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论】论史可法-原作者:顾诚 -- 温相

共:💬16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评论】论史可法-原作者:顾诚

对于史可法的誓死不降,应当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气节。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门户之见的影响,对史可法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偏爱,不顾史实作了过分的渲染。综观史可法的一生,在整个崇祯年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赞的业绩;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时期。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即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说他坚守扬州达十天之久,给清军重大杀伤,也不符合事实。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写的遗书中说:清军于十八日进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多铎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觉愦愦”,把军务交幕僚处理。二十四日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顺治十年(1653)谈迁路过扬州,曾经专程到梅花岭寻谒史可法衣冠?幔?回首往事,不胜感慨,写道:“江都地多陵阜,故名广陵,城坚濠广,四野曼延,正利步骑,雄闻晋唐,今西门摧颓,岂史氏尚不逮李庭芝耶?”于惋惜之中也指斥了史可法的无能。总之,史可法的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园 这观点其实是当时一种非主流说法的复苏,我曾有一贴反驳

英雄何须论成败――为史可法正名

mp4

在为历史所公认,后人所敬仰的民族英雄行列之中,史可法无疑占有一席。在明末清初那个山河破碎,社稷异姓的存亡之秋,毅然选择了慷慨就义,为国殉节的史可法是当时和以后反抗异族入侵的一面旗帜和忠贞不渝的义士榜样,“嗣三吴兵起,咸日可法尚在,竞借其声相慰奋。” 到史可法就义一百三十年之后,昔日的敌人,而后的官方政府亦对其有了正式的认可。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赐谥“公正”,并为史可法建祀立碑,题像赋诗,赞辞颇佳。乾隆敕修《历代通鉴辑览》,将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编入,御批中称:“夫可法,明里也,其不屈,正也,不载其语,不有失忠臣之心乎?且其语不载,则后世之人将不知其何所谓,必有疑恶其语而去之者,是大不可也!” 在敕赐专谥文里,乾隆又赞史可法“砥行能坚,秉诚克裕,遭时坎坷,恒仗节以无挠;殉义从容,竟捐生而不悔”(见李敖《中国性研究》)。 清作《明史》,亦采民间传说,称其母“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从此,史可法成为了与文天祥相提并论的忠君爱国楷模。

不过,史可法又是颇有争议的一位民族英雄,争议在其牺牲之后就存在,主要集中在对其实际功业的置疑上。如李天根认为史可法在拥立福王为帝一事上未能坚持原则,一争到底。“其可有重于选君择相事乎?或曰:“不可”,然其已屈服。或曰:“可”,然其已从之。”张岱认为南明军事上的失败史可法负有责任,“江淮是为南北要道也,虽其殉难何以当之?”昔日的幕僚阎尔梅更责其一意退保扬州,战略上保守,军事上无所建树,曾作诗讽曰“左右有言使公惧,拔营退走扬州去。两河义士雄心灰,号泣攀辕公不驻。”(见顾诚《南明史》)

近世对史可法评价的争议则被打上了时代的痕迹。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因为崇祯年“对农民起义军进行16年之久的反革命镇压”,史可法被贴上政治和时代标签,从民族英雄又变成了“镇压农民革命的最大刽子手”,“历史的罪人”。而其殉节之举也不过是“愚忠”,是“保守落后的封建思想”而已。

当下较权威的史学著作,对史可法也充满了贬低,如顾诚《南明史》中所总结,“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即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宫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里不准备诠释史料,只换个角度,从另外一个方面审视英雄的含义和对历史人物的理解认识。

历史活动是通过人来表现的,特定的历史时代都要造就自己历史精神的人格代表。动荡时代的英雄,在他们身上浓缩了这个时代所缺乏,所急切呼唤的某种精神,表现的是社会向往的目标。他们是社会价值体系人格化的典型代表。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英雄。如乱世需要的是叱咤风云的豪杰,治世则需要严谨质朴的道德榜样,时代精神和英雄性格的这种默契.方能使英雄的个人魅力光彩夺目。英雄是时代价值体系的人格化代表,是一面旗帜。他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才能体现出社会要求的全部精神价值。所以历史上有过众多事业或霸业有成的帝王将相,但其中只有极少被后世奉为英雄。

明末如黄宗羲所言,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公德沦丧,充斥着争名夺利,唯利是图的末世。京城两度易手,甘愿为国牺牲的官员不过二十多人,庞大的食禄阶层无不随风转向,先献媚李自成,后取悦多尔衮。南明小王朝图的仍是私欲和私利,依旧醉生梦死,如一首当时民谣所讽:“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犯多如羊,职方贱如狗,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扬州被围前,军队正忙于内讧,扬州沦陷后,多铎一路南下基本未遇抵抗,“四镇”将领仅有一个黄得功战死,其余无不望风而降,南京献城之际尚有二十三万军队,数量尚多于清军。对明末的这一批国家政治官员和士大夫而言,国家、民族这类具有群体生存价值的原则早已失去了神圣的光环,余下的仅剩赤裸裸的个人利益和利害得失。社会的人格堕落势必造成民族精神的堕落。一个已失去了自强精神的民族,一个充满了虚假和私欲的国度,如果不能从民族传统中发掘出新的英雄,不呼唤一种崇高的精神,这个民族除了万劫不复,不会再有什么重新振作的希望了。

