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关外建州遗事之一:皇太极的淳朴》 -- 碧血汗青

共:💬54 🌺8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丈夫

若水平真的来自“爹什么鸟”,我也想做大丈夫了。

关键词(Tags): #爹什么鸟#大丈夫#举报
家园 仁兄开始自己打自己了,下手还望千万轻些

我这写的正是被篡改后看不见的东西,仁兄这样说,岂非是自己煽自己么?下手可莫要重了。

再问仁兄一句,满清政权如何,与满清人物如何,可有什么关系么?

若是因为满清政权如何如何,便要打杀满清全部人物,这倒颇有当年文革期间红卫兵的气势了,端的是可敬啊可敬。

关键词(Tags): #自己煽自己么#篡改
家园 真是奇怪,满清都瓦解近百年了

何以依然仇人如此之多?那么,这儿有没有山顶洞人的FANS或者义渠国的仇人呢?

家园 【原创】《关外建州遗事之二:皇太极的幽怨》中

《关外建州遗事之二:皇太极的幽怨》中

文/碧血汗青

首先,是皇太极终于发作了。

他在自己的营帐内,面对虚空,好似莽古尔泰就站在面前,大骂道:“尔年幼时,汗父曾与我一体养育乎?并未授以产业!尔所衣食,均我所剩,得依我为生!后因尔弑尔生母,邀功于父,汗父遂令附养于其末生子德格类家。尔众岂不知乎?尔何得砍我耶?尔原系肌瘦将死之人也!我思为汗者,虽甚英勇,亦无自矜夸之理。故惟抚育人民,勤求治道,如乘驽马,谨身自持。彼却视我为庸懦之辈也!”

别看皇太极的这一番话处处嚣张占尽上风,其实不然。这番话里,充斥的反倒是酸楚之意,正说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所谓多少委屈,尽在不言中。

皇太极未登汗位前,位居四大贝勒之末,所以又称四王子。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则分列大、二、三贝勒,有说这是以年龄而定的,其实未必。盖因论辈分、年龄均长于这几个的非止一人,论血缘则阿敏非努尔哈赤之子,所以也有以为这是一种按照实力和影响排行的顺序。

那会满洲八旗大约有三百个牛录(1),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已被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真正的满洲牛录其实只有二百一十个左右。以纯粹的满洲牛录计,势力最大的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他的正红旗为二十五个牛录,可他儿子岳讬还领有镶红旗的二十六个牛录,所以势力最大。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则有镶蓝旗的三十三个牛录,位列其次。正蓝旗旗主就是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了,他有二十一牛录,而八子皇太极领的正白旗只有十八个牛录,是最后一个。

当然了,这只是四大贝勒的实力,真正要算起来,其实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实力最强。他们三人本来就各有十五牛录,而努尔哈赤晚年曾明言,在他死后他统帅的二十牛录亲军将全部交给多铎,同时再赐一旗给多尔衮。到了努尔哈赤去世前,他已经把拥有十五个牛录的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了镶红旗,准备把这一旗给多尔衮。一般认为,这是他准备将汗位传给多尔衮的表示。因为真要这样搞,多尔衮会有三十个牛录,若三兄弟联合将达到七十个牛录之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与之抗衡的。

由此可见,皇太极说莽古尔泰“尔年幼时,汗父曾与我一体养育乎?并未授以产业!尔所衣食,均我所剩,得依我为生!”,纯粹是无稽之谈。努尔哈赤给了莽古尔泰二十一个满洲牛录,还多于皇太极的十八个,而莽古尔泰之母的娘家势力也不小,何来“并未授以产业”需要依附皇太极为生一说。

