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正走向一个反面:谁抛弃了中国? -- gfsun

共:💬31 🌺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正走向一个反面:谁抛弃了中国?

我觉得我有必要为中国写点东西了。虽然我一向标榜远离政治,对所谓的世界大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望。但最近的很多很多事情,还是让我觉得有某种东西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我厌恶评论,因为评论家大多只是坐而论道的好手,一旦起而行之,则捉襟见肘。站着说话不腰疼,固然很惬意。我知道有一天我也许会因为我说的这些而打了自己的嘴巴。但我还是决定要说,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一个房子里的人要闷死了,你把他叫醒固然很残忍,但,如果你把所有的人都叫醒,又怎么没有可能把房子打一个洞来透气呢?

我知道,也许我也不能把这座房子建的更好,但希望我说的话,能够给别人一些启示或者思索,这些启示或者思索中,也许就有建房子的高手呢。

我今天要说的是,到底谁在抛弃中国?

这个问题看起来太大,几乎无从说起。我还是从细微处说起吧。

昨天在网易商业报道上看到一个贴子,内容是这样的。

房改是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很好玩的一个贴子,却很真实的反映了我们改革的一个现实。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要走向美国,还是变成下一个拉美?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美国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句话让我们生出很多美丽的遐想,好像我们真的再这样埋头苦干很多年,就一定能赶英超美,过上欧美人的幸福生活。但是现在,在我们看来,也许赶英超美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遐想,也许中国貌似强大的经济外表之下已经暗流涌动,也许歌舞升平之下已经危机四伏。

为什么要提拉美?

在我们的主流视野里从来都没有拉美,在我们的概念里,拉美这个名词不比非洲高等多少。我们是不屑于提拉美的,那里滋生着一切资本主义的毒瘤,贫富分化,社会动荡,政治独裁,经济畸形发展,拉美人在独立以后,瞎折腾了200多年,还是处于第三世界。我们怎么能把自己和拉美比?

拉美人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大概是在去年,我们在谈论中国汽车业的未来走势时,第一次提到这个词,后拉美化。有人对当时世界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瓜分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说中国汽车如果不能走自己独立发展的品牌之路,而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如同拉美的汽车市场一样,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在食物链底层,抢食一点点残羹冷之。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他们并驾齐驱。而更重要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因为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到那个时候,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而我今天要说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汽车业,而是中国的整个未来。我们要走向何方?

是发达的欧美,还是混乱的拉美?

郎咸平在华工(我不知道具体是那所大学的简称)演讲的时候,对大学生们说,“30年以后写信给你女儿的时候你可能会写,你在别国当保姆的日子还好吗?”“如果信托制度一直缺乏,那么改革将会把我们带到菲律宾而不是美国。”台下的大学生莫名惊诧。

其实我觉得倒真没有什么可惊诧的。这个道理连我都能想明白,我们中国的那些精英阶层,喝过洋墨水,读过哈佛剑桥的,谁能不心知肚明呢?但是愿意把它讲出来,讲给我们懵懵懂懂的大众和青年学生的,估计只有郎咸平一个人了。

有些东西是得多用脚趾头想想。上帝给我们一个脑袋,不是为了让我们整天琢磨同事有没有比我多发多少工资或者邻居的老公为什么比我能挣钱的。记得在中学学世界近代史的时候,曾经就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和美国差不多,到最后发展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历史书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帝国主义的掠夺。我一直觉得那是狗屁,如果一对小兄弟一起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从今天开始,你归我管了,你挣的钱归我,做弟弟的能愿意?据说拉美国家独立以后,很快就变成了美国的后院。不过这是结果,可不是原因了。之所以美国能把他们当后院,还不是因为几十年之后,当哥哥的已经比弟弟强大了好多,敢于对弟弟说,你挣的钱要是不给我,看我不揍你。

当然,我当时是想不明白的。我面对这样的答案,也不过就是在心里说句狗屁,除此之外,是断然提不出反对意见的。但现在,我敢说,也许真实的答案已经被我们发现,并且他正在困扰着我们的中国。

