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家对【原研药】怎么看 -- 斯特拉斯堡

共:💬331 🌺1311 🌵8新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医生不是这样思考的

医生本质上是生命科学工程师。药品对于他来说是工具。他对工具是有掌握程度的。他相信他所能熟练掌握的工具,下了这个药以后预后怎样,副作用怎样,他心里都有数。这是他自己经验教训的凝结。

这时候你给他一个新药,或者仿制药,然后有论文说这新药怎么怎么好,他是将信将疑的。他给第一个病人开这药的时候,心态肯定是“试试看”。只有用了几次获得成功以后,他才会对这药也有数,然后信心满满地处方。

这就是工程师的思维,我熟练掌握的工具才有意义,统计结果只能参考。其他领域也常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工程师拿着古董工具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你如果强迫他用新潮的,他反而不会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资深医生抵触仿制药。他本来用原研药挺趁手,你让他用仿制药,等于是硬塞一个新工具给他。这个新工具必须显著地优于老工具,他才会接受。你跟他说这个新工具便宜,他搞不好还会鄙视你。

你很难说医生的这种思维不对。现在世道艰难,伤害医生的事情常有发生,但是没听说有去炸医保药监的,对吧。

家园 毛主席伟大事业不是被稻给颠覆了吗?

😂😂😂😂

家园 达雅老师的建议是错误的

国家医保是公民待遇,理论上应该全国一致的。现在各地差距很大,政府在努力缩小这个差距,而不应该扩大。

你建议的上海政府集采,与中央政府集采进行比较,那是更不可能的事情。往小方面说,这是浪费。大方面说,你想谁去丢脸。太拿衣服😜😜。

家园 各有所长,一般综合效果差不多,那入集采的是相对便宜的。

找个监管条件严格下的药品来比较一下,比如艾司唑仑与阿普唑仑在治疗失眠患者的情况下,艾司唑仑够用时效略长 但代谢遗留上选阿普唑仑其更少些。所以药品效果不是绝对谁比谁更好。

不同患者基础病不同,若有位高血压同时肝不好另一位却是肾不好 即使同一降压药服用效果也不一样。

医生才最知道 什么是适合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这里还有患者家庭因素影响。

家园 就是如何理解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关系

这里面还是有现代化文化传播的过程的,唉。

居然是我们东北人指引南方小土豆(大部分来自发达地区)现代化文化,嘿嘿嘿。

家园 本位面,地球上的欧洲

你这强辩很无聊,bio 这个词根没有半点环保的意思,你翻译成生物还好些。

我说的广告,就是人家公司货运大客车上刷的,还额外写了一条英语,不含化学品,所以我印象深刻。

况且人家产品就是山里的岩盐,跟环保扯得上半点关系么?

我说我看到的,你也要辩。合着你没见过的就不是本位面的?其实你得知了一些本来不知道的东西,应该高兴一些才是。心态放开点嘛。

家园 同步富裕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你这燕人,怎么居然浓眉大眼起来了?这不科学啊。

全国医保全国一致是指,我全国医保集采的药品,无论你是上海、山东、还是甘肃、贵州,走医保都是这个价钱。至于我集采之外的药品,地方或者个人自己想办法,我管不了。

你不能把全国一致理解成全国只许我搞集采,地方不许搞集采给自己的居民提供其他平价药品,你上海有钱也不行。应该鼓励上海等富裕地区搞自己的集采,提供更多的平价药物给自己的居民,并引导落后地区向他们学习。

这其实就是稻学里的“同步富裕只能导致共同贫穷”。我以前觉得这话是鬼扯。现在我知道了,同步富裕确实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因为中国人中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的太多了。对这些人来说,自己有多少平价药物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上海人也只能有我这些平价药,多一样也不行。大家一起缺医少药,他就觉得很幸福。

家园 总有一些相对保持富裕的,所谓千年家族,其实很难做到 -- 有补充

也就是这个机会让一些人心思动起来,拒绝社会主义。

其实这是万里万里挑一,机会很少的,但是人们愚昧看不懂。

所以大多数也就是自己吃喝玩乐,最多三五代而已。

当然了,西方占据优势通过掠夺享受百多年,让这些投机人看到了机会。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从美国二战发达起来直到今天,也才不到一百年。大家看吧。

不是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我感觉这是你的思维,也是美国的思维,中国人很能忍耐,其实够用就很好了,这就是保证基础的思路来源。

人们不是看不得别人辛勤劳动,是天然朴素的看不得别人的巧取豪夺而已,历史以来,中国人,世界人,获得利益的手段大多是高利贷,是低买高卖,青黄不接的高买低卖,你做事这么缺德难道还不允许别人看不惯吗?

