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英雄动机与行为--也谈陈纳德、飞虎队兼论白求恩 -- 晨枫
原载《枫华园》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六日版
==============================
英雄动机与行为
--也谈陈纳德、飞虎队兼论白求恩
-白 焰-
2005年6月11日在密执根州大溪城举行的飞虎队聚会,使我又亲眼见到
当年帮助中国打鬼子的飞行英雄。他们都已经90岁左右,这恐怕是最大规模(3
0人),也是最后一次如此规模的聚会。为此中国使馆派专人前来祝贺。心情激动
,感慨万千。感慨之余又觉陈纳德和飞虎队在中国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的今天,
被传媒传奇得太近神话。我知道国共统战的大略需要共同仰慕的英雄人物。但是历
史毕竟是历史,对历史的表述应多写实少宣传。历来对英雄人物的描述或多或少都
模式一个怪圈,即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英雄本人是英雄。因为英雄本人是英
雄,其行为必是英雄行为,其行为背后必有英雄动机。这在逻辑学上叫循环思维谬
误,或叫“请求问题”。其实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一个成长、适应、变化的过程
。至于动机或者初衷,那就各有千秋,有时与结果相差万里。让我们看一下陈纳德
和飞虎队来华的原始动机吧。
首先克莱尔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出生年份
就不统一,有人说1890年9月6日(普遍承认的),也有人说1893年9月
6日。由于这个原因,于1990年9月6日发表纪念陈纳德诞生百年纪念邮票时
,美国邮政局没敢注明其生辰。陈纳德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农民家庭。他就读
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美国陆军服役,并在1920年正式
成为飞行员。1930年代陈纳德成为陆军航空军的战斗机战术训练教官。与当时
流行的“轰炸至上”的理论背道而驰,陈纳德认为并曾论著强调战斗机的重要性,
即战斗机靠机动性和编队可在敌轰炸机(尤其是重型轰炸机)轰炸之前将其击落。
这一简单道理在当时却不合时宜。但倔强的陈纳德持续和信奉“轰炸至上”理论的
上司领导争辩不休,因而不受欢迎,未获提升。加之健康问题,陈纳德于1936
年被迫永久停飞,1937年以上尉衔退役美国陆军(当时还没有美国空军)。上
尉军衔相当于正连职或副营级。以上尉衔退役对一个资历深、岁数大的陈纳德(4
7岁)来说,是职业生涯的失败和结束。但在他真正退休之前,机会又找到了他。
还是先说一下第一次机会吧。
1927年,好琢磨的陈纳德突然对伞兵作战发生兴趣。他和几个志趣相同的
军官合作搞了一个伞兵表演,结果没使上级感兴趣,反到引来苏联空军的注意。当
时陈纳德的飞行技术(特技表演队成员)和飞行理论在航空界有些名气,苏联欲邀
请陈纳德为苏联空军服务5年,薪水为每月$1000和开销,官衔提为上校,有
权使用苏联空军任何飞机。尽管官运不顺,陈纳德仍对美国陆军持有幻想。经过几
个星期的考虑,陈纳德谢绝了邀请。对于他的爱国主义,美国作战部不但没表扬,
反而下令他停止对伞兵的瞎折腾。
10年过后,陈纳德的一个在中国工作的老朋友来信说,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
秘书长的宋美龄问他是否愿意来华进行为期3个月的中国空军状况普察。如所知,
1931年满洲事变以后,日军加紧作全面进攻中国的准备。1937年初,战争
迫在眉睫,为求改进、提高空战能力,国民政府邀请陈纳德对空军的装备、军备、
作战能力等作一评估,所出薪水为每月$1000和开销,容许陈纳德驾驶中国空
军的任何飞机。陈纳德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诱人邀请。还用问吗?对一个没有资
格和可能再驾机上天的他来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
,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妻子和7个孩子,踏上生死未卜路。他当时的想法是重整旗鼓
以验证自己坚信的战斗机航空理论。试问,有多少人能在那个年纪再下决心到外面
闯荡一番?一般人之所以未成英雄,要不就是英雄气短,要不就是儿女情长,两者
必有其一。中国国民政府没有辜负有心人,中国天空为魂系蓝天的陈纳德提供了施
展才华的舞台。
1937年6月初,陈纳德抵达上海。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宋美龄在法国租界
召见了他。当天晚上,陈纳德在日记上写下他会见宋美龄的印象:“她将永远是我
的公主。”第一夫人作为西方教育的东方女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印象使他
离中国,或准确地说离蒋氏夫妇亲近了一步,也为他以后效忠蒋氏夫妇打下了基础
。随后宋美龄给他两架T-13式教练机,以便于他视察。但是,在以后的考察过
程中,身为顾问的陈纳德对中国空军也时有失望的时候。