拉美与美国的差距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套一句比较主流的话,它缺乏一种财富积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差别。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大独裁者创造了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提一下亨利.福特。古今中外所有的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正是他用他的T型车一手缔造了最初的中产阶级,并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欧洲在这一点上,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买得起我的T型车,于是他给工人发高工资,他还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大幅降低,于是,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于是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于是在完成西部扩张,在领土上已经没有回旋余地的美国发现了另外一个金矿,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带动了巨大的需求,支撑起庞大的国内市场,继续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美国从来都是一个依靠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而中国空有12亿人口,却居然内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贸来拉动经济增长,你说这不是咄咄怪事。你以为你是弹丸之国的日本哪?靠外向型经济就能样得膘满肠肥?12亿人口,谁能养活中国?除了你自己。也难怪现在全世界都在指着你,说你对人家倾销。

说到这儿,该说到我们中国的问题了,为什么我们会内需不足,为什么我们会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我们的财富到那儿去了?我们到底还有多大的持续增长能力。

中国用一种渐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这里边姑且不说什么权钱交易,制度漏洞,不劳而获。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干净的。但关键就在于,在积累完成以后,我们该怎么做,是继续任贫富分化发展呢?还是创造我们自己的现代社会,创造坊锥形的社会结构。

看到那位网友的话真的倒吸一口冷气,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正在走向一个反面,以疯狂搜刮普通大众并不多的社会财富来继续换取虚高的发展?尽早上看到一篇文章,比较中国和新加坡的十大差距,具体的不说,因为小国毕竟比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要好管理得多。但是,让我深思良久的还是新加坡的体制中所投出来的平等思想,那种对普罗大众的关怀。而我们,这种声音除了矫揉造作的官员做秀以外,我们看到了哪些实质性的东西?中国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有没有也很难说。我们只有所谓精英和庶民。当所有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买一个安身之所的时候,当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上学就要掏空家里的一切积蓄的时候,当你在股市上投了钱就相当于捐款,被那些国企老板用什么MBO名正言顺的中饱私囊的时候,当一个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款吃一段饭的开销的时候,你指望大家不去省吃俭用,疯狂存钱?你指望银行里里几万亿的存款能够转化为巨大的需求?你指望消费品市场能够持续火热?你指望有点闲钱的人能够去做更有用的投资而不是作为热钱去炒房?你指望本来就不多的社会财富能够更快更合理流动?我们很穷,因为我们钱本来就不多,却被装在了很少的人的腰包里,我们本来就不富裕,却在银行压一块,在房子上压一块,在股市里套一块,nnd,我钱看起来不少,但是就是转不动,都是死钱。于是,少数人手里的钱只能去买LV、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因为除了这个,他们也没什么可买的了。有些人还跳出来粉饰太平,说什么奢侈中国,狗屁!哪个大国的经济能靠几个奢侈品品牌带动起来,再说奢侈品跟你有啥关系啊?你瞎激动什么啊?你要是中国也有几个顶极奢侈品品牌的话,跟着起起哄也还可以。那不过是让法国、意大利多赚点钱而已。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农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就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吐干净了血,我们的中产阶级还没有诞生就已经横遭劫掠,我们到哪儿找内需?我们除了出口,让全世界来养活我们以外,有什么办法?所以,全世界都说你倾销。是啊,12亿人,谁养活得了你啊?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的改革走入了这样的一种境地?教育收费,房价高启,股票圈钱,上帝啊,这是啥决策啊。哪个已经富得流油的国家在当初这么迫不及待地从自己的人民手里捞钱?

我们的精英阶层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这种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他们就想不明白?

