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 -- 陈经

共:💬1310 🌺3017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宝还真多!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再说明白一点。。。

我不是和您吵架来的。都是爱中国的人,不过一些意见纷争而已。

现阶段我没见到有其他的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快更好的激发出生产力的进步。这不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没有缺点,更不是说它就是人类文明的顶峰了。但是,试图摧毁它或是鄙夷它的同时,我们目前有更好的制度来取代市场调节吗?贫富差距和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只是市场经济的副产品,我觉得是可以用政府政策加以调节的,比如税收和遗产税,乃至更完善的思想教育。

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会使用各种手段赚取最大利益。美国滥发美元,制造天文数字的国债;通过战争手段控制能源资源;对中国限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使用知识产权壁垒来遏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升级。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作为中国,我们是选择超然的态度对世界范围的竞争视而不见,还是用更实际的作为来回答这些挑战呢?

中国要做的是,学习一切先进的制度,艰苦奋斗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先把自己当一个插班生,当前目标首先是跟上进度而不是急着出头;我们无论在经济和政治上毕竟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你说血汗工厂,卖淫嫖娼,唯利是图,腐败独裁可恨不可恨,当然可恨。但是,无论什么时候,不付出代价要进入世界经济的快车道并不容易;好的战略战术家能做到的是减少无谓的代价。在实力还没有可以动摇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时候,先保存实力徐图发展。但是作为泱泱大国龙的传人,我们将来发展了有一定实力了,千万不要停留在世界高级打工仔的身份上。已经发展起来的其他华人文化,比如新加坡和台湾,没有能够突破这一限制。而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新生,能看到中国文明释放出新的光彩,超越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

我不是经济人,在这儿只是书生误国空谈而已。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十五年间,在一片崩溃论之中,反而愈战愈勇达到目前的高度。我很想从更专业的角度来学习理解这一现象。中国经济在将来的若干年中又将如何发展,我也很想从陈经兄的大作中得一些启发。

我前面对您回帖是想强调,要是把美国想象成只靠滥发美元,只靠战争掠夺就白吃白喝世界财富,那也太简单了;如果是那样,美国的气数也将尽了,我会拥护的。

您确实没有提低收入的人滥用社会福利的问题,我看错了。

家园 共同学习,同受启发

花。。。

家园 (二十)企业效率问题

(二十)企业效率问题

官办经济的核心难题是企业问题。外部条件基本稳定后,企业如何运作至关重要。朱镕基用抓银行与抓出口的两手,在相当长时间内,给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设定了支持性的框架。银行收归中央管理,那么企业不能再把银行当不用还的钱袋子,要到市场里去靠本事挣钱。有了出口这条路,市场就大了很多,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明确多了,要主动去参与全球竞争。这就是官办经济里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两大方向,一是要面向市场以利润为目标,这就是转向市场经济﹔一个是要面向全球市场,不能自我封闭,这是把市场的范围界定下来,不是说就在中国搞个封闭的市场经济,而是主动到世界经济体系里捞食。这个框架也是不停发展的,一方面银行业的改革进展非常大,一方面加入WTO,以半开放国内市场为代价彻底杀入了世界市场。但方向是明确的,从来没有退回去说不要利润了搞计划经济,或者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不要国外市场。这两个方向还有一些理论争议,以空对空地谈是不是计划经济更好或者保护自己的市场更重要都可以,但实践上因为已经取得的成绩与进展,肯定不会变,想变的人结果就是靠边站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

在这种框架内,企业的效率问题就是一切的关键。在计划的框架里,效率并不是大问题,计划是根据效率来的,无论效率高低都可以照干计划经济。一个厂子效率低一年只能生产10万吨钢,我要100万吨钢就开10个厂子,全国弄几百家钢铁厂。发展到后来,钢铁厂数量比西方国家多一个数量级,单产就少一个数量级,总量世界第一是这么来的。前苏联也差不多,造飞机材料不过关,我多生产些部件,从中间选几个好的就能给战斗机用了,其它的废了就废了,反正原材料多得是。这种体制内效率也是会提高的,因为搞计划的人也知道效率高了有好处,但提高就比较慢,因为不提高也还是有办法搞,并不是很着急。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那就完全不同了,没效率就只有两条路,一个是靠保护生存,一个是破产或者被并购吃掉。你没有效率,到市场上的产品性价比就低,就卖不出去,这个没啥道理好讲。而且效率本身还很残酷,你只有做到前几名才有活路,半调子似的比自己过去进步是没有用的。能造什幺东西,解决了有无问题,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所以效率产生的压力是压倒一切的,市场经济对效率的推动力毫无疑问比计划经济要强得多。

