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金灿荣的一个演讲,关于国内的部分很赞同 -- 不远攸高
[URL=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26179&s=fwzxfbbt ]一件影响美国未来国运的大事将发生[/URL]
似乎@铁手 不支持这种方式的链接,但也没更好的办法了.....
这个题目说的是美国大选,其实美国大选结果我们也就是吃瓜看戏而已,反正谁上来了都是反华,无非是策略有轻微变化而已。也就是金灿荣说的:
特朗普比2016年的立场稍微温和了一点,他也有微妙的变化,不像上次那么简单粗暴。但总体来讲大特点不变,特朗普对中国会更简单粗暴一点,哈里斯会相对精致一点,隐蔽一点。但是换中国人的说法就是更狡猾一点
......
我觉得特朗普和哈里斯谁上台在战略上都对我们不友好,但战术上各有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做好准备吧。
我倒是更喜欢特朗普上来的,直来直去的粗暴,要加强对欧日韩的吸血更好了,毕竟他们更团结我们更难做。
我推荐这篇文章更多的是因为喜欢他说国内的部分
经济不就是供需平衡问题吗,中国的供给好得不得了
。。。。
所以我们真正的挑战是需求,就需要改变整个政策思路,解决需求的问题。
当前总在提的是供给侧改革,金在这里大胆的说要改变,要把重点放在需求上,实在是大快人心!
中国从永远的短缺转向了永远的供给过剩。
我们的经济哲学就改变了,原来是供给不足,那个时候要勤俭持家,要拼命干活,钱得省着不能乱花,以应对不时之需。现在真的是变了,一定要学会花钱了,前提是不是要给老百姓钱呢?老百姓没有钱赚,花什么?所以经济哲学要变,相应的政策要变,要尽快提高收入,把钱给老百姓。在第一次分配当中,劳动的所得一定要提高。有些人应该很注意黄奇帆先生的讲演,我很钦佩他,理论也好实践更棒。他是不是经常讲一个恐怖的数据,中国在第一次分配当中是大国里面劳动所得最低的,仅占43%,资本所得占57%,而美国劳动所得占60%,资本所得占40%。欧洲劳动所得占比要高得多,资本所得占比要更少一些
中国从永远的短缺转向了永远的供给过剩,这个论断前几年就听到过,但要说提高给劳动的一次分配,这个其他人没讲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劳动所得低其实是说不过去的,之前可以说我们资本不足,没办法为了发展只好资本优先,现如今国内其实是不缺资本的,这时候如果不能致力于提升一次分配的劳动占比,社会主义成色是要大打折扣的。
之前有的人鼓吹的靠三次分配,靠资本家的良心,简直就是胡扯!
必须迅速地提高第一次分配中的劳动所得。假设我们把劳动所得从43%涨到60%?是不是我们的消费可以上来?迅速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市场,是第一大市场还怕资本跑?原来我们特别照顾资本的原因是资本少,现在中国不缺资本了。我们的银行里接近400万亿的存款缺什么?我们缺项目。为什么没有项目?因为没有人买,一投就失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要把劳动收入上去是不是消费力上来就有人买,项目多了不就循环起来了吗?我们整个的经济哲学要知道,时代变了,从永远的短缺走向了永远的过剩。所以经济哲学必须改变,改变的要点首先是要在第一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所得,从43%提到60%,我觉得应该定个时间表。
下面这段,其实就是马逆说的“社会化抚养”。原来我一直怀疑河里看不上这个的,是不是以为“社会化抚养”就是把孩子从父母身边抱走放福利院里养大,河友的智商应该没这么低。其实就是要国家社会多承担一些,让年轻人愿意生,毕竟人口生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是搬掉四座大山,中央一直在做,但我觉得要加大力度。原来是三座大山,教育、医疗、住房,现在加一个养老。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交给家庭肯定不行。现在夫妻两个年轻人往往带两个孩子,上面爸妈一般都在,上面四个老人。如果爷爷奶奶身体好一点还在,上面六个老人,下面两个宝宝靠他们两个怎么养老?真的是有心无力,这个事得国家接过去。如果四座大山倒了是不是收入就起来了?所以这是我的建议。
最后这段说的也不错:
中美全面竞争的核心在三个方面
我的观点是中美从既竞争又合作进入到全面的竞争了。在这一背景下,决定中美竞争结果的主要三点。
第一,谁把国内搞好谁不输,国内出问题就输了,美国其实也有问题,政党政治恶斗、经济负债率很高、社会问题很严重,国际上卷入了太多的矛盾。我们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因此,中美竞争第一个点是在国内。第二,是新质生产力,谁把未来的产业抢到手谁赢。第三,是谁在国际上交朋友多谁赢。总之,中美全面竞争的核心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内搞好,二是新质生产力搞好,三是国际上交朋友搞好。
