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酝酿中的翻墙处罚法案,最高一百万罚款二十年徒刑 -- fumachu

共:💬130 🌺775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一段你的逻辑好像不通啊?

美欧已经是多元化的社会。现在的客观现实是白人已经不能保证自己作为人口的绝大多数 ... 多元化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能做得更好的问题 ... 而不是上来就一棍子打倒,把美欧现在所有的乱象推到多元化这方面来。

按照你的说法,多元化正是乱象根源啊。我们不正是要全力避免这种 “不得不多元化” 的局面出现吗?

少数民族传统地区尤其是当务之急,在不搞大汉族主义的同时,坚决一元化,新疆职业介绍所,内蒙古汉语教学,都是好例子。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宗教和民俗习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是很好吗?汉民少民一起来破四旧立四新,一起来批斗地主喇嘛巴伊老爷,这不正是新中国之基吗?

家园 有个问题

需要背的东西还有多大意义?有没有必要花很多精力去学?尤其是现在人工智能进步迅速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吐槽老美基础教育不扎实,乘法都算不利索,但有了计算器,口算乘法有那么重要吗?另一方面,看看各个学科前沿,很多创新的、里程碑式的工作都是老美做出来的,像最近的 chat-gpt。 这是为啥?是不是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我们的精力应该投入到那些方面来学习?

家园 AP学校有把大学数学教了的
家园 也不都是炫耀

一个班30个学生,28个在外面补课提前把课堂上要学的内容先上了。老师直接说你们都上过我就不讲了。剩下俩怎么办?

我都快感觉国内这20年的中小学教育是不顾教育规律的费钱费劲费孩子费家长。差不多比医疗还乱: 不是人人生病,但是每个孩子都得上学。

家园 问题是这个前提我不确定

"从根本上说,中国教育体制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而美国是培养资本主义接班人的,这才是本质的差异"

话是这么说,但现在还能认为国内是纯粹的社会主义,米国是纯粹的资本主义不?顶尖的学生不谈。北上广经济发达地区中不溜的学生补课一年花多少钱?米国这边中不溜的学生花多少?特需教育国内一年花多少?米国一年花多少?国内面向差生的三本院校是靠学费挣钱的,米国最近很多州可是提出社区大学免费。这样看来,传统认知里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在教育方面的体现究竟在哪?

家园 去都去了

不敢回去了?🤣

家园 我不这样认为

中美两国国情大不一样。中国尤其是东部地区,从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汉族人口能占到95%以上。大部分中国人很难想象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而且是从开国以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根本就没有可能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建立一个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根本的单一意识形态和以白人为主的排他性的社会构成。拿波士顿来说,在歧视黑人之前,是对爱尔兰移民和意大利移民的歧视,更不要说对华人的歧视。所以多元化的存在和需求是客观的,在美国强行推一元化不管是不是道德的,肯定是不现实的。

如果把目前美国发生的有关多元化的现象放到美国250年历史和这之前还有250年殖民历史来看,你就会觉得美国现在关于多元化的讨论和实践真不算太乱。蓄奴,内战和这之前印第安人战争时期就不说了。哪怕就是60年代的民权运动时期,那死了多少人,造成了多少社会对立,现在这个乱象真不算啥。你们现在惊诧于免费购,那是不知道60年代的白人免费杀啊。

我还是认为美国在多元化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国内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是有可以参考的部分的。当然两边情况不一样,不能照搬照套。就像你说的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做法,你把汉族换成白人,汉语换成英语,社会主义换成资本主义,一样成立。

家园 很明显你没有查

这么容易找的内容,你要真查了会找不到?在乔纳森·科佐尔的《美国文盲》一书中讲得比较详细,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不可信,可以搜一下2013年,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识字研究所开展的一项关于美国文盲人数的全面深入的调查报告,总结起来大致如下,全美成年人中不怎么识字的竟然占到了总人口的14%,也就是3200万人。全美21%的成年人有阅读困难,达不到五年级小学生所应有的阅读水平。而美国高中毕业生中20%的人连自己毕业证书上的文字都看不懂。他们自己写的是3200万文盲加5000万功能性文盲,我给你抹个零头,顺带把那3200万文盲抬升到功能性文盲里,说8000万功能性文盲不过分吧?

