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金秋盛会 -- 神仙驴
“最后将是开一个大会,庆祝抗疫全面胜利,并哀悼不幸死去的数字”。
不管这个大会开不开,“哀悼不幸死去的数字”多半是不会有的。现在卫健委每天还在公布“无死亡病例”,难道到时候真学台湾搞“校正回归”?
基层三年艰苦卓绝彪炳史册的奋斗,绝对值得一次表彰大会,但这个会开成庆祝会,那就是在打包括基层在内全国人民的脸。如果还要那么最后一点点面子,这个会根本不会开,这个冬天就当没有存在过。
但现在看来,“打全国人民的脸”这种小事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为了把“抗疫”这事儿画个句号,“永不翻案”,这个会也一定要开,并且一定要开成庆祝大会。拼尽全力地塑造“疫情彻底结束,防控永不再来”的印象,对一个资本主义经济体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蒋华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15点54分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蒋华良先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肩负重任、攻艰克难,把全部精力奉献于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积极推动中国药物科学发展。他一生潜心科学、求实创新、奖掖后学,为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蒋华良先生英年早逝,全所职工和研究生万分悲痛,将举行悼念活动,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特此沉痛讣告。
蒋华良先生治丧工作小组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祖冲之路555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联系电话:15618356622(李军)、13337691262(樊书宏)
传真号码:021-50807088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代办花圈花篮:联系人李军,电话021-50806898,手机15618356622
1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无党派人士、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原机械工业部(局)科技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徐性初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潘自强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学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戴永年在昆明逝世,享年92岁。
1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应用专家、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员毛用泽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原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副所长陈敬熊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3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圣常在青岛逝世,享年100岁。
3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张子仪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专家潘际銮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4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5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动力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岁。
5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坦克车辆设计专家王哲荣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6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东华大学教授周勤之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6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光材料专家、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竞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6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於崇文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6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半导体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梁骏吾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7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发光学家徐叙瑢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7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风景园林学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孟兆祯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7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张兴钤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8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医学电子学)、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王威琪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
9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变压器制造专家、沈阳工业大学教授朱英浩在沈阳逝世,享年93岁。
9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成形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德群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
9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采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钱鸣高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9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力学专家张佑启在香港逝世,享年88岁。
9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病理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顾健人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10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专家王琳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0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陈冀胜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专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学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彭一刚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解思深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智能制造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1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采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沈其韩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12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家、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黄克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梓森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12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汤鸿霄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稀土冶金专家张国成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专家顾真安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逝者已矣,保护好正活着的人,而且活得更好更重要。
信仰破灭,有可能是因为怀仁堂政变,有可能是因为八十年代全面对敌投降,群魔乱舞,也有可能因为九十年代私有化。
偏偏就是坦克上街挨不上边。
社会主义,肃特镇反平暴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闻歌当年武斗还动枪动炮呢。
本届世界杯,有很多强队都深陷内讧泥潭,如早早出局的比利时、输给日本的德国等。
而世界杯冠军的阿根廷,以前阵容更豪华的时候,也深受内讧影响。而近年来,和梅西不和的老人都走了,阿根廷变成了几个老人带一堆新兵蛋子,教练也换成了会搞关系的斯卡洛尼,阿根廷战绩大幅提升,并最终帮梅老板圆了世界冠军梦。
以足球为例,教练不止要懂球,更要懂如何管理更衣室,会搞人际关系。穆里尼奥这样知名的教练,也还不是因为更衣室搞不定,结果四处颠沛流离么?
无论是在球队还是在公司,识人用人本就是领导力的核心指标。领导如果事事都想亲力亲为,那便成了蒋雄奇,成为梗不说,更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精力。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不能识人用人的领导是会被惩罚的,比如德国小组出不了线、比如阵容更好的阿根廷以前世界杯成绩一般等。
这次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其糟糕的结果太过于明显,执行层面的操作过于离谱,已经很难被认为是受到专家蛊惑的行为了。
奥密克戎时代放开的国家地区就有好几个,他们的第一波、住院数据等,去ourworldindata直接就能看到,相关的新闻去网络上也能搜到。
领导可以说不知道ourworldindata,也可以没时间翻墙上网,但问题是,关注、传播这些信息,并且对放开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是大有人在的,也就是说,在学术环境里也不是没有counter argument供领导参考,而且这些counter argument逻辑简单、数据清楚,也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东西。就像我重复过多次的那样:
我们国家不是什么“地上神国”,别的国家经历过的规律,我们国家一样也会经历。
渺小如我都能理解,领导理解不了?
退一步说,如果领导听不到counter argument,那这个不同意见发不出声的网络、舆论环境,是谁搞出来的?
再退一步,如果领导已经依赖专家到自己什么都不懂的程度、只能从立场上分辨人与人的说法,这种情况有没有?有,现实里其实有很多类似的人,你和他说一个问题,有3个论点,结果他只挑其中1个反驳你,在这1个点上他觉得他有道理,那他就会忽略剩下2个点,认为他是对的你是错的。他们似乎只能理解简单、单线程的逻辑。
这种人是不是罪大恶极?不是。甚至可以说,很多这样的人还是好人,我有不少关系很好的朋友也是如此。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谈起复杂的话题,或者尽可能在想列“1、2、3”的时候,只挑一个最主要的矛盾来谈,并且最终求同存异。
但这样没有处理不同人、不同观点、不同论据交织在一起的能力的人,不适合当领导。
同日病逝
而且这事还不好对外讲,还必须粉饰
因此一般老百姓觉察不到,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
这个过程比较长,不像现在的放开传染这么快
还寻思得完了可以准备过年了,现在看来是妄想啊,浑身没劲,干什么都没劲啊。
搞不懂这十二个字的,不可能看懂中国的现状。
现状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者“坏”的问题。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新时代在全力以赴的“做大事”。
简单说就是他不欢迎有人积极的支持他。
点赞转发什么的,这一类支持,当然可以。更积极的就不行了。
当然,服从官方措施,让咋办就咋办,这一类消极的支持,是完全欢迎的。
新时代一直在自觉的拒绝有人去充当他的“群众基础”。看不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国内社会气氛的某些微妙之处。
因为实际情况是,很多人暗地里支持新时代,各种阶层都有,但没法积极表现,因为新时代拒绝接受,而大家到了今天,也都明白这一点了。
对所谓180度转向,是持肯定态度的。
不表态而在网下又惊又喜的人,就更多了,包含大量社会精英,年轻的专业人士。
对疫情有强烈警惕,继续支持清零,现在积极囤货应对的人也有相当比例,各阶层都有,但年轻人确实少一些。
很多人都处于谨慎发言的状态。。。。
青年?从去年文化毁灭运动开始,青年支持者就已经快速流失了;中年?面对着明年的大萧条和高失业率,中年有几个绷得住的;老年?等这轮放开疫情过后,看看有多少老年能平安闯过这关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