国内搞好,这是内因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无法对外竞争;新质生产力是未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未来竞争胜利的关键;国际上的朋友,其实就是得道多助,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当前欧美就类似于土地革命那时的大城市,此前我们的关注力都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实就是打下中心大城市取得胜利的想法;如今我们更加关注一带一路,其实就是新时代的农村包围城市:南方国家人均购买力肯定不如欧美,但是人多总量可以不少,在如今欧美对我们普遍上关税上壁垒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广交朋友显得更加重要!
还有两个值得推荐的文章:
[URL=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26181&s=fwzxfbbt ]宁南山:美国智库调研了20个月,发现了中国制造的弱点[/URL]
老实说我仔细看了这个报告列出的六点风险,如果要我来排序的话,我就排前三个,
我觉得人口这一项是风险最大的,人没了就啥都没了,
老实说我觉得中国人口变化影响的不只是中国的国运,现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也就是中国能帮着他们最为高效的修基建,从非洲的水电站到印尼的高铁都是如此,
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现在也非常需要中国支持,如果中国哪天人口优势没了,就一两亿高度老龄化的人口,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基本就翻不了身了。
然后排第二点我觉得是台湾,毕竟是发生在家门口的事情,“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像我国对朝鲜半岛稳定就高度重视,对可能的开战苗头都是绝不允许和坚决反对,因为会影响我国利益;
第三是政府+民营企业双轮驱动的情况改变,毕竟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民营企业已经证明了其在科技创新,出口,就业,税收等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像今年上半年,全国出口里面民营企业贡献了高达64.9%,然后是包括富士康等台企在内的外资企业出口占比仅为29.1%,而国
[URL=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25661 ]很多人讨论美国“底层贫困”,却没看穿叙事背后的一大推手?| 文化纵横[/URL]
这篇文章的作者居然是个中国企业驻外工程师,我们培养的那么多智库、社科学者看到这种文章,难道不该羞愧吗?
此前我一直在想,美国人口那么多,现在良家子也不从军了,也不搞STEM了,也不去波音、军舰厂打螺丝了,律师、医生、IT从业人员也没那么多,那他们都去哪里了呢?从这篇文章看,他们可能大部分都直接被毒品、滥交这种基层治理失败给葬送掉了,也许和常凯申的抓壮丁葬送成年劳动力有一拼?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建立一个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是一件艰苦卓绝,但却收益颇丰的事情,是亿万先驱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产物。在向这些先辈们致敬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现代社会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多,也更棘手的挑战,这些挑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随着物质财富的逐渐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把大多数人一生固定在一个社区、一座村庄,一个组织中已经在事实上不是一个选项,人身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在当代生产力条件下,大多数人并不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是大势所趋,故而我们也越来越无法指望在将来仍然能以工厂或者企业作为基层组织的单元。美国底层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迟早也会面对,处境很可能还不如美国。
将来的我们要何去何从?这必定是一个真实存在,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AI、自动化带来的黑灯工厂将越来越多,未来如何解决更多人的就业?如何让广大人民的劳动创造价值,提升他们的收入?值得思考!
