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上汽集团的起伏给我的一点感悟。 -- 江上渔人
国内是这么宣传的,俄罗斯在叙利亚基地几十个,西方人为只有五个,所以叛军袭击了一个。
这次叙利亚的有关消息我基本都是在youtube和bilibili上看的。叙利亚不是目前德国媒体的焦点,我也懒得看。
早期的车子质量奇差无比,上高速开的时候居然方向盘能被拧下来。前段时间又曝出新闻:奇瑞内部人事文件里明确提到:让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领四个人的工资:
让3个员工干5个人的活?奇瑞:本意是提升效率和员工幸福感,非简单工作量加减法
这不妥妥的就是压榨职工吗?
上高速路开的时候方向盘居然能掉下来......
2024年11月10日,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到广汽集团,实地调研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广汽研究院,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广汽集团经营发展和改革创新等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
广汽集团2024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282.33亿元,同比下降21.73%;净利润亏损13.96亿元,同比下降190.40%。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0.4亿元,同比下降24.18%;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97.34%。第三季度多家上市车企均出现净利润出现下滑的现象,但广汽集团下滑幅度最大。根据广汽集团9月产销快报,今年1~9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为1335050辆,同比下降25.59%。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82444辆,同比下降28.30%。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集团超60%的汽车销量,仍来自于两大合资品牌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广汽旗下四大车企销量均在下滑,2024年前9月,广汽本田销量达30.92万辆,同比下降29.06%;广汽丰田销量达51.79万辆,同比下降24.49%;广汽传祺销量达27.7万辆,同比下降6.41%;广汽埃安销量达22.67万辆,同比下降35.4%。
去年,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250.5万辆,首次突破250万辆大关。当时的广汽集团信心十足为自己2024年定下来的目标是同比增长10%即销量突破275.55万辆。截至今年9月底,广汽集团仅完成了年度销量目标约48%。
————————————————
油车销量被比亚迪挤压,我能理解;广汽埃安是电车,表现如此低迷,为什么?也是被比亚迪挤压的吗?
国内产业链太发达,太发达,资金人才什么都不缺,博采众长才能站立潮头,累呀。
所谓规模化,是自己公司的规模化,还是行业整体规模化,本身是个利益问题。身在其中,个体优先,走下坡路是必然的。
因为客户不含糊,他们直面定价,成本,使用,质保,维护等等,在技术生产供应这方面稍一松劲,下游立刻就有负面反应,你不改客户扭头就走,压力是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的,是提高,也是卷,痛并快乐着。
平衡各方是个非常精细的工作,若不以用户为主,反而通过资金成本,行业监管,市场、法规壁垒,客户情绪调动,政治宣传,直到暴力维护,总之这条路走到黑,和产品及用户体验的关系越来越远。
内外部都在节点,眼前局面继续走老路,旧一套的成本收益算不过来了。即使对外部有优势,内部竞争能限制吗,怎么改善?
具体什么情况,最后事故鉴定报告怎么说的?
同样的说辞:特斯拉质量奇差无比,正常路上开点刹车都没用,根本刹不住……
那么你如何看待特斯拉
我记得当初给陈进打磨芯片洗地的就是他吧。陈进雇民工打磨芯片这事全过程我都在水木清华跟踪,其研究生暴的料,我对事实还比较清楚。这个人的洗地就是胡说八道。从那以后,我对其智力和人品双鄙视。把母校和七大姑八大姨的脸都丢尽了。你的链接打开大约一分半,预测北京2035年高考录取率27%,谁信这个谁是脑子进水了。
电车和油车不仅仅是驱动能源形式的变化,简单一点说以后的汽车就是一个大号的“手机”。没有优秀智驾系统的电车和油车区别不大。这恰恰就是那些脑子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傲慢自大的前一代主机厂头头无法理解的新内容。
就比如广汽的埃安,即便是你的车架甚至是电池性能再好,没有强大的智驾系统市场不认也白搭。与其在那里抱怨“恶性竞争”,不如放下身段积极拥抱新技术。虽然稍晚了一些,总比坐以待毙强吧。
2024年11月30日,广汽集团和华为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广汽集团将在传祺、埃安和昊铂之外,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这就对路了嘛!
按照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这两家现在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在时间上来看已经太晚了!
汽车圈都知道2025年是汽车厂商的分水岭!此时上汽,广汽才姗姗来迟准备上场,胜局有几何?
但是总比执迷不悟下去强。毕竟他们有深厚的行业实力,如果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还是有希望取得一线生机的。至少在亚非拉国家抢夺美日德的汽车业的份额还是有很大可能的,这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机会。这样一来会给企业一个几年的喘息之机,以后快速转型。
这就是邓小平制度的惯性,国家这么含糊,他们也没办法。
没有哪个国企敢直接跳出来说清楚,进行重大改变。
贾健旭说,先活下去,坚持两三年,再看看。(意思是,新能源不一定能完全压倒油车呀,在中国局部可能压倒了,放眼世界还是油车好用呀。)
还说:合资这种模式还是需要的吧?还会继续存在吧?
说明,他们心里还是惦着合资,还是想帮着洋人代工。
洋人的东西拿来直接用,不需要自己去琢磨老百姓的偏好,去研发、试错。
代工,台湾人最喜欢干的。像,富士康代工电子产品,东莞的代工就更多了,裕元鞋厂代工阿迪达斯和耐克,之类的。贸易战之后都撤走了。
上海人跟台湾人一起帮洋人代工,各代各的,挺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