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魔改”《白蛇传》 -- 给我打钱87405

共:💬63 🌺215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彗星撞地球

太阳终有一天会燃尽,可这并不是我们当前要考虑的问题。宇宙深空的一个巨大的黑洞正在吞噬另一个黑洞,这必然会引发极其剧烈的变化,所以,我认为彗星撞地球十有八九会发生。

由于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过去发生的,所以在时间上会推算错,也就是说,等我们确认有一颗彗星正迎面向地球撞来时,已经有点晚了,但也不是太晚,如果只有一颗彗星。要想象得戏剧化些,那么人类将向这颗彗星发射导弹,巨大的导弹群几乎全部落空,只有一枚击中了彗星,最后这颗彗星擦着地球飞了过去,这导致了近20亿人的死亡。

从慌乱中镇定下来的人类马上拿出了对策,放几个哨兵出去,最远的已经不在太阳系里了。哨兵传来了消息,一个彗星群正冲向太阳系。

怎么办?上一次的事件已经表明,从地球上发射导弹是无法阻止彗星的,上次完全是侥幸,这种好运气不会有第二次。得从月球上发动反击,还有50年的时间。

每个人的神经都像上了发条似的,脑和手不停歇的运转起来,从来就没有这么疲惫过,可从来就没有这么毫无怨言过。要活下去。

那一刻终于到来了,所有能想出来的办法都用上了。然而,生存还是毁灭,没有人知道结果。

导弹阵地上轰鸣作响,巨大的引擎声甚至在地球上都能听见,有的战士被当场震死。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航天飞机一艘接一艘的紧急升空,他们没有打算活着回来,实在不行,就跟彗星同归于尽。

奏效了。绝大部分彗星都偏离了既定的航道,人类眼看就能从危险中脱离出来,然而不幸的是,有一颗彗星的碎片成了漏网之鱼。它原本是一颗很大的彗星,可是由于计算的误差,导弹并没有迫使它改变航向,而是其将炸成了碎片,其中一块最大的,以更快的速度向地球撞了过去。

一片死寂。月球上的人失去了与地球的一切联系,无论怎么呼叫都没有回应。从太空看过去,地球不再是那颗蔚蓝的星球,它正慢慢的变黑,就跟烧焦了似的。

痛哭流涕,懊恼无比。

“早干什么去了!”一个嘶哑的声音吼叫道。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另一个嘶哑的声音用同样的方式发出咆哮。

是啊,早干什么去了?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

也罢,想想接下去该怎么办。也好,人类总算断了奶。

“不是,月球上还活着人吃啥喝啥?”

哦,你现在知道吃喝并不是从天上自动掉下来的啦?哦,你现在知道光有钱并没有什么鸟用啦?

人,往往就是这样,不死就不可能生,不濒临死亡他就不讲理!!!

家园 神话就是神打来的电话

6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其任内首场国政发布会上宣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韩国东南部近海很可能蕴藏多达140亿桶石油和天然气,有望满足韩国今后29年天然气需求和4年石油需求。

想来一国之总统是不会开国际玩笑的,所以接下来韩国将进行第一步,试验性开采。一般来说,试验性开采需要进行3到5年的时间,成功率估计为20%。这也就是说,尹锡悦所说的【很可能】得乘上20%。

试验性开采的花费是多少呢?如果钻探深度在1公里以上,那么打一个孔就得花上1200亿韩元或者是9000万美元,估计得打10个孔,这样就得花去1.2万亿韩元或者9亿美元。目前承认这一任务的是一家叫Act-Geo的公司。Act-Geo非常小,注册员工人数为14人,不过Act-Geo的创始人阿布雷乌表示这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并不负责实际钻探,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分析数据然后做出解释。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介绍阿布雷乌时说他是世界级深海技术评估专家,然而有人指出阿布雷乌之前是(美国大型炼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一名高级技术人员,他离开老东家之后就自己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Act-Geo。

假设试验性开采的结果是理想的,也就是用通俗的话来说确实有油和气,但能不能进行大规模开采则是另一个问题。如果开采的成本太高,那么这样的开采活动显然是无法持续下去的,发现油田最后却放弃开采的例子比比皆是。

