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中学教育中的人物,谁的影响最大? -- 大爆炸
规范一下标准:
1 必须是中国大陆解放后接受的中学教育,台湾和海外长大的,解放前接受中学教育的老先生就算了,怕是和多数网友没有共同语言。当然,“台湾和海外长大的,解放前接受中学教育的老先生”也可以另开一贴,讲述一下,给我们开眼。我一定花赞。
2 必须是中学课本里有的人物,他和课本教育相关的内容,对你的直接影响。比如读了中学课本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对自己影响这种算,但是说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对你的影响不算。因为后者不是中学教育内容。
3 课本里没有的,老师家长这种也不算,他们对确实可能影响大,不过是另一个话题,有兴趣的可以另开一贴。
我是看到一个网友中医应该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提到
鲁迅在当年中学的教育中,影响力要是自称第二,怕是没人敢当第一。
偶然想到的。只是怀旧一下,不是和八段锦网友打擂台。
我个人选择是牛顿。我们当年物理老师是我们年级组长,德高望重。她说过一句话,哪怕我死了的时候,你们也要记得牛顿第二定律,写到小纸条上烧给我。当时打点计时器验证F=ma特例,G=mg的实验可能是我做的第一个实验,记忆犹新。如今大家网上热议的政治、经济、医学,啥时候有这么一个公式,那个人一定会彪炳千古。
过段时间我会统计一下,搞个十大中学人物排名,作为本帖补充。目前上榜的暂时是:鲁迅(1)牛顿(1)。
btw:很可能是一个年龄暴漏贴,影响很多年轻人的"李雷和韩梅梅"大CP,我早生几年就没赶上。
毫无疑问,毛泽东胜出。
每个有效回答给总分加一分;
单独说一个的此人得一分;
提到多人排名分先后的取第一名得一分;
提到多人不分先后的多人均分一个名额。
其他的人基本不到2(鲁迅大概最接近2);主席5.67/15。
我选马克思。初中政治课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一政治课的剩余价值理论;高二政治课的唯物辩证法。后来我也接触不少政治经济理论,至少我个人看来,没有比马克思的更明白的。我觉得剩余价值理论是社会科学的F=ma。当然,随着时代发展,资本,劳动,价值的外延在扩大。但是关系还是那些。
毛泽东对我影响显然更大,不过基本上是工作以后,对文革的了解,经历几番否定之否定以后的结果,不算中学内容。
讲个段子,差不多十年前,一次从德国回国,行李带了略微超过规定的东西,好像是替老婆买的化妆品多了。不过恰好包里有一套原版《资本论》,本来是打算跟辜鸿铭学德语一样,拿来“游泳中学会游泳”的。安检小哥看了眼睛一亮,跟我说“你读这个?我是波兰来的,我们也读这个。”顿时那种兄弟国家的共情爆棚,把我放了。现在想来,一个“穷国”的年轻人到富国打工,难免看尽人间冷暖,怕是对马克思理解的更深(那会正金融危机)。当面对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同志时,自然惺惺相惜。这套书如今在书架上落灰,我终究也没有学会德语,不过那个安检小哥的一亮的眼睛,仍然让我历历在目。
他人品可能确实不咋地,但是说实话:“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初三政治课本)
实话难听,但是管用。现代中国,当前世界,没钱,你就是直不起腰。网上蹦的再高,说的再有理,到现实中也是白搭,少一分钱,你就是讲破天,也买不到一个烧饼。如果说马克思是唐僧,只会念经,遇事就缩头乌龟;毛泽东是孙悟空,百般神通,但是可望不可即;邓小平就是那个猪八戒,腌臜,但是真实。
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我读中学正赶上大下岗,工人们围堵市政府打的横幅就有“只等陈胜、吴广”。据说当时马路两头被警察堵了,他们在里面走来走去,嚷嚷闹闹,半天不到就散了。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也没出一个陈胜、吴广。
不知道为啥,净背他的课文了,现在想起来心有余悸。当时要背的,摇头晃脑老是记不住,反而是那个被课文删掉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记到了今天。
我推举几个吧,以下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也就是我上中学时候的认知。顺便给出年代,我上中学是在21世纪头十年里。
中国的,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近现代的,鲁迅,主席。
国外的,托尔斯泰
其他课程的也说一些吧:
数学,欧几里得,欧拉
物理,牛顿,爱因斯坦
化学,拉瓦锡
地理,曼德拉
历史,孝文帝,唐太宗,但丁,拿破仑
生物,孟德尔
音乐,贝多芬
美术,达芬奇,拉斐尔,八大山人
想的好头痛啊,唉,不知不觉俺也老了。
记忆犹新。
不过似乎也不算“深受影响”,没机会体验舍生取义的重大抉择,仅仅是记住了。
其实有些跑题,因为问题是中学教育,我这属于课外影响。