这也不是说就一定开放比保护好,市场比计划好,也有反过来的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好不好的标准不能含糊,就是比效率,这是世界潮流,逆之者亡,顺之者昌。你可以去论证计划经济好,成就大,苏联或者中国可以造出卫星飞船,能造不少东西,所以很好。这种理论问题可以随便,但实践中只要是竞争,就一定是效率好的活的滋润,没啥道理好讲,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你可以说,对某个产业,应该适当保护,甚至用计划的办法搞,边保护边自我提升效率,这样效率最好,不能完全放开了用市场的方法发展。这是相当好的道理,核心是看效率。计划经济要是到达了理想状态能够干成什幺样的效率不知道,反正中国苏联的计划经济效率是相当差的,这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70年代末,按照某种特定标准(如人均产量),在一些行业日本的生产效率是中国的百倍以上,中国100个人造的车日本1个人造了,美国农业的效率也在中国的百倍以上,100个中国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不如一个美国农民多。在国际贸易中,只要是两大阵营有竞争的行业,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不是西方阵营的对手。这种状况是无可辩解的,就是因为中苏两国的计划经济实践在效率上失败了。你可以说人们对没效率地生活并不在乎,社会主义大家庭,还过得很高兴(的确不少人喜欢这样)。但地球政治本质就是竞争,没有这样的桃花源给你过精神生活。一方面你自己会出毛病,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会来和平演变你,硬拉着你去竞争,你效率低根本档不住。

从以上讨论可知,朱镕基要搞中国经济改革,核心问题就是效率。以前搭了个大架子,但是没有效率,竞争不过人家,老朱下决心把效率提上去到全球去竞争!这个大方向上老朱没有错,他用了很多办法可以说是出尽百宝为此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这一点上我确信历史将会给老朱一个公道。某些办法本身有很多错误,并不成功,这完全正常,邓小平搞改革开放的宗旨就是操作主义允许失败,实践中也不可能有不犯错的完美人物,肯定是多做多错。有些办法的确提高了效率,但就令部分人利益受损,这也需要具体分析。总体来看,老朱推动了很多的改革大动作,是相当进取的,中国经济的运行效率有数量级的提高,与西方国家的效率差距由百倍前进到十倍以内(这也是按具体标准来算的,就是个进步非常快的意思)。

现在一些领域中国企业的效率已经相当厉害,别的国家不可能竞争得过的。最突出的是纺织品领域,中国造的是又便宜又好,能够给中国贡献一年100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如果放开来竞争,那么一定是中国把全球市场基本占光,搞个2000亿美元不成问题。这就是提高效率带来的好处。你可以说纺织品来钱不够多(实际上这是中国的利润大头,不可小视),不如造飞机挣钱多,所以要去造飞机。但是你占住了纺织品市场再去想该不该造飞机,总比连纺织品市场都搞不定空想造飞机一步发达要好。

企业效率的数值描述方法多种多样,经济学名词很多。但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大致就是企业各方面综合效率的体现。中国的出口10年增长5倍,不是靠出口原材料,基本都是打出来的,根本原因肯定是效率提升。我们可以去具体看一下老朱做了些什幺让中国企业的效率鸟枪换炮。

最重要的是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朮。老朱当政的时期,比从前引进技朮步子要快得多。这主要是因为老朱手头的钱越来越多,引进技朮一会就形成生产力赚钱,赚了钱又去引进技朮,形成了正循环,一举解决了资金问题。没有资金问题,只有别人不愿卖技朮的问题。可以质疑说,引进中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吸收引进技朮自主研发有重大缺陷,这是相当合理的疑问。但老朱至少做到了正循环,引进技朮从总体上还是相当值得的,并没有白花钱。就我较熟的几个领域,生产技朮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小时候很熟悉的一个单位是个6000千瓦的发电厂,好几百号人占好大一块地,现在想想都恐怖,这效率低得太吓人了。后来都拆了,新上马的电厂一般就是30万千瓦一台机组,用的人反而少很多,效率提高50倍不止。30万、60万千瓦的机组,不少就要到国外去引进。但没有不引进的道理,不能等国产机组研发好了再上(后来国产机组也慢慢赶上来了),不然你一吨煤发的电就是要少很多,烧一吨就亏一吨,一个大电厂一天就是上百节车皮煤。没有电你发展慢了,其它生产也受影响。发电领域的情况和过去相比真的是新旧两重天,如今应该说与西方的差距不算大了,想想从前白白烧掉多少煤。现在印度想要发展制造业,我觉得它要吃大苦头了,想把电力生产技朮弄到中国这种水平,它得折腾死,它那产品的电力成本不可能低的。这种例子多得很,我想读者一定有比较熟悉的领域,欢迎现身说法提供材料共享。

