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ZT)中国名将评述 5 西域神话 -- 草鱼刀

共:💬7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ZT)中国名将评述 5 西域神话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最大的威胁就是匈奴,汉朝的名将大都有抗击匈奴的纪录。前汉时期,自然是汉武帝时候的李广、卫青、霍去病他们,不过当时只能算作自卫反击战。而开辟和匈奴作战第二战场,真正纵横西域所向无敌的,当数东汉班超。

  班超出生于文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大文豪、史学家,他的哥哥班固是《汉书》作者,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在班固死后,班昭继承班固事业,完成了《汉书》。然而班超对文学不感兴趣,书香门第竟然出了一位名将,也算罕见了。

  在班固入洛阳为官的时候,班超和母亲也都到了洛阳,当时他们家里很穷,班超靠替人抄写文字赚点钱贴补家用,很是辛苦。

  落魄的名将大都是不安分的家伙。班超曾经弃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当时在一旁抄书的人都嘲笑他,班超感叹道:“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这句话和陈胜吴广的“燕雀焉知鸿鹄志哉”同样嚣张了。这便是弃笔从戎的典故,倒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班超放弃了一份很有前途的文学工作,年轻人有出人头地的想法并不稀奇,不安于现状的豪言壮语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但说到做到、成就伟业的就很少,不过千万不能因此而小看年轻人的志气哦。

  改行之后的班超几次征战匈奴,表现突出,于是被派出使西域。当时东汉帝国对西域的政策和汉武帝时期大为不同,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西域势在必得,不惜重兵经营,而东汉帝国认为西域不是自己的地盘,加之利益不大,几乎是放弃管理。国家的政策因帝王的性格喜好而改变,这也算一例了。想起来,缺乏国家有力支持的远征,就显得更为难能和可贵了。

  在战略上,东汉和匈奴都希望拉拢西域诸国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削弱对手,所以不得不对西域诸国恩威并用,当时的西域诸国也处于首位两端的艰难抉择之中,东汉和匈奴都是超级大国,都惹不起,一不小心就有亡国之祸,谁也不能得罪,在地理位置上匈奴的威胁更大,如果东汉帝国不能切实保障西域小国,西域各国也只有讨好匈奴了。

  班超出使到西域鄯善国,开始的时候鄯善王对他们很客气,可是过了几天就变得漫不经心起来,警惕的班超想到可能是匈奴派来了使者,并且通过使诈询问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于是召集手下官吏三十六人摆宴,在吃到酒酣之时,愤然告知情况危急,鄯善王有倾向匈奴之意,一旦投向匈奴,势必杀掉汉使,以为必须先下手为强,当夜便要动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也是在这里说出来的。

  想来班超考虑到出使的众人并非职业军人,又身在绝域,有畏惧之心,难以成事,于是乘其喝得热血沸腾,加以煽动,才得到激昂的士气,从而顺利地展开奇袭。

  时值初夜,正起大风,班超使用火攻,将三十六人分为两路,一路藏于匈奴使者住处后方,大吵大闹以做欺敌之用,另一路携带弓箭伏于住处门口。其时匈奴众人睡得正香,忽见火光,又听到前后大呼小叫,心慌意乱,往门口逃去又中了埋伏。此役匈奴使这被烧死上百人,被汉使杀死三十多,班超一个人就单挑砍了三个。匈奴使者团全军覆没,汉使无一伤亡,三十几个人使用起来宛如千军万马一般,真是非常厉害啊。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顺利地完成了这次的出使任务。

  班超立下大功,再次出使西域,皇帝打算增加他的人马,班超满不在乎的拒绝了。这次他又来到一个有敌意的国家――于杆,于杆和匈奴关系很好,又匈奴撑腰,对待班超一行颇为冷淡,当时于杆国迷信巫师,那个巫师口出狂言,要汗使的马来祭神,班超一口答应下来,乘巫师来的时候一把抓住他杀了。虎口拔牙、敲山震虎取得了威慑的效果。

  “于杆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

  班超在西域五年,很有威信。一直协助西域诸国对抗匈奴,而匈奴在西域根深蒂固,经常挑起事端。

  其时西域强国龟兹国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依仗匈奴势力,攻打和汉帝国较好的疏勒国,班超挺身而出维护疏勒,但因为兵少,只能苦苦支撑。那时正好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继位,新皇帝担心班超在西域孤立无援,要遣返班超。

  疏勒国上下苦苦哀求班超,班超终是不忍抛弃共同作战的朋友们,于是毅然抗旨,返还疏勒国,当时疏勒国情况相当危急,已经有造反者投降匈奴,班超杀叛变者六百多人,安定疏勒。那时候班超的全部军力还不过三十六人啊。

  疏勒转危为安后,班超决定攻打龟兹,率西域诸国军破姑墨石城,班超还有乘胜追击,于是上书东汉皇帝请求援助,班超说,“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而“取三十六国,号为断匈奴右臂。”为此,东汉皇帝增派千人援兵给班超。

  班超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一方面攻打依附龟兹的小国,另一方面交结可以利用的国家,多次平定内部的叛乱,将西域各国之兵,巧施妙计,每每以少敌多,料事如神,行动迅速,最后总是大获全胜,威震西域,不久龟兹降。

  班超再接再厉,无论天险阻隔,均攻无不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

  这样的功绩得来很不容易,正如后来班超自己所说,“寒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这一群乌合之众,各有异心,要指挥他们打胜战真是十分头疼的事情吧。

  班超在西域一共呆了三十一年,到大功告成之际,已经七十一岁高龄,他思念故土,上书祈求回到汉土,他妹妹班昭也写了一片声情并茂的文章为自己的兄长求情,皇帝看了很受感动,于是调回了班超,只可惜班超身患疾病,返回洛阳后没多久就病逝了。

  班超离开西域后,继任者曾问他治理西域方略,班超简单的说了“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那位继任者不以为然,私下对人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谁知道“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此再无后人有班超之成就,而东汉帝国对西域的影响力也随之减弱,直到最终放弃。

  班超以三十六人纵横西域,在艰难的环境下当机立断、百战不殆,写下传奇人生,更创造了中国历史名将之西域神话,扬我中华国威,牵制匈奴保汉帝国太平,制止匈奴在西域的恃强凌弱,更维护西域诸国和平往来。班超既没有陷入内战,也没有屠杀自己人,又不居功自傲,更不为名利而战,其为军人之表率,当之无愧。

家园 无限向往
家园
家园 神话还会回到人间吗?
家园 这就是吹毛求疵的批评论者与真正的实干者的区别
家园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
家园 有一点恐怕正好是说反了~

当时东汉帝国对西域的政策和汉武帝时期大为不同,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西域势在必得,不惜重兵经营,而东汉帝国认为西域不是自己的地盘,加之利益不大,几乎是放弃管理。国家的政策因帝王的性格喜好而改变,这也算一例了。

其实是国家的政策因帝王(汉武帝)的性格喜好而改变,这也算一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