神庙(龙王庙)

不过他们最关注的一幅壁画是关于戏曲表演的。看来那时梁、林还没怎么接触过高尔夫,要不又可以做出一个重大发现。

不过一起考察的俩老外,费正清夫妇,似乎不够敏感,因为他们应该是了解高尔夫的。或许是时间、光线一类的原因吧。

家园 是有些可惜了。

可能当时国内也没什么高尔夫运动,所以没引什么重视吧。

家园 明代杜堇《捶丸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你牛

这都能找出来

家园 多谢。真喜欢这种古香古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