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宝钢这个企业是成功的,但代表的战略是错误的。 -- 乾道学派

共:💬157 🌺567 🌵5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工业总产值不会说谎,那个时段风气还比较正常。
家园 我知道总装,一些方面有差距,这是事实,但是,是在宁波还是在上

我看还是宁波好,既然是国家超级重点项目,国家已经确认,我们只跟据此加以讨论。

我个人觉得宁波资本家在后来意图染指这个项目可能性不大。能力没那么大。

您的这个推测可能极难成立。

虽然宁波小,但是地点很好。可以节省很多资金。就成本来说,在当时,那种状态下,还是宁波省钱。

作为地方央企大概会压死宁波,哈哈。其实上海,宝钢地位也不低。

桑塔纳是另外的问题,小轿车步向中高端,咱们原来是重视载重车,能力也确实有限。

钢铁总装其实也没那么高级,我还是觉得一些先进技术不错。

当然有一些我们也可以,但是总装还是可以学习到一些东西我也承认。

作为自主派,我介于你俩之间。但是地点我支持他。宁波多小也没问题。

家园 攀钢不如宝钢整合牛,这个咱当时确实不足,至于有一些管理技术,

搞原子弹的咱们不差,运十也行,可以学习西方一些人优点,但是,咱们没那么差,海峰看到的是改开的成色,那有可能差。

他是认为改开必然比文革强,其实不是,因为1979年断资金,很多单位一片混乱,管理很不完善。

那些人很多是打倒四人上来的,很多人没啥见识。

家园 过了十多年,有进步是应该的。

建攀钢前十多年中国靠自己只能建小高炉。

家园 咱们自己的进步我是知道的,比海峰认识清楚多了

咱们是做过原子弹工程的大国,而且,时间短,任务紧,重点是很成功。

但是,咱们钢铁和当时西方主流确实有差距,这点也无需讳言。

我个人觉得,钢铁整体水平不如运十工程的基础。

所以,在重点区域引进外资加技术整合应该问题不大。

引进外方的贷款整合一条龙也可以接受。

毕竟贷款总是好的!!我估计邓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核心是,花费绝对大了,你看大事记就能看出来,邓团队的操作就是,我不管,你们给我推进,多大的困难也不许停止,这才有了宝钢的发展和完工!!

我的意思是选在宁波,设备费用降低,这点我和你一致。选择也要多样化一些,因为当时要求出资的不止日本一家,就是采取高铁模式,我个人判断西方也是会接受的。

在风庆轮事件中,我肯定支持四人帮,但是也同意进口一些发动机。这个在当时也是有条件胁迫西方,但是,我个人认为四人帮的批评没毛病,不需要接受西方小礼物,我个人断定,宝钢项目,鬼子的小礼物一定有用了!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邓的一往无前的推进作风被日本识破了,我方保密也不够有力!

我是不反对运十进口发动机的,涡扇八确实不够成熟,该上马运十还是得上。

在这里,这个项目我看一个不够,只不过能买两套项目的钱,搞了一个,时间还贼长!!有点失败!这事就应该批判邓!

通宝推:燕人,
家园 应该比运十高,至少相当。
家园 宝钢项目的来龙去脉——源于上钢扩建,决于政治局看新日铁电影。 -- 有补充

77年初,为缓解上海炼钢生产主要依靠从外地调入生铁的问题,计划在上钢一厂安排建设两座1200立方米高炉,但因空军反对在军用机场附近建设超过100米高的建筑,这一计划被迫调整,决定脱开老厂,寻找江边开阔地带建大高炉,一揽子解决上海缺铁,武钢、本钢、马钢调不出铁以及铁路运力紧张等问题。

7月至9月,规划组再次到长江口考察,经反复比较,确定在宝山境内的浏河口至石洞口一带建造两个2500立方米的大高炉。

方案送到刚从日本考察回来的叶志强手里,因为日本已有5000立方米高炉,认为2500立方米高炉太小,方案被否定,炉型再次加大。

两个月后,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冶金部、外贸部联合上书国务院,提出“抢建年产500万吨生铁的上海炼铁厂,引进两座4000立方米高炉及相应的炼焦、烧结成套设备,厂址选在宝山月浦机场,力争1980年建成”。

