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什么中国始终存在着市场经济? -- qq97

共:💬187 🌺1056 🌵5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有矛盾啊

改开前的农民虽然是可以去集市自由买卖,讨价还价,但是不能挣太多钱,不能影响公社的出工,更不能因为鸡蛋好卖就扩充业务,搞大自留地,开养鸡场,不然就要被批,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这些东西,现在讲起来都像是天方夜谭了,你也许太年轻,不知道这些细节吧。

家园 你这个说的没有道理呀。时移势易策略不同啊。

新的阶段就要采取新的策略,至于说美国人说要回到旧的策略,这不一定证明旧的就是错的。

家园 多点营养少点废话

我讲的是能不能重新定义,你跟我来谁来定义,想当然地认为我要重新定义,我当然明白你的诡辩方式,寻章摘句大段引用似是而非的文件段落,以貌似政治正确的言论高举高打。

多问一句,党和国家有没有定义现在逆全球化思潮属不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我们要脱勾吗?脱钩后还是党和国家原来定义的市场经济吗?

珍重重申你我都没资格重新定义社会学概念,谁的拳头大谁来定义,所以你的回复错了。多点营养少点貌似正确的废话吧

家园 说明人都在进步

要容许敌人出尔反尔,说明意识形态斗争中我们正在逐步扭转颓势,因为意识形态背后都藏着铁拳,最终必然是铁拳对铁拳。

家园 哈哈哈,他不是出尔反尔,就是想干啥的意思

他的目的其实很清晰,他的回避大家也都看到了。

我反对他的目的,就是这样。

家园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人性为依托?

这个提法罕见。那是以人性中的贪婪自私邪恶还是人性中正直无私善良来设计市场经济体系?我学到的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之间相互关系来设计相应的经济体系。人性吧太扯了,性本善性本恶或性本无善恶古人扯了几千年了,都没形成适应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理论体系。

家园 你说的这个是可以归到交易成本里面

市场经济是非常昂贵的,需要政府掏钱制定法律,建设法院,供养警察等等,才能约束“人性中的贪婪自私邪恶”,这些都是维护市场的费用。

有了这些,市场交易才能正常的进行。

家园 他成功个屁! 他去世的时候,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人民生活难以温饱。。(习近平语)

这如果要算是成功了,那同时期的“亚洲四小龙”不要说成是“巨大的成功”啊?

昨天看温铁军的抖音视频,谈到朝鲜,说是1980年代初期,朝鲜的城市化就达到了70%,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还说到,光是在朝鲜的一个地区,农业机械就达到了68000台,远远超过中国。

而中国(大陆),1978年的城市化率才18%,其余的82% 的中国大陆公民都是农民,而且是那种户口被钉得死死的农民。这叫成功?

通宝推:响水湾,
家园 就算农民可以随便卖鸡蛋,那就是市场经济了?

那是小农经济好不?

经济体制的性质,主要是看城市经济体制的性质好不?

农村有“自由市场”(这是当时的叫法),城市有“自由市场”么?城市居民可以随便去搞个私人的小饭馆、小煎饼摊、小理发屋。。。么?

都不能啊!

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事情啊。。

比如,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第一个个体饭店:

2022年3月14日,北京东城区翠花胡同的小饭馆——悦宾饭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个体饭店。在饭馆的一面墙上,一张1980年《北京晚报》的头版报道分外醒目:本市城区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今天开业……每一个“老物件儿”似乎都在诉说着这里的年代感。

家园 第一,我说的治理淮河,第二,按照你的数据

引用:中国(大陆),1978年的城市化率才18%

三十年把旧中国改造成这样,实在是非常成功了。

亚洲四小龙是典型的半殖民地经济,抵挡不住美国一根小指头,抗风险能力近乎于零。

你干脆举加拿大的例子好了,这种半殖民地,经济数字再高有啥用?也就是你们邓派流口水而已。

家园 朝鲜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啊。。朝鲜经过朝鲜战争,比中国更加

的贫穷和落后。连朝鲜战后30年都比中国发展得要好得多啊。。你成功个鬼啊。。到1978年才城市化18%!

亚洲四小龙是典型的半殖民地经济,抵挡不住美国一根小指头,抗风险能力近乎于零。你干脆举加拿大的例子好了,这种半殖民地,经济数字再高有啥用?

你这真搞笑!

经济数字再高有啥用??

我告诉你,经济数字高,人民可以吃饭不要粮票、吃油不要油票、吃肉不要肉票、买衣服不要布票、买菜不要菜票、买自行车不要工业票。。。等等!

这就是作用!

还有啊,你胡说什么“抵挡不住美国一根小指头”。。

问题是,到现在,美国也没有给它们一个小指头啊。。

问题是,苏联的经济经得起“美国的一个小指头”不?

怎么呼啦啦的,苏联就垮了呢? 苏联不是“半殖民地经济”吧?