飞机、制空权、空军都来自西方,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民政府真正重
视空军是1931年以后。政府担心一旦战事爆发,日本必对中国实施海上封锁,
因此空军将是唯一制约。同时,没有空军掩护的国军地面部队也势必会付出巨大的
牺牲。蒋介石曾言:无空防即无国防。在1931年前,个别地方军阀如张学良拥
有数架飞机和外籍飞行员。为了跟上潮流,国民政府兴办航校、聘请外教、购买飞
机。1932年国民政府在杭州市郊组建了第一所航校,并招募美国空军预备役军
官任教官。美国教官要求严格,采用淘汰制。后来国民政府要求美国教官派飞机镇
压地方叛乱,美方以不干涉中国内政为名拒绝了要求,于是杭州航校很快失宠。不
久,国民政府在洛阳组建了由意大利飞行员任教官的航校,还在南昌开设了意大利
飞机制造厂,生产菲亚特战斗机和轰炸机。洛阳航校与杭州航校大不相同。它华而
不实、组织松懈、要求不严、采用百分之百的毕业制。之如此是因为当时航校的学
员都是国民党高官子弟。技术不过关的学员抱怨学校太严,结果政府妥协,准许所
有学员毕业。这个妥协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祸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后,莫索里尼撤走了航校和飞机制造厂,并要求国民政府与日本议和,遭到蒋介石
拒绝。
陈纳德考察了国民政府所拥有的500架飞机,发现实际上只有91架能起飞
战斗。至于飞行队伍,陈纳德发现飞行员良莠不齐,大部份技术不过硬。飞行事故
频繁发生,常有摔机、毁机和机毁人亡事件。一次宋美龄视察飞行训练,仅那一天
就有5次机毁人亡事件在她眼前发生,令宋美龄不胜唏嘘。再举例实战事故,在1
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会战,中国飞行员几次投弹偏离目标,炸死炸毁上
海千人居民和楼房。有人质问政府是否故意,以激起国际舆论谴责日本。宋美龄被
迫出面解释,强调是飞机受日击伤失控所至。其实,这是训练不严的结果。但训练
有素的飞行员,尽管不多,又几乎都是创造奇迹的飞行员,如高志航、乐以琴、刘
粹刚,梁天成等。举例淞沪会战中的飞行员阎海文。阎海文驾驶战机轰炸上海北四
川路日军陆军司令部时不幸被日军高射炮击中,他跳伞误落敌区,用手枪击毙5名
日本兵,然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殉国。后来,日本兵亦敬重阎海文之气节
,埋葬并立碑:支那空军勇士之墓(为什么常有日本兵为宁死不屈的中国军人立碑
?难到他们能超越民族仇)。
卢沟桥事变改变了陈纳德的人生轨迹。1937年7月7日那天,他正在洛阳
航校视察。得知中日战争爆发的消息后,陈纳德立即向蒋介石发报:愿以任何适当
的方式为中国效劳。蒋回电让他即赴南昌主持该地战斗机队的作战训练。至此,本
来只准备呆3个月的陈纳德决定留在中国,为中国空军的教育事业效力。经历了1
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和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的陈纳德看到了日本空
军的弱点。日本空军也信奉“轰炸至上”理论。它们的轰炸机没有驱逐机护航,几
乎可以完全成为战斗机的活靶子。中日战争给了陈纳德检验自己空战理论的极好机
会,他决定以他的标准尽快训练出一支全新的中国飞行队伍。
从理论上说,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之前的美国是中立国。1937
年时,美国政府不但视中国于灾难中不管,反而向日本出售原材料。日本空军觉察
中国空军有美国的教官,促使日本领事馆照会美国政府,要求在华的美国空军人员
立即离开中国。美国国务院要求照办,但陈纳德拒绝执行,声称他已是“中国人”
。四处求助的中国在当时能得到的外援是来自苏联。苏联向中国提供了2千万美元
的贷款,400架作战飞机,和6个飞行中队。这些苏联飞行员在1938年武汉
会战中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一直待到939年底才回去。武汉会战消耗了本来就不
多的中国飞机和飞行员。清点之后,中国空军的飞机只剩下11架,飞行员剩下1
0%。对于想检验空战理论的陈纳德,这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陈纳
德设法雇用外籍飞行员(包括苏联、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中国),组成
一个国际飞行中队,但成本太高,未能持久。国民政府建立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纪
念着为支援中国抗日战争而牺牲的苏联和美国烈士。今天它仍坐落在南京东郊紫金
山北麓。
1938年武汉会战后,国府迁都重庆。中国随之举行了闻名的内地大迁移,
民众百万,行程两千。这一壮举又着实感动了陈纳德一番。他钦佩中国人民的不屈
不挠的精神。迁都重庆后,只要天气好点儿,重庆和内陆其它重镇几乎每天遭受日
本飞机猛烈轰炸。抗日战争进入低潮,政府、民众士气低落。在此后的两年,陈纳
德接受了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了一所航校,回炉(重新训练)中国飞行
员,但收益不大。按陈纳德以后所说,中国飞行员纪律松弛,不精益求精,不服从