这就是旧文化歌颂的那些垃圾玩意,也是打倒旧世界的意义,不在于剥削所谓不努力奋斗的群体,而是你一直在剥削几乎所有的底层人民,因为,青黄不接是中国历史种田的常态!!!

这才是最可怕最恶劣的。

所以你说的勤劳获得不存在,也许你是勤劳的人,但是你放高利贷能说自己是勤劳的吗?

其实从今天房地产的恶劣,许家印的恶劣已经很容易看到这些了,那么你说的看不得从哪里来?

你为高利贷代言凭啥?

解放前几千年,有一说一,有几个地主不放高利贷?封建社会的商人致富真靠勤奋?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骂犹太人,真是莎士比亚错了吗?

那不叫共同贫穷,叫现有基础上,如何满足大多数的需求,我不知道你到底要啥样的生活,是否也和懒厨一样,要1949年一解放中国就得有人均100公斤猪肉。

曾经的90年代

https://v.douyin.com/ifpxkwU4/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而任何经历了千年的大家族必然经历血雨腥风,有人被杀,也需要 -- 补充帖

杀人放火。

哪有岁月静好,一个家族对抗一个国家,实在是难度太大了。

家园 这里面都是强行跃进的难度吧,不知道如何保持一定的度,如何确立

层次递进的问题,或者说需要做出解释。

刚才说共同富裕,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当年我国是比苏联还是要差的生活水平的,属于第三档次,算是平均公平,而苏联要高一个档次。

那么美国你呢,通过贷款确实比苏联也要高一些,尤其是上层。

那么经过改开,中国突然要求上层强行追上美国,就是河里懒厨自以为是们的思路。

至于中层下层,那就顾不上了。

所以,为了满足这个高层需求,比如进口小轿车和配套,结果自然是国内产业链流通崩溃了,于是大量企业崩溃了。几十年的新中国怎么可能在消费上追上美国,就是和苏联还有巨大的差距呢。

这种消费主义的强行跃进怎么可能安静稳定继续呢?

这就是90年代,由此卖工厂就更自然而然了。

90年代下岗潮

https://v.douyin.com/ifpxkwU4/

家园 绿色纯天然

话说这个Bio食品指的到底是什么,对应汉语里哪个词,我一直不清楚,我一直翻译成绿色食品或天然食品,因为不是有句广告词绿色纯天然嘛。😂

家园 还真不是冷嘲热讽,我只是一步到位而已

在西西河里的键政中尽量争取弯道超车了😂。 毕竟身在海外,没有那么多顾虑,不像河里体制内与体制内海外家属们,说什么事都心里要横跳多次,说清点道理就比较不容易了。

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明镜一样的,我说的这些哪一个不是简中世界里近年的常识。我现在也想清楚了,这个世界大多数的道理其实就是那个最简单最直接的道理。最大的挑战不是茧房,其实是每天面对的各种噪音,带节奏与圆谎,只要把这些去除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非常简单直接一步到位的。

当然我发帖尽量用词造句与河里网上简中圈用词对齐,所以看起来以为我在嘲讽谁一样,其实我只是为了用词让读者看着熟悉而已😂。否则学台湾人那种用词,直接被1450了。 而且我目前估计我这样的文风,AI千问那些还真不一定能改得出来。

见前补充 5044313
家园 确实是翻译的问题

中英文词汇其含义覆盖范围不同,如果硬要用同一词汇翻译,就难免看着不对头。

家园 我不是这样想的

我想的是,中国公民的自由迁徙还有一定的困难,主要困难之一是养老金和医保。何以在辽宁所享受的养老金和医保,到了上海不能够保持一致。

我的意见是国家应该实现养老金和医保最低标准的全国一致性。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个人通过商业保险的途径获得更多的养老金和医保。英国就是如此。我猜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如果以你的建议实现,则一个普遍的公民社会将被地域所分割。那人际平等关系又将多出一个障碍,与1979年之前的城市农村户口有何区别。

家园 英国也就相当于中国一个省啊

中国太大了,人又多。一个省就是欧洲一国的规模。你要求中国达到英国的政策一致性性,这要求不合理。而如果各省在国家医保的基础上各自搞一个省级医保,一致性反而跟欧洲的一国差不多。

中国和欧洲的另一个差别是,中国是在高速前进中,每一两年就会出现点新情况,试错是免不了的。而欧洲是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中国应该同时多试几条路。

再一个问题是,中国个人相对政府是绝对弱势。所以我希望中央和上海这样的地方领头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样他们才会在竞争中改进。例如,现在中央药品集采是价廉优先,而如果上海搞个地方集采,疗效优先,那过几年就可以看出究竟哪个真省钱,中央要是不如上海它就得改。如果没有上海的竞争,中央真集采了一大堆便宜但是疗效差的药物,它也可以不承认,老百姓是没辙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