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上汽集团的起伏给我的一点感悟。 -- 江上渔人
就是讲全斗焕那场政变,所以一干政客和民众对尹的行动反应如此迅捷太正常不过了。
北京的电车和你第一个图也有点像,比油车圆润,不知道是不是考虑风阻。我记得比较清楚是106路。每次过长安街,售票员要下来,手动搭辫子到电线上。好像东单、灯市口附近有个老乞丐,因为地盘好(不知道是不是沾了协和的光),收入颇丰,城里买了好几套房。附近的苦哈哈的年轻人很气愤,有人路过他,就会对他喊:该坐106回家了,以提醒外地人。
50年代斯柯达公交车就是圆滚滚的,再往前找来自30年代流行的流线型车身,老解放也是圆滚滚的。
第二个电车是沈阳80年代出的。全国能自己产公交车的地方不多,尤其是用16-18米长的铰接式公交车,必须用重卡底盘,一般是黄河,也就北京上海沈阳武汉丹东这几个,能造老解放底盘公交车的地方多些,一般长度小于14米。能自己造电车的更少,沈阳电车技术水平算是很强的,北京电车90年代采用的自动升辫技术和短距离脱线行走技术(主要用在王府井那段)貌似都是沈阳厂开发的,临死前卖给北京了。
一个公共,不至于吧,哈哈哈。
小学的都记不得了,初中记不住几个了。
我姥姥90多的时候,小时候的事情还记得清清楚楚。村子里的谁家有谁,一个不落。
以前捡着洋鬼子的尾货,在国内市场上风生水起,躺着赚钱的日子真是太舒服了。这些人已经废了,完全没有开发自主技术的想法。
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横空出世,这些人习惯于长期跟着洋人混,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对国内产生的技术,对于公司不屑一顾,这就是以陈虹为代表的一群人发表“灵魂说”时真实的心态。连长安这种具有军工背景的公司都有个老总不也在吐槽国内新能源汽车,大意是外国人只是不屑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一旦人家发力,中国这些公司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这些人不是少数人,思想沉浸在老情况中的人至少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目前的电池能量密度还不足够,现在油车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尚能苟延残喘一阵子。可是一旦10年后固态电池技术成熟以后,油车的死期就到了。
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现,如果大规模引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技术,由于新能源可以重复利用,对于缺油国家来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进口石油的外汇。他们可以将这些宝贵的外汇用到更加重要的地方。知道了这些好处,他们食髓知味,会更加依赖新能源发展其国内产业,如此一来世界油车市场会进一步萎缩。
毕竟他家有很多商务用车,便宜又大碗的面包车、皮卡挺多人买的。家用的SUV和七人座因为便宜,也有人买。更别说MG也算是可以跟比亚迪打打对台。街上经常可以看到长城和LDV,就是因为他们是从商用而不是家用着手。
意大利是德系车的传统市场,看来欧罗巴大区各诸侯国也大同小异了。
2023年意大利的前十大模型里没有任何德系车。
根据上图的资料,前十大车型都是Stellantis(菲亚特,克莱斯勒,标志,雪铁龙)5,雷诺(包括达契亚)3和丰田2的车型。意大利普通人开的车都比较小,首选的还是本地品牌菲亚特和法国日本品牌。
如果按各汽车集团在意大利的总销售量排名。在2023年,意大利新车总销售量是1566448,Stellantis集团卖了505498(32.3%),大众集团122794(7.8%)排第二。
你觉得LDV的车和你那里销量最好的同类车相比,差些什么?
设计?产品线?营销?渠道可及度?
LDV在国内对应的品牌,我还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我有一些猜测,但想参考一些一线的观点。
-
私货:很多河友虽然在键政领域反对我的观点,可一旦说到他们熟悉的领域,就会发现我所言非虚。
这个帖子下面一片骂上汽不行、崇洋媚外、靠外国人的,只有我和陈王在内少数河友在说上汽其实挺争气,现在又有阁下来佐证这一说法。
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我很荣幸,经常能和不同的人,一起站在真理少数派一边。
意大利2023全年销售156.6万辆车, 同比增19%。
1 fiat 17.46
2 vw 12.28
3 toyota 9.87
4 dacia 8.56
5 ford 8.17
大众还是可以的,分品牌来看,虽然菲亚特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1.1%,但销量却同比下降了2.5%,卖了174,580辆。而大众(VW)和丰田则表现抢眼,销量分别增长了17.1%和7.1%,达到了122,794辆和98,713辆。达契亚和福特也不甘示弱,销量同比增长了27.0%和10.3%,分别卖出了85,568辆和81,742辆。
再来个图
笛子马上就冲击年产量500万了,占了全国汽车产量两三成了,他现在欠产业链的钱是他自己本金的两倍多。一旦他增量放缓,就和恒大一样他的商票瞬间贬值,连带着中国汽车产业链都会遭受众创。中国汽车的海外口碑也会受重挫。
不能混为一谈......
大概率没有真正去了解的,北京的高考未必不卷。作为全国高考大省,我一同学在帝都当律师,闺女在老家县城读高中,费了老大劲可以去北京上学参加高考。可惜,一个学期都没呆完就老老实实回老家上高中了,根本跟不上,在家也是优秀学子一枚,到帝都直接垫底。
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多少,在外地招生多少。除以人口算个比率。一般比外边高几倍。还要啥自行车。
当然学生素质要高,好老师太多。一帮硕士博士跑到中学当老师,就为了留北京。学生补课动不动遇到一个全国特级教师。这你在县城怎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