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下半场开踢 -- 方平

共:💬5008 🌺38364 🌵37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3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种级别,一般这个年龄辞职都不正常,也不是59现象

估计要么和三种人、华派有关,要么和89有关。

总之不是正常着陆。

90年代,管理体系还没有成型,还带有副书记、工会主席等等等的旧时代因素。还有派系余孽(实际上就是最后的清洗,但是估计和团派沈家没关系)之争。

家园 这就比较遗憾了,不点名实在不行,点了名就露了很多

露了刘少奇,邓小品也遮不住,还有其他人,不是不重要的,比如陈云等。

家园 乔木?

其实我第一反应是胡锡进😂

家园 这么年青的有经人,当了这么大官,可怖啊
家园 其实如果那两篇文字无误的话 应该已经可以排除二沈的父女可能

点看全图

按照那个法学家江平的回忆录所说,沈祖伦有一个叫沈媛媛的女儿,其曾就学于人民大学 其老公则是哈佛的老外教授(PS:如果该书的这个版本电子版无误 则沈祖伦的名字一共就在此出现了4次 此外在该书里再无更多出场)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34695873589477564

而按照那篇:《沈祖伦先生琐记:平民省长的离休生活》里所说的:

几年前,老省长夫人离世,一双儿女又远在外地

点看全图

假如该文作者所述无误 也没修辞的夸张、误用之类的话 则沈祖伦的子嗣应该就是一子一女(否则如果性别不是一男一女、数量不是正好两人的话 直接说是诸如一对千金、子女三人之类即可)。而前述的沈媛媛的各类情况也说明了其必然是和沈跃跃不同的两个人 如此则可以铁定排除沈跃跃是沈祖伦之女

至于为何会有此说法 可能源头是因为“跃”、“媛”二字发音有点接近 搭配上浙江本地五花八门的各种方言口音 口口相传中 就从“沈祖伦有个叫沈yuanyuan的女儿”讹误成了“沈祖伦有个叫沈yueyue的女儿” 再附会到沈跃跃身上

说来沈跃跃固然是因为在浙江升官奇快而为人所侧目 以至于产生其是省长之女的传言 似乎非如此无法解释 但如果从她和老省长是小同乡角度解释的话 我仔细想了想 在浙江省内差不多同期也有个类似的例子———陈敏尔

绍兴市下属的诸暨县(后于1989年改为县级市)出身的陈敏尔 未曾听闻其有高官近亲属的传闻广为流传 他和沈一样 都是在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进入家乡的师范专科学校学习(沈是宁波师专,作为绍兴诸暨人的陈则是绍兴师专) 57年1月出生的沈一路升迁 最后在1998年12月的浙江省十届省委换届中正厅升副部 跻身省委常委行列 是时差一个月满42周岁;而60年9月出生的陈则是在2002年6月的浙江省十一届省委换届中也从正厅晋升副部 成为常委一员 是时差3个月满42周岁

陈的升迁除了本身赶上恢复高考后进入正规院校 有正式的文凭(地方师专虽则远不比高大上的清北之类 在当时尚未扩招、高等教育资源稀缺 且恢复高考也没几年的情况下 在当地也属稀罕了) 正儿八经符合当时的干部年轻化、知识化风潮之外 有说法早期是因为原绍兴市委书记陈礼安的赏识;之后到了一定级别之后则是因为诸暨同乡前辈、曾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长、最后官至浙江省政协主席的周国富的青睐 得以继续晋升

如果套用此说法来分析沈跃跃 其早期除了也有正规文凭 若说是因为宁波市内某领导的欣赏而先在本市范围内升迁 后续则因为和省长是小同乡而继续晋升 再之后另有“伯乐”助推 走了一条和陈同样快速的路 似乎也完全解释得通

PS:说到文凭 之前曾提及的缪 在世纪之交时因为文凭问题出事 而那个年代官员们对于一纸文凭的热衷 堪称是全国性的(包括陈沈二人 后来也并不满足于自身最初的师专学历 都搞到了中央党校的在职研究生的合规文凭) 某种程度上 这也算是从侧面印证了在80年代初时 一份正规全日制文凭(即使只是师范专科)对于年轻人升迁的巨大裨益吧