直到此时,方案还只是筹建一个炼铁厂,为上海各钢厂提供铁水,与77年初的方案一脉相承。

1977年10月22日,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等向中央政治局汇报访日见闻和感受,请中央领导同志观看了新日本钢铁公司赠送的一部影片和幻灯片。(影片是新日铁董事长稻山嘉宽送的)

“电影放完后,这些领导同志被影片中的画面震撼了……”

1977年11月28日,新日铁董事长稻山嘉宽到北京,与李先念会谈。会谈后,李先念代表中国政府向稻山嘉宽表示,请新日铁考虑与中国进行技术合作,建设一个年产五六百万吨的钢铁厂。

稻山嘉宽回国后,连夜开会部署,以最快速度,派来两个工作小组,向中国提出了建造一个年产600万吨钢铁联合企业的方案,说服有关部门放弃了单纯建一个炼铁基地的设想,促成了在上海单独建设一个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的计划。

1978年5月14日,上海市“革委会”、冶金工业部联合向国家计委报送《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计划任务书》,1978年8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工程正式开工。

总结,宝钢源于上钢扩建,决于政治局看新日铁电影,稻山嘉宽是最大赢家。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查了一下,促成宝钢的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不是搞技术出身。 -- 补充帖

建议建造两座2500立方米大高炉的副部长周传典是技术专家。

家园 宝钢上马不是为了利用海外矿石,真实原因见上文。 -- 补充帖

@中关村88楼

@起于青萍之末

@陈王奋起

@笑看风雨

日本给的不是长期低息贷款,启动资金也不是日方贷款。

你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抛开事实不谈。

见前补充 4827316
家园 我觉得促成的就是邓。

是他一手控制的。李先念也是。

我个人认为就是他们自身产生了判断错误,我有点不敢想李先念也能叛变,邓应该问题不大。

要从羊跃进资料看他们的行为。

家园 觉得是觉得,事实是事实。

常委里主要是李,冶金部主要是叶。

家园 没有邓,叶根本搞不成,参考运十

部级一开始很支持的!!

后来看出形势了,才退的,然后是陈国栋也停摆了,所以下马就自然了。

宝钢这么大的项目,他能顶起来?不是开玩笑嘛?

你有时候怎么这么死心眼?运十三千万,就完蛋了,宝钢可是个一百亿的大项目啊?!

这里面还带着一个涡扇八呢,叶某人能顶起这个宝钢来吗,你说邓信任他,不可能的啦,想想他都没这个身份,归根结底他可能只是一个小跑腿的,类似于沈图,可能还不如沈图。

责任一定在邓和汪道涵身上。

家园 战略上也正确

什么是战略。一句话,比对手要厉害。

市场经济,一个细节上差点,那就只能卖的便宜。想要价格高,就不能差。

战术上。一句话,把对手的产品买回来研究。比你差,你卖高价,不亏。比你好,你研究学习,不亏。

就怕眼高手低。跟东林党一样,只骂人不做事。比清代都不如。清代都积极购买西方先进技术,只是严禁扩展到汉族。

想想当年高铁,国产有中华之星,可以跑。但是引进后才知道差别有多大。重工业,你不买回来研究。压根不知道窍门在哪里。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业,不是你想买就可以买的,有窗口期。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通宝推:泉畔人家,jent,
家园 中华之星没那么差,而且降价谈判都有成效

不可低估。

家园 常委里主要是李。79年南海边划圈的也是李。

78年邓还不是第一人。

79年南海边划圈的也是李。

1979年1月31日,袁庚和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向李先念、谷牧汇报在广东建立蛇口工业区的设想,当即得到批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从此创立。

家园 如果宝钢是以出口为主,你说的还有道理。

市场经济,一个细节上差点,那就只能卖的便宜。想要价格高,就不能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