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千古文人武侠梦,从来少年多绮思——武侠记忆之前言 -- 淡淡微风

共:💬351 🌺2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武侠记忆之(十六)拂刀听古意弹剑舒龙吟

  本来是应该象写金庸一样,好好写写古龙的。可惜大部分感觉已经在写金庸时用完,只好先这么对付一下,客观的说说古龙,不搀杂太多私人情感。以后有机会再加料好了——当然估计是不会的了,有些感觉只能用一次,过去了就没有了——不过世界上的事情,谁也不敢打包票的,又不是初恋,难保不会什么时候也激奋一次,“老夫聊发少年狂”,这次本来不也没想到嘛。

  先说段儿往事。

  我看武侠,很多是和一个朋友一起,就是后来娶了小姐的那个,在我前文中提到过。看金庸我们差不多时间,评价也是前无古人。后来我看了古龙,认为基本上可以和金庸比肩。虽然不够厚重,但自成一派卓然成家,也是奇峰突起吧。但我告诉他古龙好看的时候,他却不以为然,还说我没眼光。我自然不承认他的指责,还说了句后来我还觉得自己水平很高很意外能说的出的话:再过几年你长大点儿,就会明白我的话有道理了。

  那句话后来成为我常常说的话,当然是成年以后。不然一个小毛孩儿老是老气横秋的说话,怎么看也是不伦不类的。

  过了几年,有次他跑来抓住我直嚷嚷:我发现古龙真的好看——比金庸还好看!我绝倒,他真的是喜欢了这个,就要批倒那个——都好看不就得了,何必非要争个上下高低。

  不过说起来也不能怪他,金庸的书,写少年人很高明,虽然包袱抖的可以,路子却也比较正。古龙则不然,毕竟是邪派功夫,老是要拧着劲儿来,刚刚开始看他的书,还是会有些不适应的。习惯了以后呢,就变成了“要的就是那股劲儿”,喜欢的就是那个道道儿。

  古龙的强项,其实在推理和情节变化,写人方面,也就一般吧。尤其女人,他写的实在是不够好,除了几个,都平面的很,多半儿不是变态就是神经。但是似乎他很了解女人,所以在生活中,他对付女人颇有一套,却最终所有女人都离他远去。他的浪子情怀,实在是很容易打动女人心的。那时侯我就觉得,这个人应该是不会真的爱上一个女人,他只是利用女人。他爱自己,远远超过女人,或者说,他爱自己想象中的女人,远远超过现实中的女人。

  但是他写中年人的心理,确实蛮到位。我认识到中年人心理上的挣扎,就是从看古龙开始的。

  最喜欢的古龙,是“多情剑客无情剑”。

  印象最深的古龙人物,也是李寻欢。不过说实话,对此人,不怎么喜欢,太面,属于“装在套子里的人”。

  另外的一个原因,大约是潜意识里,怕自己变成那样悲惨命运的缘故吧。情深而找不到解脱的方法,就只有象他那样垂死挣扎而无力解脱。——纵有绝世武功又如何?小李飞刀,对付是有形的敌人,无形的感情问题,就仿佛五毒童子的毒药,是防不胜防避无可避的,一旦染上,就无药可救。

  还记得看的那个版本,是海天出版社出的,淡蓝色的封面,很有海天一色的感觉,是我很喜欢的颜色,贴塑的精装,印刷的纸张也很好,手感不错——用古龙的写法就是:指尖触上去,有一点凉意,仿佛是处女的皮肤。

  还记得那套书一共三本,价格十元八角,够贵——那时侯一本正常的参考书也就两三块钱——我看了几页就再也放不下,又实在舍不得买,因为知道看过了也就过去了。于是我每天中午牺牲午休的时间跑到书店,看到快上课了,再跑回学校,还好那时侯住校,比较自由,不然就要多煎熬好些天了。不过现在想想,还是那时侯太老实没逃学,要是有后来上大学那胆子,一天就看完了。

