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削减英语课时 -- 宝特勤

共:💬133 🌺1012 🌵2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然是随手找的,正在看的论文顺便机翻。再找一个

哪里还会为这个 特意挑拣论文。

一致共表达基因模块(CCGM)的逐步识别-为了识别与生存相关的一致共表达基因模块,我们首先在IMVigor 210数据集中识别了名义上与更好的总体生存结果相关的基因。<br>用双变量Cox回归模型估计基因Genei的表达与TMB的总体生存条件之间的关系:Surv(事件,时间)~Genei+log(TMB)。<br>我们确定了1193个基因,这些基因的高表达与更好的生存结果相关(双侧Wald‘s检验的名义P值&lt;0.05)。<br>在最初的基因选择步骤中,我们采用了一个宽松的P值截止值,以尽可能地包容所有基因,然后确定一致的共表达基因模块(CCGM),以丰富真实信号并过滤掉可能的噪音。<br>CCGM被定义为在多个数据集中共同调节的基因列表。<br>使用加权相关网络分析49在这1193个基因中,我们在IMVigor 210数据集中识别出一个共表达模块(735个基因),在TCGA数据集中识别出一个共表达模块(600个基因)。<br>IMVigor 210和TCGA数据集中识别的模块之间存在显著重叠(575个基因)(经双边Fisher‘s精确检验p&lt;1e-16),这575个重叠基因被认为是CCGM,被称为“适应性免疫反应”特征。

Step-wise identification of consistently co-expressed gene modules (CCGMs)—With the goal of identifying consistently coexpressed gene module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we first identified genes nominally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verall survival outcomes in the IMvigor 210 dataset. A bivariable Cox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each gene, Genei, with the overall survival conditional on TMB: Surv(Event, Time) ~ Genei + log(TMB). We identified 1193 genes for which higher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survival outcomes (nominal P-value of two-sided Wald’s test <0.05). We employed a lenient P-value cutoff to be as inclusive as possible at this initial gene selection step, and then identified consistently co-expressed gene modules (CCGMs) to enrich for true signals and filter out possible noise. A CCGM is defined as a list of genes that are co-regulated in multiple datasets. Using 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49 among these 1193 genes, we identified one co-expression module in the IMvigor 210 dataset (735 genes) and one co-expression module in the TCGA dataset (600 genes). Significant overlap (575 genes) existed between the modules identified in the IMvigor 210 and TCGA datasets ( p<1e-16 by two-sided Fisher’s exact test) and these 575 overlapping genes were considered a CCGM, referred to as the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signature.

家园 这个比喻确实有点刻舟求剑了

其实说的是没错的,但倒不是因为英语相当于欧洲语言的基础,或者集大成等,这个与数学对理科的关系不是一回事。

但英语确实目前最有利于了解西方文明,但同时也是了解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话题最有利的工具,说的这里你也猜出来了,因为英语最流行么,资源最多,媒体文字最多,事实上的世界语。但同时也不代表英国是西方文明的顶峰,明珠,压倒其他西方国家等等。

一定要打个比方的话,比如一个非日本人想要了解日本,除了学习日语之外,最便利的反而是懂英语。 同理如果我想了解阿拉伯世界,或非洲某国,我立刻想到的也是英语。所以其用处远远超越西方文明,走遍世界显然英语使用最广泛,上网冲浪,也是英语内容最多,参与人数最多。

英语其实早就与全世界人都早就接受的从穿着,吃喝,日常起居中西方元素一样,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成自然一部分,甚至都达不到“西化”那个高度,也许五四时还可以把西方的吃穿用当成西化,今天会有人看到某人一身西装领带就发出看到西方文明的惊呼么😁 其实英语在今天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国家里也是差不多的地位。 流行文化与社交网一样,用微信的人越多后来加入微信的门槛就越低,没什么道理可讲,也不会永远如此,脸书会没落,推特也会没落。

家园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人类知识用哪种语言书写的最多?

家园 河里反对学习英文的,请问你们的孩子学习英文吗?

如果你们的孩子没有学习英文,或则在孩子面前鼓励不学英文,我佩服你们是条汉子。否则网上呼吁废除英文,现实中自家孩子报的英文辅导比谁都多,这种人就是天生的坏。

本人是赞成强制学习英文,这是农村或弱势群体孩子为数不多的国家提供的上升通道之一;但无奈这个国家坏货实在太多,就是那些受过高等教学,自诩问精英,却在大力反对英文教育,只能退而求其次,国家应该提供选择,愿意学英文的去学,不愿意学的不学。

我是农村孩子,至今还记得上高中二十六个字母发音都不准,英文老师单独辅导二十六个字母的发音,大学第一次听力测试得到零分的场景,但不是英文,我没有机会看到如此广阔的世界,见到不同世界的人多样人生,理解不同的世界观。

如果国家不提供英文教育,大量的农村或弱势群体的孩子将被人为的放弃接触更广阔世界的机会,万一有天赋异禀的孩子杀出重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学习英文。

