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豆豉鲮鱼 -- 燕人
经常和香港同事聊天,谈香港旧事。有一天说到食物,他说午餐肉打边炉很好吃啊。我笑笑,上海梅林牌嘛。他接着说,豆豉鲮鱼!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我最早知道的豆豉鲮鱼是广东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的珠江桥牌。那是国有经济包打天下的时代,独此一份。体制改革后又出现一个鹰金钱牌。刚才在网上搜了一下,还看到有其他的品牌。自由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如此。有盈利机会就有投资。
鲮鱼是一种很便宜的底层栖息淡水鱼,原产广东珠江水域。因为它的生活习性,也叫土鲮鱼,英文写作mud carp土鲤鱼,科学上属于鲤科。在菜谱上我只见到用鲮鱼肉做鱼丸的菜式。大概因为鱼刺多,鱼肉味道比较淡,除去做鱼丸,没有正式上席的机会。做成豆豉鲮鱼罐头,鱼骨头都烧酥了,口味也重,就克服了这两个问题。
据说豆豉鲮鱼是当初下南洋的顺德人创制的。将鲮鱼炸干后,与豆豉蒜瓣等调料拌合后,用油泡住,装在瓦罐里,可以存放时间久点。这个算思乡心切。1893年广州有一家"广茂香“罐头厂通过手工操作,生产出第一罐豆豉鲮鱼罐头。这家罐头厂于1912年在香港注册了”鹰金钱“商标。在体制改革前应该是”珠江桥牌“的主产厂。几经演化,已经恢复了原有品牌。
大陆产的豆豉鲮鱼罐头因为价廉物美,在经济起飞之前的香港澳门和广大海外华人中间广受欢迎。香港名导杜琪峰摄于1999年的《再见阿郎》中有个镜头,女主角为男主角加菜,即是一罐豆豉鲮鱼。在海外华人零售店中,豆豉鲮鱼也是必备的品种。
Dace,外观很像
不过豆豉鲮鱼的英文翻译却是错误的,包括珠江桥牌在内,都将其翻译成Fried Dace with salted black bean。Dace也是一种淡水鱼,产于欧洲,外观与鲮鱼有点像,但是科学上与鲮鱼不是一类。我想当年的翻译者拒绝翻译土鲮鱼这个名字为英文,大概因为名字不够雅吧。其实Dace这个鱼本身也不雅,西方人都是钓鱼作乐,少见有吃的。
想起当年改制后粤风开始北渐的年代。广东人真好野!大连菜馆里留行一道豆豉鲮鱼炒油麦菜。吃过好几家饭店,我岳母家人真喜欢,每次都点。有的时候感觉这鲮鱼罐头难免也太咸了点。可以断定饭店用的杂牌子鲮鱼罐头。成本嘛。
说起油麦菜,也是粤风北渐现象一种。当时市场上也有出售的,感觉高大上,是广东来的特色蔬菜。今天才知道,原来是生菜一种,“罗马的”,英文Romaine。这个英文发音,可不是粤语的“油麦”两个字?前一段时间我岳母讲大连世面上流行一种新款生菜,叫罗马菜。下次通话的时候要提醒她一下,这就是当年的油麦菜。不过,国内的油麦菜在外观上与英国的Romaine生菜不一样。可能是品种本地化的缘故。
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商业机会总是被不断地创造出来。
这都是俺每次返回约翰牛岛必带的吃食。想家的时候,开一罐,随便祭祀一下五脏庙。
解了我多年的迷惑,谢谢!
油麦菜似乎更长。当初流行这个菜的时候还在读书,大家在馆子吃饭,有人说某个菜多放辣椒,我就说多放豆豉,一个学长笑话我,说:多放鱼。
我也是今日才知。
娃娃菜明明是白菜样子么。
你也是嘴刁的,专挑豆豉吃😄。
油麦菜以前我们那里叫春菜。
青黄不接时,其实还有一种青菜接在这个时间段:苦麦菜。春播后苦麦菜是唯一的一种蔬菜。然后油麦菜稍迟于苦麦菜,比苦麦菜好吃多了。之后就是通心菜,通心菜后就各种瓜菜都有了。在缺瓜菜的这段时间,豆角叶也经常用来当蔬菜。还有南瓜花。
油麦菜跟啥罗马菜没相干,起码名字是没相干的。 @陈王奋起
至于豆豉鲮鱼罐头,现在来说,相对于珠江桥,鹰金钱是劣质产品,能买珠江桥,别买鹰金钱,前者似乎单价略高,实质上质优价廉。
莴笋和生菜是同一种菜,西方人喜欢吃叶子,培育了生菜,中国人喜欢吃根茎,培育出了莴笋。
油麦菜和生菜应该是近亲。
显然不是香港人说的油麦菜啊。不过我觉得你说的油麦菜跟可能是我当年吃过的。可以发张图片否?
图网上有。我发不了图很久了。
鬼佬才是吃杆,就是莴苣,中国吃叶多,就是生菜。为啥?天气,茎杆好储存和运输,叶菜难多了。你留意一下,南北方的蔬菜品种是不是北方更倾向于紧密易存易运的?欧州气候更恶劣,当年,也就荒蛮之地,交通运输能有多好。
油麦菜可不就是跟莴苣一家的么,油麦菜的茎可不就是莴苣么?油麦菜的茎比专门取茎的莴苣品种得更甜更清更好吃。
苦麦菜的茎,扒皮切成长条晒干,就是杭州一个挺有名的什么特产名菜来着。
我以前喜欢吃广州酒家的腊肠,后来我同学介绍,说广州酒家的牌子很多家在用,珠江桥牌,出口老国企品牌,靠谱,双十一囤了点,就连我小儿子都爱吃了。
爱吃国企的食品,是不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呢?
珠江桥是中粮总公司广东分公司的品牌,最著名产品珠江桥牌生抽和老抽,和豆豉鲮鱼罐头。
记忆里当年没有腊肠出口。
但现在我在天猫上能买到,价廉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