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 -- 陈经

共:💬1310 🌺3017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是外贸系统的人吧

以前垄断的时候好像除了你们发财,也没见别人日子好过。再说了技术水平决定了产业链的分工。利润分配。你只要想做生意就这么回事儿。不争气有什么办法。或者干脆走回头路。我觉得个人情绪还是不要影响宏观判断的好。至于说渠道商这个概念和物流是紧密相连的。需求供给平衡价格后才产生渠道。尽可能减少渠道环节是大势所趋。市场决定的。你倒说说该怎么办。才能让双方满意拿到单子。把你的想法说说。抱怨无济于事

家园 举个例子,不知道是不是您的意思

外链出处

大家知道,轴承(这里主要指滚动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举足轻重不可缺少的基础零部件。虽然其兴起不过百余年历史,但因其关系国计民生,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轴承工业,赁借高超的现代科学技术,轴承生产品种已超过十余万种,质量优异,性能超群,为世界机械工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各国轴承工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十分悬殊。即使条件具备、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划,也因效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不可能所有品种都大量生产而不顾及经济效益,一切都自给自足是十分原始的想法,现代的国家都使泱泱大国也难以做到万事不求人。人类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世界,思想交流,文化交流,物质交流乃是大势所趋的潮流。轴承的国际贸易正是乘这种历史潮流应运而生,不断发展的。

  轴承的国际贸易是踏着世界轴承工业的发展足迹前进的。它与世界轴承工业的发展过程一样,也经历了若干既互相连而又各具特色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即世界轴承工业的初创阶段,时间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当时,轴承发明虽然已有一段时间,而轴承的工业化生产则从无到有,刚刚起步,相当幼稚;主要特点是:① 生产规模极小,一个大厂也只有十几人到几百人,日产量不过几套到几百套,属于手工作坊式生产;② 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多是凭经验生产;③ 材料以碳钢为主,精度不高,价格昂贵;④ 品种极少,用途十分有限。这是轴承国际贸易的龚断时间,当时轴承生产技术只掌握在英国、德国、瑞典、美国等少数企业手中,技术保密互不交流;尚无轴承生产设备,难以推广普及;轴承品种太少,用途狭窄,市场不大,价格昂贵,除装配主机外无人问津;产量甚少,还顾不上对外国销售,以至于日本也只是在1910年才第一次见到轴承样品。

  第二阶段,好世界轴承工业的成长阶段,时间大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军事工业的发展,轴承军事工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加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一战后的短暂稳定和二战中的军火急需,促使世界轴承工业迅速成长,主要特点:① 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产量迅速增加,主要轴承生产国家产量已超过3500万套;② 生产设备完善,技术手段先进,普通采用了机群式批量生产;③ 轴承材料发展到以铬钢等合金钢为主,产品精度大为提高;④ 轴承品种增加,广泛用于汽车、飞机、坦克装甲车、机床、仪器、仪表、自行车、缝纫机等众多领域。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轴承国孙贸易的垄断时期亦即孕育阶段,那么这第二阶段才是轴承国际贸易的成长阶段,其特点是:由于① 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已远远超出本国需要;② 轴承品种增加,使范围扩大,从而形成国际轴承市场,国际轴承贸易登台亮相,进入了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人们对轴承的认识和重视升华到了空前的高度,仅从盟军对德国纳粹进行打击时的选点情况,便可见一斑。大规模集群轰炸,一举摧垮敌人士气和经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战术。在开到德国本土打击目标时,盟军认为,为了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必须对德国的潜艇制造厂及基地、飞机制造厂、轴承厂、炼油厂、合成橡胶厂和车辆等进行重点轰炸。轴承厂定为重点轰炸目标德国轴承厂集中的施魏恩浮特小城,于是,1943年8月和10月两次遭到大规模轰炸。执行轰炸任务的是美国王牌空八军。纳粹德国军需部长阿尔贝特·舒培承认,8月的轰炸使德国轴承产量下降了38%,而10月轰炸的结果则使轴承企业65%遭到破坏。

