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郭沫若坐过的专列,保管把你雷得外焦里嫩 -- 忘情
作者:忘情
开篇一张图,各位河友知道题图中的是什么车吗?
兴许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会依稀记得在1959年摄制的反映铁路二七大罢工的电影《风暴》中,出现过这种车的身影。可能还些观众,会想起在冯小刚的《1942》中,这种车曾惊鸿一瞥。
告诉你,这种车的学名,叫“人力轨道车”。它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被人们称为“手摇车”或“手轧车”、“手押车”。这种车自重约200公斤,构造极为简单。四个钢制车轮托起一个平台,车上正中央有两个像翘翘板一样的摇把。前后各两人分立两边,用双手握住摇把柄,奋力上下交替摇动,通过杠杆、曲轴承和齿轮,将驱动力传至车轮上,用人力驱动该车在钢轨上行驶。
这种车的设计初衷,是给铁路工务、电务部门施工和检修线路设备的代步工具。人力轨道车平台上的空位,可用以堆放检修工具及器材。如果铺上木板,就成了简易座位。这种人力轨道车在线路上行驶时,必须提前向车站调度“要点”。万一远远地看到有列车驶来,车上的人必须迅速下车,用双手合力将车抬出轨道,避让后再继续抬上轨道行驶。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密度不断增加,人力轨道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遂于上世纪60年代退出历史舞台,全部被各种内燃轨道车取代。如今,少量存世的人力轨道车,也只能在铁路博物馆里见到了。
历史上,著名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曾和南浔铁路上的人力轨道车有过一段不解之缘。
那是1927年8月3日下午,身在九江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中将,听说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的消息后,决定立即决定前往南昌参加革命。决意与他同行的还有政治部主任秘书李一氓及阳翰笙等人。当时,南昌起义军已经扣留了南浔铁路公司大部分的机车和车辆,南浔铁路已处于瘫痪状态。郭沫若等人正急得一筹莫展,由中共领导的南浔铁路工会闻讯后,立即为他们找来两辆人力轨道车,并动员了几名政治上坚定可靠的铁路工人,一路护送郭沫若赶往南昌。
人力轨道车于8月3日傍晚从九江出发,因一路上多次下道避让被反动分子破坏的轨道,因此行进速度并不快。8月4日上午,人力轨道车驶到涂家埠车站附近时,突然遭遇从南昌逃出来的国民党溃兵打劫。可怜这几个文弱书生,哪里是溃兵的对手。郭沫若的手枪、衣物和日记本被抢走,眼镜被打破,连腰间的武装带也被扯断。待溃兵扬长而去后,一行人这才重新坐人力轨道车上路。虽遭遇劫匪,但郭沫若等人仍坚定地赶往南昌。在车上闲来无事,郭沫若和李一氓还凑出一副对联相互打趣——“郭主任背腹面受敌,李秘书上中下俱伤”。
直到8月4日傍晚,郭沫若一行所乘“专列”才驶完128.35公里全程到达南昌。这个速度现在看起来着实慢得紧,但却比陈毅赶路的速度快得多。时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部准尉文书的陈毅,几乎同时与郭沫若出发。他抄小路步行百余里,才在一个小镇上找到一条船,经鄱阳湖进入南昌,前后整整花了两天两夜时间。
后世很多黑郭沫若的人,张嘴闭嘴就是郭如何如何。别的姑且不论,郭此人大节不亏。想当年北伐时,人家是中将政治部主任,地位刚刚的,若留在国民党阵营中不说权势熏天吧,至少小日子可是过得舒舒服服的。但在南京、武汉方面相继撕破脸皮反共、铲共,到处血雨腥风,人头滚滚落地,不知有多少意志不坚定者或退党、或叛变,但人家郭沫若却毅然决然地抛弃了高官厚禄,南下投身于前途未知,生死未卜的南昌起义军中。试问,当年那些黑郭的人,这个当口作出了何种选择?仅就这一点而言,那些人没资格和老郭歪叽。
更显得郭沫若的可贵,蒋介石也不是傻子,一直想重用郭沫若的非凡的宣传能力,这是一个为了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疯狂发展进步的中国宣传第一人,他的能力在于不仅我党认可,就连国民党也一直承认。
他是中国抗战中唯一能够整合国共宣传力量的宣传大师,并且涌现了诸多优秀宣传中华民族的戏剧作品的人。他确实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或者共产党宣传力量的真伟人。
自他以外,国民党的宣传全部是一塌糊涂,不是没有国民党的宣传部长。当然,国民党方面他之前的早期的毛泽东更优秀,但是并不影响对郭沫若的评价。
郭沫若是南京革命政府北伐军中将政治部副主任,代理邓演达行使主任职务,是武汉国民党政府第二方面军中将政治部主任,可以说,如果他想,他就是国民党的宣传部长,叶楚怆跟他根本没法比。
郭沫若是滚着爬着走向南昌起义的,然而此时他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是南昌起义失败后才在失败途中入党的。难能可贵。
一是道路艰难,二是还遇见了溃兵,受伤了,他也没回转、找个理由不参加。
喝令迎面来的火车让路,被火车撞死了,但临死还拉着一个想要跳车的工人做了垫背。
还有一部南斯拉夫电影,叫什么一下想不起来了,几个小偷在德军攻入贝尔格莱德之际,抢了一辆这样的轨道车逃跑。我小时候住的院子有一条铁路专线,线上就有一辆轨道车,但是没有那个摇把。一个小孩一推就能溜出老远,已经足够院子里的小屁孩玩的了。成年以后,多年没见的当年老友见面,还戏谑地约着去玩轨道车。
作为现代史上科学文化界的重量级人物,争论一直较大。
记得小时候,就连我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亲戚,说起他的糗事也是娓娓道来,语文老师对他的人品不屑一顾。很多人都引用鲁迅先生的“才子加流氓”评价来攻击他。
哪些是故意抹黑,哪些是确有其事,哪些是春秋笔法,为啥会有这个局面?
史。
这是一个为了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疯狂发展进步的中国宣传第一人,他的能力在于不仅我党认可,就连国民党也一直承认。
把郭在文革中跟主席一块抹黑的人最终被历史反噬。
我好像记得,陈布雷是郭沫若推荐给蒋介石的。
也算是恰如其分吧,因为郭沫若知道陈布雷不会选择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