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辣椒之缘 -- 不思蜀

共:💬35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文。

苏杭地区的辣椒真还没吃过,一般都是灯笼椒,也就是不辣的那种。

自己以前也是不吃。后来工作,在云贵跑得多了,不由得你不吃辣,于是吃辣水平突飞猛进。至少把老妈给排到后面去了。

至于辣椒的来历还有什么说法没有?本草纲目中已经列入蜀椒等几种椒的药性。果真哥伦布乎?

家园 蜀椒可能是指花椒
家园 不思蜀有礼了, 多谢栽培! 祝大家周末快乐。

感谢河里的前辈关怀,不思蜀当更加努力! 下星期去巴黎,如得空儿,再给各位回复。

家园 不是

花椒是另外的,纲目里有,但未当药列在本草纲目里。

以下是本草纲目中入药的。

蜀椒

释名 巴椒、汉椒、川椒、南椒、点椒。

气味 椒红:辛、温、有毒。

椒目:苦、寒、无毒。

秦椒

释名 大椒、椒(按椒红即椒的果壳)。

气味 (椒红)辛、温、有毒。

胡椒

释名 昧履支。

气味 (实)辛、大温、无毒。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辣椒的来历zt

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但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不太长。进入中国后,辣椒才有了蕃椒、地胡椒、斑椒、狗椒、黔椒、辣枚、海椒、辣子、茄椒、辣角、辣、秦椒等名称。

  现在最新研究表明,辣椒可能最先传入江浙、两广、贵州、湖南等地,后又流布于西南等地区。

  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从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开始,贵州地区大量食用辣椒了。乾隆年间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

  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是“四时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贵州地区盛行的包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有点像今天四川富顺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区在嘉庆年间食辣并不十分普遍,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之间,湖南食用辣椒已较普遍了。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都要放辣椒了。

  四川地区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可能是在嘉庆年间。从四川嘉庆年间种植和食用辣椒的地区来看,主要在成都平原和川南、川西南和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区。道光、咸丰、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开始普遍起来,以至辣椒在四川“山野遍种之”。光绪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更为普遍,除在民间广泛食用外,经典菜谱中已经有了大量食辣椒的记载。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当时成都各种菜肴达1328种之多,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有热油海椒、海椒面等,特别是川菜中的回锅肉正式见于书面记载了。在清代末年,食椒已经成为四川人饮食的重要特色,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云南在什么时候开始食辣?邻近贵州的云南镇雄在乾隆时期食辣椒,但在乾嘉时期云南食用辣椒并不十分普遍。到光绪时期的《云南通志》中也无辣椒的记载,但民间早在光绪年间,便开始大量食用辣椒了。据清代末年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他的父亲在雅安发现每年经四川雅安运入云南的辣椒,“价值近数十万,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于川人也”。故清末徐珂《清稗类钞》称:“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

  据《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嘉庆年间江西已经种植食用辣椒了,光绪时期,江西地区食辣椒已经较普遍了,今江西南康辣椒酱便十分著名。

  辣椒传入中国约400年,但这种洋辛香料很快红遍全中国,将传统的花椒、姜、茱萸的地位抢占,花椒的食用被挤缩在花椒的故乡四川盆地内,茱萸则几乎完全退出中国饮食辛香用料的舞台,姜的地位也从饮食中大量退出。辣椒的传入及进入中国饮食,无疑是一场饮食革命,威力无比的辣椒使传统的任何辛香料都无法与之抗衡。只是这场革命,由于那时的交通和信息的制约,显得有些缓慢而已。

家园 我觉得古代物种的传播不慢啊。

首先参见下面帖子里引用的本草纲目里的话。

链接出处

再看你转贴文中第一段,

进入中国后,辣椒才有了蕃椒、地胡椒、斑椒、狗椒、黔椒、辣枚、海椒、辣子、茄椒、辣角、辣、秦椒等名称。

李时珍用了大约27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本草纲目》,经过了3次改写,于万历六年(1578年)才最终完成,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

而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

如果从辣椒从美洲传入为真,那么本草纲目中已经使用秦椒的名称,我觉得1551年以前(1578-27=1551)应该已经传入中国,并且之前还应该有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秦椒这个名字。假设哥伦布1500年带回种子。那么也就30-40年就传入中国了。

看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似乎不是印象中的那么封锁。

不是
家园 请各位看两晋遗泽的帖子:【文摘】愚人 辣椒的登场和辣椒的扩张

长是长了点儿可内容丰富。

家园 明代本来就是到了后期才闭关锁国。

而且明代的航海能力……不用赘述了吧?

马可波罗……

以上

家园 【击节送花】好一篇辣文!痛快!

方圆几百里从未出过一个将军

将军管什么,您那块土地可出了江湖二位老大啊!

家园 江胡要是也爬一回雪山过一回草地不知是否会跑回老家?

这一江一胡似乎为当地增色不少,可这事争议很大。其一他们要是也爬一回雪山过一回草地,不知是否象我二大叔那样也跑回老家。其二自老江发迹后,扬州人忽然改称自己为江南人了。他们逢庆必唱“好一朵茉莉花”,“采茶舞曲”等等。这事让我总是很纳闷,长江是不是改道了。

关于老胡的生世还有争议。他的祖籍是安徽,虽然泰州沾他的光升为地级市, 但在公开的场合,他只承认自己是安徽人。梅兰方倒是公认的泰州人,这是泰州人可以光明正大地以他为荣的。

杨州自隋杨帝后,还有八怪,鉴真和尚等等, 颇为另人尊敬

家园 要是能证明郑和带回了辣椒...

不就是说他到过北美了吗!这也许能搞篇货真价实的博

士论文。

家园 谢谢补遗,没敢往那边靠

家园 辣的好

花一朵

家园 我对辣椒是叶公好龙,只能吃微辣

我家人则是怕不辣。

花。

家园 谢谢留言,我家人则是好龙的叶公如今不好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