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应该成立一个 运十 版面,和 新冠 一样。 -- nanimarcusboy
机翼前主梁人家707是整根一次成型
我刚才查了一下中文资料,没有查到。
所以,707的翼梁不可能是模锻的,这与业界后来所说的整体性翼梁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
707的机翼前后梁很可能跟运十一样,也是用铝合金型材加上模铣加工而成。
如果这样的话,所谓整根一次成型是严重误导。
即使如此,也希望北纬给出出处。
安225或者安124不是一体成型,并未影响使用,确实需要他给出来历。
另外,你说的是否时间靠后了呢?也就是1979年左右,波音707已经一体成型了呢?这点我确实买有看到确切的说法。
我个人只是认为和判断,铆接未必不结实,只是会带来空重增加。
当然,这个说法也是他们宣称运十空重58吨超重的一个来源。
确实每个时间点应该确认清楚。呵呵。
他说的是707的机翼前梁。
而且也不知道他说的前梁是从哪到哪。
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太多了,一较真就千疮百孔。
如果也给707分代的话,367-80是707的原型机阶段,1956-1963年是第一代707,1963年之后是第二代,从研制过程来说,运十试飞样机其实是原型机,相当于367-80,但飞行指标和整机设计及工程水平,大约相当于1963年后的第二代的707。
做特技飞行动作,运10在北京飞行表演时候也做过。这和飞世界屋脊是一回事?
转进倒挺快。
81年运十在北京飞行表演,王金大想飞个100米的超低空通场,马凤山不同意,最后约定200米,最后王金大飞得兴起,自作主张来了个60米通场。
马凤山的解释耐人寻味,
运十就这么一架飞行的飞机,以前的各项试验和飞行,没有一项不成功的,如果有问题,早就被“枪毙”了。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小心办事,多留些余地,是头脑清醒的表现。
这说明运十的研制已经处于非常不友好的环境下了,有人在盼着它失败。
以马凤山谨慎的风格,从拉萨归来的运十在最后申请3000万油钱继续试飞项目时,运十的状态一定是很好的。
从拉萨归来的运十在最后申请3000万油钱继续试飞项目时,运十的状态一定是很好的。
基本可以认定,大梁没有巨大的变化,换是不可能的。
看文字总是不如照片吧。
波音367-80是旋转了,这个事被记录在波音历史中。
当然是质量好的象征,但是,毕竟美国在研发波音367-80时候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要超过运十时期!!
这应该是常识啦。此时,他们设想过波音747吗,我感觉还没有。
作为367的发展707确实还是不错的。
嘿嘿。北纬河友看来在367时期就是死活不设想707的,更不用说747啦。
这是搞技术的人?看着像销售,还不如销售!
运10从30度滚转到60度只用了4秒钟,国际标准是7秒。‘运10真是很不错的一架飞机啊。
但气候突变对飞机毫无影响。
客机的发动机和战斗机还是差很多的。指标和设计思路也差不少。太行和斯贝并不是客机的发动机备用方案。这俩发动机如果强行用在客机上,估计就会像波音720那样装4个发动机跑短途,经济性不比一堆人鄙视的运10或是707强多少。。。
发动机研发晚于飞机研发也很常见,长江的进度就比C919要慢不少,离全国产还真差不少,好像还没在飞机上试飞,也没查到有地面试车的消息。
当年涡扇8虽然涡轮温度不高,但是尺寸大,当年怎么加工这么大尺寸的机匣,叶片等等部件还是需要花不少时间攻关的。
现在客机基本都是大双发了,用不了太行和斯贝。
只有脱离了运十本身,甚至脱离航空系统才能说清楚。
咱们拿铁路做比方,中国能搞定自己的内燃机火车头的时候,发达国家日本新干线都已经在运行了。如果铁道部这个时候以日本已经搞定新干线为由把自己的内燃机机车产业全拆了,会是什么结果?
因为西方比自己先进,就要下马整个项目,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但以北纬网友为代表的某些河友,一直用这个理由在运十这个话题上胡搅蛮缠,只能说他们逃不脱买办思维。
按北纬网友的思维,中国就不应该革命,也不应该发展自己的工业,人家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已经进入计算机时代了,中国人还自己吭哧吭哧从蒸汽机开始搞工业,按北纬网友的意见,是不是应该把中国的工业化一巴掌拍死,直接从西方买工业?
蒋介石宋子文才是这个思路。
北纬河友的造谣。
就算谈运十不行,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他这么五花八门的乱弹,很是有意思。回头一句别人是火箭烧煤,呵呵呵,也是有意思,完全露馅了。
就是谈运十不行,和世界先进水平对比,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他说的完全是乱套的话啊,呵呵。
然后还自称技术高手,这就混乱了,呵呵。
最后总归要回到合理的标准上来,他就是不回到真正的技术问题本身。
他虽然满口技术名词,一开始可能被忽悠,不过技术问题只要深入谈下去,他就露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