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闲聊世界经济 -- MRandson
当时写那个系列的时候,在下正准备回国。回国以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在下心情比较乱,第二个系列也就搁置了起来。现在重新决定写这个系列,并不是心情宁静了,而是因为不想把这个系列搁置的时间太长。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这个系列的质量不会好,还希望大家多包涵。
日本的发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了冷战带来的收益. 冷战对美苏都是消耗性的, 对日本却是天上掉馅饼(朝鲜战争救活日本汽车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欧洲国家还要担心苏联的铁甲坦克, 日本则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威胁. 海上有美国海军, 陆上有中韩挡着呢.
中国如果也向日本那样由政府主导银行给企业巨额贷款, 风险将非常之高. 理由有三:
一. 道德风险高.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强, 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工人的干劲也很高. 而现在中国有点"队伍散了, 不好带了", 很多国企和政府高层想的都是趁现在手上有权赶快捞一把. 银行贷款往往没有变成机器设备和研发经费, 反倒成了豪华办公楼, 进口小轿车, 海外存款, MBO资金...
二. 金融风险高. 银行高坏帐率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完全是封闭式经济政府还可以封锁信息操纵市场. 可现在中国的开放程度已经相当高了, 而且会继续下去. 我们可以向老百姓隐瞒弱点, 但恐怕很难瞒过国际上金融老手的眼睛. 商者逐利, 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是不会讲仁慈的. 更何况在国外有一帮人(独轮运,美日台反华分子)是天天盼着中国"崩溃", 共产党垮台的.
三. 社会和政治风险高. 如果真的出了问题, 我们不可能指望老百姓会象韩国人一样拿出家里的黄金支持国家储备, 群众肚子里的怨气大着呢. 亚洲金融风暴时, 苏哈托的女儿搞了一个什么"拯救印尼盾"的运动, 结果根本没人尿她. 最后印尼的下场很惨, 社会动乱, 政府垮台, 东帝汶独立.
当然估计中国不会那么惨, 但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装出一付好象没事的样子. 凡事要考虑最坏情况, 1990年时有谁能料到苏联东欧的结局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其实在中国对某些产业进行适当的国家扶持是有必要的, 关键在于几个前提条件: 1. 必须是真正的战略行业, 象军工/航天航空/先进制造/高技术工业设备/半导体/自主品牌汽车等; 2. 技术含量要高, 不说世界领先, 至少也要能把我国的技术水平提高一代以上; 3. 国家的投资要有回报, 当然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回报的形式也可能是多样的(如国家安全), 但关键在于要有后续的督查审计. 国家(实际上是全体纳税人)投入了真金白银, 就要有实实在在的结果, 不能拿它打水漂. 日本政府在扶植企业的时候,一方面严格考察企业,一方面也慎重确定扶植方向. 我们应该比日本人做得更好.
总之, 国家信用不是不可以用, 但绝不能滥用. 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不负责任地滥用国家信用为利益集团牟取私利暴利, 是不能允许的. 归根结底国家信用是由全体国民的财产做担保的,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国家信用绝不能被利益集团劫持为"人质". 那些粗放式, 低技术, 高污染的企业就不能用国家的资源去支持. 象房地产, 技术含量不高, 国有银行贷款额非常高, 风险和成本由国家信用承担, 暴利却被少数人瓜分掉了, 最后高房价还让普通群众叫苦不迭. 这样的行业就不是战略行业, 而应该是充分市场化充分竞争的行业. 企业应该到金融市场上自主融资, 银行也应该自主分析项目前景, 自主进行风险管理. 企业和银行的互动应该实现市场化, 而不是由政府来参预.
扯开了再说两句关于产权的话. 右派经济学家把"产权"两字捧上了天, 但对于产权的真实含义却故意避而不谈, 装聋作哑. 在他们口里, 好象产权就是MBO, 产权就是私有化. 事实上在美国, 公司股票上市就叫做"go public", 股票上市前公司叫做"private company", 股票上市后公司叫做"public company". 莫不成美国股市成了"公有化"的场所了? 当然这里的public company指的是public traded company, 但这说明了以"私有"和"公有"来划分产权是很可笑的.
产权就是产权, 它主要包括三个权利: 使用权, 收益权, 责任权. (责任权就是对资产负债的责任 - liability, 当然现代基本上是有限责任 - limited liability). 右派经济学家说公有产权是"所有者缺位", 只有私有产权才是"产权明晰", 于是就要私有化, 把已有的公有产权变成私有产权. 而这正是在俄罗斯发生过的, 也是在中国国企和政府高层的一些"瓜分派"所期待的事情 - 少数特权集团瓜分整个国家的财产.
