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忠哥二三事 -- 爱菊轩
吾友忠哥,人如其名,忠厚老实。
故事一:肉
学校有餐厅供应午餐,价廉,却不物美。每人执一盘,排队领取肉食一份,面条或薯泥一团,加一份水果或沙拉。西洋大锅饭而已,虽说不致粗粝到难以下咽,却实在是不能引起食欲。且盘中时常弥漫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忍受的奶酪臭气。我虽属勇猛之辈,号称只要是能吃的就吃得下,却也每每鼓不起勇气前往就餐。也每每惊讶忠哥前往餐厅的积极性。一日,去餐厅途中恰遇忠哥及其众多洋同事打着饱嗝回来。上前拦下忠哥询问今日供应如何。答曰:“很好”。再问何种菜肴,答曰:“肉”。大约是看到我有七窍生烟的迹象。忠哥忙立正举手做发誓状:“的确是肉”。
无独有偶。使馆国庆招待会,邀学生代表参加。忠哥西装革履,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前往五星级宾馆。次日,众人围聚,问宴会如何,有何菜肴。答:“很好,有很多种肉。”众大笑。
(待续)
PS:他至今觉得自己说法没什么大错,的确是肉,至于是来自鸡牛猪羊的煎肉烤肉酱肉炒肉熏肉腌肉,又有什么太大区别呢?能吃又能提供足够能量就好。我建议他去吃猪饲料好了,简单方便而且富有营养。他想了想,认真地说,猪饲料里没有肉,发明一种象药丸一样的方便肉丸就好了,饿了拿水一泡一吞,才够方便。
忠哥管沙拉叫“草”。他有时侯也妥协一下,说人要营养均衡,有时侯必须吃点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请他吃饭最简单--大块肉直接端上来就很讨好.精工细做搞花样翻新简直就是浪费双方的生命.
憨人憨福, 他快结婚了, 准媳妇可不一点儿懒.
忠哥是认真的党员,常年从使馆订阅人民日报海外版。除了自己细心研读并定期向国内党员老爸发送思想汇报不说,还经常向我等落后分子推荐传阅。与忠哥相反,本人顶多读读生活版的菜谱和游记。再传到下一个人手里恐怕就随手当了碗垫儿茶杯垫儿。从这一点看,这份报纸倒是得到充分利用。
一日,读到一篇描写留学瑞士生活的文章,顿时来了兴趣。继而发现故事里居然赫然写着忠哥的大名。连忙兴奋地跑去找忠哥求证。忠哥看了作者的姓名,立刻确信是过去的邻居,进而确定自己上了人民日报!“哈,我居然上报纸啦,还是人民日报,让我来看看印数.......”。平时老黄牛一样忠厚善良的家伙也有如此强烈的虚荣心! 可真等到摊开报纸细细一读,忠哥差点儿瘫了。
原来,忠哥当年初来瑞士,继续学雷锋做好事的传统,主动帮助维护学生宿舍的清洁卫生。某日发觉公用厨房的垃圾袋发出臭味,就学着清洁工收垃圾的样子将其捆好拎出放到街边。没料此举违反了这里定期定点回收垃圾的规定,被判定是乱丢垃圾。垃圾袋里不幸有署着忠哥大名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投递信封,他自然顺理成章是百元大罚单的得主。忠哥当了一辈子良民,批评和警告都没挨过,自然把警察局的罚款一事看得很重。于是赶忙找宿舍里的中国前辈讨个对策。最终却也没敢按照指点去警察局辩解,乖乖交了罚款,把“痛苦”默默埋在心里。这位前辈此次抖出陈年往事并不为几块钱稿费, 而是旨在宣传入乡随俗的意识,告诫大家来到国外生活学习,要尽快熟悉并遵守当地的法规:“不要无意中犯下小忠同学那样的错误”。
经过开导,忠哥终于想开了,即便作为反面教材,上这等大报纸在瑞士几千中国人里他也是独一份。
忠哥北京人,祖籍却是山东.大概是嗜好"把子大肉好米干饭"的基因还没退化, 仍在继续表达.
我家领导不是山东人, 不过是随父母搬到青岛住了几年就出来读书了,却也是个嗜肉的角色.可以说是无肉不欢.实在没有肉, 也委委屈屈接受鸡蛋作为代用品, 海鲜之类的是不能算数的.可恨他的四川基因还在表达, 比忠哥那样的难伺候多了.
到国外就比较容易解决民生问题
有这样的同学,生活基本不会乏味了
时不时的能给大家带来点笑料
俺很少做饭,为什么泥,他嫌俺做饭太复杂。
煮熟了就行,费那么多事,没意思。
他还真的爱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