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 -- 燕人
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感觉很有点意思。据说这部电影是以新东方的开办人为根底创制的故事,
【故事取材于新东方学校的创业史,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的角色饰演的人物原型分別就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导演陈可辛说借用了三位的故事原型,但不全是他们的故事。
2012年9月起在美国纽约市取景拍摄,其他拍摄地包括北京和天津。2012年10月11日杀青。
片尾彩蛋出现了柳传志、马云、俞敏洪、李开復、张朝阳、王石等成功人士的照片,导演陈可辛说,这是对那个年代成长并成功的企业家的致敬】
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的票房不错。导演陈可辛因此片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是第一个在大陆获得此殊荣的香港导演。
【首周三天票房达到1亿800万人民币,是該周的票房冠军。根據中国电影报官方微博透露《中国合伙人》蟬連兩週票房冠軍。截至7月7日,影片累计票房已达到5.37亿。
香港
《中国合伙人》在5月30日香港上映。首周四天票房达到約155萬港元,為該周票房第五名。截至2013年6月23日,累计票房收入約454萬港元。
台湾
台北首周末收获94万台币列第10位。 】
《求是》杂志上刊登一篇文章,大概能说明本片高票房的理由:
【以浓浓的励志色彩,释放出梦想的力量。它展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人的远大梦想,也是面向更加广阔世界的中国梦想。这种力量,不仅让无数亲历者感同身受,也让年轻一代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准备下载看下。有看过的同学不妨谈谈印象和感受?
1 俞敏洪插秧
这个新东方老师常讲的段子,大概就是他之前很穷。引申的段子是他妈和他老婆是新东方两个最大股东,他就是个打工的。
2 在美国博士杀老鼠
当然,我上了五天新东方就(按课程比例)退钱了,因为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学不会。后来听很多人常说的,就是那些去美国念完博士的,都是在实验室杀老鼠,过得朝不保夕。似乎出国是个错误的决定。但是跟我们在国内被血汗压榨比,其实人家过的不差,杀老鼠都能住house。而且在国外杀老鼠,人家会拿你跟国内去美国敲钟的比,说你是loser。我们在国内的,人家会说你是winner,已经比扫大街送快递的强了,书没有白读。
借着新东方这个旗号骗吃骗喝。
当年徐小平同志的英文都说不利索!他回来是为了给俞敏洪办加拿大移民,同时利用新东方开展移民业务。他来了新东方才发现辅导造假美国留学签证业务也好做。而且他看见漂亮的小女孩子就开始语无伦次。俞敏洪当年都瞧不起他。
新东方搞搞托福GRE出国留学也就可以啦!没想到居然涉及了基础教育!新东方可以说毁了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教师队伍!教育在哪个国家都不能成为牟利的行业!
著名的视频里,俞敏洪跟马云在同一个场合里有着激烈的对战,到了2022年的今天,俞只是验证了马云的预测。
先是俞敏洪发言:十年后淘宝未必在,但新东方必然在。志得意满,睥睨众生。
接着马云上台,先是说俞敏洪你说得不对,淘宝不是十年后不在,五年内都大概率不在。
然后就是会心一击,十年后百年后教育必然在,但新东方未必在。
俞的错误之处在于,他一直把教育跟新东方等同,前些年新东方是有段烈火烹油的好日子,但就算从孔夫子算起,教育这个行当存在了多少年?教育存在几千年这没错,但新东方只能算一朵小浪花,玩儿与海同寿,呵呵。
马云的话很明白,在商言商,新东方跟淘宝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只是赚钱的工具,你俞敏洪非得扯虎皮做大旗,反噬也就注定了。
当然俞敏洪本人是不承认的,一直暗搓搓的内涵,是政策导致教培不行的,这话对了一部分,但斑马思维这种线上教育机构咋没受大影响呢?
新东方在烈火烹油的时候,坚持线下,迟迟不肯向线上转型,这个结局就是注定的了。
不过我看着一般般
你看的时候关注一下三位的演技吧,新东方的事就别说了🤣🤣
我是对这个电影的故事有兴趣。真正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其实我觉得港台导演拍国内生活的电影,都隔着一层生活。新东方今日的处境说明了问题。他不如去拍浙江商人发家史,也是合伙人制,可能会更有意思。
作为电影本身,IMDB给6.9分。豆瓣给7.6分。不低。也不高。
陈导演还是不错的,拍了好几部大陆相关的电影。我只看过《双城故事》和《甜蜜蜜》。《甜蜜蜜》是一个精品,IMDB给了8.1分。准备补课《投名状》和《中国合伙人》。
俞敏洪都说这部电影与他无关的。
马云更不是好东西。
原来是引申的。
不过很多年了,里面似乎确有俞敏洪穷困和另一个创始人美国博后的情节。
可见电影其实不怎么样。
顺便问下你能记住的电影都有那几部。好奇。
《决裂》里的马尾巴的功能,学生骟猪挣钱
《牧马人》里有个咸菜罐子,和捡来的好媳妇
《矩阵》里real world圆环套圆环的设定,好像圆环套圆环是个国内电影里出的,名字忘了
《星战》里的光剑,开飞船,“我是你爹”
《开枪为你送行》里的老头有三个儿子,大粪罐子
《战上海》要保护工厂
《上甘岭》缺水
《魔戒》主角和有个牛角号的老是分不清,有个矮人(H不是D)很多子孙,后来有个很丑很可怜的小鬼
《哈利波特》血统论
《小黄人》每次陪孩子看都睡着
《碟中谍》《007》等多部,男主角NB,女人献身。其中某一部学会一个德语词sheiser
《【某沙漠开车片】》喷火的DJ
写到这里我发现一个规律,离现在远的,反而记得深刻,莫非这就是衰老?