因此皇太极这么骂,并不仅仅是激怒之语,实在是因里边还另有一份酸楚。

莽古尔泰的母亲是富察氏,名字叫衮代,是为衮代皇后,乃是努尔哈赤的大妃,所以莽古尔泰是嫡出。而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姐姐,虽然自小许给了努尔哈赤,又贵为叶赫大贝勒杨吉砮之女,而且还年轻美貌,但却因晚了几年,只当了个侧室,所以皇太极乃是庶出。这给皇太极登汗位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瘴碍,也导致他的排位无论从军力还是身份看,都无法出于莽古尔泰之上,故而皇太极一直耿耿于怀。且孟古哲哲所属的叶赫那拉氏,后来与建州成了世仇,皇太极十岁那年,孟古姐姐病重想见自己母亲,却因两家有不共戴天之仇,被其兄纳林布禄拒绝,最后含恨而亡。再就是皇太极的母亲,其实自始至终也没能当上大妃,也就是皇后。衮代死后,努尔哈赤的大妃是阿济格、多尔衮等人的母亲阿巴亥,此刻孟古姐姐早已死去多年,《清史稿》上所谓的“太祖孝慈高皇后”云云,那是皇太极当了大汗之后,串通史官一起做了点手脚,为自己那当了一辈子侧室,临死都见不到娘家人的可怜母亲争个名分而已。后世人不于此为意,也是念这毕竟是一片孝心。

皇太极幼年丧母,其后努尔哈赤又十分宠爱阿巴亥母子,故而即使努尔哈赤对他宠爱有加,只怕那日子也是不会过得太顺心的。因此皇太极于此处大讲努尔哈赤如何喜欢自己,自己如何得宠,而莽古尔泰又是如何的不受喜爱被父亲嫌弃,正是因为他母子二人在出身上低人一等,且母亲到死也没能扶正,自己又是孤苦伶仃,是以于此类地方实在言无可言,便只好转而去大肆强调自己幼时母子俩是如何如何地受宠,以此来气恼莽古尔泰母子,一泄自己心头之凄楚。

这应该便是皇太极话语中的酸楚之意。

再就是关于莽古尔泰的弑母之说,虽然清史言之凿凿,但那是皇太极一家之言,后世所记,全出自他本次的宣泄之语,其中疑点重重,所以到目前为止,一直有不同意见。最大的问题,是在于皇太极自己说:“汗父遂令附养于其末生子德格类家”,可见衮代皇后未被杀死,故而说莽古尔泰弑母不足为凭,若说欲杀而未杀成,那便多半是皇太极的懊恼气愤之语,属于空穴来风。

这一节上的题外话,足可以另成一章。当年莽古尔泰弑母公案中,那位被努尔哈赤处罚的大妃,因其时人人都知道是哪一位,所以这书上也就没写她姓名。可到了后来,这麻烦可就大了,终于成了一桩名副其实的“无名公案”。于是乎这一吵就吵了三百多年,至今还在为处罚的是衮代还是阿巴亥而争执不休。

再说皇太极这一顿怨愤酸楚之言倾泻完毕,不但没有消气,这心里的委屈倒是越来越大了。

他在诉说完幼年事情后,大约又想起了刚才那蛮子莽古尔泰拔刀相向的情景。

于是他这刻的矛头,开始转向了自己手下的侍卫。只见他拔刀离座而起,冲着帐下的侍卫道:“我恩养尔等何用?彼手出佩刀欲砍我,时尔等何不拔刀趋立我前耶?昔姜太公云操刀必割,执斧必伐等语,彼引佩刀,欲砍我也!”

这一声“他拔出佩刀想砍我啊!”是何等的委屈。

自己那位凶神恶煞的蛮子五哥拔刀相向,帐下众侍卫别说没一拥而上将他拿下,居然连个上去阻拦的人都没有,全都站在一边看戏。这万一要是没有德格类那拳,他真的过来了呢?没有侍卫冲上去拿人,在一边的众兄弟里也只有老代善是在事后嘟哝了一句,便再没人出声了,这叫他这个大汗当时应该怎么办?左支右闪与其格斗显然形势不妙,撒腿就跑更是懦夫行径,堂堂的天聪汗能这样做么?亏得有德格类那一拳搅了局,饶是这样,他也一样没办法收场,只好装得若无其事继续在那里办公,当这这心里的滋味好受么?

