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作为军迷,讨论一下这些年来咱国家在装备发展上是不是也走过很多 -- yg1993
MD82 是单排5座支线客机。 尾吊双发布局。 处于某种原因上海飞机制造厂向麦道索取飞机的试飞气动资料。然后处于未知的原因,麦道给了上飞,然后丢档案室根本没人看,之后大概是扔了。
另外,波音在收购麦道后,决定放弃MD82-MD90-MD92 这个产品线。但是同意上海飞机制造厂继续生产这个系列,并同意提供必要的零部件和发动机。并把这个系列飞机的后续维护工作交给上飞承担,但要求上飞保证一定的生产数量,可能是一两百架这样不太多的数字。
但是上飞 放弃了这个计划。 一直到2000年之后重启 ARJ21 项目, ARJ21 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MD92 的现代化版本。
至于你说的 波音授权生产 737 项目我没有听过。 个人觉得可能是MD92 延续生产项目的误传。
虽然麦道给了MD82 的资料,但是并不是最好选择,因为MD82--ARJ21 都是单排5座,支线客机的宽度。 这导致这个系列的上限就是 ARJ21。市场需求有限
如果是单排6座的三叉戟。那就真的有可能和 737 ,320 一样 成为一个需求最大的窄体干线客机。
可以从尾吊三发斯贝----改成尾吊双发 CFM56 。 这在经济性上就上了一个大台阶。
尾吊双发再改翼吊双发--- 和737 类似,改个几十年。
J11B 换了国产航电之后,基本就可以压着J10 打了。
J10 只有在近距离格斗中有部分优势。
除了从俄罗斯引进的R-27,中国还从乌克兰引进过R-27T1。因为这个导弹的导引头开始就是乌克兰生产的,后来引进的那一批就是用的新型导引头,比原始版本强得多,而且据说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原有那一批也被乌克兰升级过。
这个弹的具体资料我也没找到,但在War Thunder里这个弹还是不错的。
通常军品出口版都比自用版差一些,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因为军费不足,所以出口的军品往往和自用的差不多甚至还要好一些。我国开始引进的其实是共青城生产的40批次左右机器。后来的Su-27UBK还做了一定改进,再后来的Su-30MKK做的改进就更大了。
歼10对比Su-27在机动性上有优势我是承认的,但要说是碾压我是不承认的,顶多是在某些能发挥出自身优势的条件下取得比较多的胜利。实战中单对单Su-27仗着腿长+中距弹的优势歼10很难破解。
2015年中泰军演曾经用Su-27(歼11A)和JAS39进行单对单对抗演习,在可以使用中距弹的情况下,Su-27虽然电子设备有代差,但也没有说是惨败。
靠的是原始版本的su27雷达和电子设备的暴烂无比。所以空军的结论是su27气动布局确实很好,但是需要在雷达和电设上重大改进,所以才有后面的J11b。
其实运20的设计理念和伊尔76一样,都是搞的机场对机场的运输,不是c-17那种从后方基地直接送到一线部队的思路。
参考激光制导炸弹的来历
打仗打的是钱。不用现进装备是为了省钱。不是因为先进装备不好
用先进装备也是为了省钱,不是为了显摆。
在落后武器能够解决问题的前提下。优先使用落后武器
但落后武器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还用落后武器。成本将是天文数字。
说得好。
要定义那些所谓的落后或者先进,都不能离开实际的真正的需求,一定要讲辨证唯物论。
“先进”不仅仅指得是简单的升级换代,而应该是实事求是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最有成效的理论、技术、设备和方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如果我在花园里要平移一块大石头,距离很近。是等半天让人用机器来干?还是自己拿个撬棒,垫个支点,几分钟几下子就完事了呢!
现在我们看到的最大的笑话,就是用自己的超过数倍价值比的那些“先进”,去拦截那些廉价的东西的攻击了。
当然有人会反驳我:“你怎么能够不把自己万一被砸中的后果,也计算进去呢?”
但是,如果一定要扩展分析的话:
1. 这样来防御的那一方,那些军舰这些大家伙的人力和其它开销,就不需要算进去了吗?
2. 从长期而言,随着双方较量的规模的增加,“亏空”也一定会是越来越大,直到补不上了的败局为止的。
3. 仗势欺人、狐假虎威、打肿脸充胖子等等……,没有一个会是好下场的。
而得道多助,正义压邪、实事求是……,那才是“先进”,才是成功之道、才是胜利之本。
第一,把某些项目的失败说成外国人卡脖子,是一种思想懒惰的行为,甚至有时候是推卸责任。至少在MD82项目上,项目中止的责任基本不在美方。
第二,麦道给的MD82资料的结局,其实和运十下马一样反映了一个问题,以型号为唯一牵引力量的体制存在严重的浪费,因为一旦型号下马,先前付出努力获得的中间结果就无人过问,最好也是扔在仓库里积灰,更差的还会化为乌有。不过这个病的本质还是穷病。只是有人装傻或者真傻,把这个普遍问题阴谋论化,视为针对运十的阴谋,那就十分扯淡。
反正试飞都没通过,到底是发动机的问题还是飞机本身的问题,各执一词。
同时让网络上多多宣传,让国人见识一下pla有多厉害。
那时候欧洲还是有好几个中立国的,它们自己都有商船。
米格-25定位也是高空高速,而且人家91年还打下过一架大黄蜂,美国不承认罢了。
70年代,米格-25进驻埃及,当侦察机用,犹太空军只能抬头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