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牢骚帖】对『流浪地球2』大失所望 -- 铁手

共:💬81 🌺352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很可能,用户根本就无从选择

算法是汽车制造商负责的。什么情况下,做什么选择,是在汽车出厂前就已经确定的。

自动驾驶的车,类似于坐的士,“驾驶”等于乘坐。

家园 只要法律清晰,买卖得时候合同清楚也没问题

别买卖的时候以为自己有各种权力,结果到时候被送人头就行。

更怕的是,送人头外,出了事故还要为不是自己的决定担责。

所以法律一定要定义清晰,如果是厂家做主,出事后受损各方包括买家都找厂家赔。

家园 《终结者》里说的是”天网“产生了”意识“

AI早就有了,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但AI的”意识“不是那么容易产生的,《终结者》里说的”天网“是一种以AI为基础的军用系统,它产生了自我意识然后才要消灭人类,而不是说有了互联网就有了意识,甚至”天网“理论上可以不和互联网连在一起而是平行的存在(因为是个军事专用网络)。

家园 是个人推测,但得到官方佐证

其实电影里的人物和情节大部分都没在小说中出现,电影《流浪地球2》里数字生命这个概念更是在原作中完全没有出现,这是基于刘慈欣作品的二次创作(有可能借鉴了《月夜》中的一部分,而这部作品中是有穿越的,虽然不是实体穿越而仅仅是跨时间的信息交流)。

其实电影中数字生命这条线很难理解,或者说没说清楚。首先数字生命严格来说并不是生命的延续,而是以一个人为母本在数字空间创造一个新的生命,是个新的生命,并不能阻止原生命的死亡,即使是”永生“也和原来那个没关系了。那么”数字派“和”移山派“的矛盾基础就不牢固,有也不应该那么尖锐。对”移山派“来说,既然注定有一半人会死掉,那么把他们变成”数字生命“对剩下的一半人来说是件好事,至少失去的亲人以另一种形式活着也是一种安慰。而对”数字派“来说,即使所有人数字化了,要实现”永生“也需要外面有人来维护服务器,也需要大量的资源,那么留下地球移动到一个新的星系也是个好事。从”数字生命“研究只是停止而不是禁止来看很可能只是个优先级问题,但仅从这点呓两派在电影里不应该搞得如此不堪。

另外还有很多细节上电影并没有交代的很清楚,比如机器狗”笨笨“多次表现出”恐惧“的情绪;图恒宇为什么把女儿的数据上传后月球发动机就出了问题(而且这个是在马兆的默许下进行的)?月球基地里安全扣和北京根服务器重启时门的损坏都是机械故障,应该都不是MOSS做的(因为MOSS的能力主要还是在数字空间),而且概率都应该很小,所以马兆会两次发出”怎么会恰巧这时候坏“的疑问;马兆遗书上为什么化了个无穷的符号(也可能是个莫比乌斯环)?马兆死前为什么对图恒宇说”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图恒宇临死前为什么要把密码告诉女儿?难道他知道数字空间里可以完成重启根服务器的任务?还有最直接的,”图恒宇“,”马兆“的名字里是不是有什么寓意?

在第三部出来前,我个人对这些的脑补就是”穿越“,故事发生的这个时空只是众多可能时空中的一个。

最近看到了官方的微博#流浪地球2图丫丫房间美术设定#,貌似是对这个脑补的佐证,比如表盘上的无穷符号,墙壁上的2075条形码图案,儿童书《爸爸,请把月亮送给我》,以及代表过去和未来的房间外空间等等。

家园 你有这种想法不奇怪

用一个现在流行的概念来讲,你我的“颗粒度”不同。

如果从一个文化消费的角度,我们并没有必要统一,我不需要强迫你接受我的颗粒度,你也不需要强迫我接受你的颗粒度。

但从一个阐释的角度,即“流浪地球是什么,不是什么”来说,你现在的颗粒度就不够了。

因为很多我掌握的信息,你根本没有掌握,我深入思考的东西,你连想都没想过,这在交流上属于权重不对等,认知不在一个层面。

就像你对球2的很多分析,看起来很细致深入,其实大都来源于“城下新桃”的那篇“99.9%官方”剧透,并无新鲜。并且,球2的图恒宇线其实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一部2020年的美剧《开发者》。

