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Long ETH,Short the world -- 陈王奋起

共:💬61 🌺348 🌵6新 💬2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诈骗嘛,合约代码可以留后门

同样是币,这币那币是不同的。

BTC是和链绑定的,是链的燃料,这个要作弊的话,先买通所有的矿工再说,几乎不可能。

你朋友说的币,就是在以太坊上通过智能合约发布的,既然是代码,大多数人也看不懂,留个后门啥的,不是多难的事情,类似的案件也发生过多起。

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因为正正经经做事的项目方合约就有了名声了,你所做的一切在链上都有证据,没有坏蛋,哪来的好人呢。

家园 再请教一下:有个问题不知道要如何解决

作为资产,政府肯定要监管,毕竟是涉及税收的问题,更重要的跨境转移,如果在A国的交易所购买,在B国的交易所出售,是不是就涉及一个资产转移的问题了,毕竟A国政府管不了B国的交易所,这样的话,要如何监管?

此外,原有BTC上未作KYC的钱包,最后会做什么处理?

家园 最后这句话有点难以理解

现行的监管都是事中事后监管,用区块链做到事前监管毫无压力,是不是动了有监管权利的议价空间啊,这才是要了命吧。

“现行的监管都是事中事后监管”,这话我理解,都是交易之后,发现问题了,才去执法。

“用区块链做到事前监管毫无压力”,这句话我就很难理解了,能否给个例子怎样用区块链做事前监管?你是说交易记录无法篡改,因此不敢做违法事情吗?

家园 房子给我的教训是最大的

2006年,我的同事就去看房,我当时也跟着去看了。当时中介跟我说,去买房吧,现在房价很低但涨得很快,首付又低,你掏点首付,一年后就有可能涨一倍,好过你打工。我呢,小镇做题家出身,根本不相信这种投资建议,关键还是从一个中介口中说出的,更从心里就不服。然后自己的脸就被打得红红的。从此我就不敢乱否定其他人的看法,不管这个人是什么身份。看了本楼里边很多人的发言,我就像看到我当年那种刚愎自大的样子

至于比特币,其实我接触它很早,但主要是我没拿稳

家园 我认为不是为了交易而交易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为什么需要纯粹的交易用品?也就是说,只是为了交易而交易。

张五常的财富仓库理论说的通。一个人,手头有点余钱,如果怕这个余钱被通胀侵蚀,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这个余钱放起来,例如存银行定期,一般跑不赢通胀,但胜在安全,可以买黄金,可以买房子,可以买股票债券,可以买比特币,可以买猴票等等。

选择虽多,万变不离其宗,投钱的目的都是希望增值,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但是这些确实有存放财富的功能,不同选项的功能有长线短线,也有强弱之分罢了。

家园 我当然知道,持续跟踪中

你大脑中的偏见首先想到的就是洗钱干坏事,其实你替换成现金,发现更容易,只是你的偏见而已。实际上大多数转移资产都是披着正常贸易的外皮进行的,低一等是走地下钱庄,这些中间的痕迹很容易擦除而已。我不否认有人利用数字资产转移资产,只是说这个不太容易掩盖痕迹,还不如别的方法呢。

美国修改了财务条例,公司持有比特币应该是可以入账了,所以美国有些公司在购买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至于ETF,只能说是将传统金融和加密金融做了个桥梁,其实美国的态度是拥抱加密资产的,但是确实在法律实践上,美国做了很多探索,其中的演变和推敲,值得学习。

比特币也好,以太坊也好,只是个区块链实践,未来还有更多的实践。我倒是希望比特币,以太坊大涨特涨,没有造富神话,不会有更多的人进来搞建设的。这个过程同样会发生很多故事。

家园 我又不是监管人员,再说中国都放弃治疗了

现在大一点的交易所为了能继续运营,必须要合规,接受监管,我们不讨论在哪个莫名其妙的地方的交易所。

一般来说有一定资产门槛的话,会让你证明来源合法,比方说你挖矿所得,有挖矿记录,这没问题。

或者通过合法渠道购买的,有往来资金记录,这也没问题。至于你说的在国内早期买过,跑到美国卖了,没交税,你最起码在美国的交易所要证明自己来源合法吧,小钱没人管你,大钱你以为你想提就能提走,恐怕想多了。

累计到一定程度,放心,会有相关部门要你提供材料的。

家园 车轱辘话啊,陈王科普过啊

比方说makerDAO,专门做链上贷款的,资产也不是自己的,不得募集嘛,放贷也要审核吧,万一不还钱咋整?

