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谈谈欧盟 -- qdst2008

共:💬152 🌺68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国只给了俄罗斯冷战的选项

没想到,俄罗斯提交了热战的答卷。

这让出题者万万没想到。试卷不敢批,只能无能狂吼。

家园 梅德韦杰夫说

特别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建立俄罗斯不受歧视的新秩序。

这个目标中国肯定是支持的,不过中国如果进入这个秩序,肯定要加入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都不受歧视的内容。

家园 这个说法比较合理。

这样做确实是时候了,美国利用原来的规则玩的飞起。

肯定不行。

家园 挑战旧秩序,烽烟起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期间,中国和委内瑞拉18日在日内瓦共同举办“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土著人权利的系统性侵犯”主题视频边会。

家园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统。

凡是认可并遵守中华文化的都可被中华民族的概念所接纳。而那些接收了外族价值观念的人,虽然外貌是东方面孔,也是外族。

如题目所言,就能理解有些所谓的海华和高华的观念为什么中国人听的非常别扭和不舒服。

家园 江泽民文选 -- 有补充

看到河友的帖子讲到江泽民同志的历史作用, 看来需要深入学习一下~~看看到底是啥样~~,这一层更新江泽民文选.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github项目-共产主义文献搜集 -- 补充帖

共产主义文献搜集

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

通宝推:真离,
家园 1~3篇

设置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

振兴电子工业,促进四化建设

人民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

家园 cong 28以来就是说一套,做一套

意义很难说很大。

家园 历史文献可以还原历史真像

好好学习他的言行,才能对他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前三篇来看,还行。

八十年代,经历过身边的人,因为下岗,偷鸡饲料吃维持生活,被抓后,一家三口羞愤,并且找不到活路,上吊自杀。

肯带领人民谋生路的被排挤出决策层。

没有良知的人疯狂的侵吞国有资产。

当时,江泽民能写出这三篇,已经可以了。起码心里还有人民。

家园 4~7篇

理论工作要面向实际

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真正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分析形势

八十年代,还是有人在抓党建的~~~

家园 设置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

设置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

(一九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对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作简要说明。

一、设置经济特区的依据和经济特区的性质。

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继续做好技术引进工作,积极利用国外资金,努力扩大出口”的任务,参照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举办出口加工区、加快经济发展的经验,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扩大出口贸易,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去年七月即着手筹备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先开始在深圳筹建。

这种经济特区吸收了世界上一些出口加工区的有益经验和通用做法,又有我国自己的特点。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特定地区内,鼓励和利用外国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广东、福建两省毗邻香港、澳门和台湾,港澳台同胞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江泽民同志当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和华侨很多,对外资、侨资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在两省的特定地区设置经济特区,有其独特的有利条件。

经济特区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更加开放的政策,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发展工业、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旅游业、住宅建筑业、高技术研究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由于它比一般出口加工区的范围要广一些,是综合性经济事业,所以定名为经济特区,以资区别。

现在,世界上兴建的出口加工区已有七十多处,大部分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深圳经济特区筹建以来进展良好,其中蛇口工业区进展较快,已显示出一些好的前景。

二、经济特区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

经济特区管理必须维护我国主权。土地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经济特区的企业和个人的活动必须遵守我国法律、

法令和有关规定。外商在经济特区内投资必须经过审查批准,服从我国政府管理。

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在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行使政府职权,对经济特区实行统一管理。经济特区设双重海关,实行内紧外松的原则。

三、对经济特区企业的优惠政策。

在经济特区条例中作了一些比较优惠的规定: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允许外资独自经营企业:允许国外银行和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免征货物进出口关税;享受比内地中外合资企业较低的税率,也略低于港澳的税率;简化出入境手续,方便往来:外汇管理适当放宽,客商的合法利润和外籍职工的工资收入在缴纳各种税款后,允许通过经济特区的银行汇出。

对经济特区企业的场地使用费、使用年限等,都作了较内地中外合资企业更优惠的规定。

这些规定既考虑了我国的利益,又注意到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同胞、华侨投资者的利益,总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吸收外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加快四化建设。

四、经济特区建设的实施步骤。

建设经济特区,在经济上、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尖锐的斗争,而我们又缺乏经验;同时,目前国内的财力物力也有限。