美军教官指导。陈纳德突感继续呆在中国已没有意义了。1939年圣诞节,陈纳
德返回美国度假,同时再次向美国陆军航空军申请归队。他此次申请的理由是他有
与日本空军作战的经验和情报,但没被接受。1940年陈纳德又回中国。
1940年10月蒋介石召见陈纳德,沉重地告诉他中国空军已无回天之力,
希望他回美国购买美军最新式的战斗机,并雇用美国飞行员来华参战。
陈纳德受蒋介石之托到美国寻求援助,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届时罗斯福总统
对日本的政策亦渐趋强硬,于1941年4月15日发布命令赞同陈纳德为中国组
建空军。美国政府首先以援助盟国武器的租借法案向中国贷款5千万美元,然后用
此钱为中国提供100架P-40战斗机;同时又准许退役或备役的美军到中国参
加志愿队对日作战,并正式成立实为雇佣军的“美国志愿大队”(AVG,Ame
rican Volunteer Group)。“美国志愿大队”共有100
名飞行员和200名地勤技术人员,由陈纳德为大队指挥官。这只雇佣军的合同期
为一年。雇主是显然作为幌子的中央飞机制造公司。为吸引有经验的飞行员,国民
政府出钱每月$600-750,地勤人员每月$250-550,一个月的带工
资假期。击落敌机一架有赏$500,后来经宋美龄批准,$500赏金也适于击
毁地面飞机。$600在当时是不小的数字,它比美国军人的工资多几倍,可买一
辆新的福特V-8汽车。对比一下当时的中国大学生,他们的月工资仅$25。1
941年7月10日,第一批美军志愿人员由旧金山启程前往中国。他们的护照上
显示着五花八门的身份。的确,他们的动机大都是实惠:冒险、金钱、资历。在2
005年6月11日的聚会上,一飞虎队员坦率地说,他只想挣钱给父母盖一新房
子。另外,他们的名义是外国雇员,因此不受美国政府调遣或美国军队纪律约束。
他们不穿军衣,不敬军礼,行动自由。因为他们是民用人员,直到1992年之前
,他们不被美国国防部认为是退伍军人,不享受老兵退休补贴。
在1941年的夏天至1942年5月期间,美国志愿大队的3个战斗机中队
多次和空袭的日军作战,保卫了滇缅公路,取得了胜果,令中国军民士气大增。1
942年7月4日,飞虎队合同到期,被解散并改编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第23大队
,即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陈纳德任驻华特遣队司令
,军衔为准将。只有5位飞虎飞行员和19位飞虎地勤技术人员愿意收编为正规部
队。1943年,航空队再改编,成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任司令,晋
少将。飞虎队的名称继续沿用,直到战争结束。1945年7月,由于与当时他的
直属上司史迪威不和,陈纳德(虽然与蒋介石的关系良好)被迫提出呈辞,并在8
月1日,日军投降前数天离开中国。陈纳德离开中国前,被蒋介石授予中华民国最
高荣誉青天白日大蓝绶带。他的临别之言是:“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我惟一的抱
负是打败日本。”这与他的初衷两样。1945年12月,陈纳德重返中国。次年
10月,他购入剩余军机,成立民航空运队,初期专为运输救济物资。1948年
在国共内战中,民航空运队为国民党运送军队及给养物资。1949年又协助空运
大陆人员到台湾,并且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服务。最后陈纳德在1950年将民
航空运公司的股权全部售予中央情报局。陈纳德在1958年7月18日晋升为空
军中将。同月27日,在华盛顿病逝,埋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他的墓碑是唯一有
中国题字的墓碑。
从失意到得意、从无名的上尉到闻名的将军、从魂系蓝天到心系中国,这都发
生在短短而又漫长的8年抗战。陈纳德的英雄业绩表明,英雄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
渐转换、进入角色的过程。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始目的,一旦一个普通人被吸引进一
个特定的环境,他或她便可发挥不寻常的能量,所谓时势造英雄。综合上述,有英
雄行为不见得必有英雄动机。英雄壮举常是个人与事业吻合的结果。私心杂念有时
并非坏事,它能激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仍记得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狠斗私
心一闪念”的思想过程,即抓住那倏尔而逝的念头(如偷懒、贪多),狠劲地检讨
自己,然后发誓不犯。现在我才知道,它来源于明朝的王阳明。我们常讲适当的引
导,却忘了适当的引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看来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也
是世界上雇佣军方兴未艾的原因。转念又想,目前进行的伊拉克战争总有来源不断
的外籍自由战士(或恐怖分子)。是为钱吗?不是。看来,信念更使鬼推磨。另外
,根据中国有众多伊拉克同情者,假如伊拉克游击队高薪雇佣“中国志愿大队”(
CVG),有人愿去吗?未必。再假设,中日两国继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后又爆发
