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的时代,学习新的历史,看庐山会议 -- 真离
我都不知道该接哪句……
156项中的主要部分,根据周恩来和对方的协议,中国则要在1959年以前供应苏联16万吨钨精矿、11万吨锡、3万吨锑、3.5万吨钼精矿、9万吨橡胶,以及相当数量的农副产品。
当时钨精矿年产量不到1万吨,国民党时代就是3000-7000吨前后,16万吨等于是国民党20-50年产量的。9万吨橡胶中国不产,需要出口其他产品换来外汇,然后买了给苏联送去。
苹果猪肉等等。你这是瞎说了。
苏联的156就这么不值钱么?
民国供给德国的钨矿并不少,时间长,甚至还有红军提供的部分。但是没换来多少东西,当然,德国军事教官不算少。
这都是大跃进期间,为了新进口的东西,不得不从老百姓嘴里抠的。大跃进开始的时候,毛泽东认为,我们这么多人,一人吃一点儿,就吃掉了,不如集中起来出口换东西。以前是畜产品羊毛,茶叶,桐油猪鬃之类的。
大跃进之后,特别是有了毛的背书,指山买果,指河买鱼。还有指圈买猪,指鸡买蛋,指山买木。参考我的这个补充。
而156项用的抵押矿产和农产品早就决定了。52年的时候中国的粮食也很紧张,不会大规模出口粮食,少量粮食加上羊毛茶叶之类的。数量都规定的很清楚,分年分期出口。
另外,苏联对中国有些援助性质的,现在你们为了证明中国不欠苏联的,都不承认而已,看看这段。不承认并不代表不存在。所以才有了错觉,大跃进是苏联逼债。等于是你家亲戚连借带帮忙,帮你盖房子结了婚,你父母去你家住了1个月。你不满足,大手大脚,外面借了花呗,还不起把房子卖了还债。你亲戚问你要房子款,你说你都穷得卖房子了,揭不开锅了,亲戚还逼债。败家子怎么都有理。结果还是你父母勒紧裤腰带还了钱,反正倒霉的是你父母,他们上辈子欠你的。你父母就相当于老百姓。
据中国有关部门当时的报告,苏联对华贸易是“带有政治性质”的,“确实是站在帮助我方经济建设的立场来进行贸易工作的”。例如,1950-1952年中国进口最多的是工业设备器材及油脂(占63.7%)、铁路设备器材及油脂(9.9%)、交通通讯器材及油脂(7%)和农业机器及种畜籽种(4.8%),其中很多都是中国生产建设急需而西方国家不肯出卖的产品。虽然有些品种的供应对于苏联来说也具有相当难度,但还是尽量满足了中方的要求,甚至在没有议定价格和没有签订合同之前就按中方提出的日期把一些急需商品运往中国,既不需付款,也不要定金。在价格方面,苏联也给予了比较优惠的条件,凡供应中国的商品价格都比同期资本主义市场的价格低。如矽钢片的价格为香港市场价格的一半,而且按合同价格固定不变,不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对于中国临时急需的各种商品,虽然在中苏贸易合同之外,苏联也都尽量供给。如1950年秋为帮助中国稳定糖价,苏联从远东地区调拨大量食糖卖给中国。至于中国的出口商品,苏联政府为了帮助中国恢复生产,对于他们本可自给而无须进品的许多货物都设法增加其国内的消费量,大量向中国购买,如大宗进口东北的苹果和鱼产等。即使对一些并不需要的“冷货”苏联也照收不误。到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对苏贸易在新中国最初的工业化建设中更具有关键意义,因为恢复时期引进的重点项目主要是通过贷款方式,而同 “一五计划”直接有关的成套设备进口则更多地要采取贸易形式。经过对1953年中苏贸易总货单的认真研究,1953年2月13日,在莫斯科的李富春、张闻天、叶季壮、李强等联名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报告,认为“苏方交来之货单是经过慎重考虑研究的,进口方面绝大部分满足了我们的需要”。
滥发货币,吸取了教训就是4次人大。没吸取就是80年代。
对于中来说,这是好事,因为还有人愿意低息借款。
由于中苏(俄罗斯)的接近程度,这种合作是非常好的。
我是理智独立亲苏派,不是不感谢派,我认为中苏贸易,中国是占了大便宜的,不是冷货问题,而是中国实际上可以抵押和提供的东西不那么多,即便有矿山,也不是那么值钱的,156很值钱,很实在的值钱,这个工业体系,千金难买。
56年粮油食品出口额比大跃进的年均出口额高,土产畜产出口额比大跃进的年均出口额低不了多少。
156项中的主要部分,根据周恩来和对方的协议,中国则要在1959年以前供应苏联16万吨钨精矿、11万吨锡、3万吨锑、3.5万吨钼精矿、9万吨橡胶,以及相当数量的农副产品。
这仅仅是建国初的三亿美元贷款。
156项主要靠双边贸易。
1957年的出口数量和1956年比相差不大,因为还是周恩来主持经济工作,1958年初毛主席连续几次批评周恩来,多次,是多次,不是一次,调高了指标。
1958年进出口总额为38.7l亿美元,比1957年的31.03亿美元增长了24.8%,
另外1959年在1958年“大进大出”的基础上,又力争高速度。1959年进出口总额又增加至43.81亿美元。比1958年增长13.2%。而实际上1959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已经陷入困境。
这里面毛泽东的责任是主要的。
另外给你普及个常识,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
1957年,毛主席在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提出“中国的主要工业品产量15年赶上英国”的目标。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向全国发出大跃进信号。5月召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块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56年不是大跃进前?