假设确实可以进行大规模开采,下一个问题是怎么炼油。众所周知,将原油生产成成品油这是一个综合性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雇佣大量的技术人员,这都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对韩国而言,韩国96%靠进口,在这项业务上他们并没有传统优势。

我认为尹锡悦接到的电话是朴正熙打来的,朴正熙是早前的一位韩国总统。1976年1月,时任总统的朴正熙就对外宣布“韩国在迎日湾附近发现了石油”,这一消息令韩国举国上下欢腾不己,那会正值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不过正式钻探一年之后却不得不面对一无所获的痛苦现实。尽管有关方面竭尽全力减轻韩国国民的痛苦,比如【误】将钻井过程中作为润滑油的轻油当成钻探出来的原油,可是韩国的产油国梦终于还是破灭了。

但我也有可能搞错了,因为早在三周之前也就是5月中旬,韩国的一名算命师【天空】就发布了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公开预言韩国“下面有许多石油和天然气”。天空和尹锡悦的关系非同一般,这很有可能说明是神先给天空打了电话,天空将通话内容转告了尹锡悦,尹锡悦则转发给了韩国国民并抄送给世界人民。

点看全图

好了,最重要的问题来了:究竟是谁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神会给韩国总统打电话的呢?同样是三周前我就预测神会给韩国总统打电话。

“显而易见是神给你打的电话。”

那么给我打电话的神跟给韩国总统打电话的神是不是同一个神?为什么神不给印度总理打电话?

“这两个问题就有难度了,我需要时间来思考。”

请思考。

下面进入严肃话题部分。

众所周知,韩国是一个神棍国家,虽然他们没有像印度那样公开承认,可是作为旁人来说就总觉得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想错了。可你为什么会想错呢?

答案就是你没有亲身经历过。如果有一件事我们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么我们只有三种办法去【理解】它:

A.以相似经历做参照物,然后用缩放动作来逼近真值。

B.用逻辑推理求得真值的近似值。

C.有亲历的人告诉你。

ABC哪一种最靠谱?答案是哪种都有风险,比如说A,虽然你有相似的亲身经历,但一方面你在做缩放动作的时候“倍数”不对,另一方面,有一些相似叫似是而非,看起来很接近,吻合度甚至高达99%然而两者却有质的区别。再来说B。我们之所以大量的使用逻辑工具,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亲历。显而易见,擅长使用逻辑这一工具的人并不是多数,这有无数的铁证。最后看C。C的风险就在于讲述的人有可能会骗你,也有可能说得不全。

下面举一个小例子进行说明。很多人都问,当年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都不怕死的吗?也有人问,对面的敌人在不断的开枪,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难道不是在送死吗?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呢?自己没有亲历过。这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其实很容易得到,那就是C,亲历者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我的意思说,结果已经摆在大家眼前了,我们打赢了,换言之,把你换上去,结果不变。不过,这里要注意,把你换上去并不是穿越剧,当你活在那个年代的时候,你就不是今天的你了,你是那个年代的你。

但是有的问题就有难度了,比如“我想不通,那些女人怎么会一次又一次的给骗子打钱,并且怎么劝都不听?”答案是不是同样的你没有亲历过呢?这次相反,你亲历过,但你不知道或者不承认。

我曾经受骗进了传销组织,但约1分钟之后我就跑掉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一名女子给我打电话,她自称是我以前工作过的机关里的某人的妻子。打电话说要约我吃饭,具体理由我已经记不清了。按我一贯的做法来看,我是不会去的,但那次鬼使神差的同意了。到了约定的地点,我就被这名女子领着往一座商务楼走去。我一边走一边想,里面有餐馆?怎么她一个外地的比我还熟?那座商务楼恰好就离我上班的地方不远。可能楼里面有一个外地驻京办事处只是我不知道?就这样,很快进了楼,上了电梯。当电梯上到某层后停下来门被打开的时候,我有一些诧异,太热闹了,难道是在办酒宴吗?随后我就被领进了一间屋子里,这屋子并不大,布置得像一间教室,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在进到这间屋子之间,我观察了一下,我被带进来的这层楼里的人都表现得很兴奋,他们走得很快,交谈时语速也很快。我已经猜到了,这是一个传销场所。就在这个时候,那名女子递给我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让我找个座位坐下来,一会儿老师就要来上课了。我愉快的接了过来,并询问卫生间在哪,她指给我看,然后她就匆忙的走开了。就这样,我逃了出来。