家园 所以我是开放的去看这个问题的

一方面,社会巨变,教育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就比如说我认为书写工整的重要性几乎就直接降到零了。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还是不行呢。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就算门面不要,考试卷面工整也是要的。但是如今,有多少写字的机会?

但是美国这些摸索是不是就是对的?也不见得。很可能在摇摆。今天往这边摆,过两年再摆回来。不是英国都请上海的特级教师去讲课吗? 现在不又是开始推荐新加坡数学吗?同样的,看美国人也不要只是看他们算7X8也要计算器就觉得白痴。人家一个社区大学出来的,交代一个任务,给你按时完成。报告写的清清楚楚,各种文档说明规规矩矩。是资本主义合格的螺丝钉。高手则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敏捷,表达能力强。

无端的轻视, 我只能认为是其实你见的还少。

家园 那不过是大一的基础课、补习课

AP 本来就是让好点的学生不用跟学渣混一班,可以直接上正式课程。这是 Advanced Placement 的原意。美国做得比较系统,因为有太多普通高中实在是太差了。

当然,美国高中普遍体育不错,足球篮球橄榄球冰球,吊打国内高中无悬念。国内基本上是差生才专攻体育的。

家园 著名公知乔木被微博和推特双重封杀了

据说原因是在国内传播润学,组织非法移民,搞非法集资。所以两边都讨厌他。

家园 关于特需和三本教育,以及社会主义

这点是我还没有想清楚的地方,请教方家。

教育本身需要资源投入,这点大家都承认,而且上限很高。国内的师资(师生比)、硬件设备,离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这种情况下,资源投哪里才合适?对特需和三本采取放弃的政策,可否认为是一种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特需学生里有天才,但是比例很低,大部分还是智力不足,三本更加充斥着学习习惯和基础都不好的学生。是否需要对他们投入资源,如果不对他们抱以期望,是否妥当?

而美国也不敢说教育资源就十足了,大量公立学校都是处于惨不忍睹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投资特需学生和社区大学,算不算是面子工程,我也是存疑的。

两种取向,哪一种更加社会主义,我也没有把握。我的年代,国家是对我这样的学生投入大量资源的,高质量师资(全上海的优秀教师)堆在我们这些层层选拔出来的学生身上,还不收费,我是受益者。这种师资在市场条件下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在我的思维定式里,这确实是社会主义的搞法,我受益良多,而同时期的差生,得到的白眼和无视居多,他们大概是感觉不到社会主义温暖的。

家园 你家孩子上私校还是公校?

见题。

关键词(Tags): #提问
家园 我看国内中学演变是有这种内在逻辑的

以我了解情况,上海这边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鼓励私立学校发展的,就是四五年前,也基本形成了最优秀学生老师往私立中学汇集的规律,差几分交差价高学费也成了惯例。。。这些年不允许初中私立学校掐尖,也抵制了到处是课外补习班的现象,公立中学质量也就逐渐拉起来了。。附近一所新办公立中学,有中科院背景,开始生源很差,就是周围中科院职工子女也不是很愿意去,结果生源掐尖制度改变后,这个学校连续几年中考成绩持续提高,现在想进这学校就没那么容易了。。

西宁那边私立学校发展当时就比上海慢很多,最好几所中学一直是公立学校,但社会补习很热,要是原来趋势继续下去,私立学校像上海一样演变也是很可能的。

私立学校发展成主流时期,拿伴生的一定是高学费高门槛,完全自由竞争状态,私立学校很容易就能把优秀教师与学生吸引过去,非富即贵的精英教育模式产生是必然的。。要这种趋势发展,公立学校也必然会快乐教育化的。。好在至少现在,这种趋势被改变了,至少初中阶段,不用太多投入,孩子教育质量不担心被远远甩开。。。我同事孩子里,有私立中学的也有公立学校的,区别不是很明显。

家园 确实

米公立top5大学,带的工程系普通班上就有不知道怎么把方程左边挪到右边的。别人带的艺术班,1/2+1/3=1/5挺常见的。口算是真得不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