第三次战争,美国还会帮助中国吗?不会。恰恰相反,美国会帮助日本。历史就是
这样无情。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停笔,然而意尤未尽。对于实用主义和相对主义,英雄不
问动机(问了也没用),英雄只看结果。言罢,世界上还有另一种英雄,他们毕尽
一生只为证明自己动机的纯正,留取丹心照汉青。不妨用抗日战争时的加拿大医生
白求恩作为例子说明。与陈纳德同年,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
ne)1890年3月3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牧师家庭。他1914年
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科专业,参加到反抗压迫的穷苦人行列,致力于医疗社会化的
反特权斗争。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白求恩随加拿大志愿军到西
班牙马德里前线,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流动输血队,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抢救了数以
千计的战士。1937年6月,他起程回加拿大,为西班牙募捐,并加入了加拿大
共产党。1938年1月,几乎与陈纳德同岁,年近50的白求恩放弃了国内优越
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护士组成加美医疗队,从温哥华出发前往中国。他先在国军
部队里服务了一段时间,不满里面的腐败,转而投奔延安。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
白求恩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从不考虑自己,在生活上毫无所求。他的整个
心思是救死扶伤。当毛泽东特意给晋察冀军区负责同志拍电报,指示每月发给白求
恩$100津贴时,白求恩拒绝了。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为手术后
被病菌感染,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39年12月21日
,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评价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1
952年,白求恩遗体和雕像迁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马克思说:工人阶级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阶级共同的被剥削的命运促使他们
产生一种意识--国际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而阶级意识则
是无产阶级的鲜明特点。列宁在《欧仁·鲍狄埃》中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
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
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
志和朋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法国工人阶级主动请战,粉碎了马克思的
工人阶级为阶级利益而不是民族利益而战的断言。尽管这样,白求恩在中国给自己
找到了同志和朋友。在给他前妻最后的信中,白求恩写道:“最后二年是我生活中
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二年。在我心爱的同志中间,我实现了我最高的理想。”白求
恩是工作狂,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牧师家庭的熏陶使他始终同情弱者,为弱势群体
说话、行善。他的内心始终不平静,经常自责、内疚。他认为中国经常无端被他所
生活过的列强国家蹂躏;穷苦人经常无端被他所归属的上层阶级欺诈。于是他把有
权有势看作邪恶,把私欲贪婪当作敌人。为正义,他需要对不平等大做手术。他的
手术台不在加拿大或西班牙或中国,而在整个世界。他认为他是为一个概括整个世
界的理想活着或死着,不管这个理想是什么主义,只要明天比今天更美好。中国为
他提供了机遇,也成全了他的理想,拯救了他的灵魂。他无法改变自己的阶级成份
的归属,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归宿。
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应该相行不悖。私与公的结合或公与公的结合,殊路同归
;个人奋斗的陈纳德和毫不利己的白求恩,两种楷模。在中国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
念的今天,国共应拼弃狭隘的党派观念,互相承认各自的抗战英雄,因为这些洋人