如果公有产权是"所有者缺位", 那么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是"所有者复位". 对于公有产权, 其使用权恐怕必须要用代理管理的方式, 这点全世界都一样, 世界500强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代理管理. 关键在于收益权和责任权. 中国公有产权的问题恰恰在于收益权和责任权的分裂. 中国股市上存在着"股权分裂", "同股不同权", 殊不知, 中国的公有产权也存在"产权分裂" - 收益和责任分裂. 国有资产的产权拥有者是全体国民, 但他们承担了责任权却少有收益权; 而少数权贵和利益集团则刚好相反, 他们利用手上的政治权力攫取了很大部分的国资收益, 却把责任权一古脑地推给了国家信用. 具体地说, 就是国有银行坏帐, 要知道, 中央政府用来剥离国有银行坏帐和给国有银行注入的资本金, 那都是全体国民的财产, 真金白银. 老百姓的话朴实且正确: "赚了是自己的, 亏了是国家的."
然而特权集团还不满足, 要把公有产权"名正言顺"地变成自己的私有产权, 于是乎什么"大赦论","产权论"都出台了. 我们看到, 凡是"产权"叫得震天响的地方, 都是市场化程度低, 高度垄断, 国有资产存量集中的地方. 因为这些才是大肥肉, 可以通过非市场化的手段来操纵, 把肥肉吃到口里面. 那些新兴的, 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里则见不到右派经济学家的身影. 陈天桥需要"大赦"吗? 丁磊需要MBO吗? 新增的资本中可以让民间和私有资本唱主角, 但是已有的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如此庞大的国有资产, 难道就不管了吗?
看清了右派"产权论"的实质, 我们就要大声说出真正的产权意义, 而不能让右派胁持了"产权"二字的解释权. 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说, 中国的公有产权要实现"所有者复位", 要实现收益权和责任权的统一. 人民承担了对国有资产的责任, 就要享受到国有资产带来的收益. 这收益不是指上缴的税款, 因为税款是所有企业都要缴的, 包括我们没有股份的私人和外资企业. 这收益指的是国有股份产生的红利(dividend)和资本利得(capital gain). 具体的形式可以采用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等, 总之应该市场化透明化操作, 让普通人也能看到国有资产中有我个人的一份, 并且我能从中获益. 只要做得好, 公有产权一样可以明晰.
最后关于日本, 虽然日本从冷战中得了好处, 但也落下了极度依赖美国的病根. 美国人一点也不傻, 他们在日本人的脖子上套上了结实的铁链子. 八九十年代美国利用金融手段修理日本的历史就是明证.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日本想要"独立自主"一下, 美国就会收紧链条. 日本现在同中韩关系搞得这么僵, 只会进一步把日本变成美国在东亚的棋子. 这样的发展道路, 不管经济如何发达, 中国也不会走的.
上次有一位老兄提到爱尔兰经济,这回就谈谈爱尔兰。
在下比较喜欢爱尔兰,除了天气不太好以外,总体来讲是个好地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下耳边似乎还能听到爱尔兰的音乐,眼前又浮现出都柏林市中心那根高耸的尖塔和爱尔兰人情有独钟的翠绿欲滴的大帽子。
言归正传。
爱尔兰在独立以前,一直是英国的落后地区。英国一直拿爱尔兰作为殖民地经营。主要的经济是农牧业,主要农作物是土豆。爱尔兰的独立实际与土豆生产有巨大关系,一场土豆饥荒造成了爱尔兰独立,影响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果。小土豆,大作用啊。
呵呵,又扯远了。
爱尔兰独立以后,主要产业是农业,在欧洲范围内,经济上一直属于落后地区。从70年开始,就一直享受欧盟(欧共体)的援助。80年代以后,经济才开始加速发展。90年代以后,经济上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爱尔兰的经验主要在哪里呢?
