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烤肉季烤肉赛豆腐 -- 妥协

共:💬7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烤肉季烤肉赛豆腐

唇边传说

  我国食用烤肉的历史很悠久,在《礼记》中就有“牛炙”、“羊炙”的记载。

  公元6世纪北魏年间的《齐民要术》腩炙条云:牛羊獐鹿肉皆得,方寸脔切,葱白研令碎,和盐豉汁,仅令稍淹,少时便炙。

  有意思的是烤肉季现在的基本技术与《齐民要术》所记载的几乎完全一致,厨师给肉喂的佐料肯定远远多于简单的盐豉汁,但依然是“仅令稍淹,少时便炙”。

  消费贴士

  烤肉季原为二层小楼,改建时上顶下挤,多出了一个专门设雅间的三楼,遗憾的是这些雅间都没有眺景的窗户。惟有最大的问桥厅,可容纳二十余人,且直通独立的烤肉间,顾客可以围着铜桌火炉,用两尺多长的六棱木大筷,自己动手在炙子上烤肉,尤其是推开小窗,还能远望鼓楼,别有一番幽思怀古之情趣。

  烤肉季

  地址:前海东沿14号

  电话:64042554

  车位:门前空间紧张,不过可以停到地安门商场或东南的地下车库

  食家报告

  赏荷、观山、吃烤肉,这打咸丰年间传下来的老话,说的是什刹海的三大乐子。记者上周日奔银锭桥,为的就是品味与“银锭桥观山一景”并秀的“烤肉季烤肉一绝”。

  老吃客都知道,席间若无出入家门都得戴眼镜的明星,又没有与商务伙伴密谈的需要,到烤肉季一定要在二楼落座,靠近落地长窗最好———现在想在这里遥望西山斜阳已属梦想,可夏日的一泓碧水和当令的树影雪色,依然是养眼的美景。不过老饕们更看中的则是二楼的炙子———虽非清代的古董,却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至少有证可考的是:现任美国总统的爸爸、前任美国总统老布什,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北京工作,骑着自行车四九城溜达,来烤肉季解馋,用的就是现在二楼的这台炙子(炙子,也作支子,烤肉的铁箅子,留有五分钱硬币薄厚的空当,年深日久的炙子,肉屑和油脂腻塞空当,可稍透明火,炙而生香)。

  烤肉季的店员清末民初的打扮,招呼客人殷勤有礼,透着百年老字号的气派。

  这里的冷荤全是自制,除了美味可口的麻豆腐,10块钱一道的卤素什锦也颇具风味。素什锦无非蘑菇、金针、木耳、蜜枣而已,初尝偏咸。可看似皱皱巴巴的蜜枣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不但入口一抿即化,而且余韵不绝的甜味非常成功地将这道菜变得甜咸辉映,且有爽润的口感。呛白萝卜也颇具匠心,以花椒油巧妙地消弭了萝卜的淡臭,酸甜适口,还有微微的麻意带来的快感。

  红烧牛尾和烹大虾,口感都不错,可与鼎鼎大名的烤肉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白蜡盘、红木架、黑铁盘,将白绿掩映(白葱段、绿香菜)的烤肉映衬得格外漂亮———最重要的是入嘴浆满而柔滑,只觉肉香、清香满喉,决无膻味柴口煞风景,的确达到了传说中赛豆腐的境界。

  一盘烤肉吃尽,又悠闲地品了品鲜玉米汁赏了赏窗外的美景,离座前突然发现:燃了多时的白蜡丝毫不呛眼,怪的是吃剩的少许肉渣菜末依然热气腾腾,却绝无焦糊之意———这种细微之处的厉害,或许正是百年老店长盛不衰的灵魂。

  采访附记

  结账时,听说晚报记者来访,在烤肉季工作了30多年的副经理董又华女士特意开放了操作间。

  对于记者赞不绝口的麻豆腐,董经理挺得意:这可是烤肉季在全国美食大赛中扬名立万的冠军小吃,以青豆除腻、羊腿增香、高汤调味、辣油去腥,每桌顾客用餐都可获赠一碟。

  其实烤肉季还有一道不起眼的冠军美食:一块钱一个的小烧饼。正宗的烤肉季筒子火马道烧饼,应在铛上成型后放入灶中,利用退火的余温烤制而成。这样的烧饼即使凉了也是外酥内暄,用以夹食热腾腾的烤肉,另有一种口感。但自从煤改气后,烧饼都用烤箱烘制,水分略有流失,因此只能趁热吃。不过目前烤肉季的工作人员正在攻关,相信不久之后就有利用液化气烤制的马道烧饼面世。

  董经理告诉记者:烤肉季的烤肉有老、嫩、焦、糊、甜、咸、辣、怀中抱月8种口味,食家可以自点。如客人无特别要求,则上咸味烤肉。而脆爽生香的糊口儿烤肉,因烤炙时间太长(大约需要几十分钟,烤肉季一共只有三台炙子,每天烤肉1000斤左右,炙子的使用率极高),一般情况下服务员不接单。

家园 嗯,不错不错,下次介绍一下"租右炖粉条纸"的做法
家园 这个就的看有没有机会了

对了兄弟花了没有?

家园 好好好,花来了,老兄当仁不让啊, 呵呵呵。。。
家园 哈哈多谢!
家园 咳咳。。嗯。。那个啥,只索取不奉献是不对地

互相送花吹捧才是实现双赢的捷径,共同进步嘛,嘿嘿嘿。。。

家园 哈哈兄弟是不是想要花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