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程朱理学、东林党的认识 -- ziyun2015

共:💬159 🌺1025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四、东林党前传:宋代的东林党(2) -- 有补充

关于宋代的程朱理学和东林党,因为有了对明代东林党的探讨和分析,所以对于宋代,我们可以很快找到几个问题:

1、秦桧是不是宋代东林党?

2、岳飞被冤杀,是不是宋代东林党干的?

3、两宋的岁币与东林党的利益关系?

4、靖康之变是不是明代东林党类似袁崇焕搞的己巳之变?

有个叫“专解明朝疑难杂症”的视频主,据说是电工,他对于靖康之变的解读,值得思考,特别是关于宋徽宗(蔡京)各种变法措施,造成与士大夫阶级的严重对立。这些是以前“汗牛充栋”的文人历史中所忽略不提的。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L4y1V7mp?mid=34179949&p=1&share_from=ugc&share_medium=iphone&share_plat=ios&share_session_id=0652731A-6E80-4A22-8561-9296ECBA85C2&share_source=WEIXIN&share_tag=s_i&timestamp=1659031054&unique_k=XpdrzTf

关于秦桧上学时期的资料,在宋史中基本上是空白。现在能找到的,是秦桧少时,曾安徽祁门读书,彼时汪伯彦在同一书院,而汪1103年进士及第,那年秦桧刚刚12岁。秦桧自己是1115年进士,东林书院是1111年在无锡建立,因此秦桧从时空上,是有条件到东林书院“学习”的。

秦桧同一届进士,状元何㮚是后来靖康之变,出卖宋徽宗、宋钦宗给金兵的宰相。何状元也是派神棍郭英打开开封城门、放金兵进入外城的。何大宰相为了不让禁卫军保护皇帝撤走,特别将参与此事的军队官兵”逮捕并处死“。何大宰相的据说是绝食饿死在金营,不过这个是秦桧传回来的消息——“建炎四年,秦桧回国,陈述了何栗死时的壮烈,于是朝廷赠何栗大学士”。因此他和明代史可法一样,实际是没有其死的确切消息,隐形埋名潜逃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最可耻的是,在历史虚无主义肆虐下,“何栗第二十七代孙何荣佳先生,为表追思,于1998年捐资在开封铁塔湖中心兴建了一座何公轩,曲栏通幽,亭阁相向,它不仅是对北宋名臣何栗的一种最好的纪念,也为开封旅游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秦桧在南宋起初曾被高宗罢官,有点儿永不录用的意思,但是后来秦桧还是当上了宰相,控制朝政19年。以我们今天的、甚至就是这半年的经历,没有一大票官员士大夫学者商人支持秦桧,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这种支持只能是来自阶级阶层利益,看看东林党创始人杨龟山在高宗刚即位就要求废除盐法茶法(赤裸裸的东林党路线),秦桧只有获得江南士大夫/学者/大商人阶级的充分信任,才能19年坐稳相位。要获得充分信任,曾经出身东林,是一个充分条件。

宋高宗后来禅位给宋宪宗,宪宗一登基就给岳飞平反,并夺去秦桧生前死后的各种封爵。到了史弥远掌权,又同时为朱熹恢复名誉,树立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还特别恢复了秦桧被宋宪宗夺去的各种爵位。这也是秦桧是程朱理学之徒的铁证。

这里求教河友,是否知道前些年发现的秦桧墓,是否有关于秦桧早年求学的文字?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现在可以确定,杨时与秦桧有联系 -- 补充帖

杨时被“升官”到开封时,做过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大学校长。彼时秦桧是太学学正,也就是叫兽。因此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家园 转:靖康之变一 金军受邀来接徽宗_哔哩哔哩_bilibili -- 有补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Y4y1z7vU/?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vd_source=08291ef2403de32d527bdeab90f640e1

靖康之变三 卖掉赵宋 东林掌权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3411g7vh/?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4&vd_source=08291ef2403de32d527bdeab90f640e1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南宋皇位交接,比北宋还要更荒诞一些 -- 补充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OTIzNjQxNA==&mid=2650316120&idx=1&sn=448a47b1ff476958f78a427aa0c29a2c&chksm=8fd26c09b8a5e51f38ed5fc85433ce4ecc02c924c56d7451869b85464ede3991686f02da8e7f&scene=27