因此,要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方针。准备首先集中力量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好,其次是珠海、厦门、汕头经济特区。深圳市(即原宝安县)行政区划为二千零二十平方公里,将其大、小梅沙到福田、蛇口这一狭长地段共三百二十七点五平方公里划为经济特区(其中二百二十九点五平方公里为山地,是很好的自然屏障,实际使用面积为九十八平方公里)。珠海市行政区划为六百五十四平方公里,将其中六点八平方公里规划为经济特区(2)。厦门本岛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经济特区初步规划为二点五平方公里(3)。汕头经济特区,正在进行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以上这四个经济特区的建设,都要先做好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要把平整土地和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为吸引外资创造良好条件。要确定经济特区与内地的分界线,添置必要的隔离设施,严格管理。经济特区的投资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发展规划的要求。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把那些投资少、周转快、收效大的项目搞起来,边生产边发展。

由于我们办经济特区缺少经验,一下子拿不出一个总的经济特区条例来,因此先搞一个《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该条例已经广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在国务院讨论通过之前,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曾邀请有关部门和广东省的同志对条例进行了多次研究,并作了必要的修改。请予审议决定。

注释

(1)一九七九年七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意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油头和福建省厦门试办出口特区。一九八○年五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的批示》中将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同年八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四个经济特区相继兴建。一九八八年四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我国现有五个经济特区。

(2)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九日,经国务院批准,珠海经济特区面积扩至十五点一六平方公里。一九八八年四月五日,经国务院批准,珠海经济特区面积扩至一百二十一平方公里。

(3]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经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的区域范围调整为厦门全岛和鼓浪的全岛,面积一百

家园 振兴电子工业,促进四化建设

振兴电子工业,促进四化建设*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六日)

[quot]知乎就是资乎,只能在这里发全文了~~[/quot]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红旗》杂志一九八四年第十八期上发表的文章的主要部分。江泽民同志当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人们十分关注我国电子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多数同志主张,我国应该重视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挥电子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用先进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起我国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赶上先进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为实现经济振兴创造条件。有些同志则认为,我国当务之急是重点发展传统工业,等把传统工业搞上去,有了基础,才能大力发展电子工业。也有人认为,我国人口多,搞自动化会造成就业难,等等。我们认为,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的一段话:“电子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别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它的发展,并把电子技术逐步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根据这个精神,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电子工业的发展。

诚然,目前我国传统工业还不十分发达,技术水平也不高,特别是能源、交通是四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应该作为建设重点,加快发展。但是,怎样把传统工业和薄弱环节搞上去呢?关键在于依靠技术进步,把传统工业建立在先进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先进物质技术基础的核心就是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和应用电子科学技术,可以为传统工业的建设和技术改造提供先进技术装备,注入新的生产力,同时又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压力。这也是解决能源、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据预测,我国电力工业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监控和调度,每年仅减少停电损失就可达二十余亿元。一九八○年,我国火力发电二千四百多亿度,如果采用电子控制等先进技术,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可减少煤耗二千三百万吨。煤炭、石油、化工等部门采用电子技术进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和经济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铁路运输如果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营运管理,据国外经验,一般可提高运输效率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我国即使按提高百分之十测算,可节省大量货车,一年可多运两亿吨左右的物资,仅铁路系统即可增收十亿元以上,因加速物资周转而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更为可观。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采用电子技术,可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引起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电子工业要以传统工业为基础,而传统工业的发展和改造又离不开电子技术的支持。加快电子工业发展,并使其有一定的超前期,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雄厚,这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搞自动化的必要性。在我们国家,搞自动化,主要不是为了把人顶替下来,而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劳动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时,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和社会生产的活动中,有许多工程和作业是不能单靠人的双手和器官直接完成的,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装备才能实现。如浩繁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微观结构和宇宙宏观世界的观测,高精度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和检测,战略武器的制导,大量的瞬息变化的社会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等,都要借助电子技术装备才能达到快速、灵敏、准确的要求。搞了自动化,在某些工序和岗位上会减少一些直接生产人员,但这些人可以转移到别的岗位上从事新的工作。

就是达到很高的自动化程度以后,也需要许多人监控技术装备,做程序设计、维护修理及辅助工作等。搞自动化可以促使职工队伍结构从体力劳动型向智力劳动型转变。电子工业中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还会为更多的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如软件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迅速发展,就要求大量增加从事软件制作、信息处理和技术服务的人员。