通宝推:凤城,秦波仁者,假日归客,方平,桥上,
家园 父女肯定不可能的,再给你点资料

沈祖伦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老二。父亲沈曼卿,三弟沈祖訚入伍20军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另外shenyuanyuan的中文名字是沈远远,而非什么沈媛媛。毕竟其不是无名之辈,而且兼职清华大学法学院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客座教授,这都是有据可查的。

点看全图

再补充一点,沈祖伦是原最高法院长、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的机要秘书

家园 关于重点反腐

读了您的长贴很有启发,尤其加黑的这两句

原来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团体现在反而成了阻碍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了

这就是我说的因果倒置的问题,到底是要让他下台而反腐甚至重点反腐还是小胡及背后的利益集团所代表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合时代需要所以他们整改,换思想。

经济基础的矛盾冲突会在上层建筑领域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其形式之一是政治路线的分歧以及在具体问题上政策手段的不同反过来强化了不同的政治路线。重点反腐是权力斗争的手段,但权力斗争背后是政治路线决定的,而非只是为了享受大权在握的地位。

与毛时代政治路线斗争可以公开讨论和辩论不同,审判四人帮开启了以法律方式解决路线斗争的做法,后续的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十多年前的事件也是以腐败罪名。这种避免公开否定和直接讨论的做法固然为了整体的稳定,却难免让反腐被看作是权力斗争的手段,而大部分人并没有认知能力去分析各权力集团的路线方向以及阶级利益,出于同情失败者等心态也就有很多怪话了,本质上是对政治问题的市侩和庸俗化。

胡他本人可能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但他被推到那个位置就不由他个人怎么想,反对力量总会以他为旗帜,去政协是最好的结果。相比团的其他太子已经体面很多了。

通宝推:落木千山,
家园 基本没啥关系

沈两次关键升职, 葛洪升,薛驹关系更大, 包括被4看中

家园 这个问题我在河里说过的,这里再说一遍吧。

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89091亿千瓦时。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第二产业用电量607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用电量166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

-------------------------------------------------------------------------------------

细算一下,就是第一产业增加132亿千瓦时,第二产业增加3707亿千瓦时,第三产业增加1815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用电增加121亿千瓦时。显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绝对的大头。你说的电动车在家里充电属于城乡居民用电的范畴。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及相关建议预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122708012084661&wfr=spider&for=pc

这说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的事,实际上也可以代表全年的状态。国内大规模的电气化改造,对于用电量和GDP的对应关系,属于有影响但有限的关系。6.7减去5.2,中间有1.5的差值,可以说已经体现出电气化改造的影响了。毕竟,电气化改造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这一块数据,但是即使是在第三产业内部,增长作用最大的也是数据库和算力,而不是电气化改造。

通宝推:北庄,起于青萍之末,桥上,
家园 我的一个朋友

记得不是08年就是09年从副镇长提正镇长开价30万,他没有那个钱所以没提成。

家园 这才像是正经的政论分析帖子

政治肯定是有派系的,政治斗争也往往体现为派系斗争。

但是分析政治,只着眼于派系本身,未免太【肤浅】了。派系的执政目标和执政战略,才应该是政治分析的基础,而这往往建立在经济及现实基础之上。

现在我们需要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需要找到新的模式,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业,需要探索。前面一条路反应到现实就是城市化飞快的三十年,基于此诞生了很多依附此路线的利益集团,随着矛盾转换,原来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团体现在反而成了阻碍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了,比如高度和金融绑定的地产和资源集团。基于高速的经济增长也诞生了、成就了很多只搞经济、只搞gdp的官僚集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席探索了一种模式,显然是失败了。现在我们也在探索一种模式,叫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的路径是反腐。当大家需要先富带动后富的时候,先富的阶级自觉性是不允许他们牺牲很多的,好言相劝不听那只能和他们斗争了。

这就是我说的因果倒置的问题,到底是要让他下台而反腐甚至重点反腐还是小胡及背后的利益集团所代表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合时代需要所以他们整改,换思想。但是人都是有路径依赖的,何况到了那一层级,代表的绝对不是自己,是一个体系和一个个集团。小胡就算想改但是底下人能改得了嘛,这牵扯多少利益。

说得极好,这才是政论帖子该有的高度。

通宝推:凤城,
家园 退休待遇和在任时的影响力有必然联系吗?

