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精兵切莫误入岐途 -- 晨枫

共:💬92 🌺8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以色列的预备役是豪华版中的极品

如君所言,平时就是和常备军混编。事实上,以色列的预备役是成建制退役进入预备役的,在常备军年代就是在一起,预备役时还是在一起,所以比有的常备军部队的配合还要好。预备役部队的下级军官也是预备役,都是不再担心在军中晋升的军官,所以对本职工作既有经验,又“安心本职工作”。预备役训练一年至少两个月,这还不算平素的“周末训练”。82年黎巴嫩战争中,预备役部队普遍打得比常备军好。解放军的预备役能和以色列比吗?恐怕不能。哪个国家的预备役都不能比。

家园 偶也不是行家,而且我们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我的意思是:军队总体规模应该减小,比如说12个军或许就够了,而不需要24个军(现在到底有几个军?),但在这12个军中,可以区分任务,但不要再分重点、非重点,应该全部按精锐部队建设。这样应该比3-5个重点军家20个非重点军更好,统帅部在布防和调遣上的灵活性大得多。

家园 24个军是老皇历了吧

目前就陆军来说大概18个军

沈阳:39,40,16

北京:38,27,65

济南:54,20,26

南京:1,31,12

广州:41,42

成都:13,14

兰州:21,47

家园 讨论,纯属个人意见

(1)中国军费有限,无法将所有部队都按全训对待

(2)我军在平时不仅担负国防任务,也是生产队、宣传队、学校,这是我军的特点,也是我军生命力的源泉,所以会保持较长时间的,而这样以来要求所有的部队都按随时准备作战要求没有必要也做不到,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用很少的军费培养一批又一批有这基本军事素养和军人意识的成员不断改造社会。

(3)对一支部队的改造的困难和风险可能超过组建一支新的部队,特别是对未来战争的规律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

(4)在部队中确实存在对主力或精锐的倾斜,但这种倾斜不是领导的偏心,而是历史的功绩和部队的能力造就的,好像没有多少不平衡:你可以不服,你可以卧薪尝胆,在各种评比中后来居上,领导自然会向你倾斜。

家园 花之

[QUOTE][/QUOTE]

预备役飞行员开车来基地,开F-16到加沙扔颗炸弹,再回特拉维夫上班是常有的事情。

这些预备役都是老鸟了,比要多加训练的新兵蛋子强多了.

只不过我们国家人多武器少,又如何达到这样的水平呢,疑之.

家园 这个部署很有问题

全国撒胡椒面 没个重点

现在还在沈阳北京保存那么多的部队干什么

难怪台湾人不害怕

这哪是一个拉开架子要收复台湾的意思

家园 猜想是不是为了解决某个岛,战略上需要一些变化
家园 【原创】精兵30万,足以应急

所谓“精兵”,我理解,就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重点建设部队、战备值班部队,也就是粟裕主张搞的部队,近期美国人说的什么“军中之军”就是如此,不过我军主要称“主力部队”。

“主力部队”的传统我军一直都有,从战争年代下来的。主力与其他部队的矛盾也一直有,比如非主力缴获的好枪要交给主力,好兵要调给主力,等等,很多回忆文章中都提到过。但是反过来,主力也要起到支撑作用,有时还要抽出力量支援地方武装建设。

这些部队的特点是,每个军区都有,每个军也都有,比如某军的一个师旅,某基地的一个大队、支队什么的。

单看单位不大,合起来,我军可以不经战前训练就紧急出动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有30多万,超过很多国家的常备军数量。

楼下谈到很多预备役和民兵的问题,其实还有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武警机动师-地方军区-主力部队才是中国武装力量的层次。当然主力内部也分层次,主力中还有主力,较弱的部队里,也会有自己的主力;这种不均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无视的。

这当然不等于忽视非主力,二者的辨证关系,我想我军是懂的。听说,59式坦克一直在改,不停地往里面加东西。

过去的主力都是打出来的,不是授予的,所以虽然有矛盾,但没有什么不服;反过来,地方部队打成主力的也不少。今天的主力,很多是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在明天的战争中,“主力”也是动态的,会有新的主力打出来。当然在太平状态下,是会有不服的,那些非主力部队,谁不想升格为主力呢,那就看打的情况了。

战争中有两种情况,小打和大打。小打,关键是首战,首战即决战,主要就靠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所以要加强重点。大打,我军主力当然是敌人打击重点,但主力的作用就在于此,一,能抗住敌方第一击,掩护全军展开、全国进入战时体制;二,能消灭敌军主力,扭转战局,这才叫主力,所以还是要加强重点建设。

目前国家的判断,是以局部战争为主,所以扭住30万精兵的建设不放;谁想对抗这30万精兵,一是要倾举国之力;二还要想想30万背后的250万、上千万乃至13亿。

家园 有道理 花
家园 精兵30万的话

再加90万非精兵,何不60万精兵而不加非精兵?

