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非关言论自由:关于《冰点》事件的几个背景(1) -- 老土豆

共:💬165 🌺19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老土豆似乎忘记了这个BBS就设在美国境内
家园 很难看出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可以说是一种默契吧。比如美联社每年关于国内“两会”的报道,手法技巧上可以看出明显的一致性。

关于中国的报道,一般就会扯到政治斗争啊、言论自由啊等等,最后总要归结到一党专制,你要说这是中国当前最引人注目的现实吗?我觉得未必。

另外关于“框框”,怎么说呢。比如在美国吧,你可以报道某个总统是混蛋,但你不能报道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混蛋。至于说这个制度究竟是不是混蛋?那不混蛋的制度如何造就混蛋的总统?

就我的体会,国内的气氛还是在慢慢变,框框也不会是永远如此。就以舆论来说,现在像李荣融这样的在位高官不也被公开指责?前10年这可是难以想想的。

是啊,这个网站设在美国,我的人也在美国,我也不想为什么人或者机构辩护,只是觉得整个事情是李大同自找的。

家园 非主流媒体当然有

南方那么多极端组织(三k党,右翼民兵,逆向种族主义者),他们的“机关报”上对美国政治体制的批评可一点也不少。

左翼的也有------当年戈尔输了以后,靠左的媒体上要求根本改变选举人制度的声音也不少啊。

家园 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美国多数人认为自己的政治制度是比较好的制度,否则美国如何成为最发达的国家呢? 事实摆在那里,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言论自由并不是要保障任何言论都要有一样的市场份额,只是保障言论不受政府迫害而已,至于你能取得什么样的份额和成就,那就各显神通了。

家园 其实说到底这次是宣传部门老实而李大同滑头到把自己也绕进去了

李的毛病用纯技术的理由就可以把他钉的死死的。在国外可能一辈子都别想翻身了。团中央宣传部大概觉得是对自己人,‘心里话’全说出来了--结果满赢的事情还被人说’简单粗暴’。 李更大的不智是到这时候还耍滑头,继续骗外行,演的太过分了。

家园 当然这不完全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很难看出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可以说是一种默契吧。比如美联社每年关于国内“两会”的报道,手法技巧上可以看出明显的一致性。

关于中国的报道,一般就会扯到政治斗争啊、言论自由啊等等,最后总要归结到一党专制,你要说这是中国当前最引人注目的现实吗?我觉得未必。

另外关于“框框”,怎么说呢。比如在美国吧,你可以报道某个总统是混蛋,但你不能报道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混蛋。至于说这个制度究竟是不是混蛋?那不混蛋的制度如何造就混蛋的总统?

就我的体会,国内的气氛还是在慢慢变,框框也不会是永远如此。就以舆论来说,现在像李荣融这样的在位高官不也被公开指责?前10年这可是难以想想的。

是啊,这个网站设在美国,我的人也在美国,我也不想为什么人或者机构辩护,只是觉得整个事情是李大同自找的。

但这也不是什么默契不默契的问题,早有人说了,那是话语权的大小(或者说声音的大小)的问题。比如西方的媒体都是金钱操纵的,平民百姓不要幻想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云云。。 但有句老话,“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但却无法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 如果有人因为自己的声音太小不足以让更多人的人听到自己先进的主张而愤愤不平,甚至于要诉诸于暴力手段,那这样的话语权的平等还有意义吗?

当年的甘地、马丁.路德.金的声音够响么?其主张的深入人心更多的是因为其声音够响还是受者思辩的结果?而如果把他们放到极左盛行的环境中,他们还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么?所以世人追求言论自由不仅仅在于声音的大小(绝对的话语权的平等恐怕只有在乌托邦的社会中才能实现),更在于保障最起码的发言权。

补充,俺这段话针对的观点:不让你说话和你说话没人听,其实区别不大。

家园 其实中国要能有其

他团中央“机关报”的存在,或者说可以有其他不听团中央,党中央"导向"的媒体的存在,这个团中央愿意关几个“冰点”,愿意停几个月还是几年刊,那都是某团自己的事情,爱关关去,李大同也完全可以到同自个儿志同道合的“沸点”什么的去谋个职位。