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因为电子工业能为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广播宣传提供多种多样先进的科学实验手段、教育设施和宣传工具,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传播,扩大教育面,提高教学质量。电子工业还向社会提供日益丰富多彩的家用电器,促进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我国电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这种情况同它在四化建设中担负的重任很不适应;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现代化建设对电子技术的迫切需求,电子工业正处于需要集中力量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目前我国财力有限,能用于发展电子工业的财力物力不多,又很分散;在新技术革命的启示和推动下,各地区各部门对发展电子工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可贵的积极性,但如果指导不力,也有可能产生一哄而起、盲目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给我们引进和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加快技术进步带来更多的机会,但同时我国电子产品也面临着国外电子产品更加激烈的竞争;目前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政企不分、条块分割问题,不利于全国电子工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鉴于此,要加快发展我国电子工业,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坚持改革,勇于创新,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切实解决电子工业的战略地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电子工业在四化建设中担负着为部队提供现代军事电子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电子技术装备、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重任。新技术革命越深入,它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我认为,在经济建设中,我们应该把电子工业放在和能源、交通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重点扶持,加快它的发展。同时,要研究电子工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相应的对策,如投资对策、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对策、技术引进和电子产品进出口对策、工业生产布局对策、电子技术应用和装备对策、智力开发对策等,作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

(二)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统筹规划,加强行业管理。

电子工业是高技术复合产业,要求基础和整机、硬件和软件、单机产品和系统工程、生产和技术服务成龙配套地发展,还要求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生产规模与市场需要相适应。我国电子工业正处于新兴时期,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积极发展,形势很好。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往往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紧俏的某些项目(如彩色电视机、收录机、微型计算机等的装配生产)争相上马,对基础产品和投资多、难度大以及应用量少面窄的一些重要项目则缺乏积极性。这有可能造成电子工业内部比例失调。为了把各方面办电子事业的积极性引导到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搞好行业规划,并在统筹规划下打破部门界限和地区界限,把全国从事电子科研、生产、教学、使用的力量组织起来,合理分工,各有侧重,大力协同;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实践、步子踏实的指导思想,对电子工业领导管理体制进行系统的深入的改革,以政企分开为方向,简政放权,采用经济办法,促进企业改组联合和经济技术结构合理化。

(三)实行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

电子科学技术和电子工业门类繁多,面临的科研、试制、生产的任务很重,而国家的财力物力有限,百事待兴。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即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确定有限目标,集中力量抓最重要的产品、最关键的技术,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争取在有限投资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效益。在发展我国电子工业的战略部署上,近期、中期应该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微电子工业和微型计算机工业,力争在“七五”期间建立微电子工业的基础,以加速军事电子装备、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类重点产品的发展,加速这些产品向微电子技术基础转移,在新的技术基础之上实现电子工业综合协调发展。

为了集中力量保证重点,需要正确处理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对技术和资金高度密集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等产品的科研和生产,要相对集中,选择科研、教育、生产力量比较雄厚和资源条件、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重点建设的基地,走集约化生产的路子,而对这些产品的应用开发则应该广泛展开:对技术上比较容易掌握、应用量大面广的其他电子产品,如有些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厂点可以相对分散些,但也要进行行业规划,并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素质等条件合理布局,重点扶持有优质名牌产品的企业增加生产,做到计划指导与竞争相结合。

(四)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和采用世界先进科技成果。

当代电子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为了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既要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又要采取阶段化发展战略,即在一定时期内力求在不同层次上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以保持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在国家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采用技贸结合、工贸结合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引进和采用适用的世界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力争跳越电子技术某些传统发展阶段,加速技术进步。在某些领域或项目上,我们可以实行逆向发展的模式,即对社会急需而我国目前又不能提供的产品,可以先进口元器件和设备组装生产,或进口整机,先从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搞起,在这个过程中消化吸收、改进创新,逐步实现国产化,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窗口作用,同时选择某些重点企业,赋予它们更大的对外经营活动的自主权,更有效地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在进一步对外开放面临国外电子产品更加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应该制定我国阶段性电子技术装备政策和对国产电子产品有限度的适当的保护政策,以利于我国民族电子工业健康发展。

此外,我们要注重智力资源的开发,抓好人才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科技队伍管理,继续落实好知识分子政策,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

我们还要重视新型材料的开发,为电子工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今后,应着重开发大直径、高纯度、高完整性的单晶硅及其他辅助材料,推进砷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的工业化生产,加快信息记录材料的研制、敏感材料的专业化生产和光导纤维及其他光纤器件、制品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重视和关怀下,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协同,实行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我国电子工业一定能够振兴和发展,为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家园 人民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

人民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二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行政与人事》杂志一九八七年第一期上发表的文章,原题为《人民政府为人民,扎扎实实办事情》.江泽民同志当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

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国际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解放以来,上海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一九八五年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上缴税利、人均工业净产值、百元资金实现利税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这些成绩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各兄弟省区市大力支持下,依靠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得来的。