说得很好。看来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已经反馈到金政委这一层级。
但是,没啥用。因为正确认识不一定能穿透信息茧房到达决策者,到达了也未必导致有效的决策。例如,中央出个文件,写明“提升一次分配的劳动占比”,就能解决问题了?
中国的经济问题,是十几亿人的事。要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前提是深刻理解这十几亿人的利益诉求,他们如何思考和行动。而现在的最高层,是不能理解也不屑去理解。这要能解决问题就怪了。
其实很简单,老马早就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端把工人当“劳动力成本”,越低越好,低到仅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最好。兑现利润时又需要工人消费越高越好。现在生产端进化到AI,资产阶级终于可以不需要考虑劳动力再生产,同时还能几何级提高生产力。一边物品极大丰富,一边是无产阶级直接进化成“无用阶级”无钱消费。
未来继续这样下去,这个矛盾会越来越剧烈,周期性危机会呈前所未有高频化。除非社会主义,相当于人人都有编制,而不是象现在把考编玩成胡萝卜。
几乎就没间断过:
十二五规划:“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十三五、十四五:“规范初次分配……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倒是十四五规划,新提出“第三次分配”的同时,全面、充分地阐释“共同富裕”。
所以……走着瞧吧😏
他说的另一段话,倒是深得我心:
居民的收入高、生活稳定,所以它们的创新能力世界第一
我在笑话帖里曾以瓦特为例阐释过他这句话的含义:
我家的各种陶锅陶罐,从来没见过把锅盖顶起来,不管火开多大。
旧社会老百姓普遍用的恐怕相当于现在熬中药的那种药罐,砂陶或者土陶的,连盖都没有,所以你看,起跑线都不在一条直线上。
但实际上蒸汽机最大的贡献是解决了动力源,而不是那套机械结构。我看过一个科普,讲蒸汽机的机械结构实际上是照抄了中国用水车推动活塞为炉灶鼓风,只是将动力的输入与输出颠倒了过来,瓦特做的只是临门一脚。
但就是这临门一脚,也要等到金属壶盖能够普及到瓦特这样经济水平的家庭,才能有足够多的种子,发出瓦特这一颗苗,才能最后成功。
这就是让人民普遍富裕起来的意义。只有当人民普遍富裕起来,人的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的界限会渐渐模糊,才会迸发出生命的多彩与活力,创造出想象不到的奇迹。
要真翻了烧饼也不会是啥好事
我对党还是有信心的!
那得共产主义了吧
当前应该更重视分配才更社会主义一些,光说提高生产力人民缺少获得感不是长久之计
粘贴网址之后得检查一下,有时会多出个空格,去掉就行了。
那个驻外工程师的帖子我也想推荐来着,他可不是一般的驻外工程师。记得那家伙原来有个帖子说到要分辨有些国家是打算搞好的,有些就不然,也很有道理。
这篇帖子我想推荐的也是他强调“基层治理体系”。
宁南山那帖子我不赞成的是“对可能的开战苗头都是绝不允许和坚决反对”,台湾再不打困难会越来越大,风险也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台湾就丢了。
就这两招就可以大大提高中国的劳动所得低了。
政策可以先来个征求意见版,6个月后生效,老板们接订单就会老老实实涨价了。
中国占据了50%+的实物生产,现在自相残杀,把价格卷死,何必呢?
纯粹是政府的媚资病发作。
篇幅大把,讲分配的好比米粒之珠,一句带过,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要我说把这俩的比重颠倒过来才好,但为了稳定先对半劈也行
重供给不重分配,重生产不重消费,这是历史上长期供给不足造成的路经依赖,如今供给不足已经解决了,也就该调整了!