家园 你说的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举措,

而不是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托。说不好听以上提到的更多的是政府干预行为的一部分,与市场经济正好相互制约平衡的因素,按经典的市场经济理论恰好是市场经济的反面。

家园 或者换个角度

假如你不认同人在局限条件下会争取最大利益,而我又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托,你也可以说说你认为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托是啥嘛

家园 计划体制外的生存,靠不上体制

社队企业,几个农民创业,没钱没设备,没有指令计划,没有计划内的产品销售对象,没有计划内的原材料供应,一切都要靠自己去闯,产品做不出来,卖不出去,买不到原材料,企业都会死掉。

 社队企业是在以指令性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产生、形成和兴起的。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除少数社队工业企业,能从国家计划物资部门采购到部分钢材、煤炭、水泥和木材统配物资外,大部分社队企业一经诞生就要靠自己寻找原料自筹生产。社队企业的产品,也只有很少一部分由国营商业部门、供销合作社包销、经营或代销,绝大部分都要企业自谋销路。

由于企业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没有固定渠道,企业的供销只能依靠自己与市场取得可能的联系。为了取得多种多样的原材料和销售各种产品,在这一时期造成全省社队企业供销人员“满天飞”的局面,其中尤以温州地区为甚。不仅供销人员“满天飞”,企业的厂长经理也把企业的供销当作头等大事,出现许多“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也是供销科长和推销员”的办厂能人。

社队企业这种最草根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外的生存和发展,必定会发展出相应的市场并依靠这个市场。

举几个例子,

多次创业失败,再次创业成功,适销对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

徐文荣,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70年代初,徐文荣先后办起了五金厂、无线电元件厂、木雕厂等小工厂,但都失败了。1975年,创办横店丝厂,结果丝厂投产当年即赢利7.6万元,高于全公社农业税的总和。在还清贷款和集资的基础上,以企业积累和丝厂为母体,相继衍生出纺、编、织、染等多家工厂,从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轻纺工业体系,并于1984年成立了横店工业总公司。

蒋梦兰,出身贫寒,民办小学教师,后担任大队会计。蒋梦兰所在大队办过五金厂,开过锁厂,然而,不是销路打不开,就是产品造不成,一个个倒闭歇业。1975年11月,蒋梦兰创办百官公社联丰大队玻璃钢制品厂,这次办的企业生存了下来,蒋后来成了“中国玻璃钢冷却塔大王”。

沈爱琴,笕桥公社副主任,1975年接手面临倒闭的杭州笕桥绸厂,此时工厂只有22名刚放下锄头的工人,17台老掉牙的旧机器,4万元资金,还有11万元的“应付款”。当时工厂只能生产丝绸面料,主要是丝绸被面,沈爱琴是既当厂长,又当销售员,她和厂里职工全国各地推销这些被面,晚上,就住5毛钱一晚的浴室大通铺。1978年,沈爱琴在北京东安商场设了一个专柜,当时杭州的丝绸产品无论在质量和花色上都比北方的产品要受欢迎,这一年沈爱琴赚了6万元,此后笕桥绸厂的发展走上正轨。

马仕秀,大队会计,1972年任红卫纺织厂厂长开始创业,虽说是工厂,其实就16张脚踏手拉铁木机和一座旧庙堂,当时生产所用的原料都是国有丝厂剩余的下脚料和丢在仓库里的废丝。通过整理,好的废丝织被面,差一点的做锦旗。由于经营得法、产品适销对路,红卫纺织厂当年就实现产值10万元。到1976年,红卫纺织厂已有60台木机,实现利润10万元;1978年,企业固定资产增加到18.01万元,职工年均收入487元。

再举一个城乡交流的例子:

徐灿根,1959年起任上浦小坞大队会计、耐火材料厂技术员。1974年底,徐灿根找到正在上虞老家养病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级高工任世遥,提出由他们生产交大研制的风机。当时任世遥正为缺少冷却塔风机科研经费发愁,也想为家乡父老做点事。在任世瑶的支持下,徐灿根和其他6个农民用仅有的2000元资金和当地土地庙侧屋作厂房创建了上浦制冷配件厂。1976年,徐灿根到上海交通大学进修,他以顽强的毅力,学完了全部流体力学课程,“水力学基础”、“通风工程”、“动平衡测量”、“风机噪声测试”、“噪声治理措施”5门主课,考试成绩均达到95分以上。他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上海交大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仅用5个月时间,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台自己设计、自行制造的“上浦牌”冷却塔专用风机。1978年,配件厂改名为上虞风机厂。

  

通宝推:死扛着,天马行空,普鲁托,
家园 一个到了崩溃边缘的经济体 -- 有补充

居然能够支撑其一场单纯消耗自己的边界战争,弹药敞开用后勤充分满足而且还没有给国内经济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以目前这个所谓的盛世,要不也来场类似烈度的战争检验一下自己国力水平的成色试试?实验对象台湾就摆在那。

而这还不是全部。要知道这是在未给后任的领导层留下任何外债内债的基础之上,同期农业已经开始普及小型机械化,农村开始普及电力,水利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只待六七十年代配套建设的化肥工业和良种科技的普及,进入农产品产量持续高速增长。一个把出国留学当成基本公民权利的人是不知道这些的,也只能靠翻案文件和文学充当史料进行诡辩。