皇太极这一顿埋怨完了,按照老档的记载,随即“含怨入团帐房”。

团帐大约是他睡觉的所在。皇太极在自家大帐内唠叨了半天,空自一个人对着虚拟的莽古尔泰骂,也解不了气,而侍卫们又不敢还嘴,既没人与他消气,估计也只能自己给自己个台阶下,进房睡觉去算了。

不过,要是以为皇太极就此罢休了,那就错了,这事还没完呢。

皇太极确实憋着一肚子气“含怨入团帐房”,可他只是进了门,在里边都没坐上一坐,一转身又出来了。

他要继续他的委屈、伤心和抱怨。

只见他又拉开架势对着侍卫抱怨起来:“今以我所思者尽言之:尔等曾忆汗父登遐时,共谓若眼见之鬼夺走其命,必报仇等语。今眼见之人欲杀我,尔等奈何默默旁观耶?我恤养尔等,实无益矣。”

如此这般“责怒未已”,也不知道那天晚上,皇太极到底数落了多少时间。

皇太极除了之前说过一句“尔何得砍我耶”外,就再没有其他对莽古尔泰犯上行为的指责,连正常的、最起码应该说一下的莽古尔泰大逆不道之类的场面话都没说。他就是一个劲儿地只管说自己怎么怎么受父亲的宠爱,莽古尔泰怎么怎么不被父亲喜欢,说侍卫们没有尽责,说我养你们做什么,你们为什么不上去拦着他等等,到最后甚至举出努尔哈赤临终时,大家伙儿说要抓夺命鬼为大汗报仇的例子,来比对侍卫们今天眼见有人拔刀居然袖手旁观的行为。

总之,他其实最气愤不过并不是莽古尔泰的拔刀相向,而是觉得自己被兄弟们漠视了,被他们所排斥乃至冷落了,所以当莽古尔泰拔刀时他们一个个都不来帮自己,甚至连自己的侍卫们,都不来帮一下自己。

因此他没有说莽古尔泰该死,该治罪,该抓起来这些最要紧的话,因为那已经不重要了。他要说的是,他父亲是如何的宠爱自己,他要告诉大家莽古尔泰的一切其实都是自己剩下来不要的,他甚至告诉人们莽古尔泰曾一度饿得快瘦死了。

他其实想告诉自己,也告诉大家,他那死去的父亲,伟大的聪睿恭敬汗努尔哈赤,是最喜欢他的。

他这样说,只因努尔哈赤今天不在,已经死了。

(1)一个满洲牛录为三百户,每户出一壮丁,世代为军,一般全军出动才会出现一牛录三百人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一牛录大概只有几十到百余人的兵力。

家园 您是西丁先生吗?

考虑考虑看《三国演义》跟看《三国志》有什么区别好不好?

家园 再花再顶

随便把楼下俺的问题再问一遍(可能是俺没说清或者问题水平太低):

1.当时皇太极他们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2.如果是汉语,史书上的那些是他们的原话么?(难道不说汉语白话么?)

家园 啊,不好意思,请这位兄弟见谅

俺以为是兄台的玩笑话,所以就漏过去了,实在不好意思……花一个:P

他们说的满语,记录原文也是用的满文,所以这个档案也叫《满文老档》,是上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这件档案的来龙去脉,可以参见俺前阵写的一个小短文:

地址: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谢谢

原来如此啊,怪俺看帖不细

看来您主贴里提到“日前查阅清入关前之皇室秘档”,就是指那个《满文老档》了

俺回去也为那个贴子送了朵花

家园 是。表面上看竞争上岗相对前朝是个进步

其实前朝“立长不立幼”又何尝不是前人历经多次博弈后选择的结果。

想起吴思在《潜规则》里讨论过论资排辈的来龙去脉,那个分析似乎在立储这个问题上也套得上。

家园 仁兄这么理解未免狭隘,哪个民族最初不是那么个样子?