一,以武汉(市区)为例:
一般生产工人,假定有5年工作经验,工资(暂不考虑住房公积金这一块,单纯扣除五险后)到手4000元(即便车机床操作工、计件工不算,一般都能超过这个数)。
那么,工厂工资发放时,会注明:
基础工资2100(武汉工资最低标准各区不等),其余1900以其他名义发放(具体规章制度、合同拟定、名目编撰、发放手续在此不做赘述)。
、
倘若武汉最低工资标准提高50%达到3000元,那么工厂发放工资时,会注明:
基础工资3000元,其余1000元以其他名义发放,总计到手工资依旧为4000。
结果:即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到手工资依旧不变。
。
二、以我司为例,我司从事高低压成套业务,去年一年的主营业务(不包括铜牌电缆部分)收入超过1亿,然而去年一年实际工资支出(包含福利费用,不含差旅等报销部分)不到400万。
即2023年全年工资支出占营业额不超过4%(约为3.36%)。
如果算上非主营业务的铜排电缆业务,这个比例甚至能降到2%左右(纯贸易业务,人工占比低)。
这也是为什么我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单独成立金属公司把铜牌电缆业务转移出去的原因(非主营业务占比远超40%红线)。
对我行业来说,元器件和客体成本才是主要支出途径,甚至连五金辅材配件(螺丝螺帽导轨等)的支出都比工资支出还高一点。
。
综上,全国大部分工人应该都集中在城市,城市普遍实行该种工资发放方式,即“基础工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他名义=工人实际所得”
在绝大多数行业,用工现状都供大于求的现在,提高最低标准并不能显著增加工厂生产成本。
这一点,对于工业生产型企业更为显著。
所以我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不能有效提高工人的实际收入(甚至没啥影响),因为工人收入是高于最低工资且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实际到手总额差不多是固定的。
。
。
。
那么提高最低工资,对什么样的人可以起到切实提高收入的效果呢?
保安、保洁这一类。
武汉保安、保洁扣除五险后,到手约2300--2800,效益特别好的企业或行业顶端公司不在此列。
假设最低工资从2100调整到3000,对他们的收入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并不明显。
。
。
。
社保实缴这一块,倒是大有可为。
我一直引以为傲的,就是我司是工业园(无论是搬厂前的老工业园,还是现在的新工业园),都是第一家实现五险全覆盖的。
制造业还强一点,私人贸易公司、中介类公司、金融类公司是五险没有覆盖的重灾区。许多雇佣十数人的这类公司,往往除了老板,都没有五险。
也没人管,这一块确实大有可为。
当然了,职工要是打官司,这种公司吃不了要兜着走,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然就不会用凯恩斯主义去搞大基建来以工代赈从而增加有效需求。
问题在于这是资本主义的根本问题,没办法在资本主义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根本解决。生产了(工人工资+剩余价值-富人消费)的商品,而要卖给只有(工人工资)的消费者,那么总有(剩余价值-富人消费)的商品卖不出去。一般而言富人的消费占其利润的较小比例——要不然就无法积累资本。所以卖不出去的(剩余价值-富人消费)数量的商品随时间积累会越来越多,产生商品大量滞销,最后造成商业危机,商业危机使得工厂的资金回收中断、周转不灵,从而引发工业危机。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大约十年一次经济危机,没人能解决。
凯恩斯的办法只是相当于把危机的寒冬变成更长时间的暖冬,积攒的“能量”的总数不变,只是延长了时间,从而降低了萧条的烈度。这样搞,或许还不如奥地利学派的主张——不要调控,让危机自然地发生,然后自然地恢复,长痛不如短痛。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通缩——也就是人们都不敢花钱,市场上流通的钱币少,钱吃紧,物价低,——这正好是对于老百姓的优惠和福利(2023年冬天拼多多股价大涨,上面的商品很便宜,就是这个过程)。