  第三阶段,即世界轴承工业的发展阶段,时间是本世纪50年代至今,经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迎来了和平时代,国际经济复苏繁荣,使人类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纪元。随着航空航天、核以工业、电子计算机、光电磁仪器、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体现当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世界轴承工业进入一个全面革新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品种,大力提高性能、精度,日益成熟完善的历史新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① 轴承企业规模超级化、集团化、人数超千逾万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成批涌现,轴承产量猛增。50年代初期,世界轴承总产量不过9亿套,1960年已达到18亿套,1970年达40亿套,1980年超过70亿套,1990年超过100亿套,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大气候影响,产量有所下滑,但 1995年已逐渐复苏,1996~2000年的五年间将会出现世纪末的繁荣时期。② 轴承品种应有尽有,用途包罗万象,目前轴承品种数以万计,特大型轴承大到38米,微型轴承小到零点几毫米,即有传统单列、双列、多列球轴承、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轴承、更有无润滑轴承、自润滑轴承、角接触轴承、传器轴承、万向节轴承、超薄壁轴承、轮毂单元轴承、空气轴承、直线轴承、超导轴承、磁浮轴承等等。对于轴承国际贸易来说,这一时期才是它的发展阶段,鼎盛时期,世界市场规模已由几亿美元一跃而为几十亿美元到上百亿美元。1992年世界轴承销售额已达190亿美元。1992年世界轴承销售额已达190亿美元,1997年可望达到280~300亿美元。这一时期的轴承国际贸易真正成为全方位,大交叉、多渠道、广覆盖的世界市场。以1992年实际情况统计,全世界轴承市场中,拉丁美洲占1%,北美洲占24%,非洲及中东地区占1%,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占33%,东欧地区占11%,西欧地区占31%。北美、日本及西欧等发达国家占有 73%的市场。发展中国家中,墨西哥、巴西和中国、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的发展势头迅猛,潜在实力很大。

  随着国际风云变幻,世界轴承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各国饱尝了酸甜苦辣,用尽了十八般武艺,使出了浑身解数,经历诸多艰难的变迁。

  在第一个时期,即轴承国际贸易的孕育阶段,轴承呱呱坠地伊始,生产者视为珍宝,舍不得转手与人;而且数量有限,也没有多余存贷可供;需求不迫切,价格又高,未免望而却步,因而轴承市场仅仅搔动于母腹而己,当时称得上轴承贸易先兆的,不过是控制极严、十分保密的技术转让(以技术入股兴办合资公司)。充其量只能说是轴承国际贸易的荫动时期,各国都还没有采取什么策略战术。

  第二个时期,即轴承国际贸易的成长时期,随着世界轴承工业的发展,轴承的独特作用已为人们广泛认识,特别是随着战争手段的现代化,各个国家都急需轴承,急盼建立轴承工业,于是乎,一大批轴承厂在各国先后出现。国际轴承贸易中,既有现货交易,又能期货交易,还有易货贸易,既有现货交易,又有期货交易,还有易货留易,转口贸易等。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轴承已赫然列为战略物资,轴心国与同盟国成员都千方百计要弄到急需品种的轴承,还要避开围堵截,秘密运输,甚至武装押运。不过,各国当时还只是从战争的观点采取了鼓励进口、限制进口的措施,尚未产生什么为保护本国工业而构筑关税壁垒的行为。总体来看,当时的贸易秩序虽然也乱,但竞争尚不激烈,轴承的国际贸易金额也很有限。

