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冠的死亡率变低了吗? -- 潺潺流水

共:💬46 🌺255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新冠的死亡率变低了吗?

闲来无事,收集了一下南面邻居11月份的疫情数据,累计确诊1027714(核酸)+993171(抗原),累计死亡10577。

点看全图

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二左右。

国内为啥死亡率低,我猜主要是发现的早、治疗的早。上海那波死的多,原因也是发现的晚,医疗挤兑造成的治疗延误。

新二十条后,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及时,死亡数大增是极有可能的。

通宝推:真理,大爆炸,审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再来说说经济

香港是二季度放开的,按道理经济应该大幅反弹才对,但实际上:

香港政府:第三季度GDP年率-4.5%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第三季度GDP数据。香港经济在2022年第三季按年收缩幅度扩大。实质本地生产总值继上一季按年收缩1.3%后,在第三季下跌4.5%。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比较,实质本地生产总值下跌2.6%。首三季合计,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下跌3.3%。

一面躺平,一面又认为要管好疫情才能搞好经济?

陈茂波指出,本港惟有效管控疫情,在风险可控之下最大程度地让经济恢复动力才是关键所在。他表示,现在香港处于第五波疫情缓和阶段,环球市场已经恢复频繁的人员往来,香港如何妥善管理这一阶段进程,关乎经济恢复的速度和力度,也关乎香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家园 魔都是全国抢救队伍都拉去增援了

全国抢救专家,拉了一大半去上海增援;核酸、方舱医院也是大量外地医护,最后还是死了500多。疫情刚开始,东海养老院的几十个老人还没算进去呢。

然后躺平派开始表演了,拿这个数字说新冠死亡率不高,真是尼玛的岂有此理。

家园 各地支援已经后知后觉了,所以免不了大批死亡
家园 这个死亡率可能不能这么计算

我以前看这个数据的时候也和楼主的想法一样。后来看多国数据多了后,就意识到:从香港撤销入境人士和本地居民的强制检疫要求以后,死亡率就不能这么算了。死亡人数是确定的,因为人死了要发死亡证明。而新增确诊就不一定了,比如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不主动去做核酸,或者持有疫苗通行证人士实际感染新冠,症状轻微,但自我居家隔离没有计入统计数据的。实际新冠阳性人数要大于官方公布的新增确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也是如此。

类似的2021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里全国流感发病数为668246例。国内统计的是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目前统计的发病和死亡人数不能完全反映流感的真实水平,获得诊断的流感患者要少于实际发病人数。

家园 正好我们中学群里也讨论这个问题,有人发了一个

关于新加坡的文章。(在新加坡,究竟什么才是“无症状”,什么才算“新冠死亡”?

新加坡如何定义“新冠死亡”?

在新加坡,无论是否死于新冠并发症(die of Covid,例如新冠导致的肺炎),或是死于自身早已有之的长期基础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癌症、肾脏病等),只要是检测新冠阳性的,一律归类为“新冠死亡病例”。

例如,某位年长者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病史,因心脏病爆发住院。住院几天之后,抢救无效死亡,死因是心脏病。

但是,由于新冠检测阳性,考虑到虽不是直接死于新冠,但新冠很可能造成病情加剧,因此,仍将之纳入新冠死亡数据。

所有当前新加坡的新冠死亡包括三种情况:1)新冠直接引起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新冠诱发已有基础疾病死亡;3)新冠感染伴随基础疾病导致的死亡。

家园 这个论据不够充分

第一,按照有人得了新冠不上报的逻辑,死了的人也不一定会进行新冠检测,并把死因归到新冠里面。

第二,即使不存在上面所说的情况,假设感染者漏报50%,对死亡率也没有数量级上的误差。

家园 香港又接近医疗挤兑?

点看全图

家园 一是无症状占有多少比例。二是即使有症状是否会上报。

但是不知道无症状占据多大比例,我没有去survey。看到的数字,从最初版本的covid无症状患者只有很低比例,到现在经常看到90%以上。

家园 死了的人基本上是做了新冠检测的

目前医疗系统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死了的人除了猝死,绝大多数都是在医院或养老院等机构内死亡的。医疗机构里面新冠检测现在是标准流程。凡是涉及关注清单上的传染病都会有记录,中国也一样。对于死因的划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医生对于新冠是否是死亡的原因之一判断的置信度还是高的。夕曦河友已经分享了新加坡的实践。英格兰的死亡证明上会写新冠是否是死亡原因之一,英格兰有研究人员做过研究,到底死亡时候是新冠阳性还是新冠导致死亡,分析显示是有明确的指征的,比如胸透和输氧治疗。

以我的经验,感染者不是漏报50%,挂一漏十都不夸张。足够影响你指的死亡率计算结果的量级

家园 只可惜你发的那个并不是新加坡官方标准

而且总有人觉得自己懂新加坡标准

我先把这篇文章给出来的文字抄在下面,和新加坡官方说法进行对比。

新加坡对“无症状”的定义,就是无症状;检测阳性,但自己毫无感觉,什么症状都没有

首先要说明,我不做公卫,没有新加坡的“里”数据接口,所以我只好自己动手去新加坡官方查。这是新加坡公开网站可查的东西:

