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他乡是故乡 -- 流江河

共:💬24 🌺18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感

“年纪愈大愈能体味到个中滋味”!

家园 现存的中国古代园林都是明清风格

包括你说的那几座都是。由于中国建筑的木结构特点,很少有建筑能保留千年以上。即使号称是始建于某某年代的,也往往是后世重修的。

波特兰那个园林单看不错,问题是和周围的环境不搭。周围的现代建筑高出园林。园子又太小,以至于抬头一望就出境了。

中国传统园林,南方以苏杭为代表,曲径通幽。北方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张扬大气。

现代园林,杭州西湖国宾馆是中外结合做得较好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话又说回来,楼主文中的算是在国外利用能买到的建材搞出来的半日式建筑。能搞成这样,还是一个人搞的,应该算是不错了。

通宝推:孟词宗,流江河,
家园 乱入乱入

我是艺术白痴,很惊奇于国内很多园林建筑之类的能把巴掌大的把方做出宽广大气的样子。日式的东西,咋看之下挺精致,再看就是小器,可能因为我粗?

家园 没错,俺也是这感觉

本来想说“小家子气”,最后还是用了个较为委婉的说法,即“螺蛳壳里做道场”。

家园 您说得对

时间精力有限,可以做得小巧些。预算充足,可以搞大气些。

家园 或曰,由民族气质

不同所决定,再往上推的话,客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气质。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自“天下”一统后,便以“中央之国”自居,以此历尽沧海桑田,打造出“大气”的民族气质。

大和民族,小国寡民,却号称“大和”,理想很丰满,然,现实很骨感,实应为“小和”,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奈何?奈何!

家园 推荐陈从周关于园林的书

陈从周是一代园林大师,关于园林、建筑、桥梁等都有研究著述。这里推荐他的《陈从周说园》。

下面是摘几句序言中的话:

《说园》五篇重点讲了五个要点:造园的目的,是“诗情画意”;造园的法则,是“因地制宜”;造园的三种基本手法,是“动观静观”“对景借景”“小中见大”。五个要点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

《贫女巧梳头》……主张造园必须因地制宜,反对庸俗繁琐,崇尚简朴淡雅。

家园 螺蛳壳里做道场。

即便同样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陆地大国与海岛小国的“道场”肯定不一样的。

苏州的拙政园非常大气。苏州的网师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则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典范,真正做到了疏能走马、密不容针。中式园林,大的地方能收得住,小的地方又能“借景“喻大,所谓收放自如。而日式园林精致倒是精致,但是常常显得太刻板(太多规整的直角形状)太刻意(所谓的枯山水),看完总让人心生抑郁。

螺蛳壳里做道场

最早这句话是在佛教的《一切经义》中被提及的;

佛像头上的发髻形似螺蛳,所以佛教常规劝信徒勿食螺蛳,信徒也将螺蛳作为放生的主要动物。

道家和佛家做超渡打醮讲作“做道场”,螺蛳按螺纹可分为大中小三级,而道场中设上中下三天世界,所以螺蛳虽小,却含上中下三天世界。

于是人们把占地面积小,但内部一应俱全、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的地方称作“螺蛳壳里做道场”。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在上海逼窄的巷子里看到有人家做道场。远远就听到锣鼓喧天,近处才发觉是穷巷陋室。只能容两人并肩的巷子虽然被占用了,却不妨碍过往行人。这是现实生活中的“螺蛳壳里做道场”。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新建的园林有不少都透着浓浓的倭风。

惨不忍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