但是,上海也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上海长期以来过多地强调发挥工业基地的作用,忽视城市建设,忽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致使城市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欠账过多。比如,上海职工住房条件很差,人均居住面积在三平方米以下或三代同堂、两对夫妻共居一室等各类困难户有四十六万九千户(其中特困户约八万户),占全市一百九十七万户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八,此外,还有临时过渡户约五万户;交通拥挤,市中心车速每小时只有十五公里,道路经常堵塞;环境污染严重,黄浦江、苏州河的黑臭期逐年延长,工业布局不合理,厂房同居民住房混杂,噪音、废气影响居民休息和身心健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日趋严重,给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上海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障碍。作为一座世界著名城市,中央要求把上海建成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这种现状也是极不适应的。

努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上海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迅速扭转目前这一严峻局势,是一项重大、迫切、艰巨的任务,也是上海人民的强烈愿望。人民政府应该把完成这项任务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对于一个市长来说,更是责无旁贷。

城市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有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各种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都要在城市这个空间范围内有秩序有计划地进行。要使它们各得其所、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在市委领导下,我们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并根据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总方针,即建成开放型、多功能的综合性基地的要求,经过反复论证,几易其稿,终于形成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心下,中央书记处专门讨论,国务院于一九八六年十月正式批准这个规划方案。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和中心内容,强调指出重点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因为城市基础设施是改造和振兴上海的基础和条件。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吸引外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市政府决定“七五”期间要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作为努力办好的三件大事(2)之一。但是,由于目前上海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欠账太多,又由于目前我国的财力物力还不雄厚,因此要想在较短的时期内还清欠账,一下子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据有关部门计算,要初步改变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需要数百亿元的巨额投资。按上海现有的财力,得几十年才能解决。为了解决城市建设和资金不足的矛盾,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研究,提出采用吸引外资的办法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加速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设想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赞同和支持,并给了上海特殊的政策,使上海城市建设能迈出新的步子。目前,准备吸引外资搞的大项目已经定了五个,即建造黄浦江大桥、地下铁道一号线、扩建虹桥机场候机楼、扩建通讯设施、污水合流治理工程。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实施既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而人民群众时时碰到的大量实际困难又亟待解决。当我们在车站上、车厢里看到拥挤不堪的人群时,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简陋甚至危险的教室里上课、数万名幼儿入托入园难使年轻父母愁眉不展时,当我们了解到有的怀孕女工因上班挤车造成流产、全市有两万名职工上下班路上要花四小时以上的时间时,当我们看到一场暴雨使十一万户居民家中进水时,心里就感到深深不安。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有责任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因此,在规划方案批下来之前,我们决定在目前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想办法,每年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又急需解决的实事。市政府研究室通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一九八六年市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的初步方案。这个方案为确定办实事的规模和内容提供了依据。市政府在作出最后决策时,注意了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治标和治本的关系。既要解决眼前的困难,又要看到长远的利益: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着手于当前,用战略的眼光来选择恰当的近期目标。二是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为办好实事,既要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上开绿灯、优先考虑,又要使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三是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办实事也要突出重点。

既要尽可能多办一些,又要考虑到财力物力有限,不能把战线拉得太长,以保证施工质量、工程质量。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提出的目标经过努力才能达到,又要从实际出发,留有余地,量力而行。四是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既要把办实事的规模放在全市计划的盘子里,不能随意突破国家下达的投资规模,又要从实际出发,允许在局部、在进度安排上有所调整。经过市长办公会议、市委常委会认真研究,最后正式确定了市政府一九八六年要为人民办的十五件实事,其内容主要是改善市内交通,增加住宅,排水防洪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增加文化卫生设施,以及副食品供应,职工“两调”(3),居民的煤气和煤制品供应,改善农村饮水条件,等等。

在落实办好十五件实事的过程中,市政府着重抓了四个环节。

(一)明确责任制。

十五件实事量大面广,直接有关的部门就有三十五个。我们要求各有关部门都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每一件实事都确定项目负责人。凡涉及几个部门时,部门之间都要主动协调和配合,严禁扯皮、拖拉、不负责任的情况发生,以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同时,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我们把十五件实事的计划递请全体代表审议,便于人民群众监督。这样做也是为了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所肩负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去为群众办事,从上到下形成为人民办实事的风气,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办实事的积极性。

(二)抓质量抓进度。

十五件实事件件都与全市一千二百多万人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必须认真抓紧抓好。市政府办公厅做了一张十五件实事的月进度表贴在办公室里,使我们能及时了解全面的情况和进度。我们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到现场去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同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战斗在第一线的工人和干部。这也是我们一贯提倡的干部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完成十五件实事的过程中,不少干部深入现场,解决问题,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快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三)及时组织协调。

