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相比苏俄 ,中共做对了什么? -- 思想的行者
军警劳动吗?军警生产商品吗?那么军警的供应这么大,他们是不是剥削者?毛公为军警打了个补丁,让军警也参与劳动,但是相对于军警的消耗,那点劳动根本无法覆盖。所以军警的问题,兄台来解释一下看看。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劳动投入开采的贫矿和富矿,两者得到的原油的量存在严重区别 那么如何计算富矿和贫矿开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就是按社会平均生产时间算啊。消费者或者说买油的人不会考虑你用了多少时间,是比一般水平高还是比一般水平低,都是按社会平均生产时间算的。
同样是种植粮食,一边是用机器化生产,一边是小农生产,那你手工劳动虽然费了很多劳力,但最后就要和人家机器化生产一起竞争——因为购买商品的人只看商品,那你费而不惠只是因为你的生产劳动效率低于了社会一般劳动效率,同样的劳动时间你的个别价值收获比别人就低,但就社会平均而言,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则是基本对应的。这都是中学的知识。
个别价值是个别价值,社会平均价值是社会平均价值,前者是具体微观层面的意义,后者是统计宏观的层面的意义。你可以去看看统计力学或者软物质物理,对于数目众多的粒子群体都是用统计特征进行分析的。
同样,你说个别产品它的质量不好的话,怎么算价值?——如果你的商品质量在统计意义上和别人有差距,就是你的生产力不如人家,同样的劳动时间你的价值收获比别人就低,但就社会平均而言,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则是基本对应的。而个别商品如果用了更多的时间制造,包含了更多的个别价值,那没办法,它要和市场上的所以商品一起竞争,你的价格就要服从市场平均价值。你的个别价值高于平均价值,只是说明你生产力低,被淘汰的可能性就更高。所以企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率,以求自己的商品生产用时更少,包含更少个别价值,而卖的时候按社会平均价值卖,自己就有超额利润,自己的公司就要竞争力。
——————————————————
下面是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摘自《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
[URL=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engels/25/011.htm][/URL]
虽然商品和货币这二者都是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但我们已经看到(第1卷第1章第3节),在买和卖的行为上,这两个规定分别处在两端,商品(卖者)代表使用价值,货币(买者)代表交换价值。商品要有使用价值,因而要满足社会需要,这是卖的一个前提。另一个前提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要代表社会必要的劳动,因而,商品的个别价值(在这里的前提下,也就是出售价格)要同它的社会价值相一致。[注: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68]。]
让我们把这一点应用到市场上现有的、构成某一整个部门的产品的商品总量上来。
如果我们把商品总量,首先是把一个生产部门的商品总量,当作一个商品,并且把许多同种商品的价格总额,当作一个总价格,那末问题就很容易说明了。这样一来,关于单个商品所说的话就完全适用于市场上现有的一定生产部门的商品总量。商品的个别价值应同它的社会价值相一致这一点,现在在下面这一点上得到了实现或进一步的规定:这个商品总量包含着为生产它所必需的社会劳动,并且这个总量的价值=它的市场价值。
现在假定这些商品的很大数量是在大致相同的正常社会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因而社会价值同时就是这个很大数量的商品由以构成的各个商品的个别价值。这时,如果这些商品中有一个较小的部分的生产条件低于这些条件,而另一个较小的部分的生产条件高于这些条件,因而一部分的个别价值大于大部分商品的中等价值,另一部分的个别价值小于这种中等价值,如果这两端互相平衡,从而使属于这两端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同属于中间的大量商品的价值相等,那末,市场价值就会由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来决定。[注: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68]。]商品总量的价值,也就同所有单个商品合在一起——既包括那些在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也包括那些在高于或低于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的实际总和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商品总量的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即其中包含的必要劳动时间,就由中间的大量商品的价值来决定。
另一方面,假定投到市场上的该商品的总量仍旧不变,然而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不能由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来平衡,以致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无论同中间的商品相比,还是同另一端的商品相比,都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末,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就由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大量商品来调节。
最后,假定在高于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量,大大超过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量,甚至同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量相比也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末,市场价值就由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来调节。这里撇开市场商品过剩的情况不说,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市场价格总是由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来调节的;但是,我们这里所谈的,并不是和市场价值不同的市场价格,而是市场价值本身不同的规定。