这些坏货不学英文的理由是,英文没有用处,是的,同样的问题,我们学习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古文,政治对很多人来说其实基本也用不上,是不是也可以不学,当然不能,这些课程可能工作中没用,但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改变我们的思维,培养下一代。

我一直怀疑我们国家有一批坏货,近些年来一直出现一些奇葩的舆论,取消英文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普通百姓,看不懂情况就看看社会精英在要求孩子什么,不要听他们说什么,他们可能很坏但不蠢。

通宝推:胡辣汤,宝特勤,
家园 英语很重要,但是学校教的英语是害人的

英语很重要。汉语是一种思维坐标,英语提供了另外的一种思维的坐标。

---

但是学校教的英语是害人的。

学校因为要考试,教的英语,其实类似于一种八股文,但是包装成了英语。

---

英语教育不放在学校其实有可能是对的。

网上有这么多的英语教学视频,配合起步阶段的私立教育,其实对学习英语更有好处。

家园 中国其实是没有按照技术手册的方法教育英语

英语最重要的是听力和阅读,作为非英语母语的外国人,语法和写作重要性要低一些。

------

如果真按照技术手册的方法教育英语,做技术翻译的时候,抛开语法,按照技术指标的单词,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对应翻译,不仅效率高,而是双方更易于理解。

日常生活也一样,听力+简单语法+关键词,足够应付生活中的大多数场景。

家园 中国14亿人口太卷了,应该劝别人不要学英语

中国14亿人口太卷了,任何一门技能,会的人都太多了。

会中英双语的,应该劝别人不要学英语。

任何一门技能,市场供应越少,技能的价值就越高。

家园 ChatGPT出现了

的确使语言的“翻译”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之前想找罗素的《数学原理》和格洛腾迪克《收获与播种》的中文版,都没找到。ChatGPT出来后,很快就出现了后者的“中文版”,目前读了一部分,准确度还是很高的。

格洛腾迪克自传《收获与播种》中文版在哪可以找到?

最找注意到这尊大神,是听说他自己花了三年琢磨出了测度论,后来发现已经被勒贝格提出来了。下面把这段摘抄出来,可以看看ChatGPT的功力(原作是法语)。

我花了不少时间,甚至在课堂上(嘘……)也在做数学题。很快,书中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我了。也许是因为它们开始有点相似;但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它们太突然出现了,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们要去哪里。那些是书上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然而,真正自然的问题并不缺乏。例如,当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已知时,这个三角形就已知了(不考虑位置),因此必须有一个“公式”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作为a、b、c 的函数。同样的,如果已知六条棱的长度,一个四面体的体积是多少?我想我必须努力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最终一定能够解决它。无论如何,当一件事情“占据”了我,我就不会数小时或天数,直到我忘记了其他的事情!(现在还是这样。)

我对我们数学书中最不满意的是缺乏对长度(曲线)、面积(平面)和体积(立体)的严格定义。我答应自己,一有时间就要填补这个空白。1945年至1948年,当我在蒙彼利埃大学上学时,我花费了大部分精力来研究这个问题。大学里的课程并不能满足我的要求。虽然我从未明确地说过,但我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教授们只是在重复他们的书本,就像我在Mende的中学的第一个数学老师一样。因此,我很少去大学,只是为了了解老生常谈的“课程”。大学里的书籍足以满足课程需求,但很明显,它们根本没有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事实上,它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就像我的中学教科书一样。只要它们向所有人提供了一些计算方法,用于长度、面积和体积,通过简单、双重和三重积分来实现(高维度则谨慎地回避……),好像并不需要提出一个本质的定义,不论是对于我的教授还是对于手册作者。

根据当时有限的经验,似乎我是世界上唯一对数学问题感兴趣的人。至少在那些年里,这是我未曾表达的信念,完全的知识孤独对我来说并不沉重。说实话,在那段时间里,我从未想过要深入探讨我是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我所做的事情感兴趣的人。我的精力完全被投入到达成我所设定的目标上:发展出一个完全令我满意的理论。

我毫不怀疑自己能够达成目标,找到事物的最终解释,只要我花时间来仔细观察它们,一边记录一边思考。比如,对于体积的直觉是不可争辩的。它不过是一种现实的反映,目前还有点模糊,但绝对是可靠的。简单地说,就是要捕捉这个现实 - 就像“押韵”的这个神奇现实有一天被抓住、被“理解”一样。

在我十七岁离开高中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以为这只是几个星期的事情。但我在上面花了三年的时间。最后,我甚至因为一个愚蠢的计算错误没有通过第二年的考试,那是一个球面三角学考试(在“深入天文学”选修课中)。我必须留在蒙彼利埃第三年才能完成我的学士学位,而不是立即去巴黎,因为那是唯一一个我能够遇到了解数学重要进展的人的地方,据我的资讯人士索拉先生告诉我,最近几十年来数学上仅剩的难题都已被一个叫勒贝格的人解决了。他正好发展出一种测度和积分的理论,这给数学划上了句号。