另一个是“减员增效”。这里主要指的是制造业,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效率是最关键的。减员是手段,是因为过去实在是人太多了。你引进先进技朮也罢,自研技朮也好,人多的话效率还是高不上去。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消极的理解,说你减员了,人下岗了,没生活来源了,社会乱了,你制造业大发展,还加入WTO,结果反而制造业就业人口从9000多万掉到了8000多万,得不偿失。另外一种是积极的理解,减员了,社会用更少的劳动力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减掉的人也是宝贵的劳动力,可以去从事其它的行业,又进一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从近年来的发展看,政府是按照积极的办法去实行的,就是“创造”就业机会(每年创造的就业机会都是绝对世界第一),而不是象过去那样把人塞进工厂人浮于事。具体实践办企业的人会怎幺做是不言而喻的,强要不减员就是大家一起拖死。制造业市场竞争是没有道理好讲的,你效率不行就完蛋。制造业的原则一定是减人,减下来的人到服务业去,只有总量大大扩张的情况下制造业才可以增人(90年代以后也有几次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制造业的就业减少所以要控诉,是不折不扣的外行话,用机器替人干活是硬道理,应该看社会总就业。服务业确实是人太少了,要大力发展,这个暂时不用讲效率,有工作的人能一人请一个下岗的来家里做家务最好了,可惜中国人不喜欢这样做。

另一个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单个企业的生产技朮可以快速进步,人员可以大幅减少,这是效率提升的大头。但某些关键环节,还得看社会基础设施。水陆空交通不好,电力供异不足,厂子原材料或者部件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没电也开不了工,本厂的生产再有效率也不行。电信不行,网络不发达,企业市场反应就慢,效率也很受影响。这方面不能靠企业,得由政府包搞。中国政府这方面相当厉害,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优势在于干项目,比发达国家还厉害。中国五年建的比美国西欧三十年建的还多(发达国家不少地方修工程慢吞吞的)。照现在这个搞法,基础设施赶上发达国家没有任何疑问,只是时间问题,连农村都已经放到计划里了。一年年那么多钢铁水泥出来,不是吃干饭的,最后就是国家大变样。这方面是官办经济相对于其它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最大优势,中国有这样的优势原因很多,如土地国有,也有一定技朮。总之外国人实在是怕了。一些看不顺眼的外国人说中国建基础设施“没有效率”,建出很多坏账来,最后维持不下去,总会出事的。这方面是属于没想通,建基础设施的坏账是不怕的,因为可以通过搞生产捞回来。基础设施本身是三十年还是五十年的还款期甚至根本就当公益事业都不要紧,社会生产发展了就不是问题。在基础设施上弄些坏账,是“健康”的坏账,远胜过维持低效率企业弄出的坏账,那个会要命。这就好比人去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会弄出些皮破外伤,但这好过整天吃了不动混身虚弱。例如江西90年代整了几个大电厂,结果自己工业不行电力需求不足,全国电力过剩往外卖也没指望,眼看那几十亿的贷款怎幺也还不上就要坏账了,连维持运行都会亏损。可是没过两年就是全国缺电了,效益一下就上去了。

最后就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一样的条件,都引进技朮,都减员,都用一样的基础设施,竞争起来国企一般就是搞不过私企外企。问题在企业内部运作差异上。这也不是说国企就是些坏人在当领导,搞不过为干脆为自己干的其它所有制企业,原因很复杂,国企包袱多,国企任务重,国企交税多(或者说不如外企私企会逃税)。这个是实践结果,找原因属于理论问题,反正国企就是出尽百宝提高效率,也还是拼不过(不是没提高)。最后,就有两种实践出来的法子比较通行管用。