实际上,无论史可法怎么做,都回不了天,历史轮回的步调已容不得任何人阻拦了。前人早已看清了这一点,“古之亡国之君者,无若刘禅之昏庸者,其有诸葛武侯之才亦不足以救之。何论才不如武侯,君昏过刘禅、不识其将败者乎?然则,可法知其不可而为之。此之谓‘任重而道远,人死而道尽’乎?细思之,我等当勿以成败论史阁部也。”(李天根《爝火录》)而这个末世选择了史可法成为英雄,并非其有过多大的军事或政治作为,乃因其人品气节更能激起灾难之中的民族的奋发激昂的高尚精神。“就面对困境的坚忍而言,史可法得到了同时代人极为公正的评价;不论他为个人操守付出了怎样的直接的政治代价,但是他的死难却为国人所敬仰――甚至是仿效。”(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

历史观可以现代化,但历史是无法现代化的,现代人如果仅仅站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指责前人的过失,或者以现代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评价古人,诠释历史,与惑于饥民“何不食肉麋”的深宫帝王并无不同。

这里借用顾城的一首诗来表述:

不要追问太阳

它无法对昨天负责

昨天属于

另一颗恒星

它已在

可怕的热望中烧尽

如今神殿上

只有精选的盆花

和一片寂静

静穆得

像白冰山

在暖流中航行

在当今的功利社会,解构崇高似乎颇能赢得叫好喝采之声,但解构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为了否定崇高。历史虽是胜利者写就的,但事实上那些知其不可而为之,敢于以弱敌强,甘愿为信念牺牲的失败者往往更能赢得人心,如果仅以成王败寇论,无视甚至嘲讽人类的群体普遍价值,则人与禽兽无异,社会与动物界并无不同。

有一种品质叫忠诚,有一种气节叫不屈,有一种勇气叫抗争,有一种行为叫牺牲。这是从如史可法这样的民族英雄身上可以发掘出来的人性高尚,正像文天祥《正气歌》所吟:“是气所磅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堕落水远不会创造文明。一个崇尚高尚人格的民族,才真正有能力创造高尚的历史。

家园 史可法在乾隆一朝谥号:忠正。不是“公正”

乾隆帝亲自为史可法札稿题诗说:“经文已识一篇笃,予谥仍留两字芳(谥忠正);凡此无非励臣节,监兹可不慎君纲!”(《清高宗实录》卷1035)

家园 查了一下,乾隆所赐谥的是“文正”

看来我们都记错了,呵呵。

家园 我觉得可以将史可法和唐朝的张巡归为一类

张巡死守睢阳,只起到了延缓叛军的目的,在战略上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主要还是其身上体现出“忠、义”的思想能够激励后人,或者说能够更多的士人为朝廷效力。这和关羽被神化为武圣是一个道理。

现在挖掘史料还这些历史人物真实的面貌,并不是说是为了翻案。时代在变,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标准和原则也会改变,总的来说,会变得更理性,更富有人情味,但一些基本的原则是不会变的,历史永远尊崇英烈,鄙夷小人,这些早已经深入国人的思维的深处,新的观点和史料只会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一些大的原则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顾诚的观点,只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评价史可法抗金的意义,并没有抹刹史可法的精神。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侧重点当然不一样,我觉得能从多几个角度重新认识史可法,应该会对于这段历史能有更清楚和深刻的认识。

家园 不是文正,是忠正,你再查一查,我记得没错。谢谢
家园 确为“忠正”

呵呵,是我搞错了。

家园 张巡死守睢阳还是很有用的

延缓叛军也就为后方人民疏散及反攻赢得更多的时间。打仗就是这样,敌人总会集中兵力进攻薄弱环节,如果一算敌人人数,大于我方就投降,这仗就没法打了。而且当时城陷后人民的遭遇是很惨的,人吃人虽然惨被敌人吃感觉也不好。最关键的是张守住城了,叛军也被消灭了,这是史没作到也作不到的。

我认为既然作了责任关键的领导,就要负责到底,张的责任是安民守城,至少作好了一半。史则全失败了,能力有限固然不能怪他,但没办法,谁让他作这个位置呢?光精神可嘉是没用的,那个老板也不会以为手下虽然成绩糟糕但工作努力就迁就他

家园 张巡可没守住城啊,半年就城陷身死
家园 是的,所以后人应该更宽容,而不是相反
家园 是我记错了

一直对张影响不错,刚才一查的确是失败了。

不过我反对网上老指责张吃人的原因是当时吃人的事很多,困在城里吃,军队有时断炊了也拿人充饥。没办法,乱世,要怪也只能怪制造这个乱世的人

家园 蝎子块反对那些指责张巡吃人的观点是对的:

这就像有些人糊里糊涂的说周恩来杀叛徒顾顺章的家人一样糊涂,如果顾顺章的家人没有威胁到其他共产党人,周恩来指挥杀他们干什么?疯子啊?现在流行一种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好像不管怎么说杀人都是不对的,那你就忘了,佛祖说普渡众生的同时还强调惩恶扬善呢。

何况,目前的资料表明周恩来对于顾顺章家人的死亡没有直接指挥和间接命令过,这都是宋永毅之流的无耻谰言而已。想毁掉像周恩来这样人的千秋名节这点事实在起不到炮弹的作用

家园 机会说的对:

顾诚先生这些东西说明他的治学功底是很深的,不像黄仁宇那样哗众取宠,更不像黎东方那样错漏百出,中国现在有的地方好像有点妄自菲薄,好像教授一在美国说话份量就不一样,

文章多了几句英语,实在是有学问。黄仁宇把将领称为一个将军,于是,大家顿觉清鲜,似乎以前的都应该否定了。可笑也夫。

家园 史可法精神可敬啊
家园 张巡的军事才能应该比史可法强,以3000人对付13万,

而且打了不少胜仗。当然对手实力也相差很多。但总觉得史可法算不上军事家,甚至好的将领,也许他留在南京作用更大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