一个崩溃的时期居然给后任留下大量的外汇结余,居然让某些阴谋上位者可以直接拿来搞洋跃进,居然可以在给所谓平反的老干部大面积补偿工资的同时,城镇提高职工的收入农村提高粮食征收价格。此外还有闲钱让各级大老爷们按照级别配备进口高级轿车。

如果你老子给你留下这种家底而你居然不知道感恩,反倒是口口声声说是自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拍拍良心想一想,说这话你不觉得昧心么?自己非跟所谓的四小龙比较,这些年了,这些四小龙所谓腾飞的经济什么成色大家心里有数,别在那里重复公知几十年来的车轱辘话,毕竟那个随便一个夏令营油纸包马桶水都能糊弄很多人的公知猖獗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所谓的四小龙这几块料,一个九七年金融危机,一个近些年的疫情都险些被打回原形,还别说遭受类似中国和朝鲜曾经经历的同等制裁和封锁的极端情况。一家几口一直住在经济发达的四小龙之一的劏房中的香港市民总不会是在回归后才搬进去住的吧。所以GDP就是那么回事,对普通民众多高的数字有用么?能当房子住,还是能当饭吃,收入和支出比较起来才有意义。更何况中苏朝等国之前一直就没使用和统计过所谓的GDP,而是实物产品为代表的工农业总产值,也没有产业化后的新三座大山。本来就不是同一种经济模式,现在一个城市光房地产的GDP就可能超过全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但是这种比较有意义么?一个北京土著拥有三环内的一套破四合院,拆迁补偿要价以数亿计,这能和当年的工农业产值的数亿进行比较么?

物理上有个性质叫做惯性,其对应物理量就是质量,知道是什么意思反映什么内在规律么?一个独立自主的完备工业体系,是您说的那种小龙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在国家这个层面,惯性质量对应的就是经济体量。当然四小龙它们既不能也不需要如此,但是对于中国必然如此。因为那种寄生也好,代工也好的经济模式,可以让这些地方快速小富,毕竟韩军靠美军吃剩下的厨房下脚料就能整出个部队火锅解决伙食问题,世界经济格局也不会因此出现颠覆性改变,欧美国家也不会在意,甚至出于对抗中苏或中俄,或者打压日本的目的,暗中还不时扶植一把。中国什么体量,人口规模比欧美日外带你所谓的四小龙几小虎加起来都多,按照你的时间要求同步达到四小龙的人均GDP水平,世界经济版图将会是什么格局?可能吗?就现在中国GDP总量都还赶不上美国,人家已经将中国作为头号敌人和打压对象。不靠自己努力,不靠自主的经济,你说四小龙模式如何实现这种颠覆性的改变?成天以四小龙为楷模,这人得多low呀。美军海外几大精库,台湾韩国都是榜上有名。中国这种大国,居然要和这种弹丸小地方争长短,要么是幼稚,要么就是愚蠢,当然更可能就是坏。

八十年代末因为物价飞涨引发八九全国动荡不安差点步苏东后尘不叫崩溃边缘?九十年代国有资产大贱卖引发大下岗的失业潮不叫崩溃边缘?而那个既能靠前任留下的外汇存底搞洋跃进和大量进口高级轿车,靠前任留下的底子大打出手进行越境战争并长期维持边境轮战的同时还能通过在提高城镇职工收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收买人心,之前的前任时期却成了崩溃边缘。天大的笑话。

通宝推:死扛着,潜望镜,崂山一道士,newbird,东方白了,梓童,紫梁,瀚海黄沙,清风居士,empire2007,赛昆仑,陈王奋起,四方城,qq97,师兄,西安笨老虎,anne2607,diamond,方恨少,方恨少,死扛着,高地,红尘无极,报以琼琚,起于青萍之末,寒冷未必在冬天,心有戚戚,叶入林,落木千山,戒定慧,Rusher,潜望镜,拿不准,Thresho,珐九,看看,阴霾信仰,心远地自偏,脊梁硬,大井故事,六铢衣,芼芼,李根,真离,湘江北去,赵美成,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对了,曾经大院子弟的你,有个问题请教一下。 -- 补充帖

八十年代各级军政官员配车有不成文的等级标准。我不是大院出身,更不是高干子弟的跟班。不了解内情,大致侧面听说军队里面是这样的

团长座驾,委屈点,国产北京吉普212;

师长座驾,德国桑塔纳(?)

军长座驾,日本蓝鸟。

道听途说,姑妄听之。可能不准确,当然更不可能全面。

大院出身并把出国留学作为基本人权得不到就倒地做撒泼耍赖状的你,应该比我们更了解这些内部消息,你应该比那个大院子弟小跟班出身的冯裤子更知道内情。

另外,请再告诉我们一下,其中的进口轿车钱是从哪里来的?莫不是从崩溃的废墟上捡来的?

通宝推:瀚海黄沙,苏仙岭,云山,广阔天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