精英阶层到哪儿去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精英阶层有两个去向,一个被收买了,一个被扼杀了。

郎顾之争已经让所有的人都对内地的经济学家失望了。为什么整个内地的经济学家会败在一个叫郎咸平的香港人手里?只有一个问题——良知,不是大陆经济学家太笨了,而是他们已经被收买,良知泯灭,除了为主子叫几声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作用。于是我们的官僚、资本、还有知识界人士就结成了联盟,制定着进一步瓜分财富的计划。于是我们的普罗大众就失去了话语圈,就算惨叫几声,也不会被人听见。

这是被收买的,还有被扼杀的。

就是青年。

想起鲁迅先生所说,最有希望的就是我们的青年。但是,tnnd,又是教育,教育,tmd的中国教育,被这些狗屁精英把持的中国教育,一方面掏光你的钱袋,另一方面让你接受填鸭式的知识,除了会背几个狗屁单词之外,几乎剥夺你任何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啊,这招真好,真是斩草除根了。郎咸平对大学生说:“我们这一代人不懂法制,也没有良心。”“我们这一代是要早点被淘汰的,把权力交给你们,你们才是未来。”唉,也许郎先生真的不太了解中国的内地,他不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孱弱肩膀,也许根本就担不起这个担子。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你该怎么办?保护你自己。这是每个人首先想到的答案,要么离开它,要么让自己变强大,因为别指望政府保护你。记得五年前我就说,中国在进入一个急剧分化的时代,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它分化完之前拼尽全力挤入上层而已。

现在我依然说这话。

变强大,只有变得强大,你才能保护你自己,保护你想保护的人,你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所听到。

最后,想起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不爱自己的人民,你有什么权力要求自己的人民去爱他的国家。

希望,我们,不要说这句话。

关键词(Tags): #中国#拉美化#郎咸平
家园 好文。

一个国家不爱自己的人民,你有什么权力要求自己的人民去爱他的国家。

话很难听,却是实情。

这就是我们国家为什么汉奸这么多的原因。

家园 谢谢
家园 是实情,但却也不能成为做汉奸的理由!
家园 对比国内叫嚣不给穷人买房的开发商,其嘴脸立现。叹息啊
家园 所以政府要为人民负责,而不是仅仅为“先进力量“负责

这才是防止汉奸的根本啊。

家园 好文该花,有一点值得商榷

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并没有完成,或者说还处于较低的层次。所谓原始积累也是个相对的概念。今日中国的资本比百多年前的欧美要雄厚,如果说那时欧美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似乎也可以说中国现在也做完了这件事。然而由于中国起步较晚,我们虽然仅用数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一两百年的路,但这数十年间西方又向前迈进了,差距仍然很大。如果当今世界仍象百年以前那样不发达,那么我们的原始积累应该已经为今后的进步打下了足够扎实的基础,事实却是国际上诸强林立,在竞争中处于高端,我们只有通过产业迅速升级才能迎头赶上,而现有的原始积累还不能满足产业迅速升级的需要。因此,不才以为,中国资本原始积累还没有完成。

于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两难,一方面要快速积累资本,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而这两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

家园 忍不住想提反意见。

请问,瑞士,冰岛,挪威这种国家是怎么做的。

这几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在美国之上,中产阶级人数大大的。

他们当年是靠掠夺殖民地积累的?他们在当时是靠完成产业升级来致富的?好像直到现在这几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国际高端技术拿得出手吧?

为什么别人就愿意百姓有购买力?

你不要只告诉我说,他们没有面临外敌这种解释。

家园 兄台可否详细说说这几个国家当年是怎么发家的

其实瑞典也类似,不过当年他们打过很多仗,兄台可能不愿意提。

家园 发展和公平需要兼顾,而且都要有底线

不论美国式的偏自由发展的民主制度,或者北欧式的偏公平的民主制度,都没有过底线;而目前中国分配的公平问题,恐怕都觉得是已经过了底线。原始积累还没完成,那边有人快饿死病死了,我的看法还是,多考虑一点公平吧。弱肉强食自由竞争是动物世界的自然法则,如果政府连保护弱者让每一个人生存下去都做不到,那政府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家园 好文。

记得好几年前,我也曾担心中国会走拉美之路。

但现在看法有变。

中国人勤劳,肯吃苦,而且不甘人下。

问题是,中国的老问题是,贫富的两极分化,

易引起社会动荡,而社会动荡中国就经济会衰退。

所以政府的减少两极分化政策已是紧迫的事。具体比如,

政府的政策和管理要更透明化,减少腐败。提高社会公平。对于富有阶层的税收要加高,对于低收入层的福利要保障。

家园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是人均资本量

钱是获取商品的凭证,资本是可以生钱的钱。

拥有资本多的人或者国家就有资格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资本流向和资本的利得(可以理解为资本的租金),所以发展中国家永远无法积累够足够的资本。结果是国家之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想一想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就不难理解现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情况。

