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辽沈战役打锦州的一点个人看法 -- 乔治华盛顿

共:💬3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关于辽沈战役打锦州的一点个人看法

打锦州是一个非常战略性的行为,是一个很大的赌博,和千里挺进大别山一样,是一个战略性赌博。作为实战的最高指挥官,林彪的谨慎是完全有道理的,他和在千里之外的毛泽东看问题角度不一样,林彪的思路更加接近于东北野战军的具体情况。毛泽东的思路不光是东北野战军,毛泽东的思路是全局。打锦州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尽可能多的敌人,因为当时东北的局势中共的军队占据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危机,主要的危机来自于国民党的援军,一部分援军来自于海上,一部分援军来自于华北的傅作义部,还有营口的国民党军队。当时的长春已经是孤城,但是长春的国民党军队不那么容易迅速被消灭,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长春守敌,中共的军队很可能三面受敌,就又是一个四平战役,胜败很难预料。并且华北和海上的国民党的援军也会相对容易支援长春和锦州被围的国民党部队。林彪犹豫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的实力不够,战线会拉得太长,部队过于疲劳,等等现实因素。毛泽东着急的主要原因是如果不能拿下锦州,从而使长春更加孤立,国民党在海上和华北的部队很可能在营口,锦州,葫芦岛一线加强防御,摆开决战的架势。这样东野程子华二兵团的三个纵队,四个独立师很难顶住来自于华北傅作义和海上的国民党援兵带来的压力,同时即使拿下长春,东野的主力也会很难南下,这样就造成了东野很尴尬的局面,对中共华北和华中极其不利。中共和毛泽东的英明之处是看到了下一步棋,敢于和蒋介石一赌。攻打锦州可以加速蒋介石从华北和海上调集大量的援军,将国民党的视野吸引到东北。攻打锦州可以进一步孤立长春,那里的十几万国民党军队将没有作为。当初的中共和毛泽东准备和蒋介石在东北打上几年,以达到尽可能地消灭最大数量的敌人,同时也可以减少华北和华中的中共军队压力,并且使华北和华中的部队得到发展,壮大。很多人谈论蒋介石当时的战略,包括傅作义和侯镜如都说蒋介石当时应该放弃东北,在华北和华中和共产党决战,这是蒋介石的一大错误。林彪最终也是看到了毛泽东的意图,人们将此功劳归于罗荣桓,其实林彪自己也是很清楚毛泽东的意图的,但是他是实战指挥官,他是要负责任的。毛泽东的意图是要一举消灭所有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包括葫芦岛的援军,和营口守敌。但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很强的,增援长春是蒋介石的有一个错误,塔山阻击战几乎和攻打锦州同时进行,东野二兵团已经很吃力了,人们以后将葫芦岛和营口的国民党军逃跑的责任放在林彪头上也是不公平的。现在看来打锦州是一个很英明的决断,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毛泽东和中共要比国民党和蒋介石要英明的多。东野打下锦州,长春完全孤立,蒋介石不得不调整战略,以华北为主,这又是蒋介石的一个错误,他应该力保华中。锦州战役还没有完,东野二兵团已经挺进华北,准备平津战役了。如果没有打锦州,国共的内战不会那么快的打完,也许就立宪了。

谈论林彪在打锦州的表现是一个大热门,结果是打锦州是林彪指挥打的。但是也正如我们讨论林彪和刘伯承时一样,林彪是一个难得的实战统帅,他考虑问题的方面不一样。同时这也体现出他的局限性。打锦州和挺进大别山一样,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手笔,林彪虽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但是他的勇气和胆略还是不够。正如他打四平,四野南下和白崇禧作战,拒绝指挥志愿军,等。相对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挺进大别山,和肖劲光和陈云坚持南满,林彪在打锦州时显得勇气不足。

家园 乔治好文章
家园 谢谢支持, 多提意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