这件事大概已经过去快20年了,可是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想不通,她怎么就让我轻松的跑掉了?如果我跟她调个个,我会看住她的,不让她走。最近我才明白,像我这样的人是少数,多数人只要上了贼船就不会下来,相反,会越陷越深。比如我的文章里说其实许多人“屁都不会,几乎可以说是靠别人赏饭吃”,读到我文章的人并非认为我在胡说八道,但他们最要考虑的是,若从贼船下来自己怎么活呢?

上了贼船却没有下贼船的人,并不知道下了贼船之后会怎么样,他们会自己去思考,而思考的方式就是调用逻辑工具进行推理分析,最后的结论是不能下。接下来他们就会很痛苦,这样的痛苦往往表现为后悔,或者表现为对子女“充满了爱”,生怕儿女重蹈覆辙。还有一种表现,就是不婚不生,因为完全没有了信心,未来会更加黑暗。

韩国、印度、日本、美国等等,就是一艘艘规模庞大的贼船,很少有人从上面下来。

我突然回忆起来了,并不是鬼使神差,那会儿的我好像正在重新找工作。没有错,就是这样,所以一旦出现了也许可能的机会我就有比较强的愿意去尝试。

直接经验要间接经验好得多,但我们不可能获取那么多的直接经验,所以我们会很容易犯错误,我们自认为的理解往往只是想象。从来就是如此,但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某种角度来看保护了多数人,而如果说得所谓的刻薄一些则是掩盖了巨大的风险,也可以说成是新手保护期是有限度的。不管怎么说,时代发生了巨变,靠想象过日子的人会掉进一个又一个的陷阱。

家园 复盘抗美援朝

说说抗美援朝,但请注意两点:一、之前是当成例子来用的,我在讲某个道理的时候以抗美援朝为例,这次不一样,就是讲抗美援朝。二、我不在是寻找历史的真相,而是在发现真实的我。

我估计大家跟我差不多,所看到的事实大略的说就是我们先是在准备收复海峡那边那块地,然后突然掉头火速奔赴朝鲜战场,所以这里面有出现了一个疑问:掉头如此之快是怎么做到的?

有人说这表现出了李德胜的果断,可是果断只是精神面的,物质面的呢?要知道【若】出兵朝鲜,第一、我们内部得会商;第二、中、苏、朝得三家会商;第三、部队要转移,后方要动员,这全都需要时间。所以,该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即究竟是如何做到如此神速的。

要想把问题回答出来,首先要确立的是方向,方向有两种可选:一、横向;二、纵向。横向的意思就是说你所要回答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它只是一个局部问题,换言之你要找出全局来;纵向的意思就是你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全局问题,所以你需要的是深入下去,这就有点类似拿着显微镜去看了,把一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事找出来,因为鸡毛蒜皮是存在的,你不能当成不存在,还有一种鸡毛蒜皮并非鸡毛蒜皮而是重要的因子。然而很多人在这里犯了错误,他们不知道要先选方向,因此,很多人总认为是因为自己不知道细节所以无法正确回答问题。