事实上,严格地说(当然,实际上只是接近如此,而且还会有千变万化),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中等价值调节的商品总量的市场价值,等于它们的个别价值的总和;尽管这个价值,对两端生产的商品来说,表现为一种强加于它们的平均价值。这样,在最坏的一端生产的人,必然低于个别价值出售他们的商品;在最好的一端生产的人,必然高于个别价值出售他们的商品。
在第二种情况下,在两端生产的两个个别价值量是不平衡的,而且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起了决定作用。严格地说,每一单个商品或商品总量的每一相应部分的平均价格或市场价值,在这里是由那些在不同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相加而成的这个总量的总价值,以及每一单个商品从这个总价值中所分摊到的部分决定的。这样得到的市场价值,不仅会高于有利的一端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而且会高于属于中等部分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但它仍然会低于不利的一端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至于它和后一种个别价值接近到什么程度,或最后是否和它相一致,这完全要看不利的一端生产的商品量在该商品部门中具有多大规模。只要需求稍占优势,那末市场价格就会由在不利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来调节。
最后,假定和第三种情况一样,在有利的一端生产的商品量,不仅同另一端相比,而且同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量相比,都占优势,那末,市场价值就会降低到中等价值以下。于是,由两端和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额合计得到的平均价值,就会低于中等价值;它究竟是接近还是远离这个中等价值,这要看有利的一端所占的相对地盘而定。如果需求小于供给,那末在有利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不管多大,都会把它的价格缩减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以便强行占据一个地盘。但市场价值决不会同在最好的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这种个别价值相一致,除非供给极大地超过了需求。
以上抽象地叙述的市场价值的确定,在需求恰好大到足以按这样确定的价值吸收掉全部商品的前提下,在实际市场上是通过买者之间的竞争来实现的。在这里,我们就谈到另外一点了。
——————————————————————
多做具体研究吧,在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恰如其分的疑问才是理性主义者应该做的事?站在外面无根据地指责,只是涂巷之人罢了。
至于看不到数学公式的问题,拉马努金的著作里没有数学公式。数学公式只是一种形式化的语言罢了,重要的是有逻辑有根据。如果没有逻辑和根据,编造一堆数学公式,只是神学而已,不是科学。科学就是有多少的根据说多少程度把握的话。其实马克思的这些话你花点时间用一些代数方法来表达是没什么问题的(比如用什么α、β代替一般劳动生产时间什么的,把像你这样的被数学的形式化语言搞得盲目崇拜的吓住),也就是统计学的数学罢了,可能有人已经做过你,感兴趣可以去查查,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去搞,总比自己不做站着说别人的好——科学在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进展还很需要后人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继续进步。
你对价值的理解不如三年级小学生
其实如果当年勃列日涅夫能够跟随美国搞计算机,苏联不会这么快垮台。
而中国从机械,到计算机的跟随,到现在新能源的领先,以及对高铁,特高压,核能的摸索都保证了中国今后的生生不息。而且中国现在大量的科研技术投资,对科研领域的全方面发展,这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不同于苏联,不同于美国的根本区别。
所以我说马克思的理论是粗糙的。
所谓理论粗糙的意思是这个理论有意义,但是不够精确。
与你上面抄录的所谓均衡的概念来说,马克思对于均衡的阐述语焉不详,但在现代经济学中却有更详尽得多的阐述,原因就在于现代经济学当中使用的是描述每一个商品的价值即效用的概念。
效用具有边际递减效应,例如你买第一部手机获得的收益大于第二部,第二部又大于第三部,第三部又大于第四部。
人买了两部手机,再买第三部手机,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这里的效用是对每一个手机而言的不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
再比如竞争的均衡的概念,注意这里提到了竞争,而马克思的原著里没有竞争,这也就相当程度影响了后来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缺乏竞争。
竞争也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竞争。
另外个人对马克思价值论的质疑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质疑,2006年前后我在新浪经济学人论坛中写了不少帖子,论坛中不少学者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就有质疑,我这里给出的质疑与他们的差不多,但用系统论的系统效能来定义价值,重构并发展(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这个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看法。
这段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且不复杂,你一定要写成数学公式的样子才能理解或被吓住后信服吗?西方现代经济学哪里说得具体,哪里对这段话提出了怎样的具体疑问,你可以给出了嘛。有什么真的了不起的公式,可以摆出来嘛?让我们震撼一下(不过如果没有现实根据的话我们也不会信)。总说“这不对,别人有其他的”,但不具体分析、给出根据,到底谁才是喜欢“语焉不详”?