家园 这样说,有把问题过于简单化的嫌疑

简单按左右画线有将问题过于简单化的倾向,虽然胸台远不是第一个。极端的环境,无论左右都有问题。麦卡锡时代的教训如果也是按左右分野,您大概就不会觉得有意义了。

自由不是简单的发表意见。需要程序、做法一系列的过程。如同司法,过程合法保证结果合法受到普遍尊重。冰点的事情李大同开始在技术上的问题就足以让大众认定他是在试图扩张自己的‘自由’从而压制了其他人的。当然后来他的演出也说明他的目的究竟何在---那就不值得评论了

家园 兄台此言就‘自然’的有些‘神仙' 气息了

要照这个逻辑,首先还得怪李编辑的生存能力有问题,怪不到宣传部了。神通不够嘛,是不是?

以前有句话,叫主义装在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己。逻辑可不能也这样,否则小学生也不信呐。

---扯的太远了已经。

家园 我不在乎对《冰点》的处理,前面我就说了,那是人家内部

的事情,关我P事,但我在意的是,只要多数人认为某人观点“不正确”就可以封这个人的嘴。。因为俺很担心像俺这样的落后分子啥时候一不当心就为沦为“少数人”。

家园 未必如此

受众和媒体是互相影响的,一些口味和偏好是长期培养的结果,也是业内默契的结果,还是技巧问题。

1996年,我曾经和当时路透社驻北京记者马珍(Jane Mccartney,现在BBC)谈过中国报道的问题。她说,自己写过一些反映中国言论逐渐放开的报道,结果不是被编辑部改得面目全非,就是被枪毙,她自己也很苦恼,此后就不想写这个了。

这可以反映出西方媒体的导向和操作。一个西方读者起初对中国并没有多少了解,就靠媒体提供信息,媒体按一个方针连续“灌输”的结果就是对中国形成一个概念化的印象。

当然这个方针并未行之于明文,你可以说它不存在,但它确实存在于一些操作中。实际媒体报道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只不过选择不在市场。市场选择的可能还是技巧的高下。

家园 李编辑这样的,在媒体严格管制的制度下生存能力不强

你说的倒也不假,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怪不到宣传部,

咱怪的可不就是宣传部不该管制媒体。

家园 我觉得你用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作例子并不具有说服力

因为西方一般受众对中国往往并不太关心,也不关系其切身利益,真正对中国有兴趣的受众所看到的关于中国的报道,比如Business week等,往往又更客观一些,也有很多关于中国正面的报道。

媒体和受众是有互动的,媒体会引导受众,但受众的意愿也会影响媒体的倾向的。你所提到的中国报道问题,更多的应该是媒体的倾向,也确实是中国长期以来已经给了西方民众这样的印象,这个印象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觉得还是市场决定的.

媒体即便在一些事情上有默契,这也不是政府强迫的结果,政府不能使用强力压制,这使得一些即便是某个时候声音比较小的东西, 仍然能够生存,并可能在合适的时候变大。

楼下那位说得对,言论自由不能保障发言权的绝对平等,只能保障基本的发言权不受迫害

家园 说了啊,是逻辑问题

你要怪宣传部管制,那先看管的是什么。先不提袁文究竟如何,李在技术上已经站不起来了,坏了言论自由的大忌---你让个美国媒体报道堕胎不提两方面意见试试?实际你也知道哪一面会报道的多点。

你要说自然选择,没报道出来的都是生存能力不强的, 那也同样适用李先生啊。

至于主流不主流, 呵呵,你见过几个国外主流犯了这种事不开记者主编的?他们没有被开除是很开恩了的---按照游戏规则,大家很现实的说话。

家园 没必要上升到马丁路德金的高度

“少数派”得到话语权的例子在国内已经不少了。比如说,那些主流经济学家被大家骂得狗血淋头不依旧在媒体上风光发表文章?如果要说这个例子还有政府影响因素在内,那么再举一个例子,以同情态度报道同性恋在国内不也安然无事吗?

关键在于,哪些话题是已经形成共识的,哪些话题是值得争议的,哪些值得媒体关注报道,哪些是底线?包括做人的底线和观点的底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