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四平之战与历史遗恨 -- 司马水镜
哈哈哈哈, 笑死我了。 TG和党国果然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葫芦, 连指责对方的口吻都一模一样。。。
国民党的与共产党斗争失败这么快有两大原因:1:民心所向;2:国民党内耗十分严重。国民党在四平没有乘胜追击很大原因就是蒋介石担心东北成为桂系的地盘。中国这么大,不是单单一场决战就能决定成王败寇的。就像中途岛海战一样,即使美军在中途岛完败,它也会凭借其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得胜利。
据不可靠二手消息,此公当年接受采访(抑或与人聊天,不太记得了),谈起自己童年生活,说自己小时候家境贫寒,受了不少苦。对自己童年认识都这么扭曲,估计对四平就更提不出什么靠谱的看法了。
桂系与老蒋宿怨极深,猜忌颇多;白公子为老爹涂粉过了。
老蒋亦知乘胜追击,停战令迫于老美压力不得不发。
此役杜聿明耿耿于怀,却忘记“将在为君命有所不受”之古训。
就是敌情不明,对四平国军的工事、兵力具体配置侦查的不够详尽,实际情况与预想差异太大,火力配备也不足。四平市区的地形基本上就是无险可守,但陈明仁凭借铁西区的楼房、天桥,在铁东区工厂里面修工事来死守。当时林彪及四野对打巷战确实经验不足。不要小看铁西区的楼房,都是俄国人和日本人1900~1930年代盖得,极为结实,砖墙一般都是1.2米厚,很多建筑经过战火后,又过了几十年都没什么事,我小的时候在这些建筑上还能看见累累弹痕,直到1999年四平城市建设时候才拆除,拆的时候也很费力。
另外,在三战四平共军阵亡的将领是马仁兴,东北保安一旅的旅长,四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后来我看王外马甲兄《中国骑兵》,才知道他是八路军晋察冀骑兵第二团的团长。后来四平的铁西区四马路(最繁华的商业街)被命名为仁兴街。前两年,在四平的北河边上的河滨公园,修了一个塑像,但是没有写名字,大家一开始猜是林彪,不过我去看了,感觉更应该是马仁兴,此处也似乎是他阵亡的地方附近,但是不知为何塑像底座上没有一个字,也许是作为一个群像,代表的是参加四战四平的指战员吧。
四平战役纪念馆的网站上有一些照片,可以看看。
没有多少重武器靠土方法能啃掉黄维,尽管有华野的支援也是极其艰难的,没良心炮这种方法也就只有中野在用。华野和东野依靠东北的兵工厂作用太大了。
知道什么东西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虽然四平攻坚战大败,但也无可厚非,什么东西亲身经历,才会知道里面的凶险,战争更是如此!共产党军队以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战场!失败在所难免,但是能够抓住稍逊即逝的喘息机会,很快调整思路,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很快扭转局势!
前人之事,后人之师,有些东西没必要一味地回避,要做的事认真的研究,思考,得到有用的启迪!
从46年6月30日停战结束到年底,国军在干什么,坐等林彪募集军队反攻?这段时间加紧进攻也不迟啊。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锦州陷落当日,国民政府的经济开始崩溃。
听好多建筑工人抱怨过,小日本的建筑结实。假如建国后的砖墙一锤子可以砸到,那么小日本的砖墙,得三锤子。
就知道龟缩在台湾的GMT们,上至他们的蒋祖宗,下到前面说的这些后人是什么货色了!(说这些并不是说常凯申包括小九个人操行任何,而是指他们的政治素养)。更指望这个喜欢昆曲、风花雪夜的白某人能说出什么有见地的话来?字里行间,除了给他那个爹摆功还有什么?
转进台湾,是历史的必然,49不败,59也得败,政治上的反动(注意,不是文革意义上是反动),代表没落地主阶级利益、反动官僚资本、家族利益以及帝国主义代理人的特征,注定了老将的失败!
花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