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世界很可能不会前进 -- 东方白了
文革结束后,清理三种人堪比蒋介石412清党,基本上改变了中共的性质。文革中敌人太过强大,而且不择手段,失败了也正常。可是后来完全把把毛和文革批倒批臭,把前三十年的探索弃之如敝屐,基本上锁死了社会演进的可能性。转眼三十多年过去,现在资本主义穷途末路,看起来既不会走共产主义道路也不能走法西斯道路,那就极有可能会倒退到封建奴隶社会。不单中国,甚至美国都有这种可能。
生产力发达了而已。啥封建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关系,你说的倒退,生产关系方面两者有什么区别?
为改道(从不断革命到不停改革),只用了一些手段;但那批人总的来说还是有底线的,从来没有进行法统否认,也没定死。否则,共和国就会如前苏一样,早就塌陷了。
革命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除了千百年一遇的雄才,其他人基本要翻车的。用渐进式的改革,不断修正方向才是正道。
能有初心就好,有大方向,积累经验,慢慢探索,曲折前行就好。有目的好过盲目乱动。
你不能总是翻来覆去重复那几句话啊,社会科学不是物理学,一两百年过去了,要是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预言,早就应该实现共产主义了。生产力确实发展进步了,但是社会形态包括意识形态却都在倒退。
全程基本上可控的,并且做出了许多制度上的探索,比如人民公社和鞍钢宪法。反倒是毛走以后胡搞乱搞,89年差点翻车。
但是邓这种瞎改,就不值一提了,他绝对不是开拓了马列主义,绝对不是。
四清+学大寨+批斗大队书记。
不过文革农村确实动静比城市小得多。
1961年,中央正式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时期。为解决农村人民公社的各种问题,在同年3月的广州会议上,毛泽东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共10章60条,简称“农业六十条”。条例针对社、队规模偏大,搞平均主义,公社对下级管得太多太死,民主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作出比较系统的规定。根据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农业六十条”草案的意见反馈,中央于5月21日至6月12日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对“农业六十条”草案进行修改,形成供讨论和试行用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进一步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9月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这是中央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文件。
人民公社时期的工分制度
2015-12-18 09:18 来源:德州新闻网 编辑:夏玉艳
人民公社时期的工分账。
集体所有制的工分分配制度,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当时的顺口溜“一天八分工,干活磨蹭蹭”,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状况——
平原县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起来的。
农业合作社经历了互助组(1950-1953年)、初级合作社(1954-1955年)、高级合作社(1956年1月-1958年9月)三个互为衔接的步骤,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逐步发展起来。
人民公社与生产队
1958年,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成立后,同年8月,全国普遍成立了人民公社。平原县也在中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和毛主席《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指示下,把人民公社的建立推向了高潮。
全县先后成立了时代政治色彩浓厚的东风、超美、幸福、红专、火箭、超英、建国、红星、卫星、红旗、先锋、宏伟、群英等13个人民公社,作为公社的基层单位,生产大队、生产队也相继建立。
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以一个自然村为主,生产队以某一条街或社员的居住方位来划分。1958年平原县的生产大队均呼某某村生产大队,生产队称为一二三队、前队后队、东队西队,一个队的自然村称筒子队。
生产大队设大队管理委员会,有大队长、大队会计等。生产队也叫小队,有队长、会计、保管等,文革中还有领学语录文件的政治队长。
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沿革轨迹,彰显了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
1950年6月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得了土地。由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动力强弱不均,在农业生产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于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互助关系便建立起来,实行劳动互帮、生产资料换工互助、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等,互助组由此产生。
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在农业互助组的基础上,若干互助组组合建立了初级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合作社实行土地入股,耕牛及大型农具折价入社,折价款在全社收入中分期偿还。平原县城东区域现金中的45%作为入股土地的分红,55%作为劳动报酬,按劳记工,首次出现了劳动工分。
平原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延续了初级社的计酬办法。粮食分配上多数按“人七劳三”,现金按所挣工分和投肥7:3的比例分配,取消了土地的入股分红。
人民公社成立后,实行了政社合一,公社所属下级组织,既是行政单位,又是生产单位。
生产队时期,由于计划经济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局限,农业科学不发达,作物产量低,能让社员维持生活、填饱肚子就是比较好的队长了。
为充分体现“一大二公”(“一大”是指公社的规模大,“二公”是指公社的公有化程度高),管理体制与劳力上统一调配,产品上统一分配,开办集体大食堂,取消了各家各户的自炊、锅灶,规定一律到大食堂就餐,造成了严重的“五风”(共产风、命令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农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
公社化以后,全县农村经济现状每况愈下,特别是1959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人为因素及自然灾害的多重原因,农业生产到了崩溃的边缘。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六十条”)发表以后,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特别是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制度的建立,以及自留地、家庭副业等方面政策的松动,增加了社员收入,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1964年,全国号召“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期间,把生产的发展简单纳入政治运动的轨道,70年代初期“大批促大干”“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割资本主义尾巴”等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做法,干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全面推行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才使公社社员逐步走向了富裕之路。
农业八字宪法,是指毛泽东根据我国农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于1958年提出来的农业八项增产技术措施。
[1-2] 即:
农业八字宪法内容
编辑
播报
土—— 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规划肥—— 合理施肥水 ——兴修水利和合理用水种 ——培育和推广良种密 ——合理密植保—— 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 ——田间管理工 ——工具改革
鞍钢宪法也要依靠工人参与管理。这个也靠文革才实现的。
实现共产主义还早呢
物质极大丰富,还是全球的,您看看是不是离得远着呢
为什么生产力还能发展进步了?
难道一直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本国需要维持在什么状态呢?
文革是进一步的深化,而它们都是独立自主路线的演进,本质上是先有了人民公社和鞍钢宪法才有了文革。
资本主义一直在阻碍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能够解释和指导社会生产建设的。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的生产力其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足够了。但是与共产主义配套的计划经济还是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最主要的就是自动化信息化不足。但自从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之后,这个问题已经初步解决了。未来随着ai自动化的成熟,生产效率突破天际,上下内外信息通达,全球市场饱和,资本主义已经穷途末路。
补充一点,一开始太有问题了,所以造成了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