在我的“微积分”教授Soula先生看来,他是个友好和善意的人。但我并不认为他说服了我。我内心已经有了预感,认为数学是无限的,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海洋有“终点”吗?但我从未想过要去找到Monsieur Soula所提到的Lebesgue的书,他也可能从未看过它。在我的思想中,一本书所包含的内容与我用自己的方式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工作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当我最终与巴黎的数学界取得联系时,大约过了一两年,我最终了解到,我用自己手头的工具完成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勒贝格的测度和积分理论。对于我向两三个前辈提起这项工作(甚至向他们展示手稿)时,他们认为我只是在“重新做已经知道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我并不记得自己是否感到失望。那时,我还没有想过要获得“信用”,或者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者仅仅是对我所做工作的兴趣,这些都与我不太熟悉。更何况,我的精力已经完全被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所占据,特别是学习在巴黎被认为是数学家的“基本知识”。

回顾那三年,我意识到它们一点也不是浪费。即使不知不觉中,我也学到了作为数学家所必备的本领——这是没有哪位老师能真正教授的。没有必要告诉我,没有必要找到一个能分享我的渴望的人,但我知道,从我的内心深处,我是一个数学家:一个真正地做数学的人,像做爱一样。数学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位始终欢迎我的渴望的情人。这些孤独的岁月奠定了一种信心,从未动摇过,无论是在我二十岁来到巴黎时发现我所不知道的和我需要学习的巨大知识面之前,还是在二十多年后我离开数学界时,也没有动摇过;也没有在这些最近的年份里,被我昔日的最亲密的伙伴们策划的某些有些疯狂的"Enterrement"(提前和没有漏洞的埋葬)事件所动摇……

换言之,我在那些关键的岁月里学会了独处。我所指的是,用我自己的眼光去探究我想要了解的事物,而不是依靠一些明示或暗示的思想和共识,这些思想和共识可能来自于我所感觉自己是一员的某个更大的群体,或是因为其他任何原因被我视为有权威的群体。在中学和大学时期,无声的共识告诉我,根本没有必要对“体积”的概念提出疑问,因为它被认为是“众所周知的”、“显而易见的”、“没有问题的”。我当时就跳过了这个问题,就像Lebesgue几十年前曾经跳过一样。在这种“跳过”的行为中,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自己,而不仅仅是表达规定的共识,不停留在他们规定的命令圆圈内,这正是“创造”的核心。其他一切都是额外的。

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没有必要人人英语通,削减英语课时是对的

大部分人学了一辈子还是哑巴英语,而且对于大部分人完全没有用。对于专业人士的用途,那是另一个说法。而且由于英语作为拼音语言的随意性,据说目前牛津词典已经收录了几十万个词汇:

截至2005年11月30日,该词典收录了301,100主词汇,字母数目达3亿5千万个。词典亦收录了157,000个以粗体印刷的组合和变形,以及169,000个以粗斜体印刷的短语和组合,令词典收录的词汇达到616,500个

科研人员当然要学习英语,这和普通人学没有必然联系。并且不同领域的英语词汇完全不同,就算是当地英语系人士不同领域之间的术语也是完全听不懂,无法沟通的。

网上很多年轻人闯世界的视频中,他们仅仅靠手机翻译已经可以解决最基本的沟通问题。加之目前翻译机已经完全成熟,花点钱买个翻译机,可以解决与德法俄西英大部分国家的女孩子沟通聊天的困难,总好过浪费十几年时间学习很少用的语言。

反过来说如果中国地位提升,外国妞会主动学习汉语,从前几年开始外娶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外嫁的人数,以不能泡外国妞来作为学英语的借口站不住脚。

家园 实际上,记住三千个单词,也就能交流了

long time no see,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种说法在英语教学中简直就是不可名状的怪物,但是在现实中,外国人能听懂就可以了。

家园 英语消亡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英语单词正以每年1万个的速度飞速增长。 20世纪初英文单词和词组不过20万个,现在已经增长到了100万个左右,短短100年英语词汇量翻了五倍。而中文词汇不需要创造新的汉字,只需用现有汉字进行重新组合即可。无论每年增加多少新词汇,常用汉字的总量是稳定的。最近五十年,新造汉字只有一些元素名,总量不到50个,知识大爆炸对中文和汉字的冲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此下去英语消亡是不争的事实。各类翻译工具日新月异,各国之间语言交流十分方便。减少或取消英语,至少当前不计各类升学成绩势在必行。

家园 宝总很有意思,有话不明说

学英语的目的肯定不是泡妞,但有利于泡妞

所以,如果喜欢泡妞,就建议学点英语。

如此,学习自好自愿。这不就是最理想的学习状态么,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同理,如果你要从事科研、要多开眼界,你该做什么不就很明白了么。难就难在很多人以为自己要泡妞,却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家园 应该是CHATGPT翻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