  一遇古龙盖便倾,飞刀一把误先生。从此迷上了古龙,一发不可收拾,到处搜集古龙的信息和书,很快就成了小专家。

  不过看“剑客”时,已经不象看金庸时那么狂热,只是沉迷,却不迷恋,所以就没有了那么多与之相连的感情投入。这个没办法,算缘分之一种吧,谁叫我先遇到了金庸呢。初恋总是比后来的恋爱多些美丽。虽然不一定真的比后来的更有味道。

  幸好后金庸而生。

  

  古龙前期的作品可以不看。

  看到一些古龙迷评点古龙人物,把一些早期的也算进去,还做感情痴迷状,怎么都觉得有些做作,虽然也许人家是真的喜爱。那些书要情节没情节,要故事没故事,要人物没人物,实在是三流的武侠,算是刚刚起步,比起司马瓴卧龙生的书都颇有不如,也就和陈青云比比吧。当然文笔是不错的。

  估计也有人觉得我写金庸时很可笑,就象我觉得他们写的前期古龙。这也不奇怪,恋爱中人的一举一动,自己觉得自然而然,别人看起来,却往往是好笑的很。自己觉得美如天仙的,别人看来,可能不过是庸脂俗粉罢了。

  到了“浣花洗剑录”,古龙开始渐入佳境。到了“绝代双娇”,则横空出世,卓然成家。

  双胞胎的写法,本来不算什么太出奇的创意,但能写成古龙那样,也真是难为了他,估计从那以后,没有人再敢轻易拿双胞胎说事儿了。古龙写少年人,也就这一篇写的好,以后也没能超越自己。害的当年谭咏麟和张国荣争霸香港歌坛,都被称为“绝代双娇”。

  顺便想起了另外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那年张国荣去世,国内有份电影杂志,发回忆文章,大谈对张国荣的怀念和记忆,饱含深情的回忆了张先生早年的电影,却居然不知道张国荣鼎盛期在唱歌,告别歌坛后才莫名其妙的突然成了那么好的演员。令我不由得感叹国内年轻人的信心和胆子,什么都没搞明白都敢睁眼瞎说话啊!现在人都不怕被人说不懂,只怕没机会说话,就算自己不明白瞎说,也不会把机会让给真正懂的人。——有点绕口,不好意思。

  

  古龙的书里,比较喜欢的是两大系列,飞刀系列和楚留香,七种武器也不错。单独的,萧十一郎,白玉老虎不错。

  喜欢飞刀,纯粹是因为李寻欢。

  那时侯还奇怪,怎么叫这么个名字:寻欢作乐。看到后来,却忘了对名字第一感的不好了。

  飞刀系列里,还有个傅红雪写的不错,别的,也就一般。对叶开的印象,除了一个好名字,再加上两条长腿,就没别的记忆了。

  对陆小凤系列的感觉一般。但对他那种后一部推翻前一部的写法很意外。可惜最后牛皮有点儿吹漏了收不住。还记得他喝酒的方法很牛:把杯子放在胸口,一吸气,就把酒喝了,吐气,杯子又回到原地。曾经想过试练一下,后来明白那是胡吹,就算了。

  铁中棠的英雄肝胆,金无望的孤绝,萧十一郎的无奈,。。古龙笔下的人物,其实都是孤独的,虽然他们也有朋友。

  古龙最喜欢写的,还是孤独。虽然他常常写成了寂寞。

  他笔下的很多人,已经孤独到了只能和自己的武器做朋友。

  他常常写一些理想中的相知相守,理想的人,理想的境遇,然后成就了理想的友谊。

  古龙写的最好的,是那种朋友间的肝胆相照。

  那种朋友间互相信任坦诚以待把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交付在对方手里的交情,有时候就发生在一瞬间。很多时候,不是朋友间的并肩作战,而是敌对双方的惺惺相惜。这一点,除古龙外,不作第二人想。“朋友”这个词,在古龙笔下有过于理想化的色彩。也许,是他太渴望真正的友情了吧,就象我们一样。