们毕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一个共同的大目标--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当外
国人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奋斗时,还有什么能让中国人为党派利益相争。在互相承认
英雄方面,大陆走得快些。比如,陈纳德的铜塑像先前只在两地存有,即台北和美
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现在昆明也有一尊小塑像。反过来,重庆有出任中国战区
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旧居纪念馆,台湾没有,原因是史迪威与
蒋介石是冤家--史迪威要求蒋介石取消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并准备直接向共产
党提供美国援助。石家庄有白求恩的雕像,台湾没有,这是因为白求恩本人是共产
党员。中国官方的历史写作终于肯定和赞誉了国民政府军队在战争时期的主导地位
和正面抗战,台湾的历史写作也给了中共一席位置。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大陆
和台湾都未把中国抗战放入太平洋战争的大局里看待,因而更多地了解大局对局部
的影响和关系。大陆和台湾也未把美军的作用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最后,双方对
战争的回忆多沉湎于泪水和哭诉,少沉浸于研究和检讨。准确详细的战争史和战斗
史太缺乏,太薄弱;所见到的几乎都是自吹自擂的文学渲染和野史猎奇。
其实在多种情况下,英雄本人并不认为自己在当时做着惊天动地的事情。英雄
是事情发生以后社会和人民对他的评价。陈纳德和白求恩共同的地方是敬业。他们
都力争做好份内的工作,对得起不管是金钱还是事业所带来的期望,对得起自己的
良心。他们同时又都是极强的个人主义者,不愿被人指使、摆布。如果说陈纳德的
所做所为带有对蒋氏夫妇的个人感情,那么白求恩的所做所为带有对无产阶级的阶
级感情。无论如何,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是无庸置疑的。雇佣军飞虎队的感情
色彩最少。他们来华时没有阶级仇、民族恨,但他们契受合同,兢兢业业,做出了
一番气壮山河的事业。英雄们之往往高大,多是因为其他人在气量和行动上矮小,
就是说他们没有做到自己应该做到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工作守则、职业要
求办事,那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飞虎队的巨大历史贡献不是打落多少敌机,而是
挽救了濒于覆没的中国空军,振作了当时低靡的心态和士气。士气在当时比什么都
重要,因为它使中国人民看到了赢得战争的希望。当人们看到英雄的结果时,人们
很少过问动机。当人们看到结果没有英雄效益时,人们往往质问其动机。有英雄行
为但无英雄动机的人比有英雄动机但无英雄行为的人更名垂青史。问题是,如把英
雄描绘成可望而不可及的超级人物,那么对英雄的过份赞美就失去了历史源泉--
不真实,也失去了现实作用--呼唤更多的人成为英雄。
2005年6月底
参考:
Wanda Cornelius and Thayne Short. "Ding Hao: America's Air War in China
1937-1945" 1980, Pelican Publishing Company, USA.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最后的结论是他去中国的动机是为了逃避一次不成功的婚姻。
不管他到中国的动机是什么,他在中国的作为使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牢记并感激,有多少逃避不成功的婚姻的人是这样的?
那帮人每月工资500美元,每打下一架日机再加600美元,所有的费用都是国民政府出的,说白了,就是雇佣军。每月500美元,这比他们在美国时同级工资高得多了。
我们既然出钱雇人来看家护院,就没必要象某些人声称的那样,要对“美国感恩”。不就是交易吗?
有时候出多少钱也不一定能请来人啊.他们不管怎么说,还是为我们的抗战出了力,弥补我们飞行员的人员缺乏.对那些飞行员还是要感谢
是从西班牙内战就开始了,他好像生来就是无可救药的博爱主义者加理想主义者。
否则世界就是一个好的多得地方。
目前有帮人在鼓吹要对陈纳德等人感恩,说他们拯救了中国,受人滴水恩当涌泉相报。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对苏联志愿空军感恩,人家没花我们的钱,全是真正的志愿军。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对白求恩感恩,人家更是没花咱的钱。只因为他们都是共党背景,某类人恨不得把历史给抹了
竟然将一个大男人逼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才能寻得心灵的安宁。不知那几位教授如果婚姻不如意,是否会去伊拉克一游
是不是有感而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