传统金融为此配套了一堆监管制度和风控,你想想吧,怎么滴也得搞个几十百把号人干活吧,这不都是成本,另外被欺骗也往往事后知道,追逃款还得律师和法院呢

makerDAO总共没几个人,10个人有没有,最新资料说贷款规模24亿美元,收入估计有1.2亿,这是什么效率。这就是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啊,搞那么多人混个证书牌照,都是吃干饭的,纯粹的社会负资产。

家园 陈王那篇有点印象

但是也有点不以为然。

据我了解,makerDAO也是需要用虚拟币抵押的,他们的目标给我的感觉是用于让稳定币尽可能的稳定。这种借贷关系,是没有实物的吧?

如果借贷需要实物怎么办?举个例子,工厂需要扩充产能,老板拿设备厂房去抵押贷款,是不是需要先吧设备厂房卖了,现金先换成虚拟币,再拿到makerDAO换成另一种虚拟币,最后再换成货币,去购买新设备?(当然,第一步和最后一步,交易对手接受虚拟币,就不用货币了)

家园 你的理解没问题

makerDAO的借贷就是抵押ETH这种数字资产进去换取USDT,ETH在市场上有价格的,因此有个清算门槛,当市场价格跌到这个清算位置立刻清算。这个全流程都是智能合约控制的,因此全流程的监管无需人工干预。

在现实当中,你要贷款也得需要抵押物的,比方说用房子,国债,珠宝啥的,刷脸信用也可以,这个过程是有很多监管上的必要的流程。如果这个建设更加完备,房产的真实性,价格的真实性可以独立证伪,完全数字化了,其实就能无缝的接入到makerDAO的流程中去了,那么所谓贷款,完全是自助的完成了,极大地降低了社会成本和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

政府干啥呢,或者说行业干啥呢,就是要确保房产的真实性,房价的真实性,构建好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就行了,商业的事情让商业解决,你抵押了房子,开了工厂,最后破产还是发财,关政府啥事。

反过来看,如果这种设施比较完备,作为普通人也能投资到这种服务中去,提供资本金,业务的流程是透明的,全部在链上公开的,你现在存到银行的钱放贷给了谁,你知道个毛线,你觉得不好可以撤回自己资金,找更有信誉的去。

家园 当然不需要交易中心就可以交易,而且还可以不留转帐等痕迹

你持有比特币的形式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手机,里面有个加密钱包。

有一天你走夜路,我一记闷棍把你夯倒,你的比特币就算”交易“给我了😄😄。当然,我还要拿回去解密什么的,走点手续,这并不难。然后,像钱志敏一样,网上与人交易,线下收现金,别人都不知道我的比特币是你“交易”给我的。

=====

你网络上搜一下钱志敏、温简二人的“事迹”。钱志敏的6万个比特币很轻易地就被伦敦警方拿走了。有点搞笑的是第一次警方根本不知道钱志敏的电脑里有6万个比特币,后来发现此人持比特币洗钱,伦敦警方一破解电脑,天呐,发了大财😄😄😄

家园 这一段我还是非常困惑

在现实当中,你要贷款也得需要抵押物的,比方说用房子,国债,珠宝啥的,刷脸信用也可以,这个过程是有很多监管上的必要的流程。如果这个建设更加完备,房产的真实性,价格的真实性可以独立证伪,完全数字化了,其实就能无缝的接入到makerDAO的流程中去了,那么所谓贷款,完全是自助的完成了,极大地降低了社会成本和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

主要是涉及到一个信息上链的成本,就不说工厂设备厂房抵押这么复杂的,拿你的房子抵押贷款为例,房产业主信息,最近市场类似的房子的交易价这些要上链都还容易,但是,房产本身的质量,这东西就不好说了吧,国内的房子,尤其是大城市的还比较标准化,略微容易一点判断,国外的房产,装修好点,花园弄一下,价格就能差不少,这些信息要如何上链?再复杂一点的,房子是否有长租合同,业主有没有官司在身,房子是否已经被扣押,这些信息要上链就不容易了,想自动化上链的话,恐怕还要政府配合,政府会把这些信息放在一个没有特定主体的区块链上面吗?