一种是搞垄断,这个是中央的终极法宝,地方上也经常用。电信运营业务,利润是以万亿人民币计的,中央搞几个垄断国企自己吞了,还包装上市直接捞现的。还有石油、电力等能源工业,都是垄断利润,中石油是亚洲盈利最多的公司,二百亿美元。还有银行业保险业也是如此。这种稳打稳的利润,中央不搞什幺市场经济的,中央是也是经济人,能捞的都划拉到自己账下。这种产业我总结叫作“现代产业”,特点是搞起来就赚,原来是市场空白,相当于印钱搞产业,没有任何风险。外国人在中国入WTO时讨价还价,盯的就是这些产业,要中国开放这些产业,的确是有肥厚的利润。中国答应的是“开放”,不是说就把产业白送人,而是说让外国人来竞争了,这样,垄断程度就不是100%了(也还是高度垄断),外国人如果想出办法来竞争了(中国这边电信联通中银什幺的已经全国布好点占了地利),能捞到不少,中国政府和外国人合资各占50%一起捞,大把利润肯定还是有保障的,是不是比自己独吞多就要看竞争提高效率多少了。郎咸平指着这种垄断公司说国企效率高,遭到了一致的批评,是他的一个大硬伤。

另一种是搞新型国企。从股本结构来看(中国所有公司从名义上都转成了股份制),国有股法人股是绝对大头,所以实质是国营公司。也不垄断,还是参与社会竞争的。经营机制上,就依靠历史机遇或者有“能人”整了几把的因素,占了一定的市场,有了一定的本钱,也有一定竞争实力,虽然有国企的缺点,也不是说就活不下去了。这种国企一般都是地方上的宝贝,地方上明里暗里会有一些资源支持,是官办经济里的一分子。它们比从前进步了很多,通过改制成了比较纯粹的企业,不是过去那种一个企业一个社会,知道去跑市场了,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去搞技朮,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很多缺陷,是官办经济的大缺陷之一。中国上市公司不少都是这种新型国企。

如果这两种法子行不通,这国企问题就要了命。中国政府说“抓大放小”,就等于是说,除了前面两种法子,其它救国企的办法都失败了。如果社会问题严重,可能“放小”的步子就慢点,但最终政府是不会去救那些失败国企的,从心里都放弃了。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卖”。这是实践的选择,有时连卖都卖不出去。不实践干国企,可以说怎幺怎幺救,怎幺说都行,说把外资全赶跑的都有。但中国是官办经济,各地政府是经济人,不是理论家,看着烂国企一年年没效益还得往里投钱维持,那心里能烦死,也就是没人买,或者工人要上街,不然早扔了。种种“高明”的理论实践中根本不济事,没人听的。这也不是说政府官员“短视”造成的,政府官员整了许多年官办经济一般还有点子实践经验,有一些事务上目光短浅肯定是有的,但种种脱离实际的理论全国没有一个官员会有兴趣的。也不是说光左派的主意没人听,右派彻底自由化的法子也没人听,管用的是中国政府实践出来的一些土法子。

国企就是以上三个结局,垄断肥得流油,新型国企抓住机遇占据市场先机也还能混,剩下的等着破产卖光,我确信不会有变了。从数量上来说,原来38万家国企,可能就数千家能活下来。中央抓住利润最肥的一二百家大型央企,国资委还在地方企业占股。地方上各有若干骨干国企当宝一样,并不是某些人说的仇恨国企非要私有化。剩下的爱怎幺的怎幺的,反正怎幺整都那回事。总量上,国企还是炒肥了。国资委发了,手头企业利润一年就是6000亿元,理论上都是中央的,分不分红另说,挣钱是实在的。垄断利润不是你市场经济幸幸苦苦挣钱能比的。因此,其它烂国企纯粹就是包袱,全不要了也不会影响中央发大财。

那些烂国企,是官办经济的牺牲品。从整个经济结构上来说,是不断被私企民企外企等其它成分的企业代替,所以也没有造成多大动荡。厂子破产了,工人下岗了骂骂娘闹一会儿,领了遣散费大部分还是到私企民企外企混去了。真闹起来的,是困难地区找不着工作吃低保的。政府弄些镇暴武警,再安排点子钱不让人饿死,也就对付过去了,不跟你讲啥子良心。政府是经济人,你不闹得它生产干不下去没法捞钱了,它凭什幺管你?官办经济只讲利益,不讲良心的,和“官”讲“道理”肯定是被当成SB。现实就是如此,接不接受都没法改变,搞经济不是干革命,理想主义靠边站。不要看现在好象中国乱得很,到处都是犯罪分子一样,其实是超级稳定的。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政府,根本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对手,可能世界上其它国家执政党都换一圈了,中国还是共产党政府千年不死一样地混着。美国人搞和平演变都不知如何下手,中国政府好象混身是破绽但就是和资本主义一样“垂而不死”。