首先,打开新加坡卫生部网站:https://www.moh.gov.sg/

向下拉。

今天,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0日20时45分,有以下数据:

Over the last 28 days:

99.6% ;Had No or Mild Symptoms

0.3% ;Required Oxygen Supplementation

0.05% ;ICU

0.03% ;Died

99.6+0.3+0.05+0.03=99.98。

这和100%的差值,可以大致认为是四舍五入的误差吧。反正我这样认为。如果谁不认同,可以反论。

那么,新加坡的官方实际标准是:

无症状、温和症状+需要吸氧+ICU+死亡=100%。

好了,问题来了,什么算无症状和温和症状呢?只要不需要吸氧——这是医疗上的吸氧——就算无症状和温和症状,这都给算一起呢。

原文:

她先生就属于有症状,无须看肺部影像

是阿,上海不用照CT,也都是无症状。然而天津人同样O,照了CT,一堆人就都有肺炎。当然,肺炎没给按瓶氧气,你就是新加坡人的“温和症状”。

所以究竟什么算是无症状呢?新加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写文章的真的了解新加坡标准吗?还是只是在做新加坡的宣传喇叭呢?

顺便一提,新加坡9月19到10月16的28天确诊14万多,住院2539人。确诊病例住院率差不多1.8%。既然又只有那么点人需要吸氧,那么是安排了相当多所谓MILD的人进医院,可见医疗资源之宽松——然而联合早报10月22日还在报道新加坡三大医疗集团呼吁非紧急患者避免到医院急诊部求医?

统计数字和宣传口的嘴可真是有趣呢。

通宝推:journal,唐家山,
家园 最后来补一下联合早报10月22日的文章,贴在下面

新一波疫情导致大量病患看诊 三大医疗集群吁非紧急者避免到急诊部求医

过去几周出现冠病新感染疫波,大量病患前往医院急诊部门。新加坡保健集团、国立健保集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发表联合文告,指目前大多到医院的病患无需紧急治疗。他们呼吁包括孩童在内的公众,除非是情况威胁生命,否则不该到急诊部门。

——这是联合早报网站上相关文章的摘要。

还有以下让99.7%无症状和轻症人士感动的话:

如果是常见或轻微的病症,公众应前往全科诊所或是综合诊疗所,或进行远程看诊。到急诊部门的病患若无紧急情况,他们或会由其他紧急护理中心或基础诊所评估,让急诊部门优先将资源给予需要紧急护理的病患。

医院也将优先处理病情严重且须住院的病患,有生命危险或医疗紧急状况的病患将迅速得到治疗,需要密切监测的重病病患也会更快被安排床位。

医疗人员出现倦怠的部分原因是遭受不合理对待,医疗集群对无理对待员工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并会采取行动保障员工的利益。

还需要我贴当时新加坡医院门口住院要排队50小时的图吗?

装作懂新加坡,到底懂多少呢?假洋鬼子们也就忽悠人有特殊的本事

家园 你转发的是新加坡的新冠统计数据,不是官方标准

你好像还没有看明白,就急于指责“总有人觉得自己懂新加坡标准”

每个国家的卫生疾控部门都会指定确认新冠死亡标准,层层下发到基层医院和相关机构,同时建立相关的上报机制。这些标准会在不同时期进行修改,而且每个国家之间也有很大不同。有的国家会公开,有的不公开。

我转发的新闻中,是其中一种标准的新冠死亡定义,与美国修改以前的版本大致相同。

家园 我好像没有什么没看明白也没啥好急

我不过是列了点公开数据和公开报道而已。反观你呢?

哦,还有你转发的这篇文章,到底又说了什么?不也是所谓的公开“统计数字”?难道他说了什么标准?

倒是我真给了一个新加坡标准阿,不吸氧他就是mild阿。这是写在新加坡政府官方网站的东西。需要我去急么?他10月就这样写在上面,11月了他还是这样写在上面,我有啥好急的?新加坡官方都在装死摆烂我做急急国王干啥呢?

你也承认,各个国家标准不一样。非常可以理解阿。所以我说了阿,天津就能ct看到一堆肺炎,上海就不给照CT,他就都按第9板没肺炎就归轻症阿。非常的灵活,给了玩弄数字的人士很大的空间阿。

然后就出现另一个问题:我咋知道你新加坡/上海/不管什么地方——现在的官方公布口径是什么东西?

不如老实说:我TM就是要粉饰太平。我TM就是要骗你。那我就认了。

不要脸又有实力就天下无敌;灵活的道德底线可以带来低人权优势,这几年都被反复验证过了。我承认。我没能力反抗确实只有享受了,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做好我自己的事情就完了。

确实。

可你管不了我怎么想。

家园 你在质疑“只可惜你发的那个并不是新加坡官方标准”

但你提出的证据是新加坡的官方统计数据,你连这两个不相同的东西都混为一谈,还讨论什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