我自己粗粗一想,选横向,收复海峡那边那块地不是孤立的,抗美援朝也不是孤立的,得找出全局来。

好,现在回到已有的线索中来:需要时间。

正如前面所说,我们自己内部得会商,中苏朝三方得会商……等等,停下来。我们自己内部会商,中苏朝三方会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的回答是那得看中苏朝会商的结果,那就说明你心里没有谱。如果你心里有谱就不会是先看苏联、朝鲜那边的意见然后再决定自己怎么做,而是你已经决定了怎么做。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怎么做,那么中苏朝会商岂不是没有意义了吗?不对,你想错了,你决定了怎么做,指的是大方向,而这个大方向指的是全局。你可能还会坚持你的质疑:那是要朝鲜方面不同意我们出兵呢?虽然历史无法假设,但我认为我们是有这样的准备的,这意思就是说不论苏、朝最后是什么意见,我们的总目标是消灭邪恶,具体而言就是挫苏霸、灭美帝。这也就意味着李德胜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内部会商,把意见统一起来。好,这个疑问解决了,但还有疑问:部队怎么那么快就到了朝鲜战场?后方的动员怎么是同样的神速呢?有没有可能之前做的渡海训练是假的呢?

如果渡海训练是假的,那么就意味着李德胜早就知道要出事了。有没有这个可能?无法排除。可如果渡海训练是假的,为什么我们首先调动的部队就是在做渡海训练的部队呢?为什么舍近求远呢?东北有几十万大军,并且在作战初期也确实因为舍近求远有许多补给没有到位,棉衣棉裤都没有准备齐全。所以,海渡训练不可能是假的。

这样,我又生出来另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做渡海训练呢?45年欧洲战场的仗就打完了,苏霸和美帝在一旁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用武力去收复海峡那边那块地不科学。

如今有些人说,老蒋一早就准备跑到海峡那边那块去了,这完全是胡说八道。老蒋从他的主观意愿来看是绝不愿意跑到海峡那边那块去的。因为去了海峡那边那块,他就只能受美国人的摆布,他没有办法自给自足。虽然老蒋抱着的是美帝的大腿,然而各怀鬼胎,在老蒋这方面来说他是在利用美帝,他不打算成为美帝的傀儡。换言之,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困、穷的办法来收复。可能会有人说,那不还有空运吗?不对,空运的成本太高了,如果海峡那边那块上只有很少几个人,空运的成本是可以承受的,扔一包物资下来能管一年,然而老蒋是带了大批人马上岛的,扔一包物资下来一秒种就没了。既然老蒋本人是不情愿去的,那就只能说明他是被绑架过去的,然而依老蒋的个性来看,他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就算我今天被你们绑架过去了,但我可以将计就计。正因为如此,老蒋是天天想着光复。老蒋的事先说到这,回到前面那个疑问:有这个必要用武力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回答,只能接受。李德胜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当时】总的意见就是要去用武力收复,那么他恐怕轻易改变不了。正确的回答方式是:决定了要用武力,那么指导原则是什么呢?我以为就一个字,快。必须要用极快的速度收复,拖久了对我们不利。所以,渡海训练一定是真的。正因为渡海训练是真的,所以参与训练的部队战斗力很强,能打“闪电战”或者说能打快速反应战,所以调他们去朝鲜战场。换而言之,我们已经把弓拉满了,箭已经上弦了,正准备射的时候突然间换了一个目标。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我们早就有两手准备?不对,不是这样的。这说明了李德胜始终盯着的目标是苏霸和美帝。所以,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性,李德胜本人不太情愿去用武力收复海峡那边那块地,但他短时间之内又无法说服其它人,所以他同意了这个决定,接着就展开了真实的渡海训练。等等,这里面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我是李德胜,我既会慢又会快。慢是什么意思呢?慢的意思就是渡海训练不可能藏着掖着,苏美是一定能搞到情报的,这不需要卫星,他们搞不到非常具体的情况但是大致情况他们一定是能搞到情报的,所以他们十有八九会“有想法”,要趁着这机会搞点事情,所以我得慢一点,让美苏急不可耐的自己跳出来。快又是什么意思呢?我做的训练要求就是快,如果美苏不跳出来,我就快速收复,如果美苏跳出来,我就快速向他们开火。

事实表明,苏霸和美帝“大喜过望”,自己主动跳了出来。

李德胜第一次访苏是在1949年12月,他被留在苏联长达近3个月。为什么要把他留这么长的时间呢?就在李德胜访苏期间,金三胖的爷爷金太胖向斯大林发了一封秘密电报,大意就是说他想去一趟莫斯科,有要事相商。斯大林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正在莫斯科的李德胜。