而且再说一遍,劳动价值论是斯密提出的,你要攻击可以攻击他,不要动不动马克思怎么了。而且说“理解价值为统计学概念”也不对,因为价值分为个别价值和社会平均价值,个别价值就不是统计学概念。而社会平均价值的统计学性也不单单只是存在于马克思或亚当斯密的理解中,在现实的商品市场中,人们是不管你哪个商品具体和别的商品的生产有多不同,都是就商品本身而言进行统一一致的比较的(相当于不管具体某个学生怎么学的,用人单位是统一标准判定考核的),从而现实的市场行为里对于商品的社会平均价值的认定就有统计特点,而非考虑个别价值、考虑你做一个商品比同行花了更多时间,都是就同类商品摆在一起算计的。
——————————————————
劣质的产品的价格怎么定的问题:
1、如果质量差的没法用了,它的使用价值就不具备了,它就不会被交换,包含的价值就没办法实现;
2、如果质量差但能用,就会折价出售,这里有你说的边际效用论的意味,但还是可以用价值论解释——质量差相当于质量好的商品在一定时间的使用后磨损折旧了(使用后磨损折旧了不影响基本功能,如果质量差是影响了基本功能,那就不能用,属于上一种情况),按照相似的磨损折旧对应程度(这种估计很具体化——质量问题往往多种多样、难以预先定好完备的评定准则,所以免不了买卖双方一顿商讨扯皮才能定得比较公道)付给卖方价钱——相当于按折已经用了若干使用时间的情况买了。商品中的价值是随着使用和折旧而流失的(可以去了解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概率),按照折旧货物卖,其交换价格就对应折旧货物的社会交换价值卖,低于个别价值(这里设定个别价值和社会平均价值一致,不一致你可以后面把不一致处修正进去)。
————————————————————————————
马克思不可能把经济系统中的所有问题给你说清楚,学他的理论往往不是只能或只为得到现成答案,而是学习分析方法。你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去自己学习一个,以求早日建立自己的分析能力,其他的问题需要你自己去想。我也是一个处于学习研究其理论的阶段的人,而且没有时间和义务给你答疑,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让你不要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马克思没有给出(你甚至都没去翻资料看到底有没有)现成的具体的答案就轻薄地下断语否定(邓小平上台及以后,许多人的思维方式就是独断论,哪里讲什么摆出根据)。如果你实在还要继续你这种轻薄无理的攻击,马克思的理论不会因为无根据、无逻辑的攻击而受什么损伤,只是会有一些不如你的人被你带沟里罢了,相信不会很多,所以我不必再浪费时间再“谈”(谈不上“争辩”,因为你没说什么具体的事,说了问题也不给根据)。
那抢劫也是劳动,那资本家抢劫工人剩余价值也是妥妥的劳动,马克思大概得被你气活过来。
(以上是马克思说的一种“均衡状态”,以下是在均衡基础上对不均衡性的讨论)
均衡的概念应该是你加上去的吧,马克思以上说的绝对称不上是均衡。
所谓均衡指的是脱离平衡态又会回到平衡态。
例如在一般竞争模型中,当一个企业投资过多,因为边际收益减小,因此他过多的投资会导致不利的结果,他会因此而减小投资,然后又回到一个均衡状态。
以上就是一个偏离平衡态(投资过多)然后又回到平衡态的状态,这就是均衡。
你引用的马克思的那一段我看来看去什么也说明不了。
要从数学上来说的话,就是马克思的意思是商品的价值是可以平均化的,差的和好的数量一致,然后平均等于一般性商品,然后总价值等于一般性中间商品,个人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段论述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这不就是一个小学数学的论述吗。
实际情况是,好的商品和坏的商品很难平均化,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存在着严重的非线性化。
举例来说,一辆质量好的自行车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很多年,而一辆质量不好的自行车却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里质量差的自行车不能简单的等价于折旧后的好的自行车,因为存在非线性,存在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看了你引用的几段,感觉马克思的论述不无啰嗦之嫌,而且引入了很多的概念,可读性很不好,而且没有多少指导性。
反过来,如果用商品的系统效能来定义商品的价值,对于商品的质量就可以定义为子系统之间的匹配度。
例如一件商品它的零部件的装配出现了偏差,零部件是商品的子系统,子系统和子系统——这里指零部件和零部件之间匹配度不好,从物理学角度会产生额外的应力,额外的弯矩等等,从系统理论看就是子系统匹配度不足导致系统总效能的下降。
再比如商品是否符合购买者的需求,这里商品和购买者又分别是这个商品所产生的效益这个系统的两个子系统。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下降用系统论解释就是随着购买的商品的增多,商品这个子系统和购买者需求这个子系统之间匹配度下降。
另外纠正你的一个错误,你说拉马努金没有数学公式 ,恰恰相反,拉马努金发现了很多很多公式,例如计算π的值,拉马努金就给出了一个公式比传统的计算公式快得多 而且拉马努金在数学理论上贡献也是非常大的,他给出了一个二次的连乘公式,而在此之前,只有欧拉给出了一次连乘公式(欧拉的那个公式对于数论极其重要),而从拉马努金的该公式出发才有了费马大猜想的证明。
同样的,对于生产活动,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追求物质报酬。
所以并不一定要按劳分配
大英帝国崩了本土也没受啥影响,苏联崩了莫斯科直接顶到第一线,大致相当于满洲国,大清崩了也没立刻丢东北,说明戈尔巴乔夫的水平还不如溥仪他爹。。。
无人机为辅,谁扫雷炸谁。
50年7平方米,65年10,80年13,90年16。
中国是56年5.7,80年7,85年10,88年13,95年16。
老大哥这住房条件也够惨的。而且苏联人均10平米算是困难线,低于这个线可以优先排队分房,赫鲁晓夫时代不但增长率最快,而且基本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自然大家都念他好,勃列日涅夫时代最慢,天天吹自己世界第二就这么个水平,50-70年代人家美国大批量建造被称为split的房型,典型面积150平方米,怎么比?
为啥苏联完蛋了中国挺住了,很明显,中国80年代衣食住行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一直就是慢悠悠的。如果也能拿出住房面积10年翻番的速度,你看还解体吗?
继续战斗,牺牲前扔木棍,虽然简单,但是精神永垂不朽。
以色列还说他没吃饭是蠢,也是搞笑。
人啊总要被这些朴实精神感动。
美国人均住房面积150平?
马其顿不再有啦,你希望中国如此吗?
中国应该成为马其顿吗?
苏联解体和这些国家也不太一样,是联合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