  古龙,毕竟还是江湖中人。

  随便想几个名字吧,很多都记不清楚了。不如金庸人物深印心间——这是古龙笔力不足,不能怪我:)

  李寻欢和郭嵩阳,沈浪和金无望,楚留香和胡铁花,陆小凤和西门吹雪,铁中棠和谁来着,欢乐英雄中王动郭大路那几位,龙五和小雷,楚留香和薛衣人。

  古龙还写过我比较欣赏的一种中年人。

  也许没有人注意过,“七杀手”里的柳长街。

  雍容平实,从容淡定,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应该古龙理想中的自己吧。

  古龙小说的名字很不错。

  流星、蝴蝶、剑;剑、花、烟雨、江南;风铃中的刀声;菊花的刺;九月鹰飞;七杀手;英雄无泪。都让人有强烈的阅读冲动。

  

  古龙使男人有了色彩。金庸笔下,色彩都在女人或者景色。

  李寻欢的一袭长衫,吐血的丝巾;蓝衫的楚留香;白衣西门吹雪剑下一点殷红;苍白的手漆黑的刀傅红雪。

  古龙的反派人物写的好。

  别人的反面人物,怎么都有些邪气,黄易的超越,是在二十年以后。古龙笔下的,却不然。

  原随云的儒雅风流,至今令我心折。

  其实每个有缺陷的人都可以做到象他那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只是有些人在身体上,有些人在心理上。

  身体上的缺陷,一目了然;心理上的,却隐藏着,可以让我们糊弄自己。

  身体上的缺陷有时候无法战胜,心理上的缺陷往往也无法克服。

  古龙总是写些身体有缺陷的人,也总是写些心理上有缺陷的人。

  心理上的挣扎,应该是他的心结吧。所以写的也好。

  暗器到了古龙,才算入了正品。武器到了古龙,才算有了感情。

  “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那把刀仿佛有了独立的生命,仿佛活了起来,仿佛有了自己的感情。那不只是一把刀一种武器,而是一个朋友,甚至比人还亲近的朋友。因为朋友总要别离,刀却不会,它会一直忠实的陪着你。这是别人没有写出来的境界。黄易的兵器,可以由主人灌注精气神,却没有感情。金庸还没想到这一层,和人有关。温瑞安学到一些,可惜走火入魔。

  还记得古龙式的几句话:

  苍白的手。

  漆黑的刀。

  天连着黄沙。

  黄沙连着天。

  人在风中。

  风已在天涯。

  当时觉得很酷,现在却觉得有些做作了,人的想法,毕竟是跟着阅历不同而变化的。不过还是很觉得好看,也很适合他的写法。

  有些意犹未尽,总觉得还有很多话没说,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是很多当时的感触,还没有再次被触动吧,那就先留着。等有东西勾引,再来放肆一番吧。这次,就到这里吧。

元宝推荐:履虎尾,
家园 例牌花。

这个置顶好是好,但是很容易错过看不到。

确实如微风兄所说,读者对某些文章的欣赏力是分阶段的,对于古龙先生的武侠,我个人显然也是分阶段的。

一开始接触古龙先生的武侠,那就是一个如醉如痴,非把先生所有的文章都找来过个瘾,但是等瘾过完以后,发现除了绝代双娇以外,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印象,因此古龙先生的小说我极少会有读第二遍的。

细想原因,可能就是出于古龙先生的文风,一是“骗稿费”(古龙先生语)的漫画式风格,这是非常适合当代读者的阅读方式,也是先生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弊病在于人物的刻画上是非常的薄弱。二是侦探小说的写作方式,注重情节的诡异,但是同样是薄弱了人物的刻画。

家园 呵呵毕竟是剑走偏锋。。。

是,基本上我就提不起看第二遍的感觉,不象金庸,禁得起一读再读。

家园 怎么一下子跳到十六了?送花!