精兵分散加强到普通部队中,可能结果就和二战中法国的装甲兵一样。精兵应该成建制使用。

家园 当然,都是个人意见

闲云兄毕竟是老兵的意见不同一般的,呵呵。

我军的生产队、宣传队、学校的作用应该逐步取消,这是正规化的一部分,不能再是我军生命力的源泉。

部队改造的风险确实打,但这不能是不改革的理由。对未来战争规律还没有掌握也不能作为理由。

对个别部队的倾斜应该以作战任务和国家战略来决定,而不单是传统和人脉。

家园 费用肯定是一大原因

全新装备一个现代化的机械化师, 以前有帖子算过, 少说也得几百亿, 即使有钱, 生产能力能不能跟得上, 士兵素质是否跟得上, 平常的训练,维护,保养费用更高. 要命的事不打仗的话, 过上10几年又落后了, 只能是一步步来了, 形成一个梯队.

家园 继续讨论

(1)个人认为我军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如何改革,包括正规化改革,人民军队的对内职能不能丢,包括对内普及基本政治军事教育和参加国内生产建设。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然是一个穷国,虽然不排除一些城市和地区发展迅速,但肯定存在大量的发展落后的区域,完全依靠现代其他国家盛行的预备役制度保持后备兵员我认为是不可行的,即使在大城市,预备役部队的训练几乎很难保证。所以仍然要依靠正规部队征召相当数量的兵员使一定人口受到基本政治军事训练。另一方面,融入部队的集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日益突出的地区差异,而对于落后地区的入伍兵员而言,这也是向先进地区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途径以及建立与先进地区联系渠道的一种好方式。

(2)人民军队要想与强大的敌手抗衡,不可能拼装备、拼训练,必须依靠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任何人无法事先想象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越南战争的越南人民、苏军侵阿战争中的阿富汗人民以及现在的伊拉克抵抗者如何能够创造出各种抵抗和斗争方法。这不是训练所能解决的。在战时面对强敌入侵时,我军只能依靠民心和士气,融入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发明出各种抗敌方法。可以说在国内战场上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潜力是无法事先估量的。这也是各种潜在敌人不敢选择对我国战争的原因。如果人民军队削弱了与人民的联系,前景是可悲的。而保持与人民的紧密联系的重要方法就是积极参与国计民生的经济建设,为人民真正出力。而另一方面,为了偏远落后地区的经济和生产力水平,必须加强发展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完全依赖市场恐怕很难。我看过一些新闻短篇,其中有一段我认为特别感人:一个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小孩,基本上不能流利的说普通话,但是可以很纯正的说出共产党和解放军这两个词汇,你是否能够体会其中的意义?

(3)对于现有部队的军事改革,我所知不多,但如果我是军区司令员,我个人不会冒险让一群高高在上的“理论家”别处心裁的毁掉一支可靠的部队。我不反对做试验,但是去找一支普通的部队吧,他们也愿意有个机会出人头地,如果成功,我们又多了一支精兵,如果试验失败,我们不会伤筋动骨。我也不是反对为现有基干部队换新装备,研究新战法,但是编制体制不能大动,除非已经在国内证实是有效的办法。这是对未来的负责。历史上我们没有把38军改为空降军,没有把39军改造为海军陆战队。

(4)关于对部队间的区别对待问题,晨兄提出按任务和战略区别,我想我们把重要任务交给什么样的部队?我想应该是交给经过考验的好部队,我们怎样判断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和状态?我能够像得出的似乎只有这支部队的经历,包括战功和历次评比、比武、演习中的表现。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供晨兄和其他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Tags): #人民军队#军队改革
家园 真高兴能和闲云兄继续讨论

个人认为我军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如何改革,包括正规化改革,人民军队的对内职能不能丢,包括对内普及基本政治军事教育和参加国内生产建设。

对内职能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6.4的阴影还没有散去,正规军用于平定国内动乱,遗患无穷。这或许是武警得到大大加强的重大原因,毕竟国防军和武警的基本使命不同。军队参加生产建设不应该提倡。在军队需要自给自足的年代,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今天,军队自搞“国民经济”,遗患更大。