但是在少数情况下农民也可以进化为地主,除了地主拉拢农民以外,农民意外获得一笔横财也是捷径。

第一种情况比如战后的日本、韩国、台湾。第二种情况比如澳洲,比如北欧,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或者二战前的日本,靠战争掠夺资本。

这两种情况,那种中国都不具备。

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内需不足的问题。为什么不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提高,提高福利,扩大内需呢?因为内需不足,往往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低造成的(或者就是人均资本不足,在世界大生产环境中无法分配到足够的人均财富),在东亚一般伴随国内高储蓄,资本外流,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如果在财政水平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提高政府支出,往往造成通货膨胀,既而造成资本外流,本国货币贬值,陷入通货膨胀-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提高本国资本积累,积累的速度还要超过世界资本增殖的平均速度(否则水涨船高,永远追不上),但是这样往往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后,表面上看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加快了,实际上这些国家永远丧失了翻身的机会。这就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无情之处。

家园 也别把福特说的那么好!当年福特厂子里闹罢工的时候,

警察也进去开了枪、打死了几个罢工的工人;福特最后投降,平息了罢工。

美国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最初阶段是很黑暗的。30年代的大萧条是刻骨铭心的教训。后来,老罗斯福上台作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全民福利制度(Social Security)。要说呢,老罗斯福曾经作的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家园 拉美的问题是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文笔不错,可惜分析问题并不到位。金矿的两个例子中不论那一个,只要没有替代性支柱产业,这个地区最后都要萧条。

内需不足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通病,不是扩大福利就能解决的。如果提高福利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拉美的问题早就解决了。

拉美的政治混乱,经济动荡与美国有直接的关系。

拉美是美国的经济后院,已经完全被美国整合,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拉美要振兴,除非美国垮台。

关于拉美经济动荡的原因,可以参考

<The East Asian Dollar Standard, Fear of Floating, and Original Sin>,虽然写的是亚洲,但是同样可以借鉴来分析拉美。

家园 主帖的确美化了福特

福特运用了泰勒的科学工作法,将工序细分,卡住每道工序所需时间,建立了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每道工序的技术含量,使得他可以雇用很便宜的工人。因此,让工人买得起他的汽车并不是他的初衷,而是汽车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的结果。所以从长远看,发展和公平并不矛盾。

福特的意义,在于他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制造管理方式,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运用,大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财富的原始积累。

老罗斯福的改革方式,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兼顾的,发展和公平的平衡。发展和公平是天平两端,牺牲一端追求另一端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这个教训包括极右路线的新自由主义的拉美,和极左路线的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发展和公平的平衡,其实本质上是资本和劳动力利益的平衡。为什么欧美发达国家可以做到平衡?因为资本和工人都有话语权,而不是一方把另一方完全打倒踩上一只脚,虽然资本的力量很强大,工人感觉利益受侵犯也可以罢工,这是所谓工业民主(Industrial Democracy)。沿着微观企业的工业民主往上看,则是代表工人利益的左派工党,和代表资本利益的右派某某党在互相牵制争斗磨擦,而平衡,正是在这个争斗磨擦中产生。所以,工业民主和国家民主密不可分。

中国该走什么路?咱的国情摆在那里,人口多,底子薄,整体教育和技术水平低下,这条路怎么走的确要谨慎。但是从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出发,政府也该首先让大多数人都能吃饱饭,看得起病,上得起学,而不是让百姓们觉得生活在倒退。我的立场是,至少人权该高于原始积累产业升级。而且我也怀疑,在平均购买力不高,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法制状况下,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中国民族资本家们,是否都愿意投资高端知识密集型产业呢? 而当教育变成奢侈消费品的时候,国家又是否能培养出足够的知识型工人,可以去支撑这些知识密集型产业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