你们可能觉得我在“贬低”流浪地球,其实错了,在我看来你们才是在低估流浪地球。你们一直试图把球解释成为一种工业党逻辑的现实投影,或者民族主义的标的物。其实这都大大窄化了球的意义。

我可以拿一个细节举例。比如球2中,图恒宇跟马兆说,丫丫迭代了425代出现了自我意识。为什么是425?有一层含义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图恒宇在片中多次说“就差一步了马老师”,其实是用核能来隐喻AI,即如果现在点醒这棵科技树,既有可能像核电一样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像切尔诺贝利一样成为人类的梦魇,人类处在选择的关口上。

但还不止如此,我以前帖子介绍过,改开之后,曾被禁锢已久的科幻小说曾有一段短暂的“黄金爆发期”,但很快招来了社科文艺界的某些派别的敌视,“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于是起开始了,将蓄势待发的中国科幻扼杀在摇篮里。

郑文光刚写完长篇《战神的后裔》,本要拿给《科幻海洋》头条发表。杂志突然接到上头的命令,宣布停刊。1983年4月26日,郑文光从编辑那里收到这个消息后,约好第二天取回文稿。结果,次日早晨,他突发脑溢血。卧床半年后,郑勉强能走路,但右手完全萎缩,不能正常发音。

这一年,郑文光才54岁。

他的创作生涯,从此被中断。(后半生他都在轮椅上度过)

随后,叶永烈退出科幻界,开始写人物传记(还写过钱大佬)。童恩正、萧建亨出国,其他作家无处发表,相继封笔。

中国科幻,从此进入了漫长的寒冬。

那时候,正在上大学的刘慈欣,感到无限失落。

再也读不到科幻小说,令他心灰意冷:

“心里面那个东西一下子就没了。”

不知大刘日后回顾这段往事,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我只记得《三体》里,他写下过这样一句话:

“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而当时掀起“清污运动”的主力就是社科文艺界中的苏俄流派,可以说苏俄派跟中国科幻是有血仇的。郭帆虽然受到各种力量的制约在两部球里加入了大量讨好苏俄的内容,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仍然是复杂的,否则不会有这些“暗戳戳”的细节。

所以你们对球的追捧,包括刘慈欣,看上去给他们加了诸多美誉,其实跟捧杀无异,因为每个时代被捧上神坛的东西,往往在下个时代就会跌落成碎片。

家园 中国的体系就是反精英主义的

而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其实就是精英主义。

之前有人讨论,为什么中国直到现在都有很强的顶部移民倾向,说的就是这个。

只是这个世界的底层规律是反马太效应。中国只不过是表现得更明显一点而已。

家园 我还是觉得你的执念太重了。

因为你分析的目的总是在为了目标来论据,简而言之就是先射箭再画靶。

流浪地球2的电影其实不复杂,就是细节太多。我的分析就是看电影得出来。电影其实就讲的很清楚明白。不需要专门的分析。

其次,从公元元年到现在,有2023个4月25号。你不过是为了你的论点来选用1986年的4月25。这个和在金字塔的长宽高上找月球和地球距离一样是为了论点找论据。

我个人觉得你执念到已经觉得任何说流浪地球2好话的人都是在吹捧这部电影。你认为对方的吹捧均是不了解所谓电影内幕。而实际上,电影就是电影。好电影就是好电影。能让一个人觉得这个电影逻辑自洽,细节自洽,不把观众当傻子,这样的电影就是好的电影。至于以后流浪地球怎么样,这不重要。

家园 这点你只要接受网络是AI意识前提的这个科幻想法就行了。

如果回到流浪地球2,AI的暗线就是获取算力,获取数字生命数据的过程。

我个人猜测是这样,用袭击太空电梯来获得550C的计算力,同时逼迫人将月球施工系统接入550C。进而影响人去开发计算了更高的550W。

其次,由于数字化生命项目被停止,那么AI无法获得真正的数字生命作为模拟数据。虽然数字生命卡里面有人的数字拷贝,但是是从数字拷贝到数字生命还需要合适的算法。直到图恒宇将YY的数字拷贝传入550W并产生真正的数字生命。