技术上还有一点也挺麻烦的,区块链的本质是分布式账本,但上链的信息越多,账本就会越厚,账本越厚的话,交易速度越慢,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

家园 你的问题越来越逼近现实了哈

我应该在河里写过区块链的科普文章,建立起一个粗浅的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看法是没问题的。

是的,区块链上啥都装,装了还无法修改,确实头痛,更要命的是还有人花几块钱写一堆你不爱看的内容广而告之,是不是挺闹心的。

就账本而言,目前技术方向上公认的思路是layer 1是核心账本,如果应用数据都上链,成本和效率都会越来越成问题,因此呢思考就是L1是清算层,L2是结算层,L3成为数据层,L4是业务层,大体上如此,目前在L2上竞争很激烈。简单说业务层数据对业务方重要,但是对整个链上的其他人来说不重要,比方说你一个业务的流转的日志什么的,L3是数据层,这个层面上做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大量的业务核心数据在这个层面,L2是结算层,比方说很多业务逻辑程序在这个层面上运行,会产生资产转移交换,那么记个账即可,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在L1上盖个戳,存证验真即可,清算的时候在L1层上完成真正的资产转移。L1层上智能合约确实好,但是一堆人冲上去使用的时候,链的体感太差了,现在流行的解决方案就是移动到L2去,合约可以链外执行,结果在链上验真证伪,甚至搞零知识证明,本质上都是在提高业务吞吐量同时不失去区块链的安全性。

至于现实世界的资产,比方房产,如何和区块链结合,这个就不是单纯的区块链技术问题,需要很多基础设施,现在也流行这个RWA,真实世界资产上链,那就要有机构对数据真实性和及时性进行背书。比方说,摩根大通在以太坊公链上发行了债券,这个债券本身在链上流通,最后的承兑方肯定是发行方刚性承兑,至于承兑方是不是有能力,没有欺诈,这个还是需要现实的监管政策和虚拟世界进行对接才行,政策法律比技术复杂多了,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

区块链还是个小孩子,那就指望他拿奥运冠军了,太早了,耐心点,还有很多技术工作要做。

家园 我其实没有期望区块链太高

我对技术的分析,总是喜欢从一个用例开始推,然后再算算成本。

数据分层这个设计好,确实可以从原理上降低账本的大小。

接下来这句话,就存在一个成本问题了:

真实世界资产上链,那就要有机构对数据真实性和及时性进行背书。

数据的真实性确实是需要有人(机构)进行背书,没有人做慈善,免费背书,毕竟做尽调还是要靠人,依然存在风险,这么一来,还是有成本,而且这个成本不像makerDAO那种可以指数级地降低。

说回房贷这个用例,一旦需要人工介入,需要有人对数据的真实性做背书,即便用了区块链,成本没有能够节省多少吧?

家园 技术成本没啥,商业的信任成本太高

对于数据的保真(不保证欺诈)区块链有天然优势,也就是说你可以作假,但是作假的痕迹是无法擦除的。

至于说现实的房产估值,确实现有流程和方式非常复杂,保不齐规则中猫腻和漏洞也不少。

这个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这种需求非常强烈,那么需求会倒逼房产估值的流程和制度,换句话说就是改变生产关系,把权利和义务重新分配一下,利益也要重新分配;

另外一方面,正如现在,既然房产看着好,实际推不动或者太麻烦,你用BTC,ETH这些数字资产抵押不好吗,我不需要你适应,我只是抛弃你而已;

总是将新技术,新设施刻舟求剑的复刻到原有的系统中,这叫模仿,不叫创新,合不合适都非常难说。世界最终是年轻人的,不需要消灭原有的逻辑,等待他们凋零就好了,年轻人会制定新规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