我只是针对满人淳朴的评论谈自己的观点,所有的民族最初都是那样,随着逐渐文明自然就变得“不淳朴”了。一味的拔高个人感觉没必要。既然在这发文章想必不是要孤芳自赏,听听反方面的看法应该也是有益处的。人家一提点不同建议立刻就给人家扔鸡蛋或者说人家踢场子未免太极端些了吧。

家园 和满人其实没仇,关键是对满人“淳朴”的评论不认同

正如我在上面的帖子里所说的,每个民族在进入文明最初都是很“淳朴”的。很多人大夸西方中世纪的骑士如何绅士,中国春秋时代的人何尝不如此。老萨的文章大家都是捧场,一片喝彩之声,关键是里面没有可争论的评论。老萨或许和楼主关系不错替他说话也正常,但是似乎不必要再引申到义渠或者山顶洞人。

家园 坦率地说,只怕江湖的看法还是有点点道理的

只凭“爹个鸟”三个字,就得出后金史官的“史胆”“史识”,“文学素养”通通很高,夸张了。

当时后金还比较淳朴,避讳不多,所以才能留下这样的文字,只怕才是真的。

家园 .
家园 仁兄说话颇有桃谷六仙之风,劳烦还想清楚再说吧

仁兄这么理解未免狭隘,哪个民族最初不是那么个样子? [江湖悬命] 2005-11-29 03:56:56

我只是针对满人淳朴的评论谈自己的观点,所有的民族最初都是那样,随着逐渐文明自然就变得“不淳朴”了。一味的拔高个人感觉没必要。既然在这发文章想必不是要孤芳自赏,听听反方面的看法应该也是有益处的。人家一提点不同建议立刻就给人家扔鸡蛋或者说人家踢场子未免太极端些了吧。

仁兄既然说了哪个民族最初不是那么个样子的,那么怎么一转眼又开始自己煽自己了呢?

和满人其实没仇,关键是对满人“淳朴”的评论不认同 [江湖悬命] 2005-11-29 04:06:33

正如我在上面的帖子里所说的,每个民族在进入文明最初都是很“淳朴”的。很多人大夸西方中世纪的骑士如何绅士,中国春秋时代的人何尝不如此。老萨的文章大家都是捧场,一片喝彩之声,关键是里面没有可争论的评论。老萨或许和楼主关系不错替他说话也正常,但是似乎不必要再引申到义渠或者山顶洞人。

仁兄能否把话用中文说得让在下可以听懂?一会是哪个民族最初不是那么个样子的,一会是每个民族在进入文明最初都是很“淳朴”的,一会却是对满人“淳朴”的评论不认同,那么请教是不是满人就是个例外从来就不淳朴,或者他们从来就没有“起初”这个阶段?这个问题不是在刁难你吧?你给个正面回答?

至于仁兄说别人“这么理解未免狭隘”,又声称“和满人其实没仇”,那么,我请教一下,仁兄你这话按照中文应该怎么理解:

你就别替满清招魂了。

什么叫狭隘?这就叫狭隘。我习惯有据可查。

奉劝一句,不要为了给自己洗白,就不断变换立场试图掩饰,口口声声说对满人没什么,其实呢?这里的人又不是不懂中文。

其实,你要是直接说你就是看不惯人说满人有什么优点,就是仇恨满人,我还会欣赏你一把,毕竟敢做敢为,人就是要有这点执着,这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品质。

可惜没有。

再说说其他问题,你在楼下说

免了吧,这种大肆篡改的搞法满清最厉害 [江湖悬命] 2005-11-27 15:44:16谁都清楚满清文网严密

在这里,我可以明白告诉你,你最好去看清楚了再张嘴说话。我的文章正是针对满清后世的文字狱做的比较,写的也正是后来被所删去的东西。

难道仁兄从来都是这样,不看人写的到底什么,就开始只顾自己睁着眼睛乱说一气么?

最后俺得感慨一下。做人,总得有份执着,大丈夫好男儿,是什么就什么,对就对错就错,事到临头躲躲闪闪掩掩饰饰,这会叫人瞧不起的。

家园 其他话有点酸,那是翻译的原因。

其他话有点酸,那是翻译的原因。

满语没有汉语那样长期的书面文言和口语的分离,写出来的就是说的话。一史馆翻译成汉语的时候翻的比较文言了。“尔之举动,不成体统甚矣“这样的话,估计汉族武将也不会这么说。

翻了翻家里的日本东洋文库出的《满文老档》,有满文和日文对照本,“爹个鸟“满语写成 ama(爸) i(的) coco(鸟)。忽然想到,到是和汉语的那句骂人话很对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