  第三个时期,世界轴承工业已经大成气候,作为零部件的小小轴承已经拥有独占一隔、颇具规模、不容小视的一方市场,这才真正是国际轴承贸易的鼎盛时期。一方面控制着世界市场90%的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如瑞典SKF,德国FAG、INA,美国TORRINGTON、TIMKEN,日本NSK、NTN、KOYO、MMB、NACHI等技术先进、手段齐全、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尤其日本各家公司的轴承产品质高价廉,颇具竞争优势,而且生产品种繁多,高精尖稀轴承奇货可居,占有市场的主导权,大量向国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倾销普通轴承产品。另一方面,仅占世界市场百分之几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众多轴承企业则技术落后,手段不足,规模较小、能力低下,效率很差,材质低劣,精度性能不佳,高精尖稀轴承一方面将扼杀本国轴承工业,再者财力也负担不起。于是,一些国家先后采取保护性贸易措施,限制长线轴承进口,其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提高关税。一方面轴承市场竞争激化,一方面贸易磨擦不断,使得各国的轴承国际贸易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十大轴承公司便相继开始由单纯出口轴承产品、设备、技术向综合出口轴承工厂的形式转变了。尤其日本各大企业更是捷足先登。日本的大型机电企业的主要用户在国外,属于典型的外向型企业,日本弹丸之地,市场小得可怜,于是乎,汽车厂、摩托车厂、机床厂、电机厂、电器厂纷纷迁往国外。轴承毕竟是零部件,是为主机配套的,主机厂迁到国外了,零件厂理所当然要跟上,这是起因之一;起因之二是上述贸易摩擦的促使,直接出口轴承费力不讨好,得不偿失,起因之三,各国都急于发展经济,鼓励吸引国外技术、资金注入国内,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这些国家办厂生产,可以享受诸多好处,而且受到欢迎,摩擦自然免去;起因之四,选定建厂国家大多人力、土地资源充足、廉价,而且市场广大,就地建厂,就地用人,就地取材,就地产销,确是一条捷经。于是乎,竞相仿效,起因之五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波迭起,汇率升降不定,在国外就地办厂生产销售,则可避免汇率风险。据资料统计,世界十大轴承企业都在世界各国兴办了大量的生产基地,有的还将国内的陈旧生产线迁到国外,把国内不适合生产的品种转到国外生产,这表面上造成了该国内部的空虚,实际上该国的经济却得到了好处。虽然仅从出口数字上,一些公司有所下滑,但实际上一些公司如NSK、NTN等已有20~30%的轴承在国外生产销售,已无通关纪录,真正的出口额不仅未曾减少,而且颇有增加。这种现象,有人称为隐性出口,它实在是一种轴承国际贸易的“新干线”。

在其兴办的国外工厂里,资方投入的只是技术、管理及一些设备,一般只派3~5个人,掌握技术、管理要职,雇用当地数量不多的工人操作,支付的工资也都有限,而产生的效益却要高出其国内。

  世界各大轴承公司已先后在我国办了不少合资和独资企业,也是我们该思考自己事情的时候了。单打一的出口轴承路子越来越窄,我们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中也时有倾销磨擦发生,无法长此安乐下去。借鉴国外经验,将轴承连同工厂一起送出国门,到世界广大的市场去竞争一番,也许会柳暗花明。当然,我国一些企业也有此类举动,主管部门也有些类思路,假如我们的生产企业,主管部门也有些类思路,假如我们的生产企业,外贸部门与金融机构结合一起,携手冲出国门,偌大世界自会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家园 呵呵,看老大的文章就像喝醇酒一样,带劲!
家园 【奉承】经济发展是有自己的规律的

我没有学过经济学,但是有那么一点感觉,说出来敬请指正。

----------------------------------------------------------------

老大是对政府满乐观的,俺拜读你的大作业也增满了信心。

其实经济发展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开放之初什么都没有一切都要从头打拼,哪里那么容易就谈到自主创新,就算想到了也没有那个本事。

不同商品的利润是不同的,但是不同商品的利润率理论上是相等的。袜子的利润可能是1块钱,但利润率假定是10%,那么airbus的利润率也应该是10%,但是这个10%的利润率是代表了数千万美元的利润,这就不一样了----而且由于市场竞争受到技术入门的限制,可能利润更大,但在这里我们假设都是相等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小额资本的合理起步方式就是从袜子开始,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进行资本的小额积累。等到有可能生产客机的时候再来考虑生产客机的情况。当然这只是有了可能性,不是说你想组装各飞机就能组装的,至少还要考虑怎么能让飞机飞起来吧。这就是科学技术问题,自主知识产权说白了就是超额利润的保证,没办法这就是门槛。自主创新就是要打破这种门槛。