45年二战结束之后,朝鲜半岛一分为二,苏联人抢占了北方,在美国人的默许下双方以38线为界,各占一边。可是,双方都不甘心这个结果。早在1949年3的时候,金太胖就向李德胜发出请求,让我们把四野当中的朝鲜族部队划拨给他们,加强朝鲜人民军的实力。李德胜同意了,拨了3个师过去。这就是说,金太胖一直都在打算盘,怎么把朝鲜半岛统一了。

1950年1月——此时李德胜就在莫斯科——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发表声明,说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海峡那边那块地,也不包括南朝鲜(现在我们叫他们为韩国)。事后来看,这是一颗烟雾弹。杜鲁门的声明是1950年1月5发表的,1月12日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做了一番演讲,主要内容相近。1月13日,正在莫斯科的李德胜给国内发了一封电报,大意就是说要调查敌情、民情、地形、船只、兵力和后勤情况,请粟裕、叶飞到北京同聂荣臻、刘亚楼等研究商讨相关事宜。这是巧合吗?

金太胖的电报是1月30日发给斯大林的。直到2月17日,李德胜才和伍豪同志结束对苏联的访问启程回国。所以,斯大林把李德胜留在苏联长达近3个月的时间,就是在酝酿一场激变,而我们是被蒙在鼓里的,没有人告诉我们实情。

这里理一理:在欧洲,德国被分成了两块,东德归苏联,西德归美国;在亚洲,朝鲜半岛被分成了两块,北朝鲜站苏联,南朝鲜站美国。我们也被分成了两块,一块大陆,一块海峡那边。金太胖想着统一,我们这边很多人的意见也想着统一,而苏霸、美帝都打算借此做出一点文章来。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美帝先动手,放出一颗烟雾弹,海峡那边和南朝鲜他不管,其目的是昭然若揭的,就是要诱骗金太胖跟我们一块动手。果然,金太胖上钩了,我们也“上钩”了,这也就是说苏霸上钩了。可是苏霸真的会有这么蠢吗?斯大林的头脑不会这么简单,所以斯大林是怎么考虑的呢?

如果我是斯大林,我会同意动手的。金太胖的部队打得过李承晚的军队,可是打不过美帝的军队,所以美帝一定会出兵。如果美帝出兵,他会两边用兵,既在朝鲜半岛登陆,又会派航母去海峡,这样一来,中国人就收复不了海峡那边那块地了。最重要的是,接下来中国人会举棋不定,到底是出兵朝鲜还是不出兵。最好争论激烈一些,这样时间就能拖得久一些,就算最后决定了出兵朝鲜,恐怕也来不及了。这样,美帝就占领了朝鲜全境,对中国人形成巨大的威胁,中国人就不得不投靠我斯大林。万一中国人改变了主意,要跟美国人媾和,我斯大林也不怕,把中国一分为二就好了,实在不行,就再次爆发内战,反正也不是在我家里打。

这个局面有多么的凶险啊!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快。只有快,才能从困境中跳脱出来。稍有犹豫,就会陷入极大的被动,只有快,快如闪电,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所以,李德胜接招了,1月13日,他发出了电报。

1950年3月30日到4月25日,金太胖秘密访问苏联。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

1950年5月13日,金太胖到访北京。

1950年6月25日,金太胖发动进攻。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联合国军”即将赴朝。

1950年6月29日,美国军舰入侵海峡。

1950年7月1日,美国驻南朝鲜第八集团军直接参战。

1950年7月7日,为美国所操纵的联合国通过了决议,成立“联合国军”司令部,麦克阿瑟为总司令,他有40万人马(后来增至70万)。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登陆之后轻松打败了金太胖的部队,并开始向北挺进。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第一个生日。

1950年10月8日,李德胜发布命令,着将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第一支部队跨过鸭绿江。

苏霸和美帝全都失算了,他们没有料到我们会这么快,快如闪电。

还有一个人失算了,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傅作义。

我把抗美援朝复盘了之后,哭了好几天。这之后我就不哭了,眼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