家园 我觉得不要想太多,有些细节可能是伏笔,有些细节可能就是细节。

让YY记密钥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在那个时候只有成为数字生命的丫丫才能记得这些随机不停变化的密钥。之前他把YY接入根服务器就已经想好后续的办法了。

其他的细节只要不影响剧情,那就不要太过于在意。

家园 额,那么晚才讨论《流浪地球2》啊。。。 -- 有补充

看了这篇感想的感觉是电影信息密度太大,铁老大确实没看懂。

我推荐去B站看看逐帧讲解的视频,然后再看一遍影片。

【深度解析《流浪地球2》一次看懂球2的隐藏故事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T411C7X1/?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c44340edca1fd2466992b89295ade90f

这个UP主的几个解读视频都不错,很值得参考一下。

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太大确实会带来观影障碍,但因此也是一部值得反复琢磨的好影片。

刘培强的部分更多是在补1的人设,补充说明一下为啥他和儿子的关系会那么别扭和他儿子为啥是岳父带大的,他妻子得了癌症时日无多,以及太阳膨胀后很多人都得了癌症的信息估计铁手没注意。

我记得面试时候MOSS说刘培强当宇航员,让他岳父带儿子进地下城是理性最优选择,但感情上刘培强接受不了牺牲妻子,因此才暴怒。

至于李雪健演的联合国代表,这是电影的一条暗线,我比较推荐这个UP的解读。

图恒宇这条线我觉得参考了大刘的另一部小说《中国2185》以及别的科幻中AI的定位,例如著名的《太空漫游2001》等从而创造出了MOSS这条暗线。

不同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不一,我觉得一部能让B站中的各种二创视频能持续大半年而经久不衰的影片是非常出色的电影。

不烧点脑,那叫啥科幻呢?

有人嫌弃这电影信息量太大影响了故事性,我看来这种人就是牛嚼牡丹。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一下这位利维坦UP主做的2小时解说视频完整版 -- 补充帖

【4万字解析《流浪地球2》一次看懂全片的隐藏细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j411D7Hc/?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c44340edca1fd2466992b89295ade90f

小破球1谨慎地在灾难片框架里面做点加法,还是很照顾普通观众的观影感受的。1的成功让郭导团队把2制成一部更受硬核科幻迷口味的电影,从头到尾都是细节,真有三体的风格。

通宝推:林三,
家园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法宝

从年初到现在,事实上无论是数据还是普通观众反馈,都证明了我的论点。

有执念的其实是你,而且你经常喜欢车轱辘一样反复问别人一句话,比如:“可是,这就是XXXX”我不止一次看到你这么说话,说明你本身就是比较喜欢钻牛角尖,认死理的。

其实我完全能理解,流浪地球这种“高端定制工业化甜点”对一些理工男以及喜欢高概念、高设定的影视爱好者的吸引力,我在年初就反复声明过这一点,以及这群人的文化娱乐爱好长期被主流市场漠视的事实。因此自然而然的,出现了球这么一部专门迎合这类人口味的电影,那种欣喜若狂、不能自已的心态,我是完全能get到的。

但激情就是激情,终究要回顾理性。从年初河里到现在,包括理工直男含量最高的知乎等地,都出现过这种“周期性狂热/暴走”的局面,理工男不鸣则已,一上头就战斗力爆表的情况四年前如此,四年后依然如此,而这让很多其他人三缄其口,不得不把话咽回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疑声越来越多,无论河里还是知乎等地均是如此,老铁这个帖子以及其他发声的网友就是明证。

你说

能让一个人觉得这个电影逻辑自洽,细节自洽,不把观众当傻子,这样的电影就是好的电影。

可惜就这个帖子里,就有多名河友表示电影表达不清楚,看不明白。一个人说还是个例,这么多人这么说,那就是有问题。球是正儿八经的商业片,不是艺术片,用户反馈是直接与影片的商业效应和评价挂钩的,你就是搞出再完备的体系把它说的天衣无缝,那也还是有问题,没做好就是没做好。

