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来的朋友说几句话 -- 可有思考

共:💬79 🌺347 🌵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00后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版垮掉的一代。

这是社会富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这代人吃不够,饿不死,能独立思考,但也看见了前辈的各种挣扎,

很有可能最后什么都不信,甚至包括自己。

家园 我们70后已经垮过了

80后继续垮,90后继续垮,现在轮到00后了。。。

家园 都是靡靡之音,都是轻歌曼舞

甚至有“吃苦是一种社会规训,人生本来就可以是快乐的”。见到过不少家长和预备家长持有这类观点,比如“是自我限制和伤害”,为了反真的是什么都说得出来。

人生的打击实在是太多了,怎么可能没苦吃?就算是羡慕北欧,人家人生路上就没一点坎坷?这都被洗脑洗傻了。

家园 哎呦

这转的太快。现在评价石帅可是全是正面,而且现在网络上主力是年轻人,很少有对石帅负面评价,对石帅负面评价都是跪西方的公知。

家园 我倒是认为年轻人简单一些不是坏事

如果世界上一切都是世故的老人说了算,就过于复杂了,太复杂的世界,运行的成本就太高了。这样的世界,怕是走不远的。

家园 谁写的决议你问谁嘛

问我,决议又不是我写的。

家园 你支持邓小平的改开支不支持四人帮搞呢?

其实最搞笑的是为什么就没有人出来驳斥我,向我证明四人帮就没搞过改开呢?

明明是看上去这么荒谬的事情,不该第一时间指着我鼻子指责我胡说八道吗?

感情你也知道,那个伯爵也知道,唉就是装不知道?

家园 四人帮本来就没有搞过改开

他们1976年就被抓了,怎么搞改开?

最多是传说中老邓说的,四人帮上台也

会搞改开。

家园 您说的这个是“代沟循环”,是占到长辈的角度看问题。

比如说50后的冯裤子,年轻时的失落就是:老将军们永生不死,看得见的资源全部都在大院里。

然后有了机会。

60后激扬,然后就去挣钱了。

70后的参加工作的相对收入比父母多,比子女多。

80后还有机会。

90后是挣扎的转折一代。相对于前辈,背负代际剥削的重压。

00后想明白了,只要我高兴,开心就好。

这个应该以他们的实际人生途径评价。

不能以长辈的眼光为准,永远是个循环。

家园 你这样回复我就舒服多了

那就来吧

1976年10月22日的人民日报头版社论说四人帮是 正在走的走资派。

1977年第七期红旗杂志论述四人帮继续执政会是怎么样:“要问‘四人帮’如果得逞,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请看前一时期浙江省温州地区的情况。‘四人帮’在温州拼凑了一个地下指挥中心,为所欲为,使有的农村分田单干,两极分化,集体经济瓦解,有的工厂企业被迫停工停产,出现了地下工厂,地下包工队,投机倒把猖獗,贪污盗窃盛行。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危险情景啊!它极其鲜明地揭示了,‘四人帮’的社会基础正是地富反坏和新老资产阶级。如果说同蒋介石的社会基础还稍微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四人帮’培植和保护了一小撮新生的反革命分子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

1977年红旗杂志第7期 红旗杂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刊物可以认为代表官方意见

以上是不是空口无据呢,要不是华主席还搞了纪录片,老实讲普通人还真不好找实据。不过感谢华主席的工作,留下纪录片《铁证如山 福建军民怒斥四人帮》

请尊驾屈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fFzXtTuP0&t=27s 一观四人帮的恶行。

其实四人帮的恶行包括但不限于分田单干小商小贩市场经济修缮宗教寺庙等等。

以上全部是官方批判四人帮搞走资派的材料。

不那么官方的材料也很有意思,比如张春桥很早就提要在上海利用纺织业基础搞来料加工,王洪文因为在崇明的经历更是提出要把崇明作为经济特区建设成小香港。

在建设崇明问题上海折了多少个领导你知道吗?简直就是魔咒了就是从王洪文起头的。

你为什么不从人民日报开始查起呢?

家园 我为什么要去查啊?你找个医生去治自己的慕容复病吧

你凭什么叫我去查人民日报呢?人民日报是有级别的好吧。

我就奇了怪了,西西河是铁手私人的论坛,大家吹牛扯淡的地方,你在这个地方连续对我下指示,要我去查人民日报,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你是得了慕容复病,认为自己当了总书记或者党主席,在西西河这个私人论坛扮演上了。这是病,得治。

家园 这话听着耳熟。我们当年也是被这么鄙视的

你说得对。但是当代精英青年问题太严重。

你说得对,青年总是需要历练才能成熟。

但是当代精英青年在缺乏历练这一点上

问题太严重,比以往的同龄人差得太远。

家园 再来看看当年知识青年的生活吧

1972年12月20日,福建一个知识青年的父亲,福建莆田教师李庆霖写信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坦陈其子的艰难处境,其中一段话:

“在山区,孩子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没有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菜吃光了,没有钱再去买;衣服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置新的;病倒了,连请医生看病的钱都没有。日常生活需用的开支,更是没钱支付”。

此信1973年4月25日转到伟大领袖手中,领袖26日即回信:“奇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点看全图

看见没? 这就是1972年左右,中国的知识青年和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的水平和一个缩影。领袖说了:“全国此类事甚多”,可见不是单例。

1978年,中国的总人口中,还只有18%是城镇户口,82%的人口是农村户口,也就是农民。

所以,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中国人,就这么个生活水平。这也能称为“理想国”?楼主你要求真低啊。

那同时期的美国,家家都有小汽车,人民生活丰衣足食,那不要称为“天堂”?

就算是同样是社会主义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1970年代小汽车也开始进入他们人民的家庭了啊。。那时的苏联和东欧,能算“理想国”不?

你的那个“理想国”的定义,真是对有良知、有知识的中国人民的侮辱。

我还没有说,楼主你口里的那个“理想国”时代,中国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的问题呢。

家园 事情得有度

一个社会,23岁左右的年轻人,老气横秋如50岁固然不好,但是单纯苍白得如同15岁也是不行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