刚开始大家都没钱就是积累的时代,就是给人作袜子的时候,等手里有那么一点钱的时候,资本的逐利性质就开始显露出来,刚开始老是挣人家手里一点零钱,咱们工人打工,可是咱们的企业家不也在打工么。等有点闲钱的时候就要考虑从市场上得到应该属于这部分闲钱的利润问题了,咱不能老让它憋在手里阿,鸡蛋归根结底是要变成母鸡的么,总在这么一点电冰箱电视机等低利润的产业里边打转转那不是抢着给人家做垫底的么,于是信用制度就发展起来,比如虽然我们的股市是那么多的问题,但毕竟是解决了一部分大企业的发展资金需要问题。现在资金积累了,那么资金的积累就要求资本的高额回报,大鱼要吃小鱼么,袜子的利润能和airbus的利润比么?政府的引导虽然很重要,但是说白了还是资本自己要寻求更大利润的自觉性,政府么,就是资本的代言人而已。

到目前为止,陈先生还是主要就产业资本的发展来讲的,我倒是急切的想听听关于信用资本的讲解,信用资本才是资本运作发展到最高层级的运行方式,它的运作与产业资本的运作根本不一样

家园 是GCD的托,要你们海龟统统回国发展啊,哈哈。
家园 狂晕!!MM,偶连护照都没见过,地道中国农民一个

不过知道MM的用心就好了。在这里提MM大声疾呼:帅哥赶紧归来,wukw正在等待,呀,错了,是中国人民都在等待。

嘻嘻

家园 晕,你还真是善变啊?

看头像才知道是原来的衲子。不过不好意思,我说托指的是陈经GG,而不是你这个坏GG,老兄有那么一点点自作多情了:)

家园 唉,MM啊,我啥时候当和尚了?我更糊涂了

我当然知道托指的是陈老大了,我何德何能阿。

还说我自恋,我就是恋MM你也不能自恋阿,太郁闷了

家园 【原创】相对富足的财政开支只能作为复兴的起点

1到29的分析看了都很欣赏。但所有分析背后一个无比重要的前提:960万平方公理和13亿人口,并没有被强调出来。

但谈到创新的问题,其实也是有前提的。实际就像中国足球,不是因为有13亿人口,就能拉出11个人组个队伍能坐世界积分排名第二的;也不会因为有了9000亿外汇储备就可以去买11个人来。

发达国家的大学里有巨为庞大的人员从事基础研究,人民有普遍的高教育水平才是创新的源头。这是我们国家不具备的,也不是用钱可以轻易买来的。就像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实现普遍教育都有可能成为无底洞一样,为创新打好基础要的钱可能远远要多的多。

从创新退一步到模仿,很多技术看起来就像一层窗户纸,要捅破它不难,但捅破以后你会发现后面还有一层纸,再后面还有...;你随便抓10个国内顶尖的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应用科学的专家来问,大概都会苦笑加摇头。

十年树木,解决吃饭问题,靠垄断搂些钱都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所以实现起来现对容易;但要真正的强大、创新,没有百年树人的过程是几乎不可能的。

从明朝闭关锁国开始,再到清朝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中国的积弱是个400多年的历史。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相对富足的财政开支只能作为复兴的起点。

家园 你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了

科学和技术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一个国家的发达,只要靠技术就可以了,但是要想受人尊重并取得全球独霸的地位,那要科学和技术一起强才行。陈经虽然没有明说,但我是这样理解的:以市场为驱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必然是以技术为主题的,我们有那么的多的钱那么多的人不愁技术上搞不出一个名堂来。如果你把强国梦定义在这个地位上的话,那么这个梦想是伸手可及的,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一下就可以了。