十五件实事牵动全局,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如果不及时组织协调,就会贻误工期。从市政府来说,我们除了通过市长办公会议和一些专门会议来解决问题以外,还召开由项目负责单位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全面协调会议,对十五件实事逐项“过堂”,有问题、有困难,凡是能在会上协调解决的,就当场解决:有些在会上一时定不下来的,就规定在会后限期协调解决。例如,在东东线扩充为双线航行工程中,两岸水线工程和码头引桥安装等均已结束,只因搬迁一座仓库所需要的一百多平方米场地迟迟没有解决,影响了工程进展。在市政府十五件实事协调会上,个别单位不顾大局的行为受到严肃批评,结果一个拖了四个多月没有解决的问题,三天内就迅速得以解决了。又如,东塘路自来水管线铺设错位影响供电管线施工的问题也是这样解决的。对一些因客观原因、经过主观努力也不能解决的,则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整。如市内电话局从比利时贝尔电话公司引进的三万二千门程控电话,由于供货不及时、质量不过关,造成工程不能如期完成。总的来说,通过及时协调,保证了十五件实事的实施扎扎实实、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四)开展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

十五件实事中有许多重点工程,如虹桥路改建、完成十六个街坊的公建设施和建设目前全国最大的浦东煤气厂等。这些工程同国计民生、四化大局相关,意义重大。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工程的意义,宣传工程建设者们的英雄业绩,宣传工程的艰难和进展,宣传兄弟省区市、中央在沪单位和全国人民的支持,用以激起全社会的热情。同时,广泛开展立功竞赛活动,使参加十五件实事建设的干部和建设者都感到光荣。据统计,参加这次竞赛的有三百个单位,约十四万职工,参赛项目一百五十多个。他们根据不同的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立功竞赛,使竞赛的目标措施真正落到了实处。在立功竞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和事迹,他们有的连续奋战几天几夜,有的在齐膝深的水中冒雨作业,有的抱病坚持工作,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立功竞赛活动,不仅形式生动多样,更讲实效,从而推动了各项工程的进展。

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十五件实事进展顺利:田林、宜川、控江、虹镇四个排水系统的泵站和主要管道设施在汛期前基本完成,并在今年夏天的雨季中发挥了作用,居民反应良好;过江轮渡上定线、周南线和东东线三条线路已交付使用,部分缓解了过江难的矛盾;新增管道煤气和液化气用户计划已超额完成,煤制品供应正常;适龄儿童的入托入园额已超额完成;小学危房及校舍改造工程已完成;职工“两调”名额也已超额完成;增设高峰时间妇婴专车路线、市区植树、宜川公园、森林公园、松鹤公园、沪北电影院等已提前完成;拓宽、新建道路等项目也已完成。

上海人民对一九八六年市政府办的十五件实事评价如何?一九八七年人民群众又有哪些具体要求?前不久,市政府有关部门先后进行了万户抽样调查和两千户问卷式抽样调查。调查表明,人民群众要求政府为人民办更多更好的实事。

有些居民在问卷中写道:“办实事为人民着想,这正是人民迫切需要的。”“我们希望办实事能年年坚持下去。”我们认为,人民政府就是要这样为人民扎扎实实办事情。一九八七年,市政府将围绕新建住宅、改善交通、扩大煤气用户、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和组织好副食品供应等方面,继续扎扎实实为全市人民办实事。一九八七年,全市人民会看到一些重大市政工程项目经过几年努力将陆续竣工、投入使用。它们是铁路新客站、电信大楼的长途电话工程、黄浦江上游引水一期工程、浦东煤气厂一期工程等,还将有一批重大骨干工程破土动工。

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共同努力,一件件、一年年扎扎实实办事情,上海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一定能逐步得到改善,党中央、国务院为我们描绘的发展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

注释

(1)一九八四年二月九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上报国务院。此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一九八五年二月

八日批准的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和中共上海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一九八六年三月六日通过的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

划的建议,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指导思想,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说明,于一九八六年四月二日向中

共中央、国务院上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汇报提纲》。国务院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三日正式批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一九八六年三月,中共上海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所必须抓好的三件大事,即:加

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外资和增加出口创汇,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3)职工“两调”,指调动职工工作和调换职工住房,以解决路远职工上下班困难。上海市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日批转市总工会、经济委员会、劳

动局、人事局、公用局《关于开展“两调”,解决路远职工上班困难的请示》,九月十八日又专门召开全市区(县)、局行政负责人和工会负责人会议作了部署。一九

八六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又把“两调”工作列为改善人民生活的十五件实事之一。这一工作为缓解上海市内交通拥挤、方便人

家园 理论工作要面向实际

理论工作要面向实际*

(一九八八年三月十日)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解放思想,面向实际,开创上海理论工作的新局面》的主要部分。