奥派主张老百姓这个时候可以放心地拥抱这种优惠,这是人民应得的——其实生产相对过剩在资本主义以外的任何社会中(奴,封,社)都是绝对的好事,是人们享受年年有余的时节,而在资本主义进入“萧条”时,人们不用工作,而物价也便宜,正好对应了这种“享受财货有余的工闲时节”。
而在出清的过程中,效率好的企业能经得住冬天考验,不够先进的企业就自然凋落,从而让之后的经济体系中得到效率的整体提升。打比方就像经过长征的红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一样。
出清完毕,就自然地进入下一个周期的上升期了,进入春天了。而如果搞凯恩斯主义,就不知道要把冬天继续延长到什么时候。
经过2022/2023这两年的出清、硬着陆,中国应该已经走过了冬天,进入上升期了,仍有寒潮不过是倒春寒罢了,上升的整体趋势不会变。
元亨利贞,贞者,正也。贞对应冬天的清理,没有冬天的清理把不好的清出去,下一个周期的“元亨利”(对应春夏秋)就不会长得好。
继续印钱只会增加通胀,最后人民币成金圆券。实在不如不要调控,让经济自己运作,对于极度贫困的家庭进行救助帮助他们度过“冬天”就可以了。这样做,经济危机通常一两年就结束了,反而你搞软着陆就像97年之后几年,好几年都结束不了。
在上升期与繁荣期增加工资比例有好处,相当于减小GDP增速,利于长牛,如果GDP增速在8%以上,那会快速造成过剩,经济波动大(朱镕基控制增速的道理所在)。
或者也可能是我了解得不够从而没弄清的地方。
他们说政府不调控让危机自然发生,于是产生通缩,然后企业库存正好得以出清。不过这之后经济为什么就开始走向上升期了?前面的逻辑是一步步推出来的,但在这个出清到上升的转折,似乎是逻辑跳跃了。
出清后,老百姓也没钱了,消费很少,企业也就起不来。他们的理论里怎么解释这种转折的?而且凯恩斯类似的政府救济计划出现之前的历次经济危机中,现实里是如何从跌落谷底后到转折为上升的?目前未明
经常听到一些财务说,社保缴纳负担重,请问这种说法是否属实?社保费用占人工开支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同一工种,其总体收入水平几乎是差不多的。
比如同在武汉市青山区做油漆工,每个月基本都6000+
电焊,8000+
。
那么,以此为例,你聘用一个油漆工,你的心理开销就是6000.
有人说,我要五险。
那就是实发到手4500+五险1500=6000。
有人说,我不要五险。
那就是实发到手6000。
。
因为不可能出现,你隔壁厂组装工综合收入6000工资,你支出5000就能招到的情况。
老板的人格魅力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所以,五险负担就是伪命题,它只是当地用工支出的其中一部分而已。
即便没有五险,你该开的工资一分也不会少。
。
。
。
想象一下,一个普通工人每月收入4000,是这样的组成:
2100当地基本工资+1500五险(个人出500公司出1000)+1900其他费用=4000现金到手+五险。
假设国家立法废除基本工资,废除五险缴纳,那么当地工人的收入是否会变成:
1900元/月。
。
。
不可能的,当地工人首月依旧会是5000。
因为岗位需求没变,行业收入没变,生活水平没变。
难道废除基本工资和五险,武汉就能招到200元/月的保安和保洁了?
不可能的嘛,消费水平在那里的。
。
。
。
受影响的,是卡点群体,比如保安或保洁这种,工资卡在当地最低上面,比如武汉2100.
相对2100的最低,1500的五险支出就高了。
问题在于:
有保安/保洁需求的公司,本身就对这块工资支出不敏感。
你都需要保安保洁了,以公司的规模,差这1500?
不会差的。
。
酒桌上的笑谈罢了。
这财务要是当着老板的面跟客户说,我司社保负担重。
假如我是老板,第二天就把这财务开了。
开玩笑,我这么大公司,差社保这点钱?
你不如大点声,说老板没本事带大家过好日子算了(笑)
我每次见客户,都是吹我司福利好待遇高工资到位劳动有保障的。
这种不开的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