此文和上面视频介绍,比较一致,都是论证,皇帝被江南士大夫控制了。赵构时代就是如此了,岳飞被杀,恐怕责任还是秦桧为首的江南士大夫们。

家园 满嘴胡说八道

金国在绍兴11年第二次和议中加入”不可无罪去宰相“,明摆着保护带路党秦桧。

秦桧不仅害死岳飞,还迫害有限主和派赵鼎(同意议和但反对称臣)。主战派李纲被绍兴和议给气死了。

理学大家杨龟山(杨时)依附李纲,东林书院就建在李纲的老家无锡。

朱熹是杨时再传弟子。朱熹评价秦桧:“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秦桧贪得无厌,喜用贪宫污吏,排挤廉洁之士;群臣为了媚事秦桧,便以刻剥百姓为急务,有因此贪赃枉法而被检举的,秦桧也都尽力保护。 在拜相专权的十八年间,秦桧卖官鬻爵、开门纳贿,向各级府衙索要珍宝,每年腊月生日时,各州县送的寿礼达数十万,秦桧家的府库财富,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当时凡是南宋宫廷所稀缺的物品,秦桧的相府都应有尽有,一人就富可敌国。

秦桧及其党羽为了媚事敌国和一己私欲,大肆收刮民脂民膏,还不断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导致人民生活重困、饿殍遍野,朝廷财政陷入全面窘困,"府库无旬刀之储"。

高宗对秦桧尤为忌惮,甚至每次朝见都贴身暗藏匕首,以备不测。绍兴25年(1155年)十月秦桧死,十一月高宗在郊外祭天,宣布大赦,赦免过去和秦桧对立的人,其后又肃清秦桧余党。

很明显秦桧是金国带路党,和你创造的”宋代东林党“有何关系?

通宝推:种植园土,
家园 路允迪是不是杨时东林书院的弟子? -- 补充帖

如果不是,他为什么要用非法的手段逼迫皇帝给杨时“升官”?

这厮的“政绩”,就是在金兵南下时,先是到太原,要太原军民把城市交给金兵。其次是任南京留守(地方长官)时,不战而降将南京交给了金军。

见前补充 4769440
见前补充 4769738
家园 这位‘读宋史的赵大胖’在徽宗禅让一文中,还是

采信了正史的观点,有些遗憾。徽宗的禅让,肯定不是正史中说得那么简单。别看这位胖兄描述得绘声绘色,就好像他在旁边看着一样,实际上,我到目前还没有查到靖康之变的每一个重要日期,这和明史还不太一样。

家园 读书偶得:东林党与天主教的关系

最近关注了“生民无疆”的微博/网络文章,这个公众号特点是主张“西方伪史论”,近期又增加了“耶稣会搞垮明朝”这样一个观点(有点儿类似河友北大张老兄的那楼观点)。

在今年四月的头条文章《耶稣会士是如何搞垮明朝的》的文章里,有个观点引起我的兴趣:说首辅叶向高是天主教徒——叶是公认的东林党,但是说他还是天主教徒,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晚明政坛上有泰山北斗地位的叶向高,正式身份是万历、天启两朝的宰相,江湖身份是东林党成员,而真实身份却是耶稣党成员。在他彻底退休回到老家后,他才公开自己和家人的天主教徒身份,担当起了耶稣会士的吹鼓手和守护神,在《三山论学记》中他宣称:天主之教,如日月中天,照人心目”。

于是我搜索《三山论学记》,又发现了一篇文章《早期天主教与明清多元社会文化》,作者李天纲。在这篇文章中,李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惊人的事实:东林书院北京分院,名叫首善书院,是与北京第一座天主教堂南堂,紧紧挨在一起,并且在明清交替之际,两块地盘合在了一起:

“1605年,利玛窦在宣武门内迤东顺城街,用五百两购置房地产,建“南堂”,首善书院(1620年邹元标设立)就在隔壁。叶向高、徐光启、李之藻等京官经常到教堂去。当时东林党把首善书院建在宣武门内东街,恐非偶然。

首善书院碑文是叶向高撰,董其昌书。其中提到:“书院在大时雍坊十四铺,贸易自民间,为资一百八十两,皆五厅十三道所输。经纪其事者,司务吕君克孝,御使周君宗建。以天启二年月日开讲。”徐光启对首善书院很熟悉。书院废除后,他“请改为西洋历局,后屡请复,不报”。崇祯二年被允准。书院是用南方民间捐来的钱买的,徐光启参与财产的善后处理,可能是他们有产权在其中。到清代时,首善书院成为“南堂”的一部分。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故明首善书院,今为西洋天主堂矣。””