至于它的价值问题,我是能看到多维复杂面的,如果单纯从一个作品来说,它是有缺陷的。但如果从一个历史、时代的角度去考量,即把它作为材料来投射整个现实环境以及人类意识形态的考古学角度,它所包含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你脑补的、以及诸多球粉所赞誉的那个程度。

但这更多体现为一种”信息迷雾”状的混沌结构,而不是像太空电梯那样符号化、丰碑状的意义指征。因此我所说的价值,是一个长历史维度的多重意义的集合,而不是一个给当下提供宏大叙事的符号说明以及打鸡血的多巴胺供应者。所以我的评价尺度当然是大过你的,你的那个“好”是一种棒棒糖式的味觉喜好,而我能品出酸甜苦辣咸等多种味道。你要摆脱这种味觉依赖还需要时间。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这个说法也不对

AI的暗线就是获取算力,获取数字生命数据的过程。

“太空电梯”事件时那时候世界上只有3台550C,还没多到没地方用的时候,怎么也不可能消化不掉区区3台550C。而且刚刚接入太空电梯系统就毁了,那接进去还有什么用?就差这么一会儿的算力?

月球上就更说不过去了,接入量子电脑是为了自动操控机器来建设月球基地,本来550C已经接入了,因为太阳风暴事件都毁了,不得不用回了550A,这样不是反而降低算力了吗?

再之后发送核弹信息和提高算力就更没关系了,这时候可没有更先进的计算机可以代替550W了。

直到图恒宇将YY的数字拷贝传入550W并产生真正的数字生命。

图丫丫的数字生命早在550A时代就有了,但因为算力限制,只有短短几分钟。图恒宇是想纪念品她完整的一生,也就是几十年,所以才上传到了550W,而且马上引发了月球发动机事件(中间的间隔是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而这时候全球互联网还没有接通,图丫丫所能影响的电脑只有上传到的那台550W,如果说AI只存在于互联网上那这个时候就说不通了。

见前补充 4948579
家园 我还是觉得你有执念。

因为我一直觉得你在过渡的解读。我确实不了解你所说的各种符号化的东西,但是就我来说,这只是作为一个科幻电影设定所存在的东西。因为设定需要巨物,仅此而已。

而对于流浪地球2,我个人可以感觉到你的执念,你一直在不停的证明流浪地球2是你所认为的流浪地球2。如果看不懂,我可以解释剧情,因为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就能看懂大部分的细节。但是对于你,我想怎么我解释都没有什么用。因为你不认为我的解读是独立的,有见解的,而且过于简单。

既然你认为我是钻牛角尖,认死理的,那我就是个转牛角尖,认死理的人吧。

家园 ”没有硬件的支持,你恢复个屁“

片中的密钥类似U盾,真要干事还需要别的程序,密钥只是密钥验证程序这一个步骤的需要。

马兆是把密钥插入后自动完成了密钥验证,而图恒宇是进入数字空间后才通过女儿才完成密钥验证。当时丫丫电脑/平板上弹出的是550W控制台程序,其它的MESH节点都已经连接完成,只有一个是99%,然后有一个对话框问是不是密钥验证,图恒宇是通过女儿完成了这一步。也就是说图恒宇知道(年轻时的)自己进入数字空间后可以继续操作550W,这个肯定不能说是猜的。

还有丫丫是不是真的只是记住了密钥上显示的数字也是有疑问的,这个密钥每分钟都会产生新的3万位数字组成的密码,光全显示一遍就不知道用多长时间,如果超过一分钟那记住了也没意义。(这个显示器很可能只是为了影片视觉展示需要,实际上这么长的密码显示出来对人类毫无意义,除非设计的时候就是给机器看的,但这个就更加奇怪了,片中没有迹象表明550W有这个设计)。而且即使真的丫丫在一分钟内记住了,也必须在一分钟内完成验证才有效,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其实现实世界的图恒宇就可以完成了。所以也有可能丫丫只是直接读取了密钥里的密码,也就是说图恒宇已经把密钥插进去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像马兆那里一样自动运行验证程序,这也可能是埋的一个点,有人说是MOSS故意给卡住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