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美军比较(一) -- 东方射日

共:💬34 🌺8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基本同意,送花。想在后文中讨论国家、政党和军队的关系
家园 都怀疑使我写的,兄台手真快。花!

当时不会料到在短短十年以后苏联就崩溃了。此战破坏了苏联对中国的战略合围。而且,以此战为开端,中国和西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加大了,疑虑渐消。国内政策大幅右转。中国新的思路开始了。说白了,这也是一种表态,和抗美援朝一样。只不过,对手和合作者换了个儿。

家园 谢谢讨论,但对中越战争的目标和收获还是有些不同意见......

首先是战略目的:当时我哥哥在部队,部队中的宣传就是中越自卫反击战目的一是自卫反击,打击越南小霸的气焰,保卫边境安宁;二是支援柬埔寨政权的抗越斗争。

现在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进入七十年代,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处于敌对状态,而中美关系则开始正常化。所以我认为赫然兄所谓的“表态”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并不存在。事实上真正的“表态”是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当时西方阵营虽然知道中苏不和,但是依旧将中西意识形态的分歧放在首位。是珍宝岛冲突使西方恍然大悟,原来中苏双方的分歧是如此之大,中国在冷战中是一只相对更偏向西方的力量,所以才有了1971年基辛格的试探,1972年尼可松访华和随后1976年的中美建交。相反,79年的中越战争除了柬埔寨表示支持,朝鲜不表态外,中国几乎遭到东西方的一致谴责。至于赫然兄说的国内政策的转变则更多是下面我会提到邓小平对华国锋的胜利的结果。

中苏交恶迫使一些社会主义的国家必须“选边”,不幸越南选择了苏联。1978年,越南加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会。在这里我不清楚越南高层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过程,是先制定了中南半岛的扩张政策才选择苏联(柬埔寨红色高棉已经选择了中国);还是先选择苏联,然后在苏联的支持下制定了中南半岛的政策。但不管怎样越南在苏联的鼓励下侵略了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中国惩越战争支援柬埔寨的目的是有的,突破苏联对中国的战略包围(79年同年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是苏联入侵阿富汗,威胁中国西部)是有的。但是中越反击战真的就达成了这一战略目标吗?正如农民说的,若干年后越南才从柬埔寨撤军,但这一撤军是否是中越战争的结果了?我们看一下越南是哪年撤军是,是在1989年,整整十年后啊!1989年前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首先在1986年的苏共27大上,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过于国际政治问题的“新思维”,放弃了勃列日涅夫的“国际专政论”和输出革命的政策,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 1988年2月8日,戈尔巴乔夫就阿富汗局势发表声明,表示苏联将从阿富汗撤军。从1988年5月15日开始到1989年2月15日,苏联按计划完成了撤军。同时由于苏联停止了对越南的经济援助,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导致东盟国家的长期反对,越南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89年9月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以上关于苏联的资料可以参见《独联体十年》,作者:郑羽、李建民)如果说中越战争达成了制止越南扩张的战略目的,我想稍微牵强了一点。越南停止扩张的脚步更多是由于苏联的战略收缩和自身的经济困难。

在越南加入苏联阵营后,越南在国内大规模“排华”;对中越边境的陆地、海洋提出主权要求,宣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出兵继承了南越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占领,并与中国发生了边境冲突。这点是造成中国发动自卫反击战的另一原因,也是“自卫反击战”的名称来源。对这点战略目标又执行得怎样呢?有几个问题可以请教:1、79年后,中越边境安宁了吗?2、那场战争后越南对西沙、南沙群岛的主权要求放弃了吗?3、那场战争后越南占据的岛屿有几个回到中国的手里?4、那场战争后越南的排华结束了吗?

我文中所说的检验军队战斗力比较含糊,但我为什么把他放在首位,我们可以看下当时的国内形势,1976年四人帮倒台,华国锋接任党主席,1977年邓小平在叶剑英、陈云、王震等人的极力推荐下第三次复出。这时中央存在有限度改革和两个凡是的路线斗争。华国锋知道自己资历浅,羽翼少,因领导打倒四人帮而在党内威望崇高的叶剑英当时站在邓小平一边,在这种情况下,华国锋基于对军队的控制考虑,他不得不暂时疏远叶剑英极力反对的陈锡联,转而对苏振华、许世友、耿飙进行拉拢。(这里大家注意许世友这个名字)。197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部分以上内容参见《党史纵览》)

邓小平在复出后,也深知军队的重要性,由于各老帅基本站在邓小平一边,邓小平需要一个时机来检验对军队的控制。1979年的中外政治局势给邓小平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因为对越南的战争中国有这个民意(排华、领土),代价不会太大(越南毕竟是小国)。在严格控制战争烈度和时间的前提下(出兵前在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作战命令,称“无论战果如何,我军攻克高平和谅山后不得恋战,即行撤回”)战争对中国基本上没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叶剑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负责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通过这样一场可以控制风险的战争来考验对军队的控制和战斗力。这里我们注意到对越做战中国方面领导人是杨得志和许世友。这应该也可以看成是邓小平、叶剑英对许世友的拉拢(许世友是典型有战打就高兴的人)。

在战争结束后,基本上就奠定了邓小平在我党我军中的地位,华国锋英明领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在第二年1980年9月,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这些不能不说是没有联系的。当然这一结果宣告了中国改革开放在邓小平领导下不可逆转。但是如果讲改革开放是中越战争的成果,那思维就太跳跃了一点。

当然,在文革后,人民对凋零的经济和文革有不满是必然的,中国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这也是目标之一。

关键词(Tags): #中越战争
家园 把那些说怪话的送回到78年,在红河我方岸边站上10分钟。

然后回收,直接送火葬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