你给我普及常识?大言不惭。
我给你普及一条:
进出口总额不是农产品出口总额。
又一组数字粮食出口数量:
1958年净出口65亿斤,比1957年猛增73.1%,1959年净出口94.8亿斤,又比上一年增加45.8%,1960年仍净出口20亿斤。
你只能从概念上,或者抬杠的角度讨论问题。看明白了什么叫猛增73.1%,又增加45.8%。1959年净出口数量比1957年2.5倍。
另外粮食出口只是粮油食品出口的一部分。
56年粮油食品出口额比大跃进的年均出口额高,净出口额差不多。
无论你如何诡辩,也改变不了“大规模农产品出口大跃进前就开始了”的事实。
所谓“大规模农产品出口是大跃进开始”,就是你编造的谎言。
大跃进就是纯用农产品和对方交换。
1957年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他妈妈去英国看他,他听宣传说国内发展的好,他妈妈说有什么好的,我早上3点起床去排队买豆腐,就买到2块小豆腐,还是缺角的。1957年上海连买豆腐都困难,其他的副食就不要说了。这还是大跃进之前的情况。不知道你为什么对大跃进这么有感情。这就是吃饱了撑的。
是不是“大规模农产品出口是大跃进开始”,要看数字。
因为统计口径不同,我还有一组粮食净出口量(千吨)数据:
下面看数字:
1957年 净出口 1925.8
1958年 净出口 2659.8
1959年 净出口 4155.5
1960年 净出口 2654.1
中国的粮食出口本来一直很稳定,1952-1956年基本是200万吨前后波动。因为国内供应紧张1957年还有下降。在国内供应很紧张的情况下,1958年开始加大粮食出口量,1959年净出口比1957年多了一倍。都是从老百姓嘴里抠的。
你说粮食出口只是粮油食品出口的一部分。那么老百姓不吃饭,不吃豆腐,是吃苹果,柑橘,茶叶,猪肉和鱼吗?不,上海连豆腐都满足不了老百姓需求了。这不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现代版吗?除了粮食之外,其他的农副产品增产更困难,只能从老百姓嘴里抠。
所以“大规模农产品出口是大跃进开始”,不仅粮食出口大幅度增加了,其他农产品出口也增加了。具体的去看那些年的出口数据就知道了,你也有手,有脑,简单检索就能知道,现在你就像农村妇女拿把土涂在脸上坐地大哭的感觉。
我觉得我证明了,不要和我讲什么概念,你既不懂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没有数据支持,只有你对大跃进的想象。你现在不举数据,不列资料,水平太低了,我还是拉黑你更好。
1957年粮油纯出口额:4.7864亿美元
1959年粮油纯出口额:7.0469亿美元
差额为2.26亿美元,能进口327万吨粮食。
(1961年进口粮食580万吨,用外汇4亿美元)
年份 出口 进口 净进出口
1950 122.58 6.69 +115.89
1951 197.11 +197.11
1952 152.88 0.01 +152.87
1953 182.62 1.46 +181.16
1954 171.10 3.00 +168.10
1955 223.34 18.22 +205.12
1956 265.12 14.92 +250.20
1957 209.26 16.68 +192.58
1958 288.34 22.35 +265.99
1959 415.75 0.20 +415.55
1960 272.04 6.63 +265.41
合计 2500.14 90.16 +24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