但科学的基础性和复杂性不是以企业为单位能解决的,的确要靠一个国家长久的财政投入以及国民高等教育素质的普遍提高才行。

虽然我不看足球,但可以试着打个比方,那11个人虽然买不来,但教练可以买来,外来先进的训练设施、最新的理论,甚至把100个人外派培养等等,这些前提和机会都可以用钱买来。从战绩上来看直接效果虽然不明显,但有了钱有了这些条件以后,后面的人员素质和战绩都是可以期待的。而且,你拿足球的例子也不典型,足球事业也可以说是我国千百个行业里最不争气的一个了。而其它的行业相对而言都没有那么差,所以我们完全是有机会的。

特别是要指出的是,现在这个世界太庸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全世界盛行。据我所知,有欧洲老牌强国基础学科地位很强,但是在美国日本的技术优势(也包括中国的比较优势)下也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做梦都想从科学强国转为技术强国,但历史与体制惯性太大了要想转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一点兄台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过吧??

家园 【原创】9000亿美元能买来什么

解释过去只要找到充分条件就够了;但预测未来一定要找到或者创造出所有的必要条件。

解释中国官办经济超常发展的关键在找出垄断和低成本这两个因素;但预测中国未来,必要条件还没有找全。

先向被“9000亿”诓进来的人道个歉。能买什么的问题放到以后再说,先说个别的话题。

很多人对“民主”这个字很不感冒。的确有时候看到有些人谈民主让人是会感觉“太恶心了,哇哇吐”;看到很多的民主现象也觉得很滑稽,甚至荒谬。但另一方面有些实行了“民主”的国家有的确搞的风生水起。好典型和坏典型都让它占了,让人觉得困惑。

“社会契约论”是个在国内很少被谈起的名词,其实一直有人说,它才是欧洲400年来进步的基石。所谓“民主”只不过是一种实现契约的手段。

“社会契约论”实际是个很简单、很实在的东西。如果用陈经的说法应该是个很实事求是的东西。两个农民同时既种地又织布是不需要什么契约的,你种你的,我种我的,自给自足,当然整体的幸福水平也就低些;但如果合作一个人种地,一个人织布,可以想见两个人的整体幸福水平应该都能有所提高。当然前提是能实现的好,谁也不能随便退出,谁也不能消极怠工,否则种地的人只能光着屁股,织布的人吃不饱肚子,还不如原来。

这基本上就是契约的作用。社会生产、分工复杂到一定程度,契约变成一种予生俱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你一出生,你就已经欠别人,欠社会一些东西,同时别人、社会也欠你东西。最粗最粗的条条框框就是,社会应该为你创造一个好好作人的条件,你要好好作人回报社会。只要这一句话能实现,大概每个人嘴角都会有笑容。

有契约比没契约好,好契约比坏契约好,但契约精神我以为是中国未来30年发展的一个必要因素。

我上次说“从明朝闭关锁国开始,再到清朝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中国的积弱是个400多年的历史。”其实我不但是指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更多的是契约的问题,不仅是契约具体的条款,更是人心里的一个契约责任问题。更残酷的现实是,作为中国一系列契约中最重要的契约的两个主题--政府和人民对此都很迷糊,也很含糊。

见到了一个“富政府”,几只“现金牛”,感觉可以傍上了一个强有力的大腿,或者因为可以参与其中而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样只能让我们越走越偏。

在陈经的文章里有一句“因为人民,很不满意”。我模模糊糊从这句话里看到了一些契约责任。作为一个后发达国家,把少量的人均财富聚集到政府的手里也许是追赶发达国家的唯一途径;以及忍耐了、尽责了的契约一方期待着另一方的行动。人民可以等待、可以牺牲;但不能无限制的等待。

家园 9000亿美元能买来什么2

本来不想再就“社会契约”这个话题说下去,因为生怕会陷入到“空对空”的地步;另外又看了一遍昨天写的文章的最后一句,觉得自己都有点毛骨悚然。但思前想后,总觉得“社会契约”这个话题应该是所有问题中最“实事求是”的一个了,忍不住再说两句。