江泽民同志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今天,我们召开上海市理论工作座谈会。这是继上海市文艺创作座谈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党的理论建设摆到我们市委和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调动理论界同志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动脑筋,激励探索,充分发挥上海理论界学科齐全、人才众多的优势,促进上海的振兴。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又一次革命。我们的实践已经证明,以改革总揽全局,整个经济生活就会出现微观搞活与宏观控制相互促进、速度与效益相互统一、稳定与发展相互推动的局面。而改革和建设又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

我们党是懂得并且重视理论工作的这种重要性的。总结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什么时候思想上比较解放,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我们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什么时候思想路线不对头,理论上出现重大失误,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由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的基本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2)的精神枷锁,使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新的解放,开始在实践中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同全国理论界一样,我们上海广大理论工作者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中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理论工作者的这个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理论上的正本清源,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第二,理论上的开拓创新,促进了改革开放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三,在开展两个文明建设的战略研究和对策研究方面也作出了贡献;第四,在基础理论和学科建设方面也有开拓性建树。

理论工作在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上述这些重要作用,充分表明我们上海的理论队伍,包括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理论宣传队伍,是一支有实力、有活力、有战斗力的队伍,是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可以信赖的队伍。而且,上海的理论队伍还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知识面宽、敏感性强、同上海党政领导关系比较融洽等特点。这就为我们携手共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作为理论工作者自身,也应该如实地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某些不足。主要是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发挥得还不够,理论往往滞后于实践。总之,进一步搞好上海的理论工作,要求我们理论部门和各级党政领导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理论,尊重理论工作者,把我们的领导工作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第二个问题:当前理论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3)。当前,理论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有哪些方面呢?我感到,在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方面,上海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理论建设工作。

党的十三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理论的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来的,是从研究国情、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而来的,是从拨乱反正、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来的,是从全面改革、寻找最根本的理论支柱而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迅速地被人们所接受,显示了这一理论的生命力,但这决不意味着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终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虽然已经提出,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这个阶段中各种社会矛盾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以及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的具体规律,我们目前还处在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紧紧跟踪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跟踪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分析新情况,研究新矛盾,进行长期的锲而不舍的有质量的深度研究。在这方面,我们要多些勇气,少些禁忌;要多搞一些开拓性研究,从自觉不自觉地以书本或外国模式作为立论的根据,转向以我国现实国情和上海市情作为研究的基础:要把着眼点从描述现实转到解决现实问题上来:要立足改革开放的实际,广征博采,发挥社会科学的能动性和实效性,对改革实践起到超前指导的作用。

为了便于同志们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我想把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所感受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志们开展研究时参考,同时也是向理论界的同志们求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问题上,我想与同志们一起研究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怎样把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同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统一起来,做到正确认识党风问题和正确解决党风问题。我认为,我们党的许多优良传统,即使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也仍然是要坚持和发扬的。比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干部的民主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等等。有些观念和做法,由于时代条件不同了,则不应该固守,要适应新情况。但是,这又要考虑到政策许可和群众心理承受能力问题。

我们总的要求是,经济要繁荣,党政机关要廉洁。这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问题是,在实践中,在具体问题上,这两者的关系应该如何把握,理论上怎么说清楚,要大家共同研究。

二是在所有制问题上,怎样正确处理搞活国营企业同发展乡镇企业的关系问题。国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骨干力量,上海三百四十三家国营大中型企业,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七。但是,国营企业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恰恰普遍缺少活力,有的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究竟采取什么办法搞活,这涉及所有制理论问题。

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上,怎样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的问题。现在,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积极性如何保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合理调节社会成员的收益分配,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乃至更为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理论方面,我也想提出一些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供同志们研究时参考。比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把我们党建设好,包括如何看待端正党风和搞活经济的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怎样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怎样看待竞争意识和共产党员的党性问题,党性有没有时代特征;怎样衡量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共产党员可不可以先富起来。这些问题都与新时期党的建设密切相关,是不能回避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很值得研究。比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怎样处理民主和效率的关系,民主政治建设与商品经济发展有些什么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教育问题同样很值得研究。比如,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情况下,应该根据什么样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来教育青年学生,等等。总之,以现实国情为基础,以生产力标准为评价尺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对我们的学风是一种改造。而且,开展多学科、全方位的研究,又可以从多方面促进理论自身繁荣发展。我希望上海理论界的同志们振奋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这方面被你说明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第二,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上海经济向外向型转变,开展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战略研究和对策研究。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已经在实行对外开放这个基本国策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后,我们必须以更加勇敢的姿态进入世界经济舞台。党的十三大以后不久,党中央就提出了加快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