古龙、梁羽生的作品俺读得不多,不敢随便厚非。

不过有一个感觉:古、梁的一些大部头作品,表面看起来很吓人,其实,不过是“中”篇小说。绝对比不上金庸的《天龙》、《射雕》、《鹿鼎》等史诗般的气派和场面。

家园 一直觉得

古龙的书厚和这个文风有点关系:

  苍白的手。

  漆黑的刀。

  天连着黄沙。

  黄沙连着天。

  人在风中。

  风已在天涯。

其实金庸古龙真的是双峰并峙,金庸中正平和、恢宏大气;古龙奇绝险怪、极端、强烈,套句俗到家的句式:不一样的味道,一样的好看

家园 送花贿赂,还想继续贿赂,呵呵
家园 中间的留给金庸,还没写完:)

所以古龙的书不经看啊:)

家园 太好了,还可以继续看老金。

对古龙书中女主角没什么印象,只记得苏樱朱七七。男人的世界,哈哈。

家园 呵呵多谢:)

我一定继续努力:)

家园 【原创】武侠记忆之(十二)金庸侠的精神与精神里的侠

武侠记忆之(十二)金庸侠的精神与精神里的侠

  武侠武侠,有武就离不了侠。说完了武,就到了侠。

  金庸笔下,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侠客角色,凡是喜爱金庸的,大概都能说出一堆人名来。

  一般人的眼里,金庸这么喜欢写大侠,成功塑造了那么多大侠,应该是很推崇侠义精神的了——其实,金庸对侠义精神,一向持悲观态度,有一种近乎本能的不信任。或者说,本来那就是他作为挽救心灵深处某些东西的救命稻草,既然是稻草,也就顶不得什么用——也许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但是,一个作者,无论如何懂得伪装自己,无论如何懂得隐藏自己的想法,也不可能在作品中完全没有泄露。金庸写了那么多书,想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过这也很正常,一般来说,文人和艺术家都是悲观主义者和一定程度上的疯子,哲学家也一样,除非他们已经彻底疯了:)

  好,不再胡乱发挥了,回到正题。

  什么是侠的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推崇的人文精神,大致脱不了“忠孝节义”的范畴,或者换一套,“仁义礼智信”。对“侠”来说,最重要的,自然是“义”字,其他的不可或缺,但是相对来说,不如义重要。比如我们标榜千古的关二爷,其他缺点都很明显,一个义字,就令他风光无限。到了“山东呼宝义”宋公明,靠一个义字就领袖群伦吃遍天了。

  金庸笔下的侠,人格不一定完美,“义”的品质却是不敢唐突的。

  武侠到了金庸手里,人格的层次不再那么简单化,要探讨的内容也丰富多了,毕竟,天下已经不再是中国人的天下,中国文化也不能再缩起脖子里称老大,二战已经打过,日本已经抗过,殖民地还在对付着,家国情仇,已成过去,也不再由知识分子操心,儿女情长,渐成新宠,算是新时代的新职责。此消彼长,事情已经复杂到传统形式和流程无法承当。

  不变是不行了。

  传统意义上的“侠”,缺点往往不少,比如性格简单,粗暴唐突,崇尚武力,暴力伤及无辜等等,这些内容,都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

  只做“好汉”已经不能在新时代混下去了,金庸笔下的侠,自然也就有了新时代的新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侠”的优点和特点,大致上就是:行侠仗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舍己为人。发展到极致,就是孟子推崇的“舍生取义”。这样的侠,到了现代,一个是容易倚仗武力仗势欺人,个人英雄主义,也容易扰乱社会秩序。另外,太个人主义了。在一个慢慢走向规则化统治的时代,侠的概念,终归是要渐行渐远,只能作为文物,或者规则的补充和附庸。

  那么,怎么在新时代里,让这种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还能焕发出新的生命?

