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碰到一个想找事的 -- 五度

共:💬38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概是考拉自己在日本滞在长了些,已被“异化”了吧。 不过,

悉尼的火车(双层那种)比伦敦的BUS还要感觉憋一些的

家园 呵呵,日本人有点意思

别看在亚洲比较横,但是在英国的绝大多数是逆来顺受,估计和他们的英文都不太好有关系。

以前有个同事是日本女孩,英文很好,但是她特别讨厌做日本人,有时间把她写出来。

家园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说什么语言,而在于在

公共场所不应该大声喧哗。

纽约这地方可是联合国,说什么语言的没有?公车、地铁、火车上讲什么话的都有,但不要大声喧哗影响别人就一般不会招来麻烦。有时候有些国人,尤其是刚出国的国人在这点上做得不够好。

另外,如果常乘公交车的,醉酒的、精神病的也会经常遇到,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也不一定就是专门来找事的。

家园 嗯,这确实是个问题。

咱们中国人嗓门高可是出了名的。

不过有的时候,可能会跟对某种语言的敏感度也有关系。比方说,在同样的音调下,我对某种语言就特别敏感,而且是特别不喜欢的那种敏感。

家园 李兄这么一说,倒使我想到以前听到的关于某种方言的笑话

有人到外地出差,在公共汽车上听到当地的两妇女在车上吵架,就问懂当地话的朋友她们在吵什么?结果得知人家根本没在吵架,只是在闲聊。

估计这种情况就很容易成为:“在同样的音调下,对某种语言就特别敏感,而且是特别不喜欢的那种敏感”。

家园 我也遇过.. 一天和朋友在逛街..

一位英国胖妇突然指着我们两个骂, 说我们侵占她的国土,要我们回中国去.

我回头说:"都是跟英国人学的!"

英国人说侵占.. 嘿嘿..

家园 呵呵,盈盈厉害!

想起来香港回归的时候,有位英国朋友言语里很是不愤,结果我一提东印度公司,他即刻无言了。

家园 呵呵,如果说私房话,干嘛非要他们听?

俺们上课讨论的时候,只要法国学生一讲法语,俺就讲中文,然后只好教授讲着英文来打圆场

家园 这个说来也怪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提醒俺们注意啦,俺们确实也很注意

不过后来发现好多法国人在车上讲话的声音比俺们还大

家园 呵呵,兄弟是在英文大学吧

法国朋友的英文是够糟糕的。

家园 是啊,感觉来了以后英语大有退步

手语倒是长进不少……

家园 嘻嘻.... 那里那里..
家园 同意李兄的观点

因为以前有人提起过这个问题,我就注意了一下。其实身边的印度,韩国,日本,黎巴嫩,法国人。他们和本国人聊天的时候,即使是在公共场合,也会用本国语言,所以这并不算是没有礼貌。

不过我认为在主流是英文的社交场合,还是尽量不要说中文。

确实如此。比如饭桌上,如果有老外在场,其他几个人聊起中文会让对方很尴尬。

家园 公共场所不应该大声喧哗和出不出国没有关系

中国的小学老师也会教学生这一点,用不着到了国外再学。

事实是刚出国的学生通常比较谨慎。比如总是低声说话,看到红灯总是站着等。来得时间长了,发现哪国人说话声音也不小,闯红灯的行人总是老外,吃饭也不一定要用刀叉,两个字“自然”就好。

再说,难道我大声说话就会给我带来麻烦?纽约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同学。他看到老外的小孩在车厢里打闹说:真可爱,跟洋娃娃似的。后来看到一个中国小孩在车厢里打闹说:谁的孩子,这么没家教。

最后单兄会分不清正常人,醉鬼和神经病吗?

家园 关键是要有自信。俺们干的事,怎么都是对的——如果不对,那规矩应该改。

俺就不相信俺们东方礼仪之邦出来的好孩子,受党教育二十来年,举手投足还能比洋鬼子们差了?所谓入乡随俗,那是古代的规矩;现今兴的是履及俗随。老是拿人家的规范来不厌其烦地框自己,首先精神上就矮了。那些个搞双重标准的,精神上都是阉鸡。

模糊记得一个故事,古代西欧某王子迎娶某公主,见面之后王子就要吻。公主大羞,曰:“身未过门,风俗不可如此。”答曰:“正欲与卿开一代风俗!”于是吻成。国民尽效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