默克尔在任时影响力很大,尤其在她的党内。主要表现有两个,第一,她担任18年的基民盟主席,16年的总理,是任期最长的德国总理。第二,她在任其间把所有的竞争对手赶尽杀绝,包括本来和她平级的现任基民盟党主席默尔茨离开政界十多年投奔黑石,前下萨克森州长武尔夫去当没有权力的德国总统,前黑森州长科赫离开政界去当建筑公司总裁。所以她在提拔冯德莱恩的时候确实可以算德国或者说当时德国最大党基民盟的圣上。

西方或者说德国的领导人退休后影响力急剧下降很正常,这和中国的政治不同,但是不能作为他们在任时没有影响力的证据。默克尔的几位前任,施罗德退休后完全退出政界,因为和普京关系好经常被批评,和他的社民党关系也不紧密,科尔刚下台时还给个名誉党主席,很快爆发政治献金丑闻,灰头土脸,和基民盟也渐行渐远。施密特被科尔赶下台以后,在社民党内影响力也不大,主要作为德国时代周刊的发行人有舆论影响力。勃兰特倒是特例,因为他辞任总理(69-74)后还长期担任社民党主席(64-87),所以他卸任总理时没有真正退休。

家园 数据比较宏观

不知道别人的体会,反正从各类新闻看,如果技术突破不明显,在现有水平上,国内是那种在生产执行方面,还在快速上自动化的规模,根本不往后看,它们加一起都没什么意思。闲置产能有时是不得不闲,找人不合算也不容易。

应用目标,所有人都有点不自在,包括自己。

家园 陈起于帮,缪毁于派

陈,属于诸暨帮,现在应该是帮内老大了。了解浙江人事的,应该都知道这个小帮派在浙江省的能量。我前文提及的一位现在正省部级的前浙江省团委书记,也属于该帮。

缪文凭那个事,我之前也提到过。他纯粹是江胡斗的牺牲品。他跟长辈提及过:“在中央党校时,被校长找过单独谈话,因此被另一派认定是上了人家的船。“

结果,40+的省委常委、中央候补委员,好好的省委书记苗子,就被那个假文凭给弄没了。其实,那个年代的团派,除了老古月这种文革前、小古月这种文革后的,又有多少人的文凭能是真的?缪本人在文革年代,怎么可能拿到真文凭?

但缪其实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尤其是脑子非常灵活,记忆力惊人,口才极好。否则当乡党委书记时,也不会被下基层视察的省委书记一眼看中。又被观察两年之后,才被提拔到地级团委、县党委,逐级考察、重点培养,从市长、市委书记,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党内有派,派内分帮。政治人物,其兴其衰,往往很难脱离帮派。不仅在中国,全世界政坛大多如此。

尤其值得一提的:派也好,帮也罢,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譬如同样是出自于浙江省团委书记的,不少人之间缺是“不共戴天”的关系。其中一位后任的团委书记,居然能用自己另外的“帮派关系”,跻身省委常委,而讲资格老得多的前任,硬生生挤出浙江。

所以,我从来不认为习总会搞什么“团灭” ---- 只有脑壳搭铁的政治人物,才会用这种蠢办法,逼着对方报团。习总用的团派人物,现在就不少,将来也许更多。

通宝推:凤城,
家园 打回再查,冯还是富三代富四代五代吧? -- 补充帖

她只是个二代?又打马虎眼了吧?你不能推一下就动一下啊,她爷爷呢,她太奶呢,再查查看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