首先,爱尔兰本身就具有完善的金融信贷体系。爱尔兰作为日不落帝国的一部分,在独立以前,金融体系已经成型。许多人习惯用GDP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但是在下认为,在GDP临界区间里,金融体系,货币硬度等等条件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更关键的因素。货币是经济的血液,金融控制血液的流动。
其次,爱尔兰从70年代开始就是欧共体成员,背靠大树好乘凉。产品向欧洲其他国家卖方便;货币和马克、英镑等强势货币锁在一起,开放资本市场同时,又减少金融风险;本国货币具有和马克等货币相近的硬度,不用受美元的剥削;每年还有大量的欧盟援助。实际上,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过程中,随着人、财、物的自由流动,落后地区总能从发达获得大量的好处。(注意,如果没有政治一体化,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没有政治一体化,人是不允许随便流动的,更提不上财政援助了。)
最后,爱尔兰政治局面稳定也很关键。爱尔兰自从独立以后就没有发生过大的动乱,更没有发生过战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何况,即使不打仗,高额的军费也能把国家拖垮。
有了这三点之后,爱尔兰已经具备了发达国家的基础,爱尔兰的发展只需要面对量变的问题,不需要考虑质变。所以,剩下的需要的就是机遇了。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欧盟的直接投资(FDI)蜂拥而至,爱尔兰经济在外来投资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多说一句,这些投资之中美国的最多,考虑到美国和爱尔兰的历史渊源就不难理解。)与东亚国家不同的是,爱尔兰接受的FDI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的IT和制药两大行业,由外来资金完成了产业升级。三四百万人口的小国,在FDI的推动下迅速崛起,也算一个经济奇迹。
当然,爱尔兰具备了前面提到的三个条件,没有FDI也能发展,不过是慢一些而已。
同样是FDI对亚洲国家就是另一回事了。
与爱尔兰不同,亚洲国家并不具备完善的金融体系,缺乏有力的经济政治(货币)同盟的支持,政治背景也非常复杂。这些国家是地道的发展中国家。
因为语言,教育程度,政治背景等原因,这些国家吸引的FDI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
于是,问题就来了。
夜色中的都柏林
等。。。
不过我感觉爱尔兰还是穷,来英国工作的人特别多。有意思的是,我认识好几个朋友都是娶爱尔兰人做老婆,而且她们几乎清一色地是护士。
当年不如,现在也不如。
不过,随着劳动力自由流动,这种差距会渐渐缩小。所以,东欧国家才那么着急加入欧盟。
英国缺护士嘛,相比之下,外来劳动力当护士最容易。
另外,护士温柔,会照顾人,娶护士的好处只有丈夫最有体会了。
接着聊外来直接投资(FDI)
两年前,美国就吵吵中国在对美贸易之中占了便宜,中国加工业威胁美国利益云云。当时,在下在参考消息上看过一篇美国人写的为中美贸易辩护的报道。报道之中举了一个例子,美国一个公司在化加工鼠标。一个鼠标在美国市场卖43美圆,中国工人得到3美圆,剩下的40美圆全部是美国方面获得。这40美圆之中包括美国鼠标公司、分销、零售各个环节的利润。43美圆之中,40美圆是美国的财富,3美圆归中国。
如果这个鼠标在中国境内销售,就相当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问题更大。假设这个鼠标在中国流通环节的的费用是3美圆,那么这个鼠标就要返还美国37美圆。或者说仅仅一个设计和提供原材料的环节就要37美圆。中美之间劳动力成本差距拉得更大。不但如此,中国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外汇储备要减少37美圆。(多说一句,今天遍地开花的外资三产服务业(比如麦当劳、比如沃尔玛)其实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生产者只获得3美圆,不合理吗?很合理。如果中国的工人觉得不合理,东南亚的工人会觉得合理的。
劳动力密集型的FDI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世界财富分化的加剧。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在下曾经说,未来的世界只有三种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工人、发达国家的高层以及高层的仆人们。这话不太严密,但是大致把未来世界的经济阶级进行了分化。
中国今天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困难为什么?直接的答案是劳动力供应过剩。在下看来今天的劳动力供应过剩,抛开城市化进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放到一个更大的范围当中,那么答案就是“世界化大生产与少数国家集中占有主要财富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有人提出,靠发展三产、扩大内需解决劳动力过剩。在下看来,除非中国进行大规模产业升级,改变工业结构,否则三产是发展不到发达国家的程度的。经济依赖出口,廉价出售劳动力,靠3美圆的财富要发展三产,怎么可能呢?只有高层才有多余的财富养仆人,靠养仆人成为高层,明显是本末倒置的事嘛。
当然,不应该反对劳动力密集型FDI,尤其是在大量人口失业的背景下,FDI有缓解眼前矛盾的作用。马来西亚总理(总统?)曾经说过:“我们准备好被剥削了,只是希望剥削得比较公平。”(大意如此) 剜去心头肉 医得眼前疮,这话说得多无奈啊。
劳动力密集型的FDI只能缓解眼前矛盾,带来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发展中国家相应行业的产出水平,但是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真正的崛起,过分倚赖FDI只会使发展中国家渐渐沦为世界工厂,靠出售廉价劳动力在世界舞台上勉强维持。发展中国家的未来要靠自己的自力更生。
老兄这段儿比较勤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