这个战略,不只是地区性战略,而且是全国性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是我们落实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建设和改革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我们有可能利用国际市场,互通有无,调剂长短,走出一条平衡经济的新路子,改变过去那种只能按短线平衡而缩短长线、压低速度的老办法。近两个月来,我们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要放胆地干,加速步伐,千万不要贻误时机的指示(4),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大进大出、加速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的问题。

那么,在推动上海向外向型经济转变方面,有哪些紧迫而现实的课题亟待我们上海的理论工作者去认真地加以研究并帮助决策部门果断地加以决策呢?在这方面,我也把自己在实践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向同志们求教,希望同志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帮助我们改变“有理讲不清,有招拿不准的状况。我想到的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优势和劣势的关系。作为代表我国先进生产力的沿海大城市,上海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确有不少优势,像地理位置、外贸口岸、信息集散、工业门类配套齐全、科技文化实力较强、劳动力平均素质较高等优势。但是,上海也有不少劣势,明显的劣势至少有三条。其一,上海全民所有制企业比例过高,普遍活力不够。其二,上海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相当有效率”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全国来说可算是最完备的。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大进手续繁琐,大出关卡林立,许多事情要按国际竞争的惯例去做,一做就行不通。其三,上海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普遍很低,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如何有效克服这些劣势,使上海的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是需要理论工作者潜心研究和回答的。

二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有些同志提出,上海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应该同沿海其他地区有所区别,要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我也觉得应该结合。从目前实际条件出发,应该重点推动科技与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相结合,大量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短、平、快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长远看,我们还要力争有较多的高技术产品出口。

三是贸易创汇和非贸易创汇的关系。近年来,上海在扩大贸易创汇的同时,无形贸易创汇即非贸易创汇也出现了良好的开端。贸易创汇和非贸易创汇的关系应该如何把握,有哪些具体的方针政策问题需要加以研究,也要理论工作者来研究阐明。

四是国营外贸机构和非国营外贸机构的关系。广东等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实践经验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是小批量、多样化和分散经营,这类产业很难由国家和统一的外贸机构来搞,必须有一个广泛的中间层次。我们上海许多出口企业普遍反映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感头痛的是信息屏蔽,外贸的主要信息往往被一些外贸单位所垄断。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外贸体制改革入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一方面,要发展大批民间的外贸中介公司,并允许新的代理商和中间人在经济领域里活动,改变国营外贸机构独家经营的状况。

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同国外企业(包括国际性财团)的联系,组建跨国公司,利用它们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出口。

五是参与国际竞争和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关系。要参加国际大循环,要求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互相接通,并且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制度、方式等方面作相应的调整。要形成一个符合国际规范、有活力、高效率的现代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至于这是个什么样的机制,如何形成这样的机制,有哪些国际惯例,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目前我们在认识上还没有搞清楚。希望理论工作者对这个问题加以认真研究,并给予科学的说明。

六是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关系。我们说,沿海搞“两头在外”(5),也不是绝对的,适合于用内地资源的仍然要用。因此,上海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要继续加强与内地的横向联系。上海要充分发挥对内对外两个扇面辐射的作用。而要向外辐射,不搞内联是不行的。只有加强同各兄弟省区市的联合,上海才能不断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力量。今后,上海很可能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即:对外开放,主要是提供有形产品;对内开放,主要是提供无形产品,把上海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能力更多地向内地转移、扩散。上海应该妥善处理好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并解决好地区利益的平衡问题。这方面也有大量课题有待理论工作者去研究探索。

七是经济开放和文化开放的关系。发展外向型经济,必然会大大扩展上海的开放度、涉外度,从而客观上必然会产生一个经济开放和文化开放的关系问题,面临物质文明建设怎样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的问题。

八是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关系。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改善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等,这都属于物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人格再塑和文化氛围建设,这属于人的因素。在向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转变中,如何重视人的因素,加强人格再塑和文化氛围建设,帮助人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尽快适应外向型经济条件下的新生活,也是我们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九是战略研究和战术行动的关系。过去,我们的习惯思路老是花很多精力去研究一套完整的战略,然后再向中央要求配套的政策,上面不给政策就一个劲地等,等到上面给了政策再小心翼翼地去做。这种习惯思路常常贻误战机。因此,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坐而论,而是起而行。要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尽快拿出大动作,走出新步子来。

十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配套改革的关系。为了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在外贸体制、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凡是不适合外向型经济要求的规章制度都要抓紧改。没有这些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就会落空。

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有理论问题,而大量的是实际问题。即便是实际问题,也可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研究。

