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从我认识的人去华为应聘的经历说开去 -- yg1993
我表姐的孩子,本来2000年研究生毕业在一家研究所,01年初就跳槽到华为去了,关于这个过程,后来他和我说起过。
说他到了研究所以后,才发现真正干活的人只有十分之一,那个研究所还是国企的管理模式(2000年时候,后来不清楚咋样了),很多人都是有什么研究员之类的职称,但是和实际业务工作根本不沾边。他们研究所的工会主席就是有研究员的职称,但是根本就不懂相关技术,就是想办法混个研究员的职称,享受相应的待遇。
我那个亲戚的意思就是,我干的属于高技术技术工作,为啥和那些干简单工作的人拿一样的收入?
他刚到研究所,拿一千块钱的收入,这放2000年应该可以的。但是人家小伙子不愿意吃大锅饭,就跑到华为应聘,去了以后每月能拿到5500,但是那个工作实在辛苦,一个要求能干,一个是要能吃苦才行。
刚到了华为干啥呢,就是编程序写代码,要求你编一个程序模块实现某种功能,他讲同样的工作放原来的研究所要干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华为那里要求半个月交工,而且放原来国企的话,有个好处就是能有人教教你,刚入职的新人有人带一下,华为那里啥都不管,不管你是怎么把这个东西做出来的,就是给你半个月时间。明摆着这就是逼着你熬夜啊,正常时间根本做不完这个工作。
我那个亲戚学历也不算高,就是硕士毕业,他说同时期有个中科院的博士在他们那里,后来总监一看这人不是那个意思就让他走了,但是呢说的很委婉,毕竟那时候中科院博士这个头衔还是有含金量的,这位后来回中科院当老师去了。
我想问的是,如果华为还是传统国企的那种管理模式,和我亲戚最初去的那个研究所一样,那华为公司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巨无霸企业吗?
还说什么华为发展受太祖思想影响,我去,用人那么狠,和太祖思想有毛关系?
而且前十几年吧,从国营单位包括保密单位跳槽跑华为的,有不少的例子,有的单位明明不放人,人家想尽办法也要去。我记得西安有个研究所就是有这么一位,他走了以后,单位说啥也不干,说他本人参与过保密项目什么的。
中国多亏出了华为这么个巨无霸,把很多优秀人才都留在国内了,要不然,这些人如果有出国机会的话,大概率是要流失到国外去的。
县重点高中毕业,其实他考进去的大学是个渣校,但是毕业前和一个重点(现在据说是211)合并了。毕业那会大学生还稀缺,有个师姐推荐进了北京某著名军工研究所。那会正是台海危机的时候,军工接了很多活,他作为真大学生,懂电脑,据说在所里挑起大梁。没几年所里给分了房,靠这个房子搞到一个同为大学生北漂的对象,小伙子挺帅,找的也是美女。又没几年跳槽去了华为,干了几年挣了很多钱。但是后来受不住压力(或者能力不够?),回北京了去了个外企。拿攒的钱买了套自己的房子。把原来赖着的房子退回给那个军工企业了,和女朋友也分了。在外企期间娶了北京一个土著大学生,家里好几套房那种,生了两个娃。然后靠老婆关系去了北京一个老牌国企,躺平安度余生。此人现在是班级群里最活跃的,也是北京各种活动组织者。
他成功就在于每次都踩对了时代脉搏:
1 刚毕业没有盲目考研,挖到第一桶金。在军工企业大把机会提升自己。当时军工企业大部分都是年龄很大,会用计算器和office就算电脑高手的老同志,项目又多,成长机会那是猛扑他。此时外企吃香,他根本进不去。一般国企好的进不去,坏的进去发工资都困难。
2 利用军工企业福利给的北京房产搞定漂亮女友,在年轻有精力的时候,肉体没吃亏。那会基本除了军工航天,已经没地方分房了。
