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编精日亲美崇台玄幻剧《玄奘寺----中华正统回南京》 -- 狂草舞茅

共:💬81 🌺319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罪推定真可怕。
通宝推:种植园土,
家园 明朝的边境威胁远胜于前朝,成吉思汗对蒙古的改造真TM成功

而北方的环境也远远比前朝差太多了,一堆明军天天吃沙子。

明朝守得还算得力,用远少于前朝的资源基本上守住了九边,把成吉思汗千户制改造下凝聚力远超前朝的统一的蒙古给磨衰落了。

家园 古代数学发展几起几落有啥好大惊小怪的

隋唐人表示,他们看不懂祖冲之的《缀术》。

因为之前的南北朝几百年战乱的影响,不仅典籍散乱,经典思想也未传承。

唐朝的《算经十书》内容比较浅,主要还是公约数、公倍数、等差数列、不定方程求解实例。不定方程与剩余定理实例、天文测量、三次方程求求解实例,比起祖冲之的学术成果,那要浅太多了。这水平也不见得比明朝高明多少。

唐朝时候不仅仅失传了祖氏父子的《缀术》,何承天的调日法等比较高深的内容都失传了。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再次追上祖冲之则是宋金时期了,南方以秦九韶、杨辉为代表,北方有天元术大师李冶。但由于南北宋金对峙,南北之间的学术交往几乎是断绝的。后来,北方数学天元术又传元初朱世杰,南方数学又一次断了脉络。这四人便是宋元数学四大家。元初朱世杰死后,中国数学也就没落了。

元中叶,待这一批数学家死后,数学就急剧衰落,《四元玉鉴》之后,元朝再无高深数学著作出现。

从元朝开始,算筹被珠算取代,本来我们古书上就不怎么写计算过程,全靠口口相传,元明时期连计算工具都没了,那更是没人能看懂了。

家园 但是几乎一直存在,蒙古没结束就是满清,江南文人和没感觉一样

还要偷偷吃边饷,唉。

家园 李成梁创造养寇自重模式,真是可气,大明也太不争气

就被努尔哈赤成功了。

家园 北方的边界威胁永远不会消失

中国占据了东亚最好的土地,所以北方的边界威胁永远不会消失。

汉武帝赶跑匈奴没几年,草原上鲜卑,柔然,突厥 就成为边境威胁。只不过成吉思汗崛起之后,草原上的少数民族都把自己叫做蒙古。只要汉族人不愿意在草原上生活,北方的边界威胁就不会消失。核心问题就是汉族人占据了最好的土地,生活水平高,没人愿意在草原上生活。

怎么会打不过北元呢

家园 有时候时势和运气是很重要的,想起篇文章,摘一段

101说过一句话,打仗最理想的状况是有7成把握。只有6成把握打太不保险,很有可能被翻盘,但若是你有了8成把握,那敌人一定会逃,造成无仗可打。

很显然,明成祖时期的北伐蒙古应该就已经达到了101所说到后一种情况,明朝太过强势,致使蒙古每次都逃。但是到了朱棣去世以后,大概又5成把握都没有了。

这个问题转化一下,其实也可以问,为啥北朝加隋朝N多年都没有搞定突厥,怎么唐朝只用了4年就把东突厥灭了,而且4年前突厥兵都还在长安城下呢。

问题可能恰恰就出在这里,由于隋唐易代过于惨烈(户数从890万户锐减到200多万户),使得颉利可汗理所当然的认为突厥入主中原的机会已经到了,不仅开始大兵压境主动进攻,而且部族主力也压得非常靠前,应该是一副随时准备再度进犯中原的架势。

然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一连串的意外发生,产生连锁反应,先是突厥后方的薛延陀、回纥等叛乱,然后突厥爆发严重雪灾,再然后颉利可汗也没有想到初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恢复能力惊人,仅用3年就爆出10万大军(以及相应的后勤能力)展开全面反击。再然后李靖3000骑奔袭阴山,东突厥瞬间崩盘。

在战争进程方面,这点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由于明清易代过于惨烈,清朝一度十分虚弱,噶尔丹同样看到了机会,一度杀到北京周边。这种暂时的优势,以及准噶尔购入了一批燧发枪等先进火器等因素,使得噶尔丹相信自己有与清朝决战的能力,并且自己有正面硬刚康熙取胜的可能性。

然后大家也都知道了,没刚过。。。于是不少人眼中的“军事天才”噶尔丹(因为他老是主动迎击几倍于己的清军)最后打着打着自己人都没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222268/answer/1700203900

家园 你们这些人啊一口一口大明如何,大明如何,完全是是非不明

大明多少年啊,怎么可能一口一个大明的去评价呢。

你们这种玩法就是用大明末期代替几百年的这个大明,这种玩法就有否定汉人政权的潜在效果,你们要干什么。

家园 不是边界,是边界战争影响了边关的内地

比如山西南部、河北、山东等。

家园 我记得造三大殿靠的是从地方刮存银

明朝财政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地方上的留存比例相当高。

即使崇祯朝上来整顿财政,也就前两年税收得比较齐,后面越来越收不齐,到崇祯末年,朝廷收到的税只有应收税额的百分之十几了。明末真是整体性崩溃。

我记得万历末年户部尚书有个奏折就提过,地方上官员缺太多,导致户部没法干活了。

众正盈朝“”时候,皇帝倒是真发了百来万内帑,但是全在辽西走廊打水漂了。

我个人认为不管哪个党在台上,阉党也好,东林也罢,换汤不换药,欠饷在1623-24年前后都会爆发,原因很简单,钱都投到辽西去了,朝廷是以挖其他八边的东墙来补辽西的西墙。明末西北与其说是农民起义,不如说是欠饷边军讨薪。