单论课内教育,上面有些河友提到的马克思,毛主席,我也有感受,比如高中政治里的辩证唯物主义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啦,哲学里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什么的,还有要全面的发展的看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等。年纪越大感受越深。但当时其实没有太多的感受。要经过时间的磨砺
不过金庸对我的影响比较明显,仔细想来,一个是家国情怀,一个是个人感情上。
前者而言,金庸对一系列英雄人物的塑造,强调的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让我崇拜那些为国家牺牲的英雄,越是年纪小,越有英雄梦,年纪大了,依然爱国,但自我感觉,私心越来越多了起来。自问无法做到牺牲个体,但更尊敬那些为国牺牲的人。
后者,我感觉金庸影响了我的恋爱观,一个是感情方面趋向于传统,受道德感的束缚,二是有着比较浓重的处女情结。
第一是教员,其余排名不分先后:
牛顿、诸葛亮、范仲淹、李白、笛卡尔、鲁迅、普朗克、魏巍、法布尔。
难免挂一漏万了😅。
1.琼瑶,前排女生投喂的课堂读物
2.金庸,前排女生投喂的课堂读物
3.梁羽生,前排女生投喂的课堂读物
4.古龙,前排女生投喂的课堂读物
5.前排女生,她自己写的小说,日记,散文,诗歌......
当时正赶上学潮,老师们经常出去喝酒,校长帮语文老师顶课,他没讲书上的内容,而是讲了《矛盾论》,还分析了一些国内形势,听了极为震憾。
但没多久校长就被调到一个偏僻的小学里教小朋友,算是站队失败吧。
语文:《包身工》《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驿路梨花》《纪念刘和珍君》《多收了三五斗》
物理:牛顿和伽利略的几个思想实验
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当时眼界太窄,认识太浅,吸收不了。
纪念刘和珍君,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多收了三五斗,作者忘记了。
包身工
司马迁,陈涉世家
诸葛亮,出师表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李白,杜甫,苏轼诗词
中学的时候最讨厌思想政治课,老师不重视也不讲解的大辅科,考试只占50分,只管叫死记硬背。
经历过了这么多年的社会毒打才深刻领悟了:写在我们的的思想政治课里的,是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无数真理啊。
看“”前排女生“”投喂给你的各种武侠和言情小说就罢了,你连“”她自己写的小说,日记,散文,诗歌......“”都能看到,如果你现在的老婆不是这个“”前排女生“”,我觉得这个世界不完美。
你最好不要回复我一首李商隐的锦瑟,我不要看到这个答案,不然我西河完美主义者马里昂要批判你这个恨心无情之人。
在俺的中学时代,对俺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影响最大的书籍是《毛泽东选集》。
俺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都不怎么看书。父亲更是从不给俺买什么教辅书籍,哪怕到了高三,俺也只用学校发的卷子和练习册,他的口头禅就是:有这买书的钱,不如买些好吃的,还能补身体;能把课本读明白就不错了,看其他书都是耽误功夫。
虽然俺最终的高考成绩是全班第一,但是对老爸不买书的“谬论”俺是深恶痛绝。因为中学时代可能也是俺一生最热爱读书的时代,当时患有严重的阅读饥渴症,可谓无书不读,哪怕地上有一个破报纸碎片,也要捡起来阅读一下再扔。
家里倒也不能说一本书都没有,也有几期《十月》《啄木鸟》《小说月刊》之类的杂志,,俺也曾从旧箱子里翻出过《封神演义》《苦菜花》《林海雪原》《天安门诗抄》等几本老书。从小学开始看,天天翻,这些书都快翻烂了、看烦了,俺就把目光扫向墙角一个灰尘扑扑的小书架,有几本满是灰尘的书籍,都是那个年代家家都有的标配,《毛泽东选集》《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这几本书,俺现在还记得书名。
实在无聊之下,俺开是翻看这些书籍,第一遍读非常痛苦,看的是稀里糊涂。对比之下,感觉《毛泽东选集》实在可爱,深入浅出。于是开始专攻毛选。俺家的这本毛选是一个红皮的小字版,字特别小,纸很薄,就一卷,在家里根本没有人看,于是俺就拿走天天看。越看越有意思,记得从头到尾完整阅读大概有4-5遍,单篇阅读就更多了。
俺当时最喜欢的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里面学到一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打歼灭战!俺就用在学习上,不贪多求全,遇到一个难点就彻底搞通,成绩居然真的慢慢再提高,直至高考俺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前所未有)。还有很多收获,比如: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俺非常喜欢这句话,每遇到大事就反复念叨,慢慢就能心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