在一个社会里,各司其职,各人作好份内的事,尘的归尘的,土的归土的,大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基础了。按契约论的说法,你在作好自己份内的事时,同时也拥有要求别人作好他的事的权利。

可惜“社会契约”无论是作为公民的自觉,还是社会的共识,认知度实在太低了。

好多人说公务员加薪的目的是为了拉动内需,这么说当然没错,但总觉得技术含量太低。政府与人民是社会契约理论里最重要的两方,政府/人民与公务员其实大概是现实操作中更实际的一种契约关系。政府/人民通过加薪,让公务员能过上相对安定富足的生活这是政府的责任;隐藏的含义是政府/人民也要求公务员能廉洁奉公、快捷有效、承担更大的责任。但结果是“公务员”变成人们眼里一个极大的肥缺。

在我看来,政府作为契约的一方最基本的义务之一就是宣传和普及“社会契约论”。

说到科学和技术,其实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出于兴趣在从事研究工作。只要契约的另一方,无论是政府、企业、院校只要能提供一种过的去的生活条件和一个公平的环境,即使有些清贫,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坚守的。

把一个国家,或者仅仅一个行业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寄托在引进上,全世界我真的还没有看到一个让人满意的例子。无论台湾的IT还是韩国的半导体,那个真正是靠引进作大的。

我们国家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到底是一种优势还是胜势?我们对某些产业的乐观和“牢牢占住”到底牢不牢?地主(西方发达国家)家里到底有没有余粮?如果地主婆撸下手上的戒指会不会也是种田的一把好手?看到别人家里一根黄瓜要30块人民币,我们到底应该感叹自己的农业太有优势,还是沮丧在工业上劣势太大?

微软的市值大概是3000亿美元,google大概有1000多亿吧,波音大概是5,600亿的样子。如果真的花9000亿的外汇储备我们到底能买来什么?

造原子弹的难度系数如果是1,造核裂变反应堆的技术难度是多少?造核聚变反应堆的技术难度又是多少?

我们的国家马上面对的将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了,没有兄弟姐妹的一代,不懂得分享与忍耐的一代。我们的“比较优势”还能维持30年?

相对富足的财政开支可以作为复兴的起点,960万和13亿让我们能多了一些赌本。这些是很了不起的资本,但要说世界第二,我很不乐观。

家园 十三亿人口,超过十一亿是低素质农村人口。

城乡差距就和非洲原始部落与欧美大城市的差距一样。这样的人口结构和数量即便是国民生产总值全球第一也谈不上什么现代化发达国家。人口数量问题结构问题不解决就是再过一千年也谈不上什么强国。西方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考虑不明白。中国会变魔术。但是中国另外一个特点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既有基本素质上的,也有环境差距上的。这个社会背景下谈西方式的普遍民主根本没办法谈,不具备现实的可能。农民数量多人多欺负人少。这样的民主基本可以退回封建时代去了。毛泽东时代工农说了算。我是见过工农干部的素质的。大家把这个国家分了。把有钱的杀了是不是真的就天下太平了。毛泽东时代不是已经给出答案了。养一群懒汉任其不思进取的堕落。民主了谁不给好处就不选他。人的素质都是在生存竞争中磨练出来的。这么个差得离谱的人口素质再不磨练还有什么前途。

部分人被淘汰也是无可避免的。只能尽量保证它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如果你在奢望社会认同什么的,还要去比比高低那不是给自己找难受马。现在的问题不是过去那样了。大部分情况下救国不如救己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这个国家才能谈得上进步

家园 给陈兄献花,不过我觉得和平演变没有歇菜,而是接近成功了。
家园 不仅歇菜了,而且是蒋干盗书的任务完成的很好!!

当然这不是因为美国人笨,而是中国人太狡猾几千年的文明有底蕴。

有兴趣还是多仔细看看陈经前面的文章吧!对我而言,陈经的文章真的相见恨晚,很多片言只语我都体会出很多道理来,实在佩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