3 随后有点积累了立刻去华为变现,把第一阶段的知识兑换成真金白银。这个还真是本事,但是他能分到房后迅速离开也算是决策果断。拖着房子没还,保证了女友的死心塌地。
4 真金白银拿到手没有恋战,回北京换成房产。利用自己年轻身体、姿色的尾声换到一个本地独生姑娘,和随身带着的稳定工作(银行)、北京多套房产、人脉等等资源。这个最NB。在南方花花世界明白了人生真谛,房子第一。
5 再次回北京选择外企,算是付出回报平衡的选择,利用这个时间生、养两个娃。这会外企已经不难进了,比新型私企轻松,收入也还可以,管理还人性化。
6 人到中年把老婆家人脉变现,换成国企的有编制工作,工作完全躺平,靠房租也能过上中产生活。每年孩子一年十几万的高额培训班花费都是老丈人掏。现在叱咤风云,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这算是年轻时候一系列正确决定的变现,开始享受人生。
对比下其他人。
1 高中学习最NB的学霸,top2本科后赴美读博,好的不过是苦B的大学教师,勉强有一套自己住房,养两个娃苦巴巴过日子。差的四五十岁还是苦逼千老,在国外的好歹有个自己房子,在国内的要么连房产都没有要么还贷,基本没人敢要二胎。
2 高中学习第二档的,上了985出来,有的努力的进了1描述的大坑。大部分进了大城市体制内,医院、公务员,这些人都是那种干着最忙的活,挣着温饱的钱。不过各种政策照顾勉强有自己的房子,大部分也是只有一个娃。
3 高中学习第三档的,211高校。我们那会比较公平,只有到了这一档才开始有各种二代。不用说,二代自然是官二代从政,富二代从商,是顶流,但是有自己圈子,和大家玩的就不多了。非二代这一档,买房早的舒坦的小市民,生二胎。买房晚的就是苦B,一个娃甚至没娃。
4 就是这个例子的差不多水平。相当一部分不管男女靠婚姻留在一线,反正找的对象丑和蠢要占一条,否则人家凭啥找你个外地的光腚男(女)。大部分在老家,靠父母帮衬买得起房,生得起二胎。
5 更差的,大专或者连大专都考不上的,基本在老家。除非二代,否则就是在生存线挣扎了。同学会基本见不到的。
这一点上来看,任正非学太祖学到了精髓
建国那一代人,吃了三辈子苦,建了五辈子的功。
不是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那时候的人能那么拼命的干?
华为也是如此,任正非要不是把大部分股权分配给员工,大家也不会这么拼命。
你把顺序搞错了,是先能在华为待下去,再来谈什么分配股权。但是能待得下去的人,不被踢出去,是不容易的。
太祖那个年代是,你能干不能干先放一边,反正可以有你一碗饭吃。
你才是把顺序搞错了, 如果没明确可预期的分红机制的话, 呆不下去可以不呆, 压力太大可以走人.
你换任何一个企业, 像华为那么大压力, 没有华为那么多钱的话, 人早就润了.
相当于原来单位的好几倍,有这条就够了。
华为上上下下,从HR到面试的部门,都会告诉你工资只是零花钱,分红才是大头。
你的亲戚是2000年去华为的,肯定知道。
中国多亏出了华为这么个巨无霸,把很多优秀人才都留在国内了,要不然,这些人如果有出国机会的话,大概率是要流失到国外去的。
不仅留在了国内,还留在了国内的企业。
还是在95-96年左右,华为的招聘广告上就有一句话:我们提供媲美外企的收入水平。
当时如果不在深圳的话,要想拿7000以上的月薪收入,只能去像IBM这样的美欧的外企。
到了98年以后,华为的人已经看不上外企的收入了。
当时华为员工时兴的是,到处组团买房打折,气焰嚣张。
那时买深圳的房子,妥妥的双倍人生赢家。
俺那时对华为深恶痛绝的是,晚上带着装备去羽毛球馆打球,结果被告知今晚华为员工包场了。
不过很奇怪,他没在深圳买房,在国外倒是有房产。华为这样的企业,国内就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