前两年还能靠天启的内帑补充一下,等内帑花完,那是真没钱了。

而且明军在辽西打了一堆败仗,武器兵员粮饷都得重新购置,这一年近千万两的花费实在不是当年明朝能承受的。

家园 说西北农民起义是欠饷边军讨薪肯定是对的

李自成被从驿站裁撤后并未直接造反,而是加入了明军,明军哗变,李自成也加入了造反。

至于八边补贴辽东,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上欠饷情况是统计九边总数。

家园 明末那个年代,辽镇大概欠饷1到2个月

其他边镇欠饷能欠1-2年的军饷。。。

明末的辽事真像一个心脏病患者去做大量运动,真是把自己折腾死了,还养肥了后金。

家园 明朝输在政治体制不改不行了,又不能改

辽民那么多,政府不能用

用了也坏事,比如吴桥兵变一只鸡祸乱山东河北,还损失了孙元化这么一个兵工专家还有大量铸炮技师,直接让后金拉平火器水平。

西北就像你说的,大量军队哗变成为农民军。

河南也一样。

辽镇也很腐败。袁崇焕指责毛文龙贪污全部饷银和2/3军粮。也就是朝廷发饷只有少部分能到士兵手里。不管是不是袁崇焕夸大了事实,贪污程度太吓人了。

其实解决方法是建立戚家军那种精兵,但戚家军被集体屠杀了。

家园 后金拉平火器水平还要比吴桥兵变早

己巳之变时候后金就抢掠到了王天相等工匠,回去后就开始造红夷炮了。

后金在大凌河把对后金也有红夷炮准备不足的明军轰垮。这时候孔友德还在援辽路上磨蹭。

战场上辽镇的吴襄的骑兵跑了,把永平过来的车营给扔在后金面前。

这只张春宋伟带的车营训练水平很高,有次序地放枪炮打得后金几度冲击都突破不了。但是再训练有素的军队,侧翼掩护骑兵没了肯定还是会陷入绝境。

至于袁崇焕,还真好意思指责用2万人粮饷养20-30万难民的毛文龙贪污。。。毛文龙是会五鱼二饼还是东江镇个个都不用吃饭?

毛文龙拿了多少粮食和银子,他自己的塘报里面有很清晰的记载。

关宁军祖大寿等人倒真是富贵无比,朝鲜使臣有一堆相关记载。袁崇焕自己抄家的时候转移了一堆财产,还能“家无余财五千两”呢。

提到辽民,就想起毛文龙以前和武之望打粮饷官司时候的一段话:

“臣细阅其疏,污臣通奴贪财好色数款,试问武抚从何处得来?嗟,嗟!臣居刀枪剑戟中,八载于兹矣!果贪?果淫?果通奴?此辈短发辽人,孰是善类?臣早为朝露,不待武抚今日下毒手也!污臣侵帑金钦赏入己,臣已有清算钱粮疏闻,可以无辩。”

毛文龙的奏章,可以说这不过是为自己辩解为目的,但是,他说的没道理吗?毕竟,割了鼻子断了腿的黄龙,会认同毛文龙的理论。“果贪?果淫?果通奴?此辈短发辽人,孰是善类?臣早为朝露,不待武抚今日下毒手也”

还有这段毛文龙死前不久的上疏:

辽人素无定性,奴一旦以计来诱,臣解衣推食而招抚之众,忍令其兽奔鸟散也耶?夫至于溃散,料言者必定更加臣一番罪案!

以一岛兵丁之数谓各岛兵丁統在其中,昧良心甚矣。奈何庙堂【徒】之空言,毫不相关,致令清军填壑,逆虏猖獗. 职之死战死守,必尽厥职,唯恐东江破,属国叛,而逆虏长驱, 封疆岂忍言哉!

因记刘爱塔来时,云东事今冬必图大举,臣割断流言,预筭克五岭关等处,使裹足不西。(己巳之变的预警)

臣之心事,天知之,鬼神知之,不敢一字欺圣明也。然各岛兵丁正月早已绝粒,赊借客粮,寻挑野菜度日!故尔各兵慌忙,云是拦喉切我一刀,必定立死,况兼饥饿无飧,不得不苦,不得不哭。

臣思绝粮兵变亦死,死而不得其法,人犹笑臣无用。臣敢题明:海上必不可禁,然后就死于一军之前,庶可代十余万生灵也。

今事实难做矣,臣之热肠冷矣,性命危于朝夕矣。每自譬于林畔,一日七战时,今又多活数年,即死亦瞑目矣。只不愿如抚臣故事,又有非议于其后耳。

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真是明末辽事崩坏的最后一根稻草。

通宝推:ziyun2015,
家园 杀毛文龙肯定是错的。

袁崇焕是认为毛文龙不能阻止满清入侵朝鲜,就像崇祯怪罪袁崇焕不能阻止满清出现在北京城下。

杀了毛文龙导致己巳之变变,杀了袁崇焕导致辽东崩盘。

唯一的希望是提拔一些戚继光式的将领,建立一批兵精粮足的戚家军,但是。。。。。你不发工资也就罢了,干嘛把戚家军集体屠杀了啊?

晚清有曾胡左李,到清末还有亲手发饷的袁世凯。明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