为什么东林党和天主教传教士/耶稣会斗士们走的近?李天纲给予了这样的解释:“东林党,笼统的讲是整个东林运动,和传教士接近是因为尊重同样的伦理道德。大家赞扬的勇敢精神、在不幸和苦难中的坚强性以及伦理道德严格性,这些既是东林党人所希望的善行,又是优秀基督徒们的行为。但我们还应进一步说,把东林党人与传教士联系起来的似乎是他们观点和利益的一致性。他们都与宦官、佛僧及其盟友们为敌。他们对于佛教一直向文人界发展而感到恼火,都反对与事实没有任何关系的空头哲学讨论(心学?),支持与他们有关绅士们的社会责任观相吻合的实用儒家,关心帝国的防务及其财政状况等。东林党人只会感到与传教士们意气相投。”

“天主教徒掌握了“西学”。东林党人对天主教“西学”中的科学技术不感兴趣,但对其道德伦理和热衷。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阴兄、月兄也可以关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通宝推:空中吴钩,
家园 这很说明了儒家的没落和堕落。
家园 商榷:此处说“儒家”不准确,应该说“程朱理学之徒”

就比较准确了。在中国社会,底层大众对儒家的理解,与士大夫们的说与做,一直也没有融合在一起。

拿明朝来说,从朱元璋起,一直到天启、崇祯两位最后的十几位皇帝,虽然都有请宰辅翰林等“讲经”,但是显然皇帝们对儒家的理解,和东林党、程朱理学的讲述,是有区别的。

家园 秦桧几乎是字面意义的“满洲候选人”

说几乎,因为那地方那时候不叫满洲

其他一切细节都严丝合缝

不清楚“满洲候选人”含义的,请自查

家园 兄台提出了两个很有价值的话题:

第一是统治阶层的儒不同于被统治阶层的儒。

底层大众对儒家的理解,与士大夫们的说与做,一直也没有融合在一起。

第二是统治阶层内部,明朝天子之儒不同于东林,程朱这些在明末堕落为天主教儒之类的儒。

如果兄台有时间,希望讲一讲这些不同。

家园 无法评论

1、道释发展是必然的。因为儒家太过在意实际运作,而很少涉及价值问题。这样的儒家只能说是技术官僚,而不是所谓士人。

2、佛道在明清政治中的地位一直有限,问题在于儒教试图成为垄断文化权威,同时后宫、宦官等一直利用佛道干政,所以敌对。

3、早期传教的策略是援引四书五经,所以就算真信,其实质也需要重新考量……毕竟天主教也是空谈大师。

4、科学技术的关键是能用来干什么,反映出什么样的价值趋向。因此道德伦理和科学技术实际上是一回事。

5、宗教问题可参考崇祯的选择。

通宝推:审度,
家园 谢月兄意见,如果把问题专注于:

1、东林党北京分部与天主教堂紧挨、且后来合并为一体,是否是证明两者有很多隐秘的联系的铁证?因为挨在一起,就可以在后门彼此出入,避免锦衣卫等耳目机构监视。

2、由此引发第二个问题:东林党和耶稣会交流联系,为什么要在京城采取如此隐秘的方式?目的是什么?他们都交流了什么?

3、东林党特别是核心人员,虽然固执,但并不傻,他们应该看得出耶稣会传教士是利用“四书五经”来达到他们传教的目的。是不是这样?

4、据说东林党刘宗周为首,极力反对朝廷采用西方的军事技术/人员合作,这与东林党与耶稣会传教士在北京的“亲密联系”,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不是值得研究、注意?

另外请教月兄、阴兄,是否了解东林党有像指斥佛教类似的指斥天主教传播?还是一直对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不言不语’?

家园 侧面证据,难以实证。

1、实际上“不用”这么隐秘,人家交往就是公开的。猜想避免锦衣卫之类纯属想多了,这么明显的“联系”,你知道,锦衣卫不知道?

2、同上。这只是侧面证据,用来证明动机很困难。

3、读书人都看得出来。问题在于是否尊重或者说兼容原有的信仰传统,“教”是什么并不重要。佛教进来也有这个过程。

4、没有形成反差,假如你按照你的说法,也就是道德伦理层面而非科学技术层面的话,这是正常现象。

其实问题在于西方的军事技术并未先进多少。枪炮领先,但有限。组织方面,人西方刚学会集体操练。作战方面和中国差距也大,不管是地形、规模还是城防。总之,学习的意义不大,假如你说的是纯军事领域的话(主流看法是军事大分流发生在十八世纪后期)。而且这涉及军政内情,合作并不是那么简单。

当然,如果把技术合作扩宽到所有领域,问题相当明显。但当时的技术并不能带来多大进步,反而会削弱自己的地位。前者阴霾兄的帖子里有很多讨论,后者则侧重于行政方面的权威。

5、佛教和天主教的问题不是一回事。佛教主要是内宫、宦官等势力的问题,前文已经说过。天主教可以视作借力打力或者另起炉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