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看了一个黄奇帆的讲话 -- 思想

共:💬280 🌺939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有水利基础设施

分田后集体的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没有维护了,开始几年还可以勉强使用,五年十年后的恶果就显现出来了。

家园 没错,越不维护越容易出问题,现在中小水库病险2/3就是明证

现在这笔费用已经成了很大的隐患了。

再不好好维护,城市用水都困难了。

当年公社维护,简单有效、实用,实际上是最好的方式。

这也是可以消耗一定人力的,实际上,城市应该补贴水库地区维护人员。

家园 你为何忽视了你刚说是常识的提价?
家园 实际上化肥、种子、农药的作用不是分田能比的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化肥的作用,80年到84年这几年是碳酸氢铵大面积普及的时间段,虽说碳铵的效果远远低于尿素,但是尿素真是价格贵,而且农民确实买不到。我记忆里86年我哥还跑到驻马店让我买碳铵,88年还有很多人找人也买不到碳铵。79年河南平顶山化肥厂开始生产尿素,当时小麦的市场价是0.25元一斤,尿素的价格也是0.25元一斤,可是农民买不到啊,市场上也0.5元也买不到。79年我上高二 ,大哥也复读,弟弟也在上学,全家人吃饭都是问题,我父亲跑到平顶山找我一个堂叔,想买点尿素然后赚个差价,结果到了平顶山后,那个叔说刚刚给一个朋友找人买了5吨,再批条短时间不可能。他们俩个一商量,让我父亲赶最快的一班公共汽车,毕竟农村那种40拖拉机比公共汽车慢多了,就这样我父亲提前在一个路口等着那拖拉机,然后截停后上去说明情况,最后同意给1000斤尿素,我父亲身上没有多少钱,就找了附近村里舅爷家的表叔,他是村里的会计,一听说有尿素1000斤,直接就同意按照一斤尿素交换两斤小麦把尿素全都要了,这样我父亲直接赚了1000斤小麦,然后给我大姑家500斤,我们家留500斤。说这个例子,是想证明当年农民是多么渴望有化肥使用。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毛毛球,青青的蓝,陈王奋起,
家园 反右的时候就被打击了

可能也算因祸得福,至少文革的时候没出大事。

家园 记得一个是汕优,一个是竹科

其实我们都是发言地区,只能是说这个因。你写的籼优,其实是汕优。我写的竹科也只是读音接近而已。记得当年的杂交稻主要是晚稻,早稻是常规稻,自己留种。当时杂交稻的大田产量很难超过一千斤,需要肥田,需要风调雨顺,肥料农药打足,田间管理很仔细才能达到。记得竹科产量可以,但是稻粒特别细长,碾米的时候碎米比较多,所以农民也不喜欢。

家园 早稻800,晚稻1000都可以达到

我们那边只说早稻和晚稻,其实基本上就是籼米和粳米。80年代的高产粮田一般是早稻800斤,晚稻1000斤,所以当年的口号是建设吨粮田,其实能达到的很少。我们一般早稻和糯米用常规稻种,自己留种,晚稻用杂交稻,要买稻种。早稻不好吃,价格也低一点,所以交公粮多用早稻。

家园 假日河友你是对的

是汕优。我们也是早造交公粮。常规种有好几个品种的,产量也是有点差异,不过我就记得汕优,因为这个种得多,好记。

一般来说冬谷更耐贮冬米更好吃,不过新的早米我感觉还是比放了大半年的冬米好吃。

@懒厨 兄曾说他妈妈在市场籴的米特别香特别好吃,应该是籴到新米。也可见他家脱离农村很彻底,没有农村的亲友拿鲜活农副产品给他们。从他关于农村农业的贴子来看,也佐证了他对农村没啥认知。

我回 @偶尔路过 河友说河里有50%的人两脚牛屎没洗清应该不为过,看来假日河友跟我一样也是没洗清那种。

家园 听说过一个笑话

曾经有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向中国取经,为什么中国粮食产量会年年增长。领导说经验是将公社集体土地分田到户。人家疑问到:我们国家一直是土地私有制,土地世世代代都在每家每户每个人手中,我们为什么不行?

其实以中国为例,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土地也在每家每户,妨碍中国人挨饿了吗?

家园 众所周知,分田到户是1983年大规模开始推,79到82推不动

1984年才几乎彻底推干净,还剩下了周家庄、华西村等等等。刘庄应该也是没有分。

所以和那个图是根本不符合的,尤其是安徽的产量还下降了。嘿嘿嘿。

点看全图

家园 提价之后

收入要落到农民手里,农民才有积极性呀。

这个也是常识吧?

家园 也许你是小审?

连你父母都没经历过那个年代?

@懒厨 兄曾说他妈妈在市场籴的米特别香特别好吃,应该是籴到新米。也可见他家脱离农村很彻底,没有农村的亲友拿鲜活农副产品给他们。

你这段话,一看就知道没有广东农村的生活经历。

当年的潮州农村穷得很,一年到头的主粮就是番薯饭与番薯稀饭,白米饭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吃。乡下的亲戚来,最常见的手信,就是番薯跟萝卜干。

当年我父母在广州工作,他们的粮票是每个月30斤,我和我弟是15斤,一旦有亲戚朋友到访,到月底就不够,到处找人借。说起来有点黑色幽默,导致我父母下决心来深圳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深圳可以不用粮票买到米,那时是83,84年。

PS:说白米饭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吃也不够准确,听我妈说,曾经有半年放开吃,那是搞公社集体饭堂的时候,看到那种吃饭的样子,我外婆非常震撼,说,这样放开吃,山都要吃崩了!不幸言中,只吃了半年就无以为继,回到老样子。

我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在每天过的日子,就像以前过年一样,有菜有肉,还有啥不知足的?

现在的年轻人,理解不了这句话,所以,我猜你是小审?

家园 哪有什么一包就灵那么简单,中国人吃饱饭是一个社会主义条件下

几代人努力的系统工程。农田基本建设水利灌溉设施不可能在单干的条件下达到7,80年代的水平,种子化肥农药没有基本的工业化天上掉不下来。没有农村集体所有制下的统购统销,别说这个工业化及其必须的基础教育科技的普及了,就连基本的社会稳定都不见得能维持。靠几千年单干的小农经济想吃饱饭从来都是痴人说梦。

这就是一个几十年如一日常见的诋毁老人家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就的话术之一

通宝推:真离,
家园 这里又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以为包产到户就是土地私有,其实建国后中国的土地一直都国有的。

由于国有,就存在两种制度来耕种农地,一种是国家自己负责,类似公社那种制度,本质上,农民是国家的雇员,另一种是承包,就是包产到户了,国家把土地外包给农民。

前面一种制度,国家需要监督农民的劳动与衡量农民的产出,成本很高,后一种制度,国家就把这个成本给节省了,这个就是包产到户的最大优势。

问题在于,即使节省了这个成本,并不会保证粮食产量,因为种出来的粮食,还要卖出去才行,如果国家垄断了采购,压低了采购价格,农民一样不会有积极性种粮,事实上84,85年就发生过这种情况。

这个笑话之所以是笑话,是以为包产到户就是土地私有,压根就不知道这是两回事。

家园 我已经说过了,有研究证明提价对粮食产量增加有显著影响

并不是仅仅指包产到户那几年,你怎么又绕回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