完全依靠现代其他国家盛行的预备役制度保持后备兵员我认为是不可行的,即使在大城市,预备役部队的训练几乎很难保证。

预备役制度有很多问题,但关键是制度和实施问题。这和城市、乡村应该没有关系。军队不应该作为解决乡村就业不足的出路。解放军才300万。农村人口仍然有8亿(?),其中适龄青年至少5千万。算全员义务兵两年,那也只有3%的农村人口可以通过这个途径解决两年的就业问题,复员后还是有再就业问题。我对军队的情况只限于书报、网络,我的理解是,很多野战部队的战士,和城市、“先进地区”的接触很少,所以除非机关兵,这对地区交流的作用也有限。

人民军队要想与强大的敌手抗衡,不可能拼装备、拼训练,必须依靠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任何人无法事先想象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越南战争的越南人民、苏军侵阿战争中的阿富汗人民以及现在的伊拉克抵抗者如何能够创造出各种抵抗和斗争方法。

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这是基于外敌从地面入侵、我军打内线作战的情况。就现在看来,这个情况已经不像是我军最可能面临的作战任务了。

如果人民军队削弱了与人民的联系,前景是可悲的。而保持与人民的紧密联系的重要方法就是积极参与国计民生的经济建设,为人民真正出力。而另一方面,为了偏远落后地区的经济和生产力水平,必须加强发展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完全依赖市场恐怕很难。

军队是政府的一部分,而不是另一个政府。军队的使命不是建设,这是政府的事。不能因为政府无能,而军队越俎代抱。历史上很多好事就是这么办坏的。

对于现有部队的军事改革,我所知不多,但如果我是军区司令员,我个人不会冒险让一群高高在上的“理论家”别处心裁的毁掉一支可靠的部队。我不反对做试验,但是去找一支普通的部队吧,他们也愿意有个机会出人头地,如果成功,我们又多了一支精兵,如果试验失败,我们不会伤筋动骨。我也不是反对为现有基干部队换新装备,研究新战法,但是编制体制不能大动,除非已经在国内证实是有效的办法。这是对未来的负责。历史上我们没有把38军改为空降军,没有把39军改造为海军陆战队。

这个想法我能理解。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有一个条件:现有体制是能够基本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已经证实有效的方法”是一个含混的概念,能够证实的只是对过去的历史经验,在变化的现实面前,没有已经证实的方法。38军没有改编为空降军,39军没有改编为陆战队,这都是有历史原因的。改编成空降兵和陆战队的也是有光荣历史的部队,不是等闲之辈。

关于对部队间的区别对待问题,晨兄提出按任务和战略区别,我想我们把重要任务交给什么样的部队?我想应该是交给经过考验的好部队,我们怎样判断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和状态?我能够像得出的似乎只有这支部队的经历,包括战功和历次评比、比武、演习中的表现。

对于很多部队来说,这是对的。不过中央好像已经在根据作战地域和使命来设置重点。21、47军在历史上没有很多东部的老部队显赫,13、14军如果不是对越作战,也是“默默无闻”。但这些都是重点部队,至少21、14军是,而光荣部队如43军已经被裁撤,41、20军也玄。

总的来说,我想今天的军队已经高度专业化,不再是征召未经训练的人,简单训练一下就可以上战场的。只有一个情况例外:外敌入侵,中国被占领,需要大打全民的游击战争。我想,这已经不是解放军的主要作战模式了。

与闲云兄(以及和别的河兄)探讨真是高兴,请不要认为我是在故意抬杠,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兵者,国之大事,匹夫也是有责的嘛,呵呵。

家园 精兵之路不是“精英兵”

同意晨枫的观点,完全靠精兵打天下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军队的性质、人口、装备及技术条件有特殊性。

我们军队负有为预备役提供兵员,为人民战争储藏国防后备军功能,退伍军人就是国防教育的火种,“兵”转“民”的流动不能太少,这与完全雇佣兵思路国防体制有不同。其次,要考虑到战争的持续消耗,机械化、信息化、三军联合作战水平很高的美国军队打一场伊拉克这样的局部战争,尚且兵员已经很紧张,预备役、国民警卫队都要派出去担负任务,轮到我们打这样的仗需要兵员会更多。

再有我们的体制,军队是多功能的,如抗洪抢险、应付突发事件(如非典)、修建国防设施等等,都用得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