  于是金庸给了他们出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以前的“替天行道”,比较渺茫,谁知道天怎么想的啊,现在有了具体的“国”与“民”,算是目标回落到地球上了。

  金庸把狭义的侠义精神放大,找到了现代社会里侠义精神的出路,也定义了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个武侠的标准。

  为了斗一时之气,逞一时之强的武勇;为了自己过瘾,不计较他人得失的发泄;为了个人好恶,凭一己之私的判断;为了小集团的利益,不考虑国家民族的偏狭;甚至,为了本民族的利益,不考虑其他民族的利益。这些情况,都已经在金庸的“侠”的世界里,进行了探讨和深化。

  金庸的“侠”的精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侠”,而是做为一种有责任的精英层,在为人民思考,为国家思考,为人类思考。他们考虑人应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感情与集体关系的矛盾,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正义与邪恶的矛盾,邪恶团体里的正义与正义团体里的邪恶的矛盾,个人面对自己的感情偏向和国家与民族矛盾时如何自处,等等。

  但是,在金庸的侠世界里,责任感,始终没有消退过,甚至到了似乎要消解一切的“鹿鼎”,在涉及到原则问题时,小流氓韦爵爷责任心也都是高尚到象个传说中的共产党员。

  这就表明,金庸的精英意识,古典知识分子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从来没有消退过。而这样“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屡仆屡起却愈挫愈奋,百洄千折却渊源流长的原因所在。

  金庸把自己的思考,寄托在侠的身上,在自己构造出的侠的世界,来实验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个理想中的侠的世界,侠的命运如何呢?这些“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运用侠的精神,能不能解决各种各样人的矛盾,利益集团的矛盾,民族的矛盾以及国家的矛盾呢?

  前面已经说过,金庸对侠客的看法,总体来说是悲观的,对力量和人格都具有代表性的侠客悲观,也就是对超人的悲观,其实也就是对人类的本性悲观。这些悲观思想,我们在金庸的作品里,随处可见。

  早期的金庸,还是想塑造传统意义上的侠客。

  “书剑”里,陈家洛出身名门,文武双全,武功一流,仪表风采也一流,和皇帝是兄弟,又是天下第一帮派的头儿,论起行侠仗义在责任,他是无可推脱,一个侠客该具有的能力等等成功的前提,他又都具有了。这样的人,一般意义上来说,堪称完美。可以说,金庸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侠客去塑造他的。

  然而,陈家洛的结局如何呢?

  感情失败,事业失败,远走西域,退出历史舞台。

  “碧血剑”里的袁承志也差不多。名门之后,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天生的要靠他领袖群伦完成复国大计。基本上他是按照国内培养干部的模式锻造出来的,一步步的完善经历和履历,文武的学习,江湖经验和对事情的处理水平,也是慢慢提升。最后他终于人脉武功双到顶,完成了自身的塑造。下一步,按道理,他应该去做该做的事情并且成功才是。就算是反清复明的大计因为历史或者机缘做不到,偏安一偶,搞一小块儿总是可以的吧?

  结果呢?远赴海外。

  还是失败。还好,这次金庸仁慈了一点,让他佳人入怀余生可托。

  “雪山飞狐”里,大侠被小人玩儿的死的很难看。

  

  然后到了金庸的转折点,“射雕”,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平民英雄,而且还是“侠之大者”。

  无疑,这是篇成功的小说,也有很多成功的人物。

  就是这篇小说,金庸确立了理想中的大侠标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他也通过几个人的描写,从各个方面,公义,私生活等等,都对一个侠客应该具有的品质,作了一定的探讨,甚至下了定义。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他理想中的儒家之侠,“正心诚意修身齐家”都无可挑剔的人,集儒家文化优点之大成的侠客,结果如何呢?