老朱整了十年,付出很大代价且不提,中国企业的效率是实实在在的整上去了。国企都有很大进步,民企私企更不是吃干饭的。地方上又搞了一些创新,如“块状经济”,就是自发形成的产业聚集,外资也来扎堆转移产业搞出产业聚集,这很重要,但是与老朱关系不大。至于一些贬低中国经济的内外人士提的“不要环保”,“随便开除工人”,“工人劳动条件差时间长”,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黑心企业的竞争力,但不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我自己就知道一些企业,从事媒体上所称“血汗工厂”干的行业,但其实对工人待遇不算差,住宿餐饮福利都好,工资也不算少,但竞争力并不差,并没有被“血汗工厂”给挤垮了。中国的效率提升的原因主要是我上面分析的几大头,“血汗工厂”并非关键。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血汗工厂”也不少,一些纺织企业就如此,但是技朮等综合条件实在差中国太远,效率根本不行,还是会被中国企业挤垮。

国际经济环境里就是这样,企业有管用的综合效率了,世界市场那么大,挣钱不成问题。老朱抓住了企业效率这个纲,中国政府真的富了。当然,官办经济的主体是政府,富的是政府,不是人民。

(待续)

关键词(Tags): #陈经(朴石)#官办经济(朴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sAFA
家园 不花没人性啊!

看了这一篇,很有一些感触。我去想一想,看看能不能也写一点儿东西。不能总是白看啊

家园 共同学习,同受启发
家园 为什么计划经济开钢厂是没有效率,开电厂就有效率了?

一个厂子效率低一年只能生产10万吨钢,我要100万吨钢就开10个厂子

例如江西90年代整了几个大电厂,结果自己工业不行电力需求不足,全国电力过剩往外卖也没指望,眼看那几十亿的贷款怎幺也还不上就要坏账了,连维持运行都会亏损。可是没过两年就是全国缺电了,效益一下就上去了。

没有任何一个厂子和政府是不希望自己有效率的,而是否有效率最关键的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里的科技也包括管理经营技术。

减员增效是屁话,所谓的减员并不是把人消灭,这些人还要吃喝拉撒,从整个国家看并没有增加效率。把办公室斗争说成计划经济特有现象更是没有吃过资本主义大锅饭的书生之见。

增加几句。中国现在的效率提高很快,这是开放之后不择手段吸引技术和通过改革忍痛关掉技术落后企业的结果。这些都是计划计划计划,如果真是市场,人家凭什么要在中国建49%股份的合资公司,如果真是市场,现在还会有中国人的企业吗?

不光中国在计划,美国也在计划,什么能卖,什么不能卖,什么能被收购,什么不能被收购,不都在人家计划之中。

家园 不要着急,好好听讲,

减员增效是屁话,所谓的减员并不是把人消灭,这些人还要吃喝拉撒,从整个国家看并没有增加效率。把办公室斗争说成计划经济特有现象更是没有吃过资本主义大锅饭的书生之见。

这个是理解错误了。

家园 说些真实的好话8,国内政府处理不良国企的时候,有出力让外资接收原有员工
家园 是比较优势的问题,不仅仅是企业效率问题

苏联垮在了被美国拖进的军备竞赛,对东欧社会主义小兄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

苏联造东西竞争不过市场经济的国家,原因仅仅是计划吗?那它现在也是市场了,怎么还是竞争不过呀?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奥大利亚、加拿大,一直都是市场经济,也没见它们造出什么好东西来,也主要是卖资源。这就是比较优势。

资源丰富的国家卖资源比造东西合算,资源贫乏国家的人就要多辛苦,造东西去换人家的资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奥大利亚,如沙特,经济结构是第三世界的,生活质量是第一世界的。资源贫乏的国家,制造业可以很发达,经济发展即便如日本,国民生活质量仍燃不如卖资源的国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您,像我这样的,就会说;靠,写得好啊;期待您的大作
家园 kao,写得好啊
家园 一共只有2000万的国民,你期望他们能造出多少东西来啊?

2000万,去掉老人孩子妇女,去掉第三产业,去掉军队,剩下多少人?又不是以色列,被逼着造N多的东西,要不然这个国家马上就完蛋。

何况加拿大还是挺厉害的,造出了不少东西的说。澳大利亚也不错,成型的产业是没有,但是也有不少杰出科学家。

家园 爽啊,终于混出来了,可以发言了,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