当前,上海要发展外向型经济,特别需要有创见的理论作指导。

综上所述,不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也好,还是外向型经济的战略研究和对策研究也好,其实质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也是对当代世界、当代中国和上海进行再认识。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大而言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球籍”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究竟有没有优越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对上海来说,关系到上海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我们要有这样的危机感。只有清醒地认识危机,才能激发起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危机就是挑战。今天的上海,困难和希望同时并存,机会与挑战一起出现。抓住机会,战胜危机,迎接挑战,特别需要以理论为先导。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上海理论界的同志们寄予莫大的希望。以上讲的都是应用理论或政策方面的研究,这决不是说,凡是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没有直接关系的思想理论问题就可以不去认真深入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如果说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是数学、物理、化学的话,那么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应该是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产生这些理论的哲学、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理论工作要取得巨大进步,这些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个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繁荣和发展理论事业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稳定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形势。解放思想,稳定经济,深化改革,其目的都是使我国生产力获得更大的解放。从当前上海的实际出发,应该着重在哪些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呢?最近,市委常委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我们感到:第一,要从老大自居的自满思想中解放出来;第二,要从埋怨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第三,要从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中解放出来。以上这三种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加快上海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的极大障碍,也是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所在。针对以上三种思想障碍,当前在经济发展方面要着重转变四个观念:一是从产品经济观念转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观念上来,二是从内向型经济观念转到外向型经济观念上来,三是从过去习惯于中央财政统收统支的观念转到地方财政包干的观念上来,四是从习惯于单纯的行政性管理转到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管理方法相结合上来。

我们做实际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轻视理论、单纯依靠经验决策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真正在头脑中把理论放到重要位置上。不但要注意强化自身的理论意识和理论思维,提高理论素养,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而且要满腔热情地支持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对广大理论工作者来说,则要从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中解放出来。现在,一部分理论工作者中还存在着轻视实际的倾向。有些同志认为,理论研究如果联系实际很紧密,就没有学术性,缺乏学术价值。这种情况值得研究。纯学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对我们理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都是需要的,排斥或压抑任何一方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同时,也必须指出,现在也确有一部分同志对理论联系实际存在一定的顾虑,认为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容易犯错误,因此一提研究现实问题,往往“心有余悸”,或者“心有预悸”。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又是大可不必的。在理论研究中,应该抛开种种顾虑,鼓足探索的勇气,让理论放出耀眼的光芒来。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离开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解放思想便无从谈起。在理论工作中发扬民主,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理论的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理论只有在争鸣中才能获得生机和活力。历史已经证明,在理论研究中,搞所谓罢黜百家、定于一尊,必然是钳制人口,万马齐喑,窒息思想,其结果只能导致理论的枯萎。

因此,要贯彻“双百”方针,必须结束过去那种在理论研究中“定于一尊”的局面,破除封建意识,倡导学术民主和理论民主。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学术和理论面前同样人人平等。实践是判别理论是非的唯一标准。对一些重大的敏感的理论问题可不可以研究呢?我认为,理论研究不应该有禁区,应该让理论工作者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当然,理论研究与理论教育和宣传是有区别的。在宣传上,我们要慎重,要注意一定的范围,特别要注意社会效果。有些不宜公开的理论研究,可先在内部刊物上进行讨论。

正如允许改革实践有失误一样,我们同样也应该允许理论探索有失误。对理论探索中的失误,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装袋子,不把理论是非与政治立场相混淆。但是,我们对那些确实偏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同志,该提醒的要提醒,该打招呼的要打招呼,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

解放思想,繁荣理论,还必须尽可能为理论工作者创造有利的工作生活条件,必须通过改革解决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认真搞好理论队伍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我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与我们共同努力,使上海的理论队伍真正成为一支团结的、有战斗力的、能够自觉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队伍。

邓小平同志近几年来总是鼓励我们要勇于改革,勇于开拓,不要怕担风险。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正确的主张。当着经济振兴的重大机遇到来的时候,很需要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胆识和勇气。我们虽然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但我们具有克服困难、排除各种障碍的勇气和力量。我们深信,只要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广大理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下定决心,急起直追,深入专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知彼知己,力戒空谈,我们就一定能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新贡献,一定能为改革开放、振兴上海作出新贡献。

注释

(1)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2)“两个凡是”,指一九七七年二月七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中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3)见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9页)。

(4)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三日,邓小平在一份关于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报告中批示:“完全赞成。特别是放胆地干,加速步我,千万不要始误时机。”(《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

(5)“两头在外”,指把生产经营过程的两头,即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都敏在国际市场。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

家园 主席早就对德国客人说过,欧洲太弱,不团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