  只是在个人武功和修养上达到了一定水平。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襄阳城破之日,举家报国而死。

  “神雕”,杨过,少了胳膊,练成了绝世武功,做了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还是隐退古墓。

  杀了大汗,蒙古退兵又如何?靠侠客,解决不了问题,可以办小事,不能成大业,天下人还是生活于水火。

  下面就到了“飞狐外传”。

  这一篇就更惨了,只是一个江湖豪杰逞强使气行侠仗义的故事。除了一个天下掌门人大会,是为了“国”“民”努了一把力,基本上对社会没有什么影响力。

  其实,金庸本来是想把胡斐塑造成一个标准而单纯的侠客。然而很可惜,概念先行的结果,是这个角色的空前失败。一个角色,应该是随着情节发展,自然而然的逐步丰满。金庸在飞狐里的刻意而为,笔力外露,目的性过于鲜明,反落下乘。反之,萧峰慕容复郭靖等角色,隐性塑造,效果就要好的多。

  然后是“倚天”。

  已经是明教教主天下归心的张无忌,结果居然敌不过一个小小的阴谋,把天下拱手相让——难道他真的以为,一个连教主都可以出卖的人,会在国家治理上温柔敦厚?固然是因为金庸不愿意过分篡改历史——他已经篡改的够厉害了,反正是小说,改了也就改了——还是金庸自己很明白,有些东西,在历史舞台上,终究是注定失败的命运?

  连城决。

  侠义道里的虚伪,正义的虚伪,人性的虚伪。都揭示的够厉害。

  天龙八部。

  金庸第一次正视民族问题,跳出自己的大汉族主义视角。

  作为正义一方的屡屡失败,在正义名义下的行为,往往造成罪恶的结果。

  侠义除了被出卖和被利用,基本上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笑傲。

  架空的历史模型。

  象金庸自己说的,其实是政治小说。

  也象那句话:多少罪恶,假正义之名而行。

  最后的鹿鼎记。

  侠义到了最悲惨的境地。

  一个小流氓的侠义和一个侠义的小流氓。

  侠义终归无用,侠义世界观的破灭。

  金庸笔下的侠,结果基本上就两种,一种是死,一种是隐。

  他写侠客之死,多半是别有用心。

  萧峰死于国仇家恨民族矛盾,郭靖死国,陈近南死国却因内扛。说到底,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基本上都是死于非命。

  不过,为侠义而死于侠义,也算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隐士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与侠客一般。金庸笔下的侠客,有隐于野者,有隐于市者,却断无隐于朝者,可见,在金庸的思想里,侠之一字,任性而为,道义而趋,与官方之潜规则格格不入,就算是有蜜月阶段,终究会反目成仇,甚至势不两立。

  这一点,金庸比梁古温黄,都要清醒而现实,而不是把武侠写成神话。金庸的心里,还是希望写成对现实生活有作用有干预的寓言小说,而不是仅仅过过嘴瘾玩玩文字,在一个幻想世界里意淫。

  由此可见,金庸对侠的看法,是消极的,并没有寄托真正的希望,尤其是晚期,虽然他很推崇侠义的精神。

  金庸笔下,从来就没有过成功的侠客,所有的侠客都逃不掉悲剧命运。只是在前期,他还略微有些造梦的想法,自己也大约稍微有些寄托,直到最后的鹿鼎,他既打破了自己的梦幻,也打破了别人的梦幻,正式宣告侠客救世思想的破产。既然到了这步田地,武也看破,侠也看破,再想继续武侠小说,怎么也都难了。所以,他封笔退出,十分的明智。不是这么高明的人,自然也写不出那么多高明的小说。

  从金庸写作的情况来看,他内心深知,在现代,侠的精神只能藏在心底,不能再用来明目张胆的标榜了,侠客,也只能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世俗生活里,已经不再有侠客存在的空间了。

  

元宝推荐:履虎尾,
家园 微风兄发文章也倒叙。
家园 想起一事

前几天有人胡说九道,其实是根本不了解查先生的小说。在我最早看的港版中,几乎每部都有大段的“后记”,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写这些小说的寓意。可惜,现在绝大部分人看的简体版里是没有这些,因此某些同志就胡言乱语,故作惊人之词。

家园 呵呵惭愧惭愧。

这个新写的,那个是现成的:)

家园 呵呵,艺术品出来了,自然是要被人评说的:)

金庸的东西,在他的小说里。

别人的东西,也是他们说的话里。

总归是有明眼人的啊:)

家园 不应该是那种说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