恰逢万门大学童哲卷款跑路,一个口号是提供优质教育的人,最拿手确实强行要求员工集资炒房,还重点炒沈阳和重庆的房,结果这两地的房地产没有如预期上涨,童总就果断跑路了。
俞敏洪和童哲都是一路人,都是机缘巧合,进入了一个蓝海领域,机缘巧合的发家了,电影上映的时代,恰逢新东方的巅峰期,虽然电影从未提及故事原型是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个时代能做到这么大的,就只有俞敏洪而已,当然主角人设确实跟俞敏洪有很大差别。
俞敏洪们的谬误在于,教培确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一个蓝海市场,但俞敏洪同时代很多人,出身并没有多高贵,在他上大学的时代,农村出生考上清华北大的绝非个例。
拿比他做得更大的雷军来说,出身就是普通家庭,但新东方引领的,资本大肆进入教育领域,这个领域的不平等,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资本进来不是做慈善的,那进入教育领域的资本,本质跟进入网购领域的资本,有啥区别呢?
马云是坏,这没人否认,但起码他还有自知之明,虽然口头提支持农村教育,虽然还是师范大学毕业,但从来不敢把教育跟淘宝画等号。新东方们傲慢的不肯转型,还自以为比淘宝更清高,啧啧。
老,不是先生。
多年后看到电影拾起了回忆。那天傍晚在新东方上最新真题课,俞那时已很少教课,但突然走进我所在的教室,站在讲台上介绍身边的两个人。俞说这是他的两个好朋友,他去北美访问时专门请回来加入新东方的,然后他请两人做自我介绍。
王第一个发言,他的经历有些特殊所以我一直记忆犹新。他说他原来是英语专业的,到美国后想读计算机的研究生,但计算机系觉得他基础知识相差太多没接收他,他于是去找系主任辩解,并以英语和程序语言都是语言可以互通这个说法打动了系主任,以英语系的背景直接转到了软件专业。毕业后他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工作中写程序经常要和其他同事联调,他说压力还是不小的。当时听了后就很佩服他直接从文转理这么大的转换,以文科的背景补几门课就直接转读计算机的研究生,然后就做相关工作,那么在工作中和理工背景的同事一起联调程序meet deadline压力大是肯定的。
下一个发言的是徐,后来他挺出名,但当时却是不起眼。讲台下面坐的大部分都是理工科的学生,他却在讲他如何在比较边远的一个学校学音乐,每次苦苦等着奖学金的支票,不过他比较能讲也幽默。后来徐为新东方学生做出国咨询,我还预约了到他办公室面谈。他那时办出国咨询没有电影中那么火爆,一打电话去就约到了。去时前面正好是一个外企的经理在咨询,想到美国探望读书的太太,徐说你把工资单给签证官看,你每月挣快两千美金,在中国就过得挺好,签证官就相信你不会留在美国。等到我和徐咨询,觉得他对出国过程了解也不多,没讲多久他突然要我把眼镜摘下来然后说我不戴眼镜更好看,当时听了很惊讶,对他感觉不好觉得有点像个混混。
多年后看了《合伙人》的电影,除了知道俞和徐外,不知道谁是第三个人,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是王。因为一直都只听说徐,还以为王又回美国了,毕竟那时中美差别还是挺大的,而王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算稳定的中产。一开始听说姓王还以为是那时教GRE语文的那个姓王的北大研究生,他也是元老,看了介绍才发现就是当年见过的那个从英文转软件专业的俞的好朋友。
那天估计俞只把他的这两个朋友兼新合伙人介绍给一两个班,我正好赶上了。俞那之前刚去了一次美国,好像是第一次去。据徐说,俞到了几个校园参观,所到之处,一路都有以前的新东方学生打招呼。俞应该是在这次美国之行说服了原来的朋友回国。
王的样子和当年比变得较多,当年他还是有点腼腆。记得他那天讲述他的留学经历和工作经历,有下面同学问他怎么决定回来了,他看着俞说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俞笑得有点尴尬没说话,当时觉得王有点逼宫的意思。
一直对徐印象不怎么样,看了电影才知道徐好像是推动新东方转型的灵魂人物。新东方在当时的规模已经不小,绝对不是在废旧工厂上课,而是在正规的办公楼里占了几层楼,上课是借用各个学校如北大附中的教室、中关村的大礼堂等等。
后来看过徐写的一篇文章,以功夫熊猫中的阿宝为例,讲述他在国外的经历和他最开始决定回国的彷徨,是在一个老地方做面条?还是到一个未知的